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年)
1.76 MB
39 页
0 下载
3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 2025年7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 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 编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制说明 编写单位:云计算开源产业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 与大数据研究所、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蚂蚁区块链科 技(上海)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 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 限公司、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 司、北京简单一点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电金信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同创永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仲量联 行测量师(上海)事务所、深圳市硅赫半导体有限公司、广东亿迅 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数链(上海)网络基础设施有限公司、上海 工业控制安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等 编写组:刘之莹、马龙飞、陈屹力、郑立、朱少民、茹炳晟、 陈磊、黄颍华、张立华、伍振亮、刘庆、杨经纬、李赫、张晶、赵 怿、李琰、 黄莺、路斌、郑峰、张昕、李光新、成思敏、李云帆、 鞠武军、谢怡珺、林叠守、姜熠龙、王庆、乔骥、王梓博、李鑫、 陈康翔、李震中、李海斌、何波、辛静清、乔琪、王博文、李亚琦 等 引 言 当前,全球数字化浪潮与国家战略布局深度协同,共同驱动软 件工程领域迈入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跃升期。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 展规划》确立“三阶段发展目标”的宏伟蓝图,到《数字中国建设 整体布局规划》构筑“2522”整体实施框架,央地协同的政策体系 持续强化,为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智能化升级注入了强劲的驱动力。 智能化时代,以大语言模型驱动的智能代码生成、生成式人工 智能赋能的辅助设计以及智能化测试与智能运维工具链为代表的前 沿技术变革,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系统性地重构软件工程 的方法论、工具链与实践范式。软件工程已超越其传统边界,跃升 为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驱动千行百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核 心基础设施。然而,面对工具生态割裂、工程链路协同不足、垂直 领域适配薄弱等关键挑战,亟需构建统一标准体系打通技术研发与 产业落地的闭环,保障智能技术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工程能力转化, 筑牢数字中国建设的质量与安全基石。 本报告旨在构建“技术栈-工程域-行业线”三维一体的智能化 标准实施矩阵,通过夯实智能工程基础底座、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核 心能力建设、强化人机协同保障体系,推动技术全流程工程化落地。 聚焦垂直领域差异化需求,建立行业适配路径,为破解发展瓶颈提 供标准化方法论,赋能产业智能化升级。 本报告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从战略布局、市场规模、技术发 展等方面梳理数字化浪潮下软件工程智能化的变革背景;第二章聚 焦软件工程智能化初期实践,系统诊断当前面临的关键瓶颈;第三 章针对上述痛点,提出智能化标准体系总体架构;第四章围绕关键 领域展开深度分析;第五章总结软件工程智能化未来发展趋势,为 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系统性指引与行动思路。 目 录 一、 背景引入:数字化浪潮下的软件工程智能化变革需求 ................ 1 (一) 国家战略聚焦智能转型,科技治理加速规则重构 ...............1 (二) 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智能软件需求持续攀升 ...............4 (三) 技术创新驱动持续深化,软件工程智能纵深发展 ...............6 二、 行业痛点:剖析软件工程发展瓶颈,明确破局关键 .................. 7 (一) 技术侧痛点:AI 能力的本质局限 ............................ 7 (二) 工程侧痛点:人机协作的实践困境 ...........................8 (三) 行业侧痛点:通用模型难以支撑行业特性 .....................9 三、 建设思路:软件工程智能化分层演进与全域覆盖框架设计 ......... 10 四、 建设内容:三维一体,构建智能化工程化标准实施矩阵 ........... 12 (一) 智能基础底座:构建技术赋能可控的数字化基石 ..............12 (二) 核心能力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能力矩阵 ............14 (三) 行业线标准适配:建立垂直领域差异化实施路径 ..............30 五、 趋势展望:软件工程智能化技术演进与产业升级驱动 ............. 30 (一) 技术拐点:从“问答”到“智能驱动” ......................30 (二) 行业纵深:垂直领域适配突破,可信智能成为刚需 ............31 (三) 生态博弈:标准化与产业生态的共生治理 ....................32 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 年) 1 一、背景引入:数字化浪潮下的软件工程智能化变革需 求 (一)国家战略聚焦智能转型,科技治理加速规则重构 国家战略布局与地方实践落地协同驱动智能化转型。一方面,国 家顶层设计强力驱动智能化转型纵深发展。2017 年国务院印发的《新 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立了“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提出构建 “1+N”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奠定我国 AI 发展的战略基石。“十四五” 规划进一步锚定“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远景目标。202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则构建“2522” 实施框架,形成从战略规划到落地执行的完整闭环。为软件工程智能 化构建起“技术-产业-治理”三维支撑体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 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密集出台配套政策与行动方案,推动智能化转型 向区域纵深与产业实践落地。各地结合产业禀赋制定专项规划与条例, 并设立基金重点支持智能软件等关键技术研发。着力建设特色化产业 园区,吸引头部企业集聚。同步布局算力设施(超算、AI 计算中心)、 数据交易平台,探索新型人才与标准体系,形成央地联动、政市协同 格局,加速国家战略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与工程效能。 表 1 软件工程智能化政策/行动汇总表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相关内容 国家层面 国务院 2025.03 《 2025 年 国 务 院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指出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 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 项目。持续推进 “人工智能+”行动,工 业软件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催生更多创 新应用场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 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 年) 2 度融合。同时要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 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 跨境流动。 中央网信 办、市场监 管总局、工 业和信息化 部 2024.05 《 信 息 化 标 准 建 设 行 动 计 划 (2024 — 2027 年)》 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健全国家信息 化标准体系,提升信息化发展综合能力, 有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围绕创新信息化 标准工作机制、推进重点领域标准研制、 推进信息化标准国际化、提升信息化标准 基础能力四方面部署主要任务。 国家数据 局、科技部 2023.07 《 生 成 式 人 工 智 能 服 务 管 理 办法》 鼓励 AI 技术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规范 智能编码、自动化测试等工具的研发与使 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 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 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中共中央、 国务院 2023.02 《 数 字 中 国 建 设 整 体 布 局 规 划》 明确“2522”框架,通过夯实数字基础设 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 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等“五位一体” 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 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 国内国际环境“两个环境”形成从战略规 划到落地执行的完整闭环。 国务院 2021.12 《“十四五”数 字 经 济 发 展 规 划》 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化发 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了我国数字经济 发展现状和形势,明确了“十四五”期间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并部署了大力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 化等 8 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工业和信息 化部 2021.11 《“十四五”软 件 和 信 息 技 术 服 务 业 发 展 规 划》 强调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软件开发 工具智能化升级,构建自主创新的软件产 业生态,实现研发效率和质量的双重提 升。提出实现“产业基础新提升、产业链 达到新水平、生态培育新发展、产业发展 新成效”的“四新”发展目标。 国务院 2017.07 《 新 一 代 人 工 智能发展规划》 确立了“三步走”战略目标,明确提出构 建“1+N”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奠定我国 AI 发展的战略基石。 地方层面 北京市 2024.03 《 北 京 市 加 快 建 设 信 息 软 件 产 业 创 新 发 展 高地行动方案》 准确把握信息软件产业发展趋势,秉持全 面系统观念,以全球争先为导向,全面拥 抱大模型、保障产业链安全、抢抓新业态 发展机遇、构建数据驱动新机制、加强国 际化拓展、促进区域协同联动,打造开放 包容的信息软件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有 力支撑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 年) 3 上海市 2023.07 《 上 海 市 推 动 人 工 智 能 大 模 型 创 新 发 展 若 干措施(2023— 2025 年)》 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 略部署。着力支持大模型创新能力、提升 创新要素供给能级、推进大模型创新应 用、营造一流创新环境。构建开放安全创 新生态,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 群。 广东省 2022.12 《 广 东 省 新 一 代 人 工 智 能 创 新 发 展 行 动 计 划 ( 2022 — 2025)》 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为重 要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协同 创新、开放合作,着力推进“强基固本” “聚势成峰”“创新领航”“智慧赋能” “和合共融”五大行动,全力构筑共建、 共享、共赢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为 推进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 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强大支 撑。 浙江省 2024.10 《浙江省“人工 智能+”行动计 划(2024—2027 年)(征求意见 稿)》 以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创新驱动、生态 共建、高质量发展”为指引,从总体目标、 重点领域、保障措施等 3 个部分,加快构 建人工智能应用体系,全面指导人工智能 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人 工智能在推动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的引领和规范 作用。 江苏省 2025.01 《 江 苏 省 软 件 产业促进条例》 深入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优化软件产 业发展环境,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 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软件产业发展作为 长期发展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 安全有序、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协同联 动的原则,发挥软件产业的基础性、先导 性、战略性作用。 湖南省 2024.09 《 湖 南 省 人 工 智 能 产 业 发 展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 2024 — 2026 年)》 以增强基础支撑为重点,以突破关键技术 为引擎,以发展智能产品为依托,以赋能 新型工业化为主线,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 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 50 个左 右特色化的行业大模型、100 个左右标志 性创新产品、200 个左右典型应用场景。 四川省 2025.05 《 四 川 省 加 快 推 进 人 工 智 能 场 景 应 用 工 作 方 案 ( 2025 — 2027 年)》 坚持“能开则开、应开尽开”的原则,按 照政府推动、市场化合作的方式,聚焦先 进制造、应急救援(公共安全)、社会民 生(养老康复)、商贸文旅、城市治理等 重点行业加速应用赋能。建成一批省级人 工智能场景应用示范区,积极打造全国人 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 年) 4 工智能场景创新示范应用高地。 山东省 2025.05 《 关 于 支 持 人 工 智 能 全 产 业 链 创 新 发 展 的 若干政策措施》 实施人工智能领域优秀企业梯度培育工 程,对人工智能领域新认定的国家专精特 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给 予支持。聚焦高价值场景人工智能技术融 合应用,围绕产业集群、重点链条,支持 建设一批行业“产业大脑”,支持其运用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行业提供 集采集销、数智服务、产业金融等服务。 安徽省 2024.12 《 安 徽 省 基 础 软 件 和 工 业 软 件 高 质 量 发 展 若干政策》 推进软件重大项目攻关、建设高水平创新 应用平台、推动开源技术创新、推动创新 主体引进转化技术、推动软件企业做优做 精、提质建设软件产业园区、推动工业软 件先试先用、推动工业软件赋能数字化转 型、畅通数据资源流通交易渠道、促进科 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加强软件人才队伍 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强化支持 政策资金保障。 辽宁省 2023.12 《 辽 宁 省 加 快 发 展 工 业 软 件 产 业 的 若 干 政 策措施》 围绕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落实落细 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部署,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加快工业软件发展。支持引进和新建国 家、省级开源平台,鼓励建设工业软件适 配、验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持工业 软件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 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黑龙江省 2023.12 《 黑 龙 江 省 加 快 推 动 制 造 业 和 中 小 企 业 数 字 化 网 络 化 智 能 化 发 展 若 干 政策措施》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城市和重点企业精准 施策,着力解决制约制造业和中小企业数 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过程中堵点 痛点问题,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着力通 过“智改数转”全面提升制造业和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占有率,并以规模 化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本地数字化转 型服务商,带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二)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张,智能软件需求持续攀升 从整体来看,全球数字经济加速扩张,智能软件成为核心驱动力。 IDC 预测,2028 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投资规模预计达到 4.4 万亿美元, 2023—2028 年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 15.4%。聚焦中国市场,2028 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 年) 5 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规模预计达到 7330 亿美元,全球占比约 16.7%, 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15.6%,增速高于数字化转型全球整体增速。智 能软件作为技术载体与效率引擎,深刻渗透至产业升级、社会治理与 民生服务各领域,市场需求伴随数字化进程持续攀升。 数据来源:IDC 图 1 全球与中国数字化转型投资规模(万亿美元)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数字经济与智能软件需求呈现高位增长态 势。作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高速 增长,占 GDP 比重超四成,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截至 2024 年 Q2,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全球占比 15%,位居第二。“上云用数赋智”、 发展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数字政府与智慧社会等战略, 强力驱动对智能操作平台、数据分析软件、AI 算法模型及行业解决 方案的庞大迫切需求。同时,垂直行业智能化转型催生差异化需求爆 发,既反映技术成熟度差异,又体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特征, 共同推动智能软件市场向垂直化、场景化深入发展。 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 年) 6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 2 人工智能企业各国分布 (三)技术创新驱动持续深化,软件工程智能纵深发展 一方面,技术内生演进驱动工程方法革新。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进 入体系化突破新阶段,推动软件工程向智能化纵深跃迁。大语言模型 (LLM)重构软件开发模式,生成式 AI 推动人机协同开发成为主流。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1)联合多国制定 AI 风险管理标准 (ISO/IEC 23894),推动企业从黑箱开发转向可解释性工程实践。 技术突破与标准建设协同发力,正加速全球产业形成“敏捷创新-快 速验证-规模落地”的闭环演进机制。另一方面,产业融合深度激发 技术演进新动能。垂直领域智能化需求倒逼软件工程技术创新突破, 汽车电子高可靠场景驱动时序约束建模、形式化验证技术与 AI 生成 式开发融合,催生车规级代码生成工具;金融实时风控需求推动智能 编排引擎发展,实现毫秒级需求-代码-测试闭环联动。同时,跨域协 作复杂度激增(如制造端云边协同开发)推动自适应智能体架构、低 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 年) 7 代码集成平台等基础技术升级。产业场景正成为核心试验场与创新源, 驱动智能化开发从单点能力增强向系统工程能力跃迁。 二、行业痛点:剖析软件工程发展瓶颈,明确破局关键 当前,软件工程领域正处于传统开发模式与 AI 技术融合的探索 期,这一转型过程在技术侧、工程侧和行业侧均暴露出诸多痛点。 (一)技术侧痛点:AI 能力的本质局限 1.早期工具针对特定痛点开发,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工具 演进碎片化 智能开发工具由不同厂商独立研发,技术架构、数据接口和运行 环境各异,导致工具间协同困难。企业多微调开源模型构建工具,底 层核心算法(如语义理解、代码推理)可控性不足,引发性能瓶颈和 安全风险。同时,工具输出格式不兼容,多源异构数据因协议割裂形 成孤岛,开发、测试、运维等环节数据独立存储,格式互斥,严重阻 碍企业协同与产业合力形成,制约软件工程智能化的规模化发展。最 终形成“智能注入越深,技术债务累积越快”的恶性循环。 2.动态推理能力不足已成为大模型在软件工程领域落 地的核心技术瓶颈 尽管当前大模型的上下文窗口已扩展至数万甚至百万级 token, 但在涉及多步骤状态转移和复杂逻辑推理的场景中仍存在显著局限 性。研究表明,对于需要递归回溯的编程任务(如调试、算法优化), 大模型的解决方案通过率显著低于人类开发者的平均水平,且错误类 型集中于状态追踪失误和逻辑断层。 软件工程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5 年) 8 3.数学建模与算法设计的理论基础不足仍是制约 AI 在 软件工程领域深度应用的核心瓶颈 当前大模型在数学严谨性要求的算法设计任务中存在显著局限 性——例如对复杂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数学归纳法的逻辑自洽性 验证等场景,其生成结果的准确性普遍低于人类专家水平。即便结合 知识图谱的 RAG 可有效降低幻觉风险,但在涉及形式化数学证明的关 键环节,仍需人工介入进行逻辑校验和修正。研究表明,在需要严格 数学推理的代码生成任务中,LLM 的验证通过率远低于人类开发者, 且错误类型主要集中在数学假设不成立和边界条件处理缺失。 (二)工程侧痛点:人机协作的实践困境 1.智能组件“悬浮式”嵌入现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39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
政策解读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