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设计标准 VIP文档

675.15 KB 67 页 0 下载 1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ICS 91.140.01 P33 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of zero carbon park in Xiong'an New Area DB1331 雄 安 新 区 地 方 标 准 DB1331/T 108—2025 2025-03-18 发布 2025-05-14 实施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雄安新区地方标准 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设计标准 Design standard of zero carbon park in Xiong'an New Area DB1331/T 108—2025 批准部门: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5 年 5 月 14 日 2025 雄安 前 言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发布《关于下达 2023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修 订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雄安建交字〔2023〕52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 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广泛征 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规划布局;5.建筑 系统;6.交通系统;7.市政设施;8.生态景观。 本标准由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至中国建筑设计 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 19 号,邮编:100044,邮箱: cadg_lbrbz@163.com)。 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 安徽建筑大学 天津城建大学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置业集团河北雄安有限公司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徐 斌 任祖华 李 冲 菅 伟 郑 然 尤娟娟 景 泉 杨金鹏 刘 琨 兰少锋 黄献明 钟 鹏 刘序辉 彭 亮 张春彦 许 涛 石 杰 高钎武 吴运法 桂汪洋 杨新刚 周庆华 王耀彬 刘 佳 杨 猛 姜 玲 张泽群 李林涛 韩 瑞 许佳慧 李轶楠 李志昊 董春华 贾 濛 刘 赫 王 琳 吴 博 张 敏 李文静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郝 军 卢 求 蒋朝晖 刘 鹏 朱燕辉 韩 帅 李光红 4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2 3 基本规定 ........................................................ 3 4 规划布局 ........................................................ 5 4.1 一般规定 .......................................................... 5 4.2 用地布局 .......................................................... 5 4.3 空间形态 .......................................................... 6 4.4 配套设施 .......................................................... 6 5 建筑系统 ........................................................ 8 5.1 一般规定 .......................................................... 8 5.2 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 ................................................ 8 5.3 机电系统设计 ...................................................... 9 6 交通系统 ....................................................... 11 6.1 一般规定 ......................................................... 11 6.2 交通规划 ......................................................... 11 6.3 公共交通 ......................................................... 11 6.4 慢行系统 ......................................................... 12 6.5 静态交通 ......................................................... 12 6.6 智慧交通 ......................................................... 13 7 市政设施 ....................................................... 14 7.1 一般规定 ......................................................... 14 7.2 能源规划 ......................................................... 14 7.3 可再生能源利用 ................................................... 15 7.4 能源高效利用 ..................................................... 16 7.5 水资源管理 ....................................................... 17 7.6 环卫设施 ......................................................... 19 8 生态景观 ....................................................... 21 8.1 一般规定 ......................................................... 21 8.2 景观系统 ......................................................... 21 8.3 景观要素 ......................................................... 22 本标准用词说明 .................................................... 25 引用标准名录 ...................................................... 26 附:条文说明 ...................................................... 27 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tons ............................................... 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 .............................................. 3 4 Planning and Layout ............................................. 5 4.1 General Provisions ................................................. 5 4.2 Land Planning ...................................................... 5 4.3 Spatial Morphology ................................................. 6 4.4 Supporting Facilities .............................................. 7 5 Building System ................................................. 8 5.1 General Provisions ................................................. 8 5.2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nterior Environment ....................... 8 5.3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 9 6 Transportation System .......................................... 11 6.1 General Provisions ................................................ 11 6.2 Traffic Planning .................................................. 11 6.3 Public Transport .................................................. 11 6.4 Slow-trafiic System ............................................... 12 6.5 Static Traffic .................................................... 12 6.6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 13 7 Municipal Facilities ........................................... 14 7.1 General Provisions ................................................ 14 7.2 Energy Planning ................................................... 14 7.3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 15 7.4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 16 7.5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 17 7.6 Sanitation Facilities ............................................. 19 8 Ecological Landscape ........................................... 21 8.1 General Provisions ................................................ 21 8.2 Landscape System .................................................. 21 8.3 Landscape Elements ................................................ 22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25 List Quoted Standards ......................................... 26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27 1 1 总 则 1.0.1 为落实双碳战略目标,规范并提高雄安新区零碳园区的设计建设水平, 助力雄安新区园区建设领域的低碳和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雄安新区内以办公、商业、科教等为主要功能的新建零碳 园区规划与设计,不适用于工业园区。改建、扩建园区可参考执行。 1.0.3 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河北 省及雄安新区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术 语 2.0.1 零碳园区设计 zero carbon park design 通过规划设计,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技术,控制园区建筑、交通等多方面碳 排放,充分利用园区内可再生能源、碳汇,辅以碳抵消手段,基本实现园区年 运行碳排放量不大于零。 2.0.2 生活圈 life circle 指园区用户各种日常活动的空间范围。 2.0.3 职住平衡 job-housing balance 园区范围内就业岗位数量与在业人口居住数量之间所具有的均衡关系。 2.0.4 碳汇 carbon sink 在园区碳核算的边界范围内,绿化植被吸收并储存的二氧化碳量。 3 3 基本规定 3.0.1 在韧性安全的前提下,零碳园区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系统 集成的设计原则。 3.0.2 规划设计前,应对设计条件进行全面的现状评估,评估内容应按表3.0.2 执行。 表 3.0.2 零碳园区设计条件现状评估内容 评估项 评估内容 资源条件分析 分析项目可利用的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禀 赋 生态安全格局 分析区域绿地廊道、自然山水资源、地形地貌、生态斑块等因素 气候条件分析 收集雄安新区温湿度、水文、风向/风速、太阳辐射等各类气候因 子,以及有关通风廊道设置、热岛强度控制等要求 市政基础条件 研究燃气、热力、给排水、电力、信息通讯等方面的供应能力与未 来发展预期;评估园区新增负荷对区域设施的影响;研究新建园区 对区域交通的影响;分析项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研究园区周 边开放空间 建设适宜性分析 结合园区不同服务功能占比、各功能对物理环境要求、使用率等差 异,开展各类功能空间的能耗特征评估,形成细分选址方案 管理政策分析 分析雄安新区在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可再 生能源利用、储能等方面的相关政策 3.0.3 园区设计前应制定零碳规划专篇,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明确园区碳排放要素的组成; 2 明确基准园区碳排放量、碳汇量,进行减碳目标的测算比较; 3 明确各碳排放要素的碳减排要求与指标; 4 结合现状评估,提出碳减排途径与技术策略; 5 测算规划设计方案的碳排放量、碳汇量; 6 明确后评估机制的具体要求。 3.0.4 零碳园区设计应基于设计流程和设计专业,分别从园区的规划布局、建 筑系统、交通系统、市政设施、生态景观等方面,结合现状评估,制定设计方 案。园区评价应按《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标准 第 1 部分:公共建筑园区》 DB1331/T 069 的相关规定执行。 3.0.5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提出建立园区数智化能碳管理平台,实现对园区用能 4 及碳排放活动的识别、监测、计算、分析、展示,并应具备设备调控、碳资产 管理等功能。在设计阶段应对园区运维管理提出要求,园区的运行管理组织机 构应落实责任部门。 3.0.6 基准园区碳排放量、园区降碳率应按现行地方标准《雄安新区零碳园区 评价标准 第 1 部分:公共建筑园区》DB1331/T 069 中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3.0.7 园区整体及各领域的碳排放量应按现行地方标准《雄安新区园区碳核算 标准:第一部分 公共建筑园区》DB1331 068 的相关规定进行核算。 3.0.8 碳排放计算基础数据缺省值宜按现行地方标准《雄安新区零碳园区评价 标准 第 1 部分:公共建筑园区》DB1331/T 069、《雄安新区园区碳核算标准: 第一部分 公共建筑园区》DB1331/T 068 及《雄安新区零碳建筑技术标准》 DB1331/T 080 中的相关规定取值。 5 4 规划布局 4.1 一般规定 4.1.1 园区应明确规划用地范围,面积不宜大于 2km 2,并应符合上位规划, 遵循“规模适度、地域完整、界限稳定、利于开发”的原则进行设计。 4.1.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7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