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
2.19 MB
44 页
0 下载
3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江苏专题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电力圆桌项目课题组 2025年10月 电力圆桌项目 电力圆桌(全称电力可持续发展高级圆桌会议)项目于 2015 年 9 月启动,旨在紧扣应对气候变化、调整能源 结构的国家战略,邀请业内专家和各利益方参与,共同探讨中国电力部门低碳转型的路径和策略。通过建立 一个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平台机制,电力圆桌将各方关心的、有争议的、目前决策困难的关键问题提交到平 台讨论,选出核心问题委托智库开展高质量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提交到平台征求意见,从而支持 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地,推动中国电力行业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 能力。 项目课题组 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成立于 1987 年,为省一级学会,是由全省从事宏观经济研究与管理的研究机构、高校、 行业代表企业等单位和政府部门管理人员、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学会现设有综合部、会员服务部、编辑部、研究部和专委会联络部五个部门。现有副会长 13 人,常务理事单 位 50 余家,理事单位 100 余家,包括省级机关、地方发改(经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冶金、 化工、电力、机械、医药、互联网等行业龙头企业。 2019 年学会荣获“全国社科联先进社会组织”称号;2023 年被省社科联、省民政厅共同认定为首批社会智库; 被省政府办公厅确定为信息直报点;2024 年被省民政厅评定为 5A 等级社会组织,被省社科联认定为高质量 发展社会组织。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是一家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成立于 1970 年。NRDC 拥有 700 多名员工,以科学、 法律、政策方面的专家为主力。NRDC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起在中国开展环保工作,中国项目现有成员 40 多名。NRDC 主要通过开展政策研究,介绍和展示最佳实践,以及提供专业支持等方式,促进中国的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NRDC 在北京市公安局注册并设立北京代表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 封面图片:江苏盐城的零碳园区|图源:Zhou Xiaohang/NRDC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2025 年 10 月 | i |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目 录 摘要 .........................................................................................................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 1.1 研究背景 ............................................................................................... 2 1.2 研究意义 ............................................................................................... 2 2. 江苏省零碳园区发展现状与挑战 ........................................................4 2.1 江苏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现状 .............................................................. 4 2.2 江苏省零碳园区建设现状 .......................................................................5 2.3 江苏省零碳园区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 ................................................... 8 2.4 江苏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机遇和挑战 ....................................................... 9 3. 江苏省零碳园建设实践探索 ............................................................. 10 3.1 可再生资源丰富型园区:大丰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0 3.2 出口型园区:苏州工业园区 ................................................................. 11 3.3 高新技术园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14 3.4 资源加工型园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6 4. 江苏省零碳园区主要建设路径 ..........................................................18 4.1 绿电资源丰富区域:打造物理溯源型零碳园区 ....................................18 4.2 外向型经济集中区域:打造支撑绿色供应链逻辑溯源型零碳园区 ......21 4.3 传统产业集聚区域;打造生产方式绿色转型零碳园区 ........................ 23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 ii | 5. 江苏建设零碳园区重点任务 ............................................................. 27 5.1 能效水平标杆化 ...................................................................................27 5.2 生产过程清洁化 .................................................................................. 28 5.3 能源供给零碳化 .................................................................................. 29 5.4 基础设施绿色化 .................................................................................. 30 5.5 资源利用循环化 ...................................................................................31 5.6 运营管理数智化 ...................................................................................32 6. 建议 ..................................................................................................34 6.1 强化政策协同发力 ............................................................................... 34 6.2 强化技术系统支撑 ................................................................................35 6.3 强化场景创新牵引 ................................................................................35 参考文献 ...............................................................................................36 | 1 |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摘要 江苏是经济大省和外贸强省,工业园区数量众多,既是集聚要素资源推动经济增长的 主要载体,也是能源活动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2025 年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 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 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零碳园区作为能源转型与产业升级的融合 载体,也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前沿阵地,正逐渐成为能源绿色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和区 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支持下,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开展了此研究。在分析江 苏零碳园区建设的现状和挑战的基础上,本报告结合江苏发展实际需求,提出不同类型园 区的建设发展路径:对于绿电资源丰富区域,探索风、光、氢等清洁能源“多能互补 + 自 发直供 + 广域离网”模式;对于外向型经济集中区域,打造支撑绿色供应链逻辑溯源型园 区;对于传统产业集聚区域,打造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园区。 报告提出江苏零碳园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能效水平标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 能源供给零碳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和运营管理数智化等方面,并从强化 政策协同发力、强化技术系统支撑、强化场景创新牵引三个维度提出江苏零碳园区建设 的建议。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 2 |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期,虽 然过去五年“双碳”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新能源消纳压力增大、高耗能行业 深度降碳困难、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推广应用受限等挑战,亟待通过政策创新、技术创新、 模式创新实现“破局”。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承载,是能源活动 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江苏现有 158 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创造了全省 50% 经济总量、 60% 固定资产投资、70% 规上工业增加值、80% 实际使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 1,同时产生 50% 的能耗和碳排放。开展零碳园区建设,通过在规则、管理、标准等方面推进制度型 开放,推进绿色能源供应溯源和全流程碳足迹管理,有助于提升江苏产业绿色竞争力。 1.2 研究意义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低碳已经 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共识和趋势。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能源消耗大省和碳排放大省,园 1 数据来源:江苏省商务厅网站 | 3 |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区不仅是工业领域碳排放的关键源头,也是碳排放的重点领域,因此零碳园区建设是实现 “双碳”目标的关键,通过系统化减碳路径,集中破解高耗能、高排放难题,以规模化减 排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提速。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在全球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应对气候变化共识 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推进产业低碳化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构建现 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构建零碳园区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举措, 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的核心载体。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统筹新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 安全的必然要求。零碳园区通过微电网和储能系统建设,整合新能源发电设备,实现能源 供需的智慧高效对接,这不仅可以降低对传统供能方式的依赖,还能提升区域可再生能源 利用比例,推动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零碳园区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的培育壮大,形成新的经济 增长点,提升园区整体产业竞争力。 应对国际绿色经贸规则的重要举措。绿色低碳是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突破绿色贸 易壁垒的重要途径。作为全省先进制造业布局的主要载体,园区亟需主动策应国际形势变 化,做好产业低碳、能源降碳、低碳创新等文章,大力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未 来全球市场竞争中破解碳壁垒,提升江苏在全球绿色发展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 4 | 2 江苏省零碳园区 发展现状与挑战 2.1 江苏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现状 2.1.1 资源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截至 2024 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达 9000 万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量 2。风电并网装机 2322 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并网装机 1138 万千瓦,海上风电并网装机 1183 万千瓦;光伏发电并网装机 6165 万千瓦,位居全 国第三,其中集中式光伏并网装机 1595 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并网装机 4569.7 万千瓦 3。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2024 年全省发电量 6703.75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91%。全省风电和光伏发电量 1143.5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27.72 %,占全省发电量的 17.06%,占比同比提高 2.79 个百分点。其中,风电发电量 560.32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4.25%;光伏发电量 583.22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2.97%3。 特高压坚强网架快速构建。2024 年江苏全社会用电量突破 8487 亿千瓦时,“十四五” 年均增速 7.42%,年均新增用电负荷超 700 万千瓦。1000 千伏淮南—南京—上海特高 2 数据来源: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3 数据来源: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南方能源观察 | 5 |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压交流工程、±800 千伏雁淮、锡泰、建苏特高压直流工程相继贯通,形成了“一交四 直”特高压受电格局,区外来电引入能力超过 4500 万千瓦。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 665 万千瓦 4。 2.1.2 政策 2023 年 11 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江苏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方案 (2023-2027 年)》,提出到 2027 年,在沿海地区重点构建绿色能源开发体系、电力 供应支撑体系、新型储能布局体系、智能电网输配体系、绿电就近消纳体系等“十大体系”, 基本建成“八千工程”,即实现支撑性火电、海上光伏、海上风电、调节能力、绿电就 近消纳能力均新增 1000 万千瓦以上、核电累计建成 1000 万千瓦左右、绿色低碳年发电 1000 亿千瓦时以上、电力装备产业规模新增 1000 亿元以上,在国内率先打造系统规模大、 电力元素全、绿电消纳多、支撑产业实的区域级新型电力系统。 2024 年 11 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大力实施绿电“三进”工程提高绿电交 易和消纳水平的通知》,计划到 2027 年实现外来电通道输电能力达到约 4600 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接网消纳规模达到 13000 万千瓦、绿电交易供应电量达到 400 亿千瓦时的目 标。通过“绿电进园区”工程,江苏省全省一共规划建设约 20 个左右的新型电力系统应 用试点园探索区。 2025 年 2 月,江苏省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创新开展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建设 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常州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 5 个项目为江苏省首批绿电直连供 电试点项目,在全国率先启动由电网企业统一规划建设连接电池企业和绿电电源的绿电专 线的创新试点。 2.2 江苏省零碳园区建设现状 省级层面,2025 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一批零碳工厂,打造一批 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零碳园区。同年 7 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国 4 资料来源:中国电力报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 6 | 家级零碳园区及推进全省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推动有条件的园区打造若干个国内领先、 有国际影响力的零碳园区标杆。 表 2-1 江苏省零碳园区主要参考指标 类别 具体指标 单位 零碳园区 能效水平 极致化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当量值) tce/ 万元 ≤0.25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tCO2/ 万元 ≤0.1 企业能效水平达到行业标杆比例 % 100 生产过程 降碳化 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占比 % ≥30 清洁生产审核企业数量占比 % 100 参与智改数转网联诊断企业数量占比 % ≥50 能源供给 零碳化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 ≥50,先导区 90 可再生电力消费占比(含绿证) % ≥70,先导区 100 终端电气化率 % ≥70 基础设施 绿色化 新建建筑中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占比 % 100 货物清洁运输比例 % 100 地方层面,近年来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进(近)零碳园区建设,助 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等部分设区市相继出台市级 层面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具体见表 2-2。 | 7 |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表 2-2 江苏省部分设区市零碳园区创建相关政策 政策名称 发布单位 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 《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 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 行动方案(2024—2026 年)》 常州市人民政府 重点选择绿色产业园区、外贸出 口相对集中的园区、案(2024— 2026 年))零碳试点建设,打造 低碳零碳园区标杆与低碳供应链龙 头企业江苏省在全球绿色发展领域 2026 年末,完成 10 个以上近零碳 园区的建设。 2024 年 7 月 《南通市(近)零碳试点 建设实施方案》 南通市人民政府 “十四五”时期,选择一批有条 件、有意愿且具备代表性的园区启 动(近)零碳首批试点建设。到 2025 年底,路径清晰的园区近) 零碳建设方案逐步完善并初见成 效,近)零碳建设核查评价体系初 步建立。到 2027 年,(近)零碳 试点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建 设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2024 年 10 月 《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 年行动方案 (2025—2027 年 )》 无锡市人民政府 2025 年, 遴 选 15 家 基 础 较 好、 意愿较强、潜力较大的园区开展零 碳园区建设。到 2027 年底,完成 10 家以上零碳园区项目的建设与 验收。 2025 年 3 月 《徐州市(近)零碳园区 建设实施方案》 徐州市人民政府 到 2027 年底,完成 18 家以上(近) 零碳园区的建设与验收,构建以园 区为主阵地的零碳产业生态体系, 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推动全市经 济社会发展加快绿色转型。 2025 年 6 月 《苏州市 ( 近 ) 零碳园区 建设行动方案》 苏州市发展改革 委、苏州工信局 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开展 ( 近 ) 零碳建设,同步开展新型智能微电 网、虚拟电厂等新能源应用场景推 广 试 点。 到 2027 年 底, 建 设 10 个左右 ( 近 ) 零碳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44 页, 还有
2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2025零碳园区建设方案(53页 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