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煤矿智能化建设评分办法 VIP文档

1.56 MB 61 页 0 下载 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附件 煤矿智能化建设评分方法 第一部分 智能化井工煤矿 一、井工煤矿智能化建设条件分类 根据煤矿生产能力、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等对智 能化建设条件进行分类,分类结果为:智能化建设条件Ⅰ类煤 矿、智能化建设条件Ⅱ类煤矿、智能化建设条件Ⅲ类煤矿,分 类评价指标如下: 表 1-1-1 煤矿智能化建设条件分类评价指标 序号 评价指标 单位 等级划分 指标得分 权重值 1 生产能力 万吨 ≥1000 100 0.20 500~1000(不含) 80 300~500(不含) 60 120~300(不含) 40 60~120(不含) 20 2 埋深 m <400m 100 0.05 400m~800m 80 800m~1200m 70 >1200m 60 3 煤层倾角 o 0°~8° 100 0.10 8°~16° 80 16°~25° 50 >25° 20 4 褶曲影响 — 简单 100 0.05 中等 70 复杂 60 序号 评价指标 单位 等级划分 指标得分 权重值 5 断层影响 — 简单 100 0.05 中等 70 复杂 60 6 陷落柱影响 — 简单 100 0.05 中等 70 复杂 60 7 围岩稳定性 — 围岩稳定,对采掘影响很小 100 0.05 围岩较稳定,对采掘有一定影响 75 围岩不稳定,对采掘影响较大 50 8 煤层自燃 倾向 — 不易自燃 100 0.05 自燃 80 容易自燃 60 9 瓦斯等级 — 低瓦斯 100 0.10 高瓦斯 80 煤与瓦斯突出 60 10 矿井水文地质 条件 — 简单 100 0.10 中等 80 复杂 60 极复杂 40 11 冲击倾向 — 无冲击 100 0.02 弱冲击 80 强冲击 60 12 煤尘爆炸 危险性 — 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100 0.03 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70 13 服务年限 年 15 年以上 100 0.15 8-15 年(含 15 年) 70 8 年以下(含 8 年) 40 根据煤矿实际情况对上表中的煤矿各项指标进行打分,指 标得分与权重值的乘积为该项指标的综合得分,将各项指标的 评分相加则为煤矿的综合得分。采用百分制原则对煤矿的智能 化建设条件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集:{智能化建设条 件Ⅰ类煤矿、智能化建设条件Ⅱ类煤矿、智能化建设条件Ⅲ类煤 矿}={100~85 分(含),85~70 分(含),<70 分},确定 煤矿的智能化建设条件类别。 二、井工煤矿智能化评定 根据煤矿智能化建设条件分类结果,分别采用对应的分级 评价指标体系(智能化建设条件Ⅰ类煤矿评价指标体系、智能 化建设条件Ⅱ类煤矿评价指标体系、智能化建设条件Ⅲ类煤矿 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打分,每类评价结果分为:高级智能 化(综合评分值≥90 分)、中级智能化(综合评分值 75~90 分, 不含 90 分)、初级智能化(综合评分值 60~75 分,不含 75 分)。 煤矿智能化各系统综合评价指标分为必备指标、评分指标、 加分指标,必备指标不具备的不予评定。系统考核得分等于该 系统评分指标与加分指标得分之和,综合评分值为各系统考核 得分乘以系统权重之和与矿井加分指标得分相加,采用式(1) 计算: ��� = ���=1 ��� ���i × ���i + Q � ....................(1) 式中:M——综合评分值; Mi——系统考核得分(含加分项,总分不超 100 分); ai——系统权重; Q——矿井加分指标得分。 在系统考核评分中,如有不涉及的内容,可将该部分的标 准分值,平均折算到其他部分中,折算方法如式(2): Mi = T 100−Pi × 100 + ���i..................(2) 式中:T——评分指标得分; Pi——缺项标准分值; ���i——系统加分指标得分。 三、建设条件Ⅰ类煤矿评价指标 (一)信息基础设施 1.必备指标 (1)矿井主干网络传输速度应不低于 10000Mbps,地面 网络与井下环网分别布设,满足网络传输速率与信息安全要求。 (2)矿井建有数据中心,具备数据分类、数据分析、数 据融合功能,满足矿井数据服务与安全要求。 2.加分指标 井下 5G 网络通信全覆盖,并实现融合通信得 1 分;满足 5G 承载网自由切片能力得 1 分;对外网络中断,园区内部通 信、数采、控制等相关业务可正常使用得 1 分;采用信创产品 的比例≥30%以上得 1 分;井下 5G 核心设备采用本质安全型 得 1 分。总计 5 分。 3.评分指标 按表 1-3-1 评分,满分为 100 分。按照检查存在不符合要 求的项目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表 1-3-1 信息基础设施评分指标 项目名称 基本要求 评分方法 标准 分值 主干网络 (30 分) 有线主干网络:采用矿用 10000Mbps 及以上以太网 通信网络,采用冗余结构,新建或改扩建矿井有线 主干网络采用自主可控技术与装备,宜具备向高带 宽平滑演进能力,网络自愈时间小于 50ms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1 分 5 项目名称 基本要求 评分方法 标准 分值 核心设备采用三层交换机,具备路由、冗余功能; 新购核心设备采用自主可控技术与装备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4 二级交换接入网络:采用 1000Mbps 以上工业以太 网;重要的生产控制环节具有冗余功能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4 无线网络:井上井下采用 4G/5G/Wi-Fi 6 等主流 无线通信技术,满足无线通信要求;实现无线网络 与工业以太网融合,具有断链保活功能;无线网络 满足主辅运输巷、主要行人巷、综采工作面、掘进 工作面等区域应用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6 地面骨干网络:具有与矿山井下主干网络、矿山接 入网络的以太网接口;具备万兆骨干、千兆汇聚、 百兆到桌面;无线覆盖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5 具备网络安全防护功能,实现专网与外网、控制网 与管理网的隔离;网络防火墙具备网络入侵监测功 能,主要系统满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二级要求;针 对重要的三级系统,具备主动防御、可信验证、攻 击检测功能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6 数据中心与 服务 (35 分) 数据机房具有环境动态监测、关键设备及系统运行 状态监测;具有灾害自动报警、关键设备和系统运 行异常报警功能;具备 UPS 电源,后备时间不小于 4h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6 数据中心具备信息安全防护功能,满足等保二级要 求;重要的三级系统,具备主动防御、可信验证、 攻击检测能力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4 矿端数据处理设备:子系统上位机采用工控机或服 务器,具有高可靠容错功能,具备双千兆以太网接 口;信息采集数据库服务器采用云化部署资源池, 应用服务器采用云化部署资源池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4 数据中心与 服务 (35 分) 移动端数据处理设备:具有 MA 认证,具备无线通 信功能,移动终端具备不少于 NFC、RFID、蓝牙等 至少 2 种近场通信功能;支持 APP 安装,移动端设 备数量、功能、信息安全方面满足单兵信息化作业 要求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4 采用私有云或混合云部署,具备自主可控的服务器 虚拟化管理平台;具备云端实例(云服务器)在线 管理功能;具备实例的集群功能;具备云端实例的 网络路由自动指向功能,且存储容量可实时弹性扩 展,满足存储要求;私有云初始资源不小于 20T,且 可在线增加硬件存储资源;具备异地灾备配置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1 分 6 有基于云化技术的平台,包括计算虚拟化、存储虚 拟化、网络虚拟化和自动化等;通过云平台的多租 户运营能力,实现平台资源池的最大化共享共用, 提升资源利用率;应用软件在云化平台中各自独立 部署运行,并可以通过应用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5 项目名称 基本要求 评分方法 标准 分值 应具备数据接入、数据治理和数据融合发布功能; 数据接入采用统一数据采集框架,支持 OPC、 Modbus、文本协议等多源异构标准的采集和数据入 湖;入湖数据可用于数据治理,支持数据清洗、孪 生建模、统一数据资产管理等;建立煤矿数据资产 库及数据治理标准,具有业务数据多维融合计算和 数据建模分析能力;接入数据和治理数据应提供融 合共享发布,支持 OPCUA Server、消息队列、 RestfulAPI、数据库等数据交换通信方式;对于实时 控制类场景数据,数据下行时延小于 200ms,上行 小于 300ms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1 分 6 智能综合管 控平台 (35 分) 基于统一 I/O 采集服务设计与实现,自主适配标准/ 非标准工控设备、VOIP 语音、流媒体视频监控等设 备系统;采用行业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规范协议, 满足煤矿主要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服务的要求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3 具有数据采集、治理、集成能力;满足生产控制、 安全管控、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等系统对数据应用 的要求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4 具备专业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库、数据集成软件、 工业控制 SCADA 软件、操作系统软件、虚拟化软件、 网络管理软件、防病毒软件等,宜采用自主可控技 术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1 分 5 智能综合管 控平台 (35 分) 建立 AI 管理平台,平台包括 AI 模型库和算法库, 具备数据回流、智能标注、模型训练、参数调优、 自动构建、增量学习能力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1 分 5 对“采、掘、机、运、通”等主要生产环节进行全流程 的实时监控;根据监测与分析计算结果,实现流程 的智能协同控制;具有识别模型、控制模型、预测 模型、决策模型,实现模型库管理,宜采用自主可 控技术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5 根据监测与分析计算结果,进行异常信息报警,能 够将异常信息自动通过电话语音或短信通知相关人 员;实现预警、指挥调度与协同控制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4 智能集中控制与协同指挥平台,具有生产计划与过 程管理能力,可实时感知、精准分析、自主决策、 动态调控和协同控制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3 分 6 建有按精确定位名称取得安全标志的人员精准定位 系统;满足最大静态定位误差不大于 0.3m,最大动 态定位误差不大于 7.3m;能够与安全管控系统实现 联动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1 分 3 (二)地质保障系统 1.必备指标 (1)具备完善的地质探测技术与装备,地质数据、工程 数据实现数据化存储与应用。 (2)建有地质信息数据库,能够为煤矿其他业务系统提 供地理信息服务。 2.评分指标 按表 1-3-2 评分,满分为 100 分。按照检查存在不符合要 求的项目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表 1-3-2 智能地质保障系统评分指标 项目名称 基本要求 评分方法 标准 分值 勘探技术 与装备 (35 分) 采用智能物探、智能钻探、自然伽马等智能探测仪 器及设备,能最大程度降低人工作业量;地质探测 设备能够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上传与智能分析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4 分 20 能够对井巷工程、回采工作面等的煤系地层的岩性 结构、地质构造、富水性、煤层厚度(含变薄带、 无煤区)、陷落柱、顶底板岩性及顶板离层情况等 地质现象进行精准探测,并形成标准化资料成果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3 分 15 地质模型构建 与应用 (55 分) 地质数据的共享服务:具备地质空间数据库,能够 对地质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分析、共享与实时更新; 空间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数据接口等满足为多系统 提供数据共享的要求;具有支持 C/S、B/S 架构的 空间信息可视化系统,对海量空间数据、属性数据 以及时态数据进行存储、转换、管理、查询、分析 和可视化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3 分 9 系统具备二维、三维一体化数据库,任意切换功能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4 分 4 实现矿井资源/储量、可采煤层、断层及陷落柱构 造、水文地质、瓦斯地质、工程地质、开采条件等 应用可视化,指导优化矿井安全高效绿色建设与生 产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8 地质模型能够接入地质技术与装备采集生成的地 质素描、地面井下钻探成果、物探、采掘工程等数 据,实现地质模型快速更新与修正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4 地质模型的精度满足智能化采煤、智能化掘进、智 能化水文监测等系统的需要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6 应具备隐蔽致灾因素预测预报功能,能够对采掘过 程中前进方向地质构造预测预报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4 分 4 具备基于地质模型与工程数据模型对煤矿地层、地 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它地质 条件、地质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展示功能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6 GIS 平台:采用统一的虚拟化资源池,使用管理系 统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能够对矿井地质数据进行 关联分析,并用可视化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展示;具 有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并行计算和统计分 析能力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2 分 6 地质模型构建 与应用 (55 分) 系统具备三维空间信息分析及历史数据查阅、分析 功能;具备基于地质的四维时空推演能力,随着时 间变化,展示不同时间段的三维场景切片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4 分 8 图纸与资料 管理系统 (10 分) 具有地质、测量、水文等各类图纸数字化以及地质 报告资料管理系统 现场查验,1 处不符 合扣 5 分 10 (三)掘进系统 1.必备指标 (1)矿井煤巷、半煤岩巷的掘进、支护等工艺流程全部 实现机械化作业(分层开采工作面底层巷道除外)。 (2)具有掘进工作面设备、环境智能监测与报警功能。 2.加分指标 (1)掘进工作面实现无人(少人)操作,掘进工作面生 产班单班岗位人员减少至 10 人及以下得 1 分,减少至 7 人及 以下得 3 分。总计 3 分。 (2)实现 5G 掘进工作面全覆盖得 1 分;单个工作面实现 基于动态地质模型的智能化掘进,或者实现基于 5G+数字孪生 /视频拼接技术实现远程常态化掘进得 1 分,每增加一个工作面 得 1 分。总计不超过 3 分。 3.评分指标 按表 1-3-3 评分,满分为 100 分。按照检查存在不符合要 求的项目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表 1-3-3 掘进系统评分指标 项目名称 基本要求 评分方法 标准 分值 智能掘进 设备 (50 分) 巷道施工作业的掘、支、锚、运等全部工序采用 机械化或自动化装备;掘进速度满足接续要求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5 分 10 采用物探、钻探等先进技术与智能探测设备对巷 道待掘进区域的地质构造、水文、瓦斯等进行超 前探测,探测距离、精度满足智能化掘进要求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2 分 6 掘进设备具有自主定位、定姿、定向功能,能够 实现远程遥控行走;具有偏航提醒、报警功能; 具备自主导航、坡度追踪和自动截割功能,实现 远程遥控截割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2 分 10 项目名称 基本要求 评分方法 标准 分值 配备巷道临时支护设备,实现临时支护机械化作 业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4 分 4 配备机载钻机或锚杆钻车等支护设备,实现锚杆 作业流程自动化,具备自动确定锚护位置、自动 钻孔、自动铺网、自动安装锚杆(索)、工况在线 监测及故障诊断、锚固质量自检验等功能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2 分 10 运输设备转载机组各类保护功能齐全;带式输送 机具备机尾自移和张力控制功能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2 分 4 掘进、锚护、运输等设备具有完备的单机状态监 测与故障自诊断功能,能够实现设备之间智能交 互与联动控制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2 分 6 远程集控 平台 (50 分) 设置井下远程集控中心或地面控制中心,具备对 巷道掘进设备进行远程操控的功能,实现一键启 停及智能操控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2 分 6 实现掘进作业规程、计划、任务、辅助作业指挥、 分析优化等智能化管理;能够与生产经营管理系 统数据的互联互通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2 分 8 具备巷道掘进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功能,并 根据地质装备和掘进过程中揭露的实际地质信息 对模型进行实时动态修正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2 分 8 应用数字孪生等技术对井下巷道与掘进设备进行 三维重现,实时反映掘进设备的位姿与作业环境 信息,能够根据采集的设备数据实现掘进工作面 远程操控和仿真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4 分 8 具备掘进工作面环境(粉尘、瓦斯等)智能监测 功能,并具备监测环境数据智能分析,以及掘、 锚、运、支工序的智能联动,异常信息可推送至 区域警示设备与单兵设备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2 分 8 远程集控 平台 (50 分) 掘进迎头、转载点应识别掘进作业人员行为和设 备运行状态,确保支护安全与支护质量,规范作 业行为,实现危险区域人员异常接近、违章作业 等报警、联动停机保护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2 分 8 具备巷道随掘成形质量、巷道变形动态监测功能 现场查验,1 处不符合 扣 2 分 4 (四)综采系统 1.必备指标 (1)液压支架配置电液控制系统,采煤机具有记忆截割 功能。 (2)地面或井下配置监控中心,具备对工作面设备“一键 启停”功能,工作面及煤流运输转载点配置可视化监控系统, 实现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供 液系统的远程集中控制。 2.加分指标 (1)综采工作面实现无人(少人)操作,综采工作面生 产班单班岗位人员减少至 8 人及以下得 1 分,减少至 5 人及以 下得 3 分。总计 3 分。 (2)实现 5G 综采工作面全覆盖得 1 分;单个工作面实现 基于动态地质模型的智能化采煤,或者实现基于 5G+数字孪生 /视频拼接技术实现远程常态化采煤得 1 分,每增加一个工作面 得 1 分。总计不超过 3 分。 3.评分指标 按表 1-3-4 评分,满分为 100 分。按照检查存在不符合要 求的项目进行扣分,各小项分数扣完为止。 表 1-3-4 智能综采系统评分指标 项目名称 基本要求 评分方法 标准 分值 割煤系统 (20 分) 采煤机具备自主定位,同时具备远程控制、机载 遥控功能 现场查验,1 处不 符合扣 2 分 6 采煤机安装有位姿监测、摇臂角度感知、摇臂调 高、油位、油温、油压、瓦斯监测等传感器,传 感器数量、精度满足智能化要求 现场查验,1 处不 符合扣 2 分 2 采煤机应具备瓦斯监测功能,并具备与瓦斯监控 系统联动控制,粉尘检测,智能调速,自动调高, 记忆截割(自适应截割率大于 70%)功能 现场查验,1 处不 符合扣 1 分 6 采煤机具备与支架防碰撞功能;具备故障诊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61 页, 还有 3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