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2025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中国信通院 VIP文档

5.65 MB 162 页 0 下载 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2025年度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典型案例集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25年9月 2025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 前 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 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实体经济和 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 合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我们要抢抓机遇,充分发 挥我国内需市场广阔、产业链条完整、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加快推动广大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为网络化、智能化梯次升级打好坚实基础,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为贯彻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引导广大制造业企业深刻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大 意义,激发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交流互鉴实施数字化改造的成功经验做法,工业和信息 化部组织开展了2025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推荐。 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对报送案例进行梳理汇总,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 意见,择优选取59个典型案例,形成《2025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其中,城市案例 15个,侧重为推动本地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改造采取的政策举措和组织模式等典型经验做法;园区 和集群案例9个,聚焦园区管理和促进机构通过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优化升级基础设 施、促进园区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链式改造、强化公共服务保障等推动园区内或集群内企业数字化 改造的主要做法;企业案例35个,突出解决方案的成效、可复制性和行业特点,聚焦通过数字化技术 产品与服务解决行业企业痛点问题、探索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具有工业基因的数字 化转型服务机构。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标杆引领”向“规模推广”转变、从“数字赋能”向“智能 应用”跨越的关键阶段。希望通过本案例集的编制,能够推广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做法及经 验成效,为各地方、园区、集群、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本案例集内容如有疏漏,敬请指正。 目 录 城市篇 园区和集群篇 企业篇 01 41 65 河北省唐山市:加快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多点支撑奋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上海市松江区:数智鼎立强基座,三足聚势链闭环 江苏省常州市:“评诊改培链”赋能制造业提“智”增效 浙江省宁波市:探索形成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4M”工作路径 浙江省湖州市:以数智技术驱动绿色智造,打造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范式 安徽省芜湖市:推动数智赋能,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福建省泉州市:完善“政、企、服”转型生态,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江西省鹰潭市:强化生态要素创新,实现鹰潭产业集群式数字化转型跃迁 山东省济南市: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深度赋能新型工业化 河南省洛阳市:以数字化转型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广东省广州市:“四化”赋能专项行动推进新型工业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制造业“1+1+3+N”破局,“智改数转”驱动百年工业城焕新升级 四川省成都市:聚焦“三端”系统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 甘肃省兰州市:创新机制、精准施策,打造数字化转型“兰州模式”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闽宁协作”智改数转新模式全方位助推制造业跃升 02 04 06 09 12 15 17 20 22 25 28 30 33 36 39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城市篇 苏州工业园区:以智筑基、以数强核、以网赋新,加快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合资源要素、强化工作机制、搭建供给平台,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 造全覆盖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智赋能、产业向“新” 打造“芯”“屏”产业数字化转型新标杆 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三维联动”构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体系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构筑“算力+大脑”双核驱动 赋能制造业集群系统性跃迁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数智券+智造贷”金融工具创新突破中小企业转型困局,务实推进制造业 “智改数转”“点线面”一体化工作 无锡市物联网集群: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综合型能力中心建设 深化数智技术应用 推动物联网企业进行 数字化转型 温州市乐清电气集群:以“链式协同”推进电气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化改造 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链主引领数字化转型由“链”到“群”,激活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42 45 47 50 53 56 58 61 63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园区和集群篇 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数字赋能高端CT探测器智能柔性制造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构建“全域智联”新生态 赋能智慧园区创新发展新模式 中汽数据(天津)有限公司:应用大语言模型技术推动汽车试验场景实现智能化应用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驱动灯塔再升级 山西锦波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应用自研“AI胶原智脑系统”推动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 实现降本增效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应用人工智能及柔性制造技术 打造定子冲片全域数字化柔性生产车间 中船重工龙江广瀚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全业务链数字化技术赋能燃气轮机全寿命周期自主研制 宝武装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应用设备远程智能运维平台推动钢铁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动药品质量精准追溯 实现药品生 产全过程数字化追溯与管理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应用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推动多专业智能运维实现智能 远程诊断分析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基于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的特殊钢工艺协同管理和创新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工业AI技术助力氯碱企业实现低碳、降本、提质、增效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可信技术推动电缆企业能碳管控实现节能减排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G全连接+数字孪生”聚酯纤维未来工厂的智能化实践 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应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推动白酒生产场景实现数智化转型与效能跃升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基于5G+工业互联网技术推动智慧供应链转型升级 福建辅布司纺织有限公司:应用工业互联网与AI技术推动纺织面辅料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与 智能化生产 江西卫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基于AI+视觉数字孪生推动智慧纺纱降低运营成本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直升机机加关重件智能制造车间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构建全产业链数据赋能平台 推动高端动力系统生态级协同发展 66 68 70 72 75 78 81 83 85 88 90 93 95 97 100 103 106 109 112 114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企业篇 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推动西装生产实现国际化个性化高级定制 卡奥斯化智物联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应用集团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企业经营管控能力提升 中创智领(郑州)工业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煤机行业灯塔工厂 湖南泰鑫瓷业有限公司:应用工业视觉大模型与数字集成技术推动陶瓷全链协同,实现质量升级与绿 色减排 浏阳市颐和隆烟花集团有限公司:应用微数据中台与AIOT技术推动高危生产行业全流程安全管控智能 化改造,实现烟花行业安全效能与生产效率双跃升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应用工业AI大模型技术推动船舶维修业务多模态大模型应用 佛山市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灯塔工厂”数智化赋能传统酿造业转型实践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器制造数字生态体系研发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应用数字化推动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制造实现全流程高效协同与效益提升 广西华昇新材料有限公司:应用AI技术推动氧化铝生产过程实现智慧管控 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应用AI与工业互联网技术推动电解铝工厂全流程智能化节能降本增效 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多模态深度学习技术赋能新能源汽车焊点质量在线检测与管控 贵阳航发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航空发动机定向晶涡轮叶片铸造数智化车间建设 西安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应用视觉AI技术推动全域制造征程 新疆昆仑锌业有限责任公司:应用综合赋能平台等技术推动铅锌冶炼项目实现数字化智能化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117 120 123 125 127 130 132 134 137 140 142 145 147 150 152 企业篇 1 城 市 篇 2 0 2 5 年 度 制 造 业 数 字 化 转 型 典 型 案 例 集 2 2025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 河北省唐山市:加快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多点支撑奋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摘要:唐山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唐山提出的“努力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为目标指引,大力推 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通过搭建政策规划体系和资金引导,激发新 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市场活力。以入选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改城市试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试点城市为契机,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改造提升,充分释放数字化对传统产业的赋能、叠加、倍增作用。通 过加大数字产业推进力度,以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步伐。通过多点支撑奋力推进制造业数字 化转型,加快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 2010年7月和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唐山视察,提出了“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其中之一就 是“努力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为唐山工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 遵循。唐山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坚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智改数转”, 力争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产业链典型场景数字化应用基本普及,制造业发展质 量效率和效益显著提升。 一、背景情况 2024年,唐山入选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以“精品钢铁、绿色化工、高端装备”为主攻方 向,通过“点线面”协同推进,打造一批引领性、示范性、复制性强的试点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 时,我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围绕细分试点行业,重点聚焦企业需求,推 动“链式”转型,分类改造612家中小企业,高标准实施数改项目、高水平打造数改样板、高质量营造数改生 态,奋力闯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 (二)加快试点建设,引领数字化转型浪潮 加大数字产业推进力度,以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步伐。一是提高数字化产品供给能力。聚 焦下一代信息网络设备、电子核心器件及设备、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细分领域,培育壮大了46 家优秀的电子信息制造和互联网服务企业。二是加大招商引资。依托数博会等平台和各类招商资源对接活 动,加大招引力度,成功引进华为、阿里巴巴、神州数码等一批领军企业和高端项目。 (三)培育壮大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生态 出台《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支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试点示范工厂(项目)、优秀场景等给予奖励。印发《推动新一 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导向目录(2024年)》、《唐山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系列政策文件,每年制定两化融合工作要点,通过搭建政策规划体系和 资金引导,激发市场活力。 (一)强化政策引领,明确数字化发展方向 二、主要做法 3 ①城市篇 围绕钢铁、装备、化工等重点行业实际需求,同步推进企业级、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华 为曹妃甸工业互联网平台、阿里飞鹄工业互联网平台先后实现上线运营。全市培育钢结构智慧制造工业互 联网平台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6个,水泥行业互联网+供应链资源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省级工业互联 网平台30个。 (二)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推动首钢京唐5G+智慧钢铁、唐山港5G+智慧港口无人集卡、马兰庄铁矿5G+智慧矿山等18个5G重点 项目建设,形成了“矿山+钢铁+港口”一条龙全产业链示范效应。唐山港5G+智慧港口、海泰新能源5G+数字 工厂、河北国亮新材料特种耐材5G生产线入选5G工厂名录。 (三)5G应用深度融合 唐山市通过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级相关政策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北方传统重工业城 市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举措,充分兼顾了我市社情民情、生态环境、市场反应。通过制定合理明晰的政 策,引导企业深刻认识到数字化转型重大意义,调动激发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的积极性,以高位推动带动行 业进步。通过打造试点城市,以优势带动劣势,以典型示范带动全域推进,充分释放数字化对传统产业的赋 能、叠加、倍增作用。 四、经验启示 先后培育了中车唐车、唐钢、首钢京唐、金隅冀东、三友等一批两化融合领军企业,为制造业企业数字 化转型升级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累计培育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项目29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5 个。首钢京唐入选“数字领航”企业,河钢唐钢、冀东水泥、中车唐山3家企业被列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唐山国轩、纵横钢铁、海泰等10家企业入选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一)试点示范带动突破 三、成效与亮点 4 2025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 上海市松江区:数智鼎立强基座,三足聚势链闭环 摘要:上海市松江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 型系列决策部署,通过构建“构建顶层闭环统筹”“打造三级联动推进体系”“构建精准服务资源池”“创新立体 化宣传模式”以及“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基座”等举措,多方合力,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探索松江 特色数字化转型路径,打造松江可复制推广的标杆案例,有效激发企业转型内生动力。 松江区是“上海制造重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及上海高端制造业主阵地。作为中小企业重要承 载集聚区,2023年全区工业中小企业约1.3万户,占全区工业企业总数超九成,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一。全 区始终坚持发展实体经济,瞄准国际先进科创和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化为重要手段推动产 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上海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一、背景情况 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专班。构建“高位统 筹、部门联动、街镇落地”的三级推进机制。通过“周调度解难题、月总结抓成效”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跨层 级、跨部门资源整合与跨主体、跨领域协同发力,形成“目标共担、信息共享、行动同步”的一体化推进格局。 (二)打造三级联动推进体系,强协同聚合力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三大支柱行业的中小企业转型需求,遴选 优质数字化服务商,征集适配性强、专业度高的改造产品,汇聚形成松江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池。围绕服务 商的服务能力和实施成效、产品的技术先进性和行业适配度等进行动态评价,形成“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 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更新资源池,精准匹配企业不断升级的转型需求。 (三)构建精准服务资源池,强供给优活力 松江区创新构建“1个总体方案+6项工作机制+6张清单”的“1+6+6”推进机制,形成“目标引领、机制保 障、清单管理”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着力构建“企业转型有支撑、产业协同有突破、金融服务有保障”的全 方位、立体化扶持体系,有效形成政策叠加效应与示范带动作用。 (一)构建顶层政策闭环机制,强支撑重保障 二、主要做法 构建“线上专栏+线下活动+媒体联动”立体化传播矩阵,通过高频次、多形式的政策宣贯,深入解读政 策、推介解决方案、对接金融支持。组织走进工厂活动,实地观摩标杆企业。线上打造数字化转型专栏,广 泛推广可复制的转型案例。营造出“政府精准引导、服务商专业助力、企业主动求变”的浓厚转型氛围。 (四)创新双线协同宣传矩阵,强引导浓氛围 5 ①城市篇 召开多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宣贯会,全域覆盖松江三大支柱行业企业,吸引超700家企业参 与,精准摸排走访对接企业超520家,推动数字化转型理念直达企业“神经末梢”。通过“松江经委”数字化转 型专栏发布政策解读、案例分享、场景拆解等多方面分享,点亮转型星火,引燃企业思维。 (二)扩大转型推广宣传,解码企业成长密码 截至目前,已拥有4家国家级智能工厂,9家企业共18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多家市级、区级智能 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建立了完备的“国家级—市级—区级”智能工厂三级梯度培育体系。 (三)打造智能制造工厂,释放升级活力动能 秉持“强链主+延链条”的发展理念,已成功培育5家上海市“工赋链主”企业,通过扶持龙头企业搭建特 色化、专业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融通共进。 (四)强化“链主”擎旗领跑,筑牢产业生态根基 街镇构建“政府搭台+服务商赋能”机制,发挥属地优势,协调推进转型,促进服务商与企业深度对接。 (二)政企协同合力 服务商深入企业定制转型方案,建立“产品研发—场景验证—规模推广”的机制,共同提升转型实效。 (三)供需对接合力 区经委、数据局、财政局等多方联动,分别扛起“指挥部”“战斗队”“保障队”职责,确保进度与质量。 (一)部门联动合力 四、经验启示 遴选31家城市试点数字化服务商,认定首批14家区级智能工厂诊断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31家区级工 业互联网服务商和数字化诊断服务商,同时将市级智能工厂评估诊断机构、规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服 务商、智能工厂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纳入区级服务商体系,征集一批“小快轻准”产品及解决方案。 (一)增强数字服务供给,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三、成效与亮点 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企一档”,支撑区内企业、项目关键要素的动态化管理。 (五)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基座,强赋能精管理 6 2025年度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 江苏省常州市:“评诊改培链”赋能制造业提“智”增效 摘要:近年来,常州市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 济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市制造业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一直以来,常州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质量兴市,全市制造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第二产业增加值 占GDP总量的47.6%。但我市制造业中传统行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占比较高,整体数字化基础薄弱,面对全球 形势变化和国内发展动能转换的叠加局面,制造业持续承压,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提质、 扩绿,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解决“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突出问题,我市探 索出一条符合企业实际、遵循转型规律和具有常州特色的“评诊改培链”工作路径。 一、背景情况 深入推进制造业诊断服务工作,通过采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162 页, 还有 4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