基层疾控疫情防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1.15 MB
6 页
0 下载
1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第 38 卷第 5 期 2024 年 5 月 卫生软科学 Soft Science of Health Vol. 38,No. 5 May. ,2024 ∗收稿日期: 2024-01-22 DOI: 10. 3969/ j. issn. 1003-2800. 2024. 05. 004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基本医疗服务治理体系研究 (20AZD081);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双一流” 建设科研 创新项目 作者简介: 郑 凤 (1998-), 女, 四川广安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基层疾控卫生管理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钱东福 (1973-), 男, 山东临沂人,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卫生体系、 医院管理、 卫生服务等方面的研究。 •软科学研究• 基层疾控疫情防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郑 凤1, 王萱萱2, 钱东福3 (1.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6; 2.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全球健康中心, 江苏 南京 211166; 3. 江苏省健康研究院, 江苏 南京 211166) 摘 要: [目的] 构建基层疾控疫情防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 为基层疾控疫情防控韧性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构建初始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德尔菲法开展 2 轮专家咨询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 采用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 [结果] 2 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程度较高, 专家权威系数为 0. 8, 专家咨询较为可 靠。 第二轮肯德尔协调系数大于第一轮且有统计学意义, 变异系数均小于 0. 25, 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 最终形 成包含预警能力、 适应能力、 恢复能力和变革能力 4 个一级指标、 12 个二级指标和 32 个三级指标的基层疾控 疫情防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可为基层疾控疫情 防控韧性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疾控; 评价指标体系; 疫情防控韧性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800(2024)05-0016-05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resilienc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grassroots CDC // ZHENG Feng1, WANG Xuanxuan2, QIAN Dongfu3 // 1.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66,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enter for Global Heal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66, China; 3. Jiangsu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Health, Nanjing Jiangsu 21116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resilienc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grassroots CDC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silience building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grassroots CDC. Methods The initi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constructed by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Delphi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two rounds of expert consultation to form the final index system.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the index system. Results The experts demonstrated a high level of enthusiasm in the two rounds of consultation. The expert authority coefficient was 0. 8, indicating that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was reliable. Kendalls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 of the second roun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round and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 were all less than 0. 25, indicating that the concordance of expert opinions was good.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resilienc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grassroots CDC was finally formed, consisting of four primary indicators including warning capability, adaptability, recovery capability, and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y, as well as 12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32 tertiary indicators. Conclusions The index system established in this study is scientific and reliable, and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resilience building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grassroots CDC. Key words: grassroots CD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resilience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重大传染病包括法定传染病、 非法定管理传染病 暴发、 新发传染病流行等, 具有突发性、 难以预测 性、 损失严重性等特点 [1], 在短时间内造成患者激 增、 医疗资源短缺、 社会恐慌、 经济阻滞, 进而导致 疫情防控体系脆弱性增加 [2]。 研究表明, 韧性能帮助 降低组织脆弱性, 促使组织更早觉察疫情预警迹象、 快速评估风险、 广泛寻求获得支持, 以减少、 最小化 甚至避免风险事件的影响 [3]。 建设具备韧性的疫情防 控体系及能力已达成专家共识 [4, 5], 成为亟待解决的 重要问题, 然而评估韧性水平是提升韧性能力的基 础, 目前疫情防控韧性评估工具尚未得到开发, 因此 研制科学可行的评估工具势在必行。 本研究以基层疾 控机构为研究对象, 以重大疫情防控为切入口, 旨在 构建基层疾控机构疫情防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 为基 层疾控疫情防控韧性评价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1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 1 建立初始指标体系 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初始指标体系, 首 先基于韧性理论划分疫情防控韧性评价维度, 将其作 为目标层, 进一步分析疫情防控韧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及基层疾控疫情防控的现状与问题, 将其作为准则 层, 最后将目标层进一步细化为便于测量的指标层。 目前, 国内外已开发了较多的韧性评价框架用于 测量韧性水平。 Foroughi [6] 将卫生系统韧性从韧性作 用阶段上划分为预测—监测—响应—恢复 4 个阶段, 张岩 [7] 将城市医疗卫生系统划分为监测—响应—恢 复 3 个阶段。 Kruk [8]、 Blanchet [9] 认为卫生系统韧性 是卫生系统吸收内外部冲击并保持稳定的能力, 可划 第 5 期 郑 凤, 王萱萱, 钱东福: 基层疾控疫情防控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分为吸收能力、 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 李寻昌 [10] 等 从抵御能力、 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三维度建立新冠疫 情防控韧性评估指标体系。 本 研 究 从 动 态 能 力 视 角 [11] 将疫情防控韧性划分为 5 个维度作为目标层, 分别是预警能力、 吸收能力、 适应能力、 恢复能力和 变革能力。 调查显示, 基层疾控应急防控体系建设不足、 队 伍能力偏低、 培训演练形式单一、 物资经费设施设备 保障不足、 部门间沟通协调能力有待加强 [12], 其中 人才队伍能力是影响机 构处置防控能力的基本要 素 [13]。 以上种种问题导致基层疾控防控薄弱环节多, 韧性不足, 因此在准则层纳入领导治理能力、 防控队 伍能力、 预案制定及演练能力、 防控物资及经费保障 能力、 防控信息支持能力等指标。 最终形成了包含 5 个一级指标、 13 个二级指标、 34 个三级指标的初始 指标体系。 1. 2 专家咨询法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收集专家对指标体 系的重要性与适宜性评分及对各项指标的建议与意见, 根据咨询结果修改完善指标体系, 确定各项指标权重。 1. 2. 1 遴选专家 资料显示德尔菲法通常确定咨询专家人数在 15~ 50 人 [14], 综合考虑本研究咨询内容体量、 研究经费 和时间因素, 本研究共纳入 15 名专家。 专家纳入标 准为: (1) 具有基层疾控体系、 疫情防控、 韧性等 理论研究或实践经验的背景; (2) 由于国内卫生系 统领域韧性研究近几年才得到广泛关注, 故将从事相 关领域工作年限定为 5 年及以上; (3) 具有中级及以 上职称; (4)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5) 遵循知情 同意和自愿原则, 并对本研究积极性高。 1. 2. 2 编制专家咨询函 专家咨询函由前言的研究介绍、 指标体系重要性 和适宜性评分、 指标体系权重打分、 专家基本信息、 对研究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打分组成, 其中重要性和 适宜性评分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打分 (1 表示很不重 要/ 很不适宜, 5 表示很重要/ 很适宜), 权重打分在第 二轮咨询中完成, 采用马斯·萨蒂制定的 1-9 标度 法 [15], 让专家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对指标进行权重赋 值打分。 1. 2. 3 发放专家咨询函 本研究于 2023 年 10 月-12 月上旬开展了 2 轮专 家咨询, 通过微信和邮件的形式向 15 位专家发放专 家咨询函, 并规定每次意见返回时间为 7 天, 考虑到 专家工作繁忙, 容许个别专家推迟返回时间, 但是最 多不能超过 14 天, 否则将作废该份咨询函。 将第二 轮专家意见与建议趋于一致、 所有指标的变异系数均 小于 0. 25、 第二轮肯德尔系数大于第一轮且有统计 学意义作为停止征询的标准 [14]。 1. 2. 4 层次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中的结果集结确定指标权 重。 首先, 建立判断矩阵, 在第二轮专家咨询中完成 权重判断矩阵打分; 其次, 对所有专家的所有判断矩 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对未通过一致性检验的矩阵采用 最大改进方向或最小改变法进行修正, 当需要校正的 数据大于总数据输入项的 20% 时则废弃该矩阵; 然 后, 分别计算各专家的指标体系的权重得分; 最后, 集结 15 位专家的权重结果利用和积法算出指标体系 的最终权重。 1. 2. 5 指标筛选标准 (1) 若指标的重要性或适宜性均值 ( Mj) > 4. 0 且变异系数 (CV)<0. 25, 则保留该指标。 (2) 若指 标的重要性或适宜性均值 ( Mj) < 4. 0 且变异系数 (CV)>0. 25, 则删除该指标。 (3) 若指标的重要性或 适宜性均值 (Mj) <4. 0 或变异系数 (CV) >0. 25, 则 结合专家意见, 课题组讨论修改或删除该指标。 2 结果 利用 Excel、 SPSS 26 和 YAAHP 10. 3 软件对回收 的专家咨询函进行统计分析。 2. 1 专家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 15 名专家进行咨询, 主要是来自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全国各地高校。 其中专家性 别比、 硕博学历比、 正副高职称比、 工作单位比均在 50%左右。 年龄分布在 36 ~ 40 岁和 46 ~ 50 岁的人数 占比最多 (12 人, 80%)。 专家从事的专业领域广 泛, 多数专家在 2 ~ 3 个专业领域均有研究, 其中超 过 90%的专家从事卫生事业管理或卫生政策研究。 12 名专家从事专业领域工作年限超过 10 年。 2. 2 专家积极程度 由专家积极系数 (即有效问卷回收率) 和专家 提建议率反映。 在 2 轮咨询中, 每轮发放专家咨询问 卷 15 份, 均有效回收, 专家积极系数 100%。 第一轮 咨询提建议专家人数 13 人, 专家提建议率 86. 67%。 第二轮咨询提建议 专 家 人 数 6 人, 专 家 提 建 议 率 40. 00%。 2 轮专家积极系数均为 100%, 第一轮专家 提建议率超过 85%, 表明专家对本研究高度重视并给 予积极支持和建议。 2. 3 专家权威系数 专家权威系数 (Cr) = (判断依据 Ca+熟悉程度 Cs) / 2。 经计算, 本研究判断依据 Ca= 0. 84, 熟悉程 度 Cs= 0. 76, 专家权威系数 Cr = 0. 8, 说明专家权威 程度较高 [16], 专家咨询结果较为可靠。 2. 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由变异系数 (CV) 和肯德尔协调系数 ( W) 反 映。 变异系数越小, 肯德尔系数越大, 说明专家的意 见协调程度越高, 得到的结果越可靠 [16]。 在第一轮 咨询中, 82. 69%的数据 CV 小于 0. 25, 第二轮咨询中 所有数据的 CV 均小于 0. 25。 第一轮咨询重要性和适 宜性肯德尔系数及 P 值分别为: 一级指标重要性 (W = 0. 098, P = 0. 210 )、 适 宜 性 ( W = 0. 121, P = 0. 123), 二级指标重要性 (W = 0. 128 , P = 0. 028)、 17 卫生软科学 第 38 卷 适宜性 ( W = 0. 153, P = 0. 006), 三级指标重要性 (W = 0. 076, P = 0. 257 )、 适宜性 ( W = 0. 101, P = 0. 029 )。 第二轮咨询专家意见已经趋于一致, 重要 性和适宜性肯德尔系数及 P 值分别为: 一级指标重要 性 (W = 0. 299 , P = 0. 004)、 适宜性 (W = 0. 426, P = 0. 000 ), 二 级 指 标 重 要 性 ( W = 0. 257, P = 0. 000)、 适宜性 (W = 0. 213, P = 0. 000), 三级指标 重要 性 ( W = 0. 143, P = 0. 000 )、 适 宜 性 ( W = 0. 196, P= 0. 000)。 可以看出, 第二轮指标的肯德尔 系数较第一轮均有所提高,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 可以停止征询。 2. 5 专家咨询结果 在第一轮咨询中, 所有指标的重要性和适应性得 分 Mj 均> 4. 0。 一级指标的 CV 均 < 0. 25, 但是部分 专家提出将 “ 吸收能力” 和 “ 适 应 能 力” 合 并 为 “适应能力” 更恰当”, 课题组讨论后采纳专家建议, 重新调整适应能 力 内 涵。 有 4 个 二 级 指 标 的 CV > 0. 25, 其中多位专家对 “ 防控备用资源储备能力” 和 “组织革新能力” 2 个指标提出建议与意见, 综 合考虑专家们的意见对 “ 防控备用资源储备能力” 予以删除, 将 “ 组织革新能力” 修改为 “ 优化 能 力”, 其余 2 个指标不变。 有 10 个三级指标的 CV> 0. 25, 主要集中在二级指标 “ 防控备用资源储备能 力” 下的三级指标, 专家认为 “ 备用资源储备能力 不属于基层疾控的职责范围以及备用人员和备用资金 指标不现实”, 因此最终将三级指标 “防控备用物资 与产能供应” “防控备用人员” “防控备用资金” 删 除。 此外, 对专家提出建议修改的以及 CV>0. 25 的 共计 20 个指标进行了名称和内涵的细微调整。 最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 页, 还有
4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疾控工作者应该怎么利用DeepSeek等AI大模型
市智慧城市管控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