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报告
10.44 MB
64 页
0 下载
22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 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2025.4 关于落基山研究所(RMI) 落基山研究所(RMI)是一家于1982年创立的专业、独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 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着重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 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 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及华盛顿特区和尼日利亚设有办事处。 rmi.org / 3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作者与鸣谢 作者 郝一涵 李君 李婷 其他作者 韩雨沁 吴海铭 作者姓名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排列。除非另有说明,所有作者均来自落基山研究所 联系方式 李君,jun.li@rmi.org 引用建议 郝一涵、李君、李婷,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落基山研究所,2025, https://rmi.org.cn/insights/toward-a-shared-zero-carbonenergy-future-a-global-analysisof-rural- energy-cooperatives/ 鸣谢 本报告特别鸣谢一下专家对报告撰写提供的洞见与建议: 王 全 辉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席专家,研究员 龙 文 进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闫 湖 国网能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李 景 明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原首席专家、中国沼气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张 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王 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可持续发展部项目主任 高 鸣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农村固定观察点管理处副处长 何 君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经济与社会发展部农村转型和性别平等政策官员 张 可 男 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本报告所述内容不代表以上专家及其所在机构观点。 rmi.org / 4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目录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1.1 农村能源合作社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 8 1.2 我国农村能源转型发展的意义 .......................................................................................... 10 1.3 我国农村能源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15 1.4 农村能源合作社的国际经验对于我国农村能源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 16 2. 农村能源合作社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2.1 农村能源合作社的概念、定义和主要特征 ......................................................................... 17 2.2 不同国家农村能源合作社的发展历史................................................................................ 19 2.3 农村能源合作社的主要类型和发展规模 ............................................................................ 25 3. .农村能源合作社的商业模式剖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3.1 融资、收益和利益分配机制 ............................................................................................. 28 3.2 外部合作机制 ................................................................................................................. 33 3.3 用地机制 ........................................................................................................................ 34 4. .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4.1 经济效益 ........................................................................................................................ 35 4.2 社会效益 ........................................................................................................................ 39 4.3 环境效益 ........................................................................................................................ 42 5. .农村能源合作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5.1 运营管理难点凸显,农村能源合作社发展面临挑战 ........................................................... 44 5.2 传统化石能源合作社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型与发展 ............................................................... 44 5.3 面临可再生能源政策激励退坡,合作社组织模式的适应性转型 ........................................... 45 5.4 能源数字化智能化为农村能源合作社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 ................................................. 48 rmi.org / 5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6. .国际经验启示和我国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展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6.1 农村能源合作社国际经验启示 .......................................................................................... 50 6.2 我国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展望 ............................................................................................. 53 6.3 政策建议与行动框架 ....................................................................................................... 55 结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 rmi.org / 6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前言 能源是现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能源也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约 70% 的温 室气体排放来自能源部门。在全球不断扩建基础设施、减少无电人口、提升能源可及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同时, 也需要推进可持续能源目标,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和清洁能源技术应用。目前农村地区能源发展仍相对滞后,2024 年全球约有 7.37 亿人缺乏电力供应 1,其中 80% 生活在农村地区 2 。因此,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7—— 确保人人获得清洁且可负担的现代能源,全球农村地区能源转型将是关键。 我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农村能源发展稳步推进,农村用能质量显著提升,城乡能源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健全,以 清洁低碳、多能融合为特征的现代农村能源体系加速构建。从上世纪末开始,全国大力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 程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解决了我国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改革农电管理,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农业生产的 用能成本也得到机制性补贴。2023 年,中国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 99.9%3。通过煤改气、煤改电等基础设 施改造和农村地区清洁取暖设备补贴,全国散煤消费量从 2015 年的 7.5 亿吨降至 2021 年的 3.1 亿吨,降幅达 58.7%,北方地区 15 省份中已有 8 省份清洁供暖率超过 70%4;农村地区生物质能产业持续发展,截至 2025 年初, 全国以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天然气工程 66 处,总池容量超 156 万立方米,年产生物天然气达 1.25 亿立 方米 5。 近年来,在国际气候治理与国内绿色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农村地区正经历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我国从中央到地 方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村能源供给侧改革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战略部署和规划。2018 年,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河 南省兰考县开展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随后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联合组织开展农 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农村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助力乡村振兴。第一批和第二批共计 23 个 试点县已分别于 2023 年底和 2024 年底公布启动。2024 年 7 月 3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意见要求 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包括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多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文件和试点工程,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下乡, 持续加强充换电设施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了新动力。2025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包括巩固提 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 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新能源呈倍增式发展态势,逐步扭转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用能 结构单一的问题,以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开发也成为此前农村精准扶贫中的亮点工程。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力 推进了农村能源低碳转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吸纳投资、增加非农就业、提高当地税收等多维度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乡村发展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但当前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在体制机制、 可持续运维、源荷协同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瓶颈:如屋顶光伏等分布式能源装机增长速度远超当地平均负荷,就地 就近消纳难度高;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速度还未匹配上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源网不匹配导致电网设备运营风险不 断增加;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益分配不均衡、农村清洁供暖“返煤”、户用沼气废弃等现象仍然普遍。这些痛点问 题影响到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可持续性和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也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成为农村能源转型和 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202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育农村能源 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合作社在我国拥 有较长的历史和庞大的基础,长期以来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等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2025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包括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 密联合与合作,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从全球视角来看,2025 年是联合国大会确立的“国际合作社年”, 以推广合作社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而农村能源合作社作为合作社的一种形态, rmi.org / 7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在欧美等国家已有众多实践并取得了广泛发展。相对于集中式的能源供给形式,农村能源合作社更强调公民参与 式的、分散式的能源开发和供应形式,在机制上更注重社员利益,在促进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提升当地 社区福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国内关于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系统性研究和相关报道仍较为匮乏。 落基山研究所一直关注并倡导“以人为本,面向发展”的乡村碳中和公平转型,以面向碳中和的气候行动为驱动, 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能源为载体,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并使其最大程度贡献于乡村振兴和 民生发展。此前,落基山研究所通过《中国乡村碳中和公平转型:现状与展望》对各地区农村地区能源转型发展 潜力和挑战开展了综合分析。而本报告希望在此基础上,通过回顾不同国家农村能源合作社的发展历史,并剖析 其商业机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及面临的挑战,总结农村能源合作社的国际经验,为我国推动农村能源转型 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国家碳中和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rmi.org / 8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 .农村能源合作社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前,全球局部地区冲突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国际社会对于能源安全和可负担性更加重视,其中发展中国 家农村地区的能源转型尤为值得关注。全球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 i, 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在 能源可及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面临更加突出的挑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虽然自 2010 年以 来全世界无电人口数量已减少了 45% 以上,但截至 2024 年全球仍有 7.37 亿无电人口 6。同时,全球还有多达 24 亿人仍使用传统生物质、煤或者煤油来满足烹饪需求,并因此长期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侵害,其中主要是妇女和 儿童 7 。这些无电人口和无法获得清洁烹饪 ii 的人口主要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图表 1)。即使是拥有电力供应的农村地区,也仍受到电力供应不稳定、电价高昂和对化石燃料过度依赖的困 扰。因此,这让以人为本的能源转型在农村地区处于更加突出和优先的地位,即将人置于未来能源议题的讨论中心, 支持在地居民的持续广泛参与,侧重帮助当前仍无法获得现代能源服务的群体,以实现更便捷、可负担和清洁安 全的能源供应。 近年来在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雄心和目标下,全球农村地区也面临新的机遇。农村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 和发展空间,成为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并推动地区经济创新增长的重要支撑。在农村地区扩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帮助农村地区在生产生活上实现可负担的清洁能源,同时还将刺激新兴产业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进一 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缓解贫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i . 据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2022年世界城市报告》统计,2021年城市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56%,详见 https://wuf. unhabitat.org/sites/default/files/2022-06/files/WCR-PR-Chinese-press-release-29-06-2022.pdf ii .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定义,“获得清洁烹饪”的概念是指家庭能够使用安全、清洁、高效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烹饪燃料和技 术。这些清洁技术包括液化石油气(LPG)、电灶、生物燃气、太阳能灶以及先进的生物质炉灶。其目标是减少传统燃料( 如木材、木炭和动物粪便)燃烧所产生的有害空气污染物,从而降低对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呼吸道疾病,同时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详见 https://iea-etsap.org/webinar/Webinar-Poverty/%E2%80%AAIEA%20Gianluca%20Tono- lo%20.pdf rmi.org / 9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图表 1 亚洲发展中国家及撒哈拉非洲电力及清洁烹饪可及率 8 从全球范围来看,农村能源合作社在多个国家成为气候行动和能源政策的关键,体现了全球能源转型以人为本、 公众参与和公平导向的新趋势。农村能源转型与发展一直以来面临持续的结构性挑战——技术、财务、组织和政 治社会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限制了农村社区参与能源系统开发、决策和公平分享利益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缺 乏当地参与将削弱农村能源项目的可持续性,并加剧社会和经济差距。因此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