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解读
5.04 MB
17 页
0 下载
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ptx | 3 |
| 概览 | ||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 知》 解读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科学 丨 公正 丨 创新 丨 服 务 01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解读 02 单位介绍及工作基础 目 录 发改委、 工信部、 能源局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解读 01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5 年 7 月 8 日 发文部门 : 发改委、工信部、 国家能源局 总体要求 :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积 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加快经济社会 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 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 ,逐步完善相关规划 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 , 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 改造 ,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 ,为实现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 知 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 加强园区及周边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支持园区与周边非化石能源发电 资源匹配对接 ,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 新能源就近接入增量配电网等绿色电力直接供应模式 ,鼓励参与绿证绿 电交易 ,探索氢电耦合开发利用模式。 推动园区积极利用生物质能、核能、光热、地热、工业余热等热能资源 , 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探索氢能、生物质等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 03 大力推进园区节能降碳 推动园区建立用能和碳排放管理制度 ,深入推进企业能效碳效诊断评估 , 加强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和日常监管 ,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落 后产品设备。 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 ,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 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04 调整优化园区产业结构 鼓励园区加快自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布局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 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探索以绿色能源制造绿色产品的“以绿制绿”模式。 支持高载能产业有序向资源可支撑、能源有保障、环境有容量的园区 转移集聚 ,探索深度降碳路径。 强化园区资源节约集约 统筹规划园区及企业空间布局 ,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促进能 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 健全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 ,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余压余热余冷、 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 一、 重点任 务 01 02 完善升级园区基础设施 优化园区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系统推进电力、热力、燃气、氢能、供排 水、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推动新建建筑按照超低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完善园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 ,加快运输工具低碳零碳替代。 07 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 支持园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 用 ,探索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机制 ,围绕低碳零碳负 碳先进适用技术打造示范应用场景 ,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解决方案。 08 支持园区加强改革创新 支持地方政府、园区企业、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能源综合服务商等 各类主体参与零碳园区建设 ,围绕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供给消纳探索 路径模式。 鼓励有条件的园区以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形式参与电力市场 ,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电力系统稳定性。 提升园区能碳管理能力 支持园区建设覆盖主要用能企业的能碳管理平台 ,强化园区及企业用 能 负荷监控、预测与调配能力 ,为碳排放核算、源网匹配调节、电力需求 侧管理、多能协同互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工作提供支撑。 一、 重点任 务 05 06 资金保障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零碳园区建设 ,鼓励各地区对零碳园区建设给 予资金支持 ,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 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用于零碳园区建设。 要素保障 03 强化用能要素保障 ,在零碳园区范围内创新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模式 ,探索实施区域审批或 加强新建园区、 新能源电源、 供电设施等用地用海要素保障。 项目备案。 服务保障 支持园区引入外部人才、 技术和专业机构 ,服务企业节能降碳改造、 碳排放核算管理、 产品碳足迹认证等。 探索对零碳园区多能互补、 多能联供项目实行 “一个窗口”审批制度。 二、 保障措 施 02 01 在综合考虑能源禀赋、 产业基础、 电力安全 可靠供应、 减碳潜力等因素基础上 ,各地区发 展改革委要会同本地区工业和信息化、 能源主 管部门等推荐有条件、 有意愿的园区建设国家 级零碳园区 ,并指导园区综合分析项目可行性 , 测算经济、 环境、 社会效益 ,按要求编制申报 书。 各地区推荐园区数量不超过 2 个 ,于 8 月 22 日前将推荐园区名单及建设方案报送国家发展 改革委(环资司 )。 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推进零碳园区建设 ,持续深 化相关领域改革创新 ,在试点探索、 项目建设、 资金安排等方面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积极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各地区推进工业园区低碳化 改造 ,推动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建设零碳园区。 国家能源局指导各地区加强零碳园区绿色能源供 给体系建设和改革创新 ,推动园区供用能模式变革。 各地区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本地区工业和信息化、 能源主管部门等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期满后 ,由省级发展改 革委组织开展自评估。 自评估符合要求的 ,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评 估验收 ,通过评估验收的园区正式成为国家级 零碳园区。 各地区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方面及时掌握 本地区零碳园区建设进展 ,梳理总结经验 ,为 相关行业、 区域和其他园区低碳化改造探索 有益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对地方推荐园区的 建设方案进行审核 ,统筹考虑产业代表性、 综合 示范性、碳减排潜力等因素 ,确定首批国家级零碳 园区建设名单。 对于纳入建设名单的园区 ,各地区发展改革委要 加强工作指导 ,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各地区可结 合实际开展省级零碳园区建设。 三、 组织实 施 加强 评估 总结 组织 园区 申报 扎实 开展 建设 加强 统筹 协调 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开发区 ,省级开发区原则上应列入最新 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视情可拓展至近年来新建设的、 由省级及以 上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批复的新兴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园区。 建设范围可为园区整体 ,也可为“ 园中园”。以“ 园中园”形式申报的 ,需有明 确的四至边界 ,建设和管理由所在园区管理机构或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 在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核算、计量、监测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 3 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 ,或其他社会不良影响事件。 四、 零碳园区建设基本条 件 02 03 04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目标要求 核心指标 单位能耗碳排放 ≤0.2 吨 / 吨标准煤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20~100 万吨标准煤的园区) ≤0.3 吨 / 吨标准煤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 100 万吨标准煤的园区) 引导指标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 ≥90% 园区企业产出产品 单位能耗 达到或优于二级能耗限额标准 工业固体废弃物 综合利用率 ≥80% 余热 / 余冷 / 余压 综合利用率 ≥ 5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80% 核心指标 :零碳园区建设必须达到的目标 ,是园区验收评估的首要条件 ,按照园区年综合能耗规模分为两类。 达不到核心指标要求的园区 ,原则上不得申请验收。 引导指标 :在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发挥路径引导作用 ,同时也作为园区验收的参考指标。 由于客观条件不具 备开展相关工作的园区 ,可在申报材料中说明原因 ,相关指标将不纳入验收要求。 五、 国家级零碳园区指标建设体 系 建设目标 以 2025 年为基准年 ,确定零碳园区建设期 ,围绕零园区建设指标体系提出建设目标 ,明确零碳 园区建设的路线图、 时间表以及不同阶段建设重点等。 建设基础 ( 一 ) 园区基本情况。简述园区申报边界、建设主体、 区位条件、规划布局、经济产业发展水平等基本情况。 ( 二 ) 产业发展情况。简述园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发展状况、 已引入或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及投资规模等产业发展情况。新建园区简述规划引入 产业和招商引资情况。 ( 三 ) 能源供应及消费情况。简述园区近三年分能源品种的能源供应与消费情况。能源供应部分应区分园区外购能源和自供能源 ,能源消费部分 应区分用作燃料、用于能源加工转换及用作原料等用途。新建园区可不提供能源供应及消费现状。 ( 四 ) 碳排放情况。根据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园区近三年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园区分年度碳排放量、单位能耗碳排放、 碳排放结构等。新建园区可不提供历史碳排放情况。 建设国家级零碳园区的可行性分析 ( 一 ) 园区能源消费与碳排放趋势。以园区能源消费、年度碳排放现状数据为基础 ,结合园区产业发展、重点企业产能交化、 重点项目布局等情况 ,综合考虑零碳园区建设要求 ,测算分析园区未来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变化趋势。 ( 二 ) 目标可达性分析。根据园区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趋势 ,从能源供应、工业过程减排等方面说明零碳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和问题挑战 ,论证零碳园区建设的可行性。 ( 三 ) 综合供能方案。结合园区及周边资源能源禀赋 ,设计园区综合供能方案 ,并对供能方案是否能够满足园区及企业需求、 是否能够达到零碳园区标准进行论证。 六、 申报书大 纲 01 02 03 经济性分析 05 结合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及重点项目内容 ,测算零碳园区建设的成本投入和预期经济收益 ,分析成 保障实施 06 简述组织方式、政策支持、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务实举措 ,包括但不限于是否获得地方政府和园区企 业支持、 是否计划建立专项工作机制、是否已建或拟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是否能在高比例可再生 能 源供给消纳方面开展探索、 是否拥有能够支持零碳园区建设的人才队伍等。 本结构与收益来源 ,评估零碳园区建设的投资回收周期、 内部收益率。 重点任务 围绕加快用能结构转型、推进节能降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完善升级基础设施、加强先进适 用技术应用提升能碳管理能力、加强改革创新等任务 ,结合园区实际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具体举措。如建设零碳园 区过程中不涉及某项任务 ,可不在方案中表述。 园区可结合自身实际 ,创新提出其他有利于零碳园区建设的重点任 务。 同步提出支撑重点任务的重点项目 ,并简要阐述工程项目有关情况 ,包括但不限于 : 项目名称、建设主体、建设内 容、投资规模建设周期、实施计划、对于零碳园区建设的意义等内容。重点项目情况以表格形式呈现。 六、 申报书大 纲 04 02 单位介绍及工作基础 电子标准院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事业单位 ,专业从事 工业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标准化科研工作。 自 1963 年建院以 来 ,电子标准院已从初期的单一标准制定 ,发展成集标准研制、 试验检测、计量校准、认证评估、培训服务和产业研究为一体 的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科研机构。 电子标准院承担 45 个 IEC 、 ISO/IEC JTC1 的 TC/SC 国内技术归 口、 17 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 24 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 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 ,以及 IEEE 智能制造标准委员会秘书处工作 ,与多 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国外著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为标准的应用推广、 产业推动和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单位基本情 况 场景低碳化 生态循环 标准供给水平 :★ 标准化水平分析 : 该领域标准化发展较 为充分 国内标准情况 : GB/T 39178-2020 《工业园区循环产业 链优化导则》等 4 项 国家标准。 相关部门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 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缺口方向 :产业 耦合降碳 基 础 通 用 标 准 供 给 水 平 : ★ 标 准 化 水 平 分 析 : 该 领 域 标 准 化 发 展 不 充 分 国 内 标 准 情 况 : 20231975-T-469 《 导 则 》 等 2 项 国 家 标 准 计 划 , 行 业 标 准 1 项 。 主 管 部 门 : 国 家 发 展 改 革 委 、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 生 态 环 境 部 标 准 缺 口 方 向 : 术 语 定 义 、 建 设 指 南 、 通 用 要 求 、 评 价 规 范 2. 电子四院已开展零碳园区标准图谱研制 ,体系化推进零碳园区标准化工作 碳抵消 标准供给水平 :★ 标准化水平分析 : 该领域标准化发展不 充分 国内标准情况 : 20242915-T-524 《绿色电力术语》国 家标准计划 1 项 相关部门 : 生态环境部、国家能 源局 标准缺口方向 :园区 绿电应用 能源输入 标准供给水平★★★ 标准化水平分析 : 该领域标准化发展较 为成熟 国内标准情况 : GB/T 1028-2018 《工业余能资源评价 方法》等 18 项国家标 准 ,行业标准 6 项。 相关部门 : 国家能源局、工业和 信息化部 标准缺口方向 :园 区绿色微电网 碳核算 标准供给水平 :★ 标准化水平分析 : 该领域标准化发展不 充分 国内标准情况 : GB/T 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 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等 1 项国家标准 ,团 体标准 1 项。产品碳 足迹标准 相关部门 :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 展改革、工业和信息 化部 标准缺口方向 :园区 温室气体核算 碳管理 标准供给水平 :★ 标准化水平分析 : 该 领域标准化发展较为 充分 国内标准情况 : GB/T 29118-2023 《节约型机关评价导 则》等 3 项国家标准 , 行业标准 2 项。 相关部门 : 国家能源局、工业和 信息化部、国家发展 改革委 标准缺口方向 :数字 化能碳管理平台 碳清除 标准供给水平 :★★ 标准化水平分析 : 该 领域标准化发展较为 充分 国内标准情况 : GB/T 42797-2023 《二氧化碳捕集、输 送和地质封存 管道 输送系统》等 2 项国 家标准 ,, 2 项国家 标准计划 ,行业标准 8 项。 相关部门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生 态环境部 标准缺口方向 :由各 相关行业负责 资源输入 标准供给水平★★★ 标准化水平分析 : 该领域标准化发展较 为成熟 国内标准情况 : GB/T 36574-2018 《产业园区废气综合 利用原则和要求》等 15 项国家标准 ,行业 标准 8 项。 相关部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态环境部 标准缺口方向 :由各 相关行业负责 交通运输 标准供给水平 :★★ 标准化水平分析 : 该领域标准化发展较 为充分 国内标准情况 : GB/T 45096-2024 《城市绿色货运配送 评价指标》等 3 项国 家标准 ,行业标准 8 项。 相关部门 : 交通运输部 标准缺口方向 :园区 零碳交通 生产过程 标准供给水平 :★★ 标准化水平分析 : 该领域标准化发展较 为充分 国内标准情况 : GB/T 40064-2024 《节能技术评价导则》 等 15 项国家标准。 相关部门 : 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缺口方向 :由各 相关行业负责 建筑设施 标准供给水平 :★★ 标准化水平分析 : 该领域标准化发展较 为充分 国内标准情况 : GB/T 51350-2019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 标准》等 7 项国家标 准 , 相关部门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标准缺口方向 :零碳 建筑 零碳园区标准图谱 输出无碳化 输入清洁化 较为充分 不充分 较为成熟 • 标准项目名称 《零碳工业园区 通用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标准研究项目) • 标准制定时间 25 年 6 月 -26 年 12 月 • 主要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零碳工业园区的基本要求和园区零碳要求 ,描述了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零碳工业园区的新建、改建或扩建。 3. 已启动《零碳工业园区 通用要求》标准研 制 谢 谢 丁冠元 15101678628 dinggy@cesi.cn 郭 凯 17718586489 guokai@cesi.cn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16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零碳园区建设 -零碳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