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凌研究院:2025年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5.28 MB
49 页
0 下载
29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01 02 03 04 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概况 高等教育数字化典型实践 AI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路径 企业大脑.AI赋能高等教育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目 录 01 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概况 Part 1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数字化内涵 宏观层面 需要重塑高等教育生态,服务于世界经 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大势 中观层面 需要创新高等教育模式,建立高等教 育新范式 微观层面 需要依托数据要素,构建高等教育发 展新路径,实现教育全流程的数字化 改造 高等教育数字化就是通过彻底和全面的 数字化转型,形成数据驱动、人技结合、 跨界开放的教育生态,构建更加敏捷、 适切、公平、可持续的高等教育体系, 为学习者提供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高等教育数字化 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转化阶段 转型阶段 智慧阶段 数字技术融入融合到高等教育体系之中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软件硬件逐步磨合,数字技术 整合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 高等教育将完成再造,与社会之间的界 限进一步打破 将实现高等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治理 整体性变革,全面赋能学习者发展,形成教 育全新生态 高等教育实现自我转型与提升,高校内部各项业务流程 实现再造 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和价值挖掘,实现教育各要素、各环 节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的3个阶段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 时间 文件名称 相关内容 2025.4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 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 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推动大模型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推动思政、科学教育、美育、心理健康等领域及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专题 大模型垂直应用,培育应用生态。 2025.1 教 育 强 国 建 设 规 划 纲 要 (2024-2035年)》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坚持应用导向、治理为基,推动集成化、智能化、 国际化,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横纵贯通、协同服务的 数字教育体系。开发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建好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搭建教 育专网和算力共享网络。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 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主动适应学习方式变革。打造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数字教育权威期刊等公共产品, 推动优质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走出去。 2024.7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国家智 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入 库出库管理规范》 坚持“择优入库、动态调整、公益服务”,规范数字教育资源全生命周期管 理。 2024.4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 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加快 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 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 年)》 明确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 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 聚效应。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 时间 文件名称 相关内容 2023.11 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 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 的意见 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制高点作用,着力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资源数 字化建设。 2023.7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 知 在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方面要求各校积极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 规范》,建设校本大数据中心,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持续丰富师生发展、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管理服务等应用场景,落实网络 安全责任。各地要强化统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指导学校系统设计校本数 字化整体解决方案;组织学校有序接入“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 接受管理监测。教育部将在数字资源丰富、功能应用强大、赋能效果良好的 区域性信息化标杆学校的基础上,有组织地指导建设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 到2025年建成 300所左右全国性信息化标杆学校,带动建设 1000所左右区 域性信息化标杆学校,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院校办学深度融合。 2023.5 教育部高教司2023年工作要 点 涉及11个方面重点内容,其中之一为“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塑造高等 教育改革发展新优势”,包括:加快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打造高等教育教 学新形态;加强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拓展平台内容,完善平台 功能,建好内容丰富、服务高效的高等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做强“创课平 台”,系统集聚整合创新创业要素资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知识转化 能力等。 2022.9 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 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 知 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 3.2%的利率向教育、卫生健康等10个领域的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加上中 央财政贴息2.5%,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 高于0.7%,截止日期均为2022年12月31日。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 时间 文件名称 相关内容 2022.9 关于教育领域扩大投资工作 有关事项的通知 明确专项贷款重点支持范围包括:高校教学科研条件及仪器设备更新升级、 学校数字化建设,包括校园网络及信息管理系统提档升级,高性能计算系统, 信息中心建设,智慧校园,智慧教室,数据中心的国产代替、实验实训等资 金的投入建设。 2022.5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 资源内容审核规范(试行) 明确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资源的管理职责、审核要求和监督评价,保障数字教 育资源的内容安全。 2021.7 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 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 系的指导意见 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提升供应链安全水平。有序推动数据中心、信息系 统和办公终端的国产化改造,推进国产正版软件使用。 2021.3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试行) 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业务需 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实现高等学校在信息化条件下育人 方式的创新性探索、网络安全的体系化建设、信息资源的智能化联通、校园 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用户信息素养的适应性发展以及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2019.9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关于促进 在线教育健康发展的指导意 见 在线教育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 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在线教育,有利于构建网络化、 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 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并提出“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构建扶持政策 体系”、“形成多元管理服务格局”。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 时间 文件名称 相关内容 2019.2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 (2018-2022年)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 供给方式以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学校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 应用师生全覆盖。创新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开展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治 理能力优化行动,推动以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快推进 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设立“智慧教育示范区”,开展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 目等建设,实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构建“互联网+教育”支撑 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 2018.4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 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 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 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 “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 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2016.6 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 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 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 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 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 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任务保完成、应用上台阶、治理上水平、 安全有保障。 2012.3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高等教育信息化:重在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科 研组织和社会服务模式,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中国大学排名前100位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1 清华大学 北京 2 北京大学 北京 3 浙江大学 浙江 4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5 复旦大学 上海 6 南京大学 江苏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8 武汉大学 湖北 9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10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2 中山大学 广东 13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14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15 四川大学 四川 16 东南大学 江苏 17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18 同济大学 上海 19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20 天津大学 天津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21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22 山东大学 山东 23 南开大学 天津 24 厦门大学 福建 25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26 吉林大学 吉林 27 中南大学 湖南 28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29 湖南大学 湖南 30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31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 32 南方科技大学 广东 33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34 重庆大学 重庆 35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 3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37 东北大学 辽宁 38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39 兰州大学 甘肃 4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中国大学排名前100位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41 上海科技大学 上海 42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 43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 44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 45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46 苏州大学 江苏 47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 48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 48 中国石油大(北京) 北京 50 郑州大学 河南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51 江南大学 江苏 52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53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54 中国地质大(武汉) 湖北 55 暨南大学 广东 56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 56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58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59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60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61 上海大学 上海 62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 63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64 河海大学 江苏 65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66 西南大学 重庆 6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 68 深圳大学 广东 69 云南大学 云南 70 西北大学 陕西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中国大学排名前100位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7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 72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 73 南昌大学 江西 74 东华大学 上海 7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 7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 77 福州大学 福建 78 宁波大学 浙江 79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 80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81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 82 江苏大学 江苏 83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84 长安大学 陕西 85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86 贵州大学 贵州 87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 88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89 广西大学 广西 90 南京林业大学 江苏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91 扬州大学 江苏 92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93 海南大学 海南 94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 9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96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97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浙江 98 安徽大学 安徽 99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 100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 ▲以上排名来源于软科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02 AI时代高等教育数字化路径 Part 2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目标 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更应注重教育质 量提升、就业质量提升、教育系统健 壮性提升,要持续走以提升质量为核 心的数字化内涵式发展道路。 高质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要着眼于技术协 同、业务协同、数据协同,达到跨层 级、跨部门、跨校区、跨校级、跨校 企和跨校家的协同转型目标。 协同 积极构建多边共享机制,促进数字资 源、师资能力、专业知识在不同主体 间流动,是高等教育机构开展持续性 数字化发展的有力保障。 共享 高等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部分,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其思想意识和 价值观念要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借助各种 新型数字技术办有温度的社会教育, 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早日实现。 普惠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意蕴 前瞻性 当前,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对高等教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 养提出新需求,高等教育专业设 置、教育教学、科研创新面临新 一代人工智能的冲击和挑战,学 习资源获取方式也已拓展到物理、 数字“双空间”,多重内外因素 都在呼唤高等教育变革创新,而 数字技术与传统高等教育优势的 深度融合,为问题的解决和创新 人才培养提供了诸多可能。 创新性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 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 重要结合点,其基础性、先导性、 战略性地位与作用可见一斑。因 此,推进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全要素、全过程构建一个相互联 系并相互作用的生态统一体,不 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也 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题中应有之 义。 生态性 以数字技术赋能高等教育育人模 式、科研方式、治理能力等系统 性变革,创新打造数据驱动、人 机协同、虚实交融、跨界开放的 高等教育新形态,是推动我国原 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 技成果转化的长期动力源,将对 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区域经济社 会需求形成强力支撑。 长期性 高等教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 平科技自立自强、自主知识体系构 建方面的关键作用日益凸显,但面 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家战略 需求,要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成为 全球学习借鉴和赶超的对象,就必 须拥有强大的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领先优势和影响力,而前瞻性布局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赛道、重塑 新优势是大势所趋和改革方向。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逻辑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数字技术作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物质基 础和底层支撑,在问题解决和变革创新实践 中,不断以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彰显技术生 命力、以价值共识推进高等教育体认技术, 将潜在可能变为现实。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为目标,聚焦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通过搭建智能一体化服务平台,推进数字技 术与高等教育全要素、全场景、全过程的深 度融合,发挥数据要素在人才培养、科学研 究、社会服务、治理决策等多维度的赋能作 用,聚力打造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双空间” 育人的新格局,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 有力支撑。 技 术 逻 辑 转 型 的 实 现 基 础 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步入规范化、制度 化、常态化轨道,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需要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完善,更需要健全的 制度体系来科学、精准、有力地破解制约转 型的难点和堵点。只有加快形成推动高等教 育数字化转型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评价 体系,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把握转型发展机 遇,推动数字时代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和 形态重构。 制 度 逻 辑 转 型 的 体 系 化 构 建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可以通过采用局 部试点引领、区域平行扩散带动、国家立体 综合推进的行动结构方式进行,让禀赋多样 的高等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汇聚起来,形成 横向一致、纵向衔接、彼此贯通的智能化联 动体系,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科学 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拓展高等教育的 边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周期性、 动态性地建立贯穿数字化转型全过程的推进 和考核机制,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持 续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行 动 逻 辑 转 型 的 价 值 创 造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路: 1. 注重技术赋能,全方位优化升级智能化基础设施 2025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报告 2025 Digital Research Report on Higher Education 第一,要充分利用好长期推进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建设积累的信息化基础服务设施与能力,重构业务流程,强化数据治理,积极探索数 字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科研、治理和服务场景的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9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2025年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