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智算中心行业研究: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汹涌,算力底座万亿市场可期-20250430-深企投产业研究院-9 月 工信部等 11 个部门 《关于推动新型信息 基础设施协调发展有 关事项的通知》 优化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各地要实施差异化能 耗、用地等政策,引导面向全国、区域提供服 务的大型及超大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 超算中心在枢纽节点部署;探索建设全国或区 域服务平台。 2024 年 12 月 发改委等 部门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 建设指引》 探索采用存算分离架构建设新型智算中心和新 划,加快推动海淀区、朝阳区建设北京 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数字经济 深企投产业研究院 11 时间 省市 文件名称 相关内容 算力中心,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 力,支撑千亿级参数量的大型语言模 型、大型视觉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科 学计算大模型、大规模精细神经网络模 拟仿真模型、脑启发神经网络等研发。 2023 年 1 月 成都市 《成都市围绕超算 智算加快算力产业 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立以“算力券”为核心的算力中心运营 到 1000P 多服 务于产业集群类需求,当前落地项目数量最多,占比 70%。 表 6 中国智算中心项目建设现状 智算中心类型 项目数量 占比 项目地区分布 主要应用领域 >1000P 大型智算中心 20% 京津冀、长三 角、珠三角 AI 大模型、自动驾驶、 空间地理等人工智能 技术领域 300-1000P 中型智算中心 70% 一线、新一线 及二线城市 人工智能产业链或细0 积分 | 49 页 | 2.69 MB | 5 月前3
2025年整机柜服务器产业研究报告.............................................................................. 23 2.1.1 互联网头部用户及大型 CSP 用户需求分析 ..................................................................................... 23 高效推动新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增算力建设项目纳入算力伙伴 计划,加快推动海淀区、朝阳区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数 字经济算力中心,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力,支撑千亿级参数量的大 型语言模型、大型视觉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大规模精 细神经网络模拟仿真模型、脑启发神经网络等研发。(2023年8月) 上海市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 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枢纽体系内蒙古算力网络枢纽 节点建设,优先保障数据中心的用能指标,加快绿电、中水等配套建设和 改造升级,推动数据中心适度超前建设。推动绿色节能算力基础设施,新 建大型数据中心设计电能利用效率(PUE)不高于1.2,水资源利用效率 (WUE)不高于1.2。(2024年2月) 贵州省 《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 规划》 围绕高可靠、高可用目标,从备份中心提升为计算中心、效益中心,0 积分 | 63 页 | 4.83 MB | 4 月前3
CIC灼识咨询:2025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行业蓝皮书,包括服务器、存储和网络。 3 2 供应链金融科技行业概览 1 供应链金融行业概览 4 资料来源:灼识咨询 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 供应链金融是一套融资和支付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利用供应链大型企业(通常称为核心企业*)的信用来优化支付周期并提高供应商和买方的营运资金效率。供应 链资产包括多种类型,如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及存货等。由于供应链金融可以基于由核心企业的强大信用背书的供应链资产实现更早付款和更低融资成本,供应链 有效地管理风险, 提供更灵活融资选择,并使不同利益相关者受益于一个稳定和金融可持续的供应链生态系统 *注:核心企业指供应链中的主导参与者,通常是指信用状况良好且对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有重要影响的典型大型企业。 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 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 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 供应链管理服务提供商 资金流 信息流 物流 业务流 商业交易 中小供应商 商业交易 金融机构与其他资金方 2022年市 场规模缩减43%,但2023年与2024年仅下滑不到20%。市场呈现 逐步企稳态势,底端渐渐明晰,将迎来转机,其原因主要系: • 政府承接效应:自私营房企危机爆发后,政府积极救市。大型建 工集团以及地方融资平台承接烂尾项目,并推出保障性住房规划 等。其隐性政府信用背书引导市场信誉修复,市场规模逐步稳定, 并预计回升。 • 行业拓展多元:近年来,建工、基建、贸易、制造等行业发行占20 积分 | 30 页 | 7.13 MB | 5 月前3
备份 思博伦2025年度5G报告:看5G商用进程过半 2025范(SCAS)进行验证,而对于弹性的测试则专注于云原生网络 功能(CNF)如何在不同的云基础设施中得到执行和恢复。通过 上述这些验证与测试,人们相信5G SA可以处理复杂的现实需求 并提供服务的连续性。 北美的一家大型多频道视频节目发行商(MVPD)希望通 过验证5G云原生架构的鲁棒性来对其预先部署的5G SA核 心网络的弹性进行严格测试。思博伦运用其Landslide CNF弹性测试解决方案进行了基于混沌的测试。这一解决 对5G核心网支持具有语音、视频及数据功能的关键任务对讲 (MCPTT)服务的能力进行评估,尤其是其在大型群组场景 中的应用。 • 在专用网络中测试IEEE时间敏感网络(TSN),从而实现精 确驱动的应用以及5G局域网(LAN)功能。 • 2024年5G经典案例 在复杂环境中加速5G生命周期 管理与合规性进程 为了满足最新的合规标准,英国一家大型移动网络运营 商需要将网络漏洞测试时间从数月缩短至两周,同时还 需 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新形势的推动力 量来自于人们对最新的移动核心网与特定服务(例如VoNR)进行主动监控的需求。 2024年5G经典案例 5G边缘计算与超大规模云的 性能对比 英国一家大型移动运营商希望在真实场景下测量其5G多 接入边缘计算(MEC)网络与超大规模云解决方案的性 能。公司与思博伦合作,收集多个城市中应用、位置与 网络路径的详细数据,从而深入了解区域及SIM卡级别10 积分 | 25 页 | 10.53 MB | 5 月前3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2024)-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流程繁杂、周期漫 长的特点,数字化转型对其发展极为关键。如今,数字化技术已全面贯穿于房 建项目的设计、施工及运维阶段。 BIM 技术的应用与发展:BIM 技术在房建行业应用极为普遍,尤其在大型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BIM 技术通过构建三维模 型与数字化管理体系,将设计、施工和运维环节紧密相连,显著提升项目整体 效率、有效控制成本并大幅减少错误与返工现象。在设计阶段,借助 技术在全球建筑业已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正处于从技术 成熟到深度应用的关键阶段。从最初的三维可视化工具,发展到如今的全生命 周期信息管理平台,BIM 技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展。在发达国家,BIM 已 成为大型工程项目的标准配置,多个国家已将 BIM 技术纳入国家战略并制定了 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中国,BIM 技术的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自 2011 年住建 部将 BIM 纳入"十二五 技术应用。截至 2025 年,中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 BIM 标准体系, 包括《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等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目前,BIM 技 术在中国的应用已从单点试验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特别是在大型公共建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 10 筑、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比例显著提高。 当前 BIM 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跨专业协同难度大、数据标准不统一、 软硬件投入成本高、专业人才短缺等。同时,BIM20 积分 | 115 页 | 10.19 MB | 5 月前3
《行业瞭望》矿山专刊--新华三竞争力强的地区集中,2021年晋陕蒙新四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的3/4;三是大型企业的合并重 组,山西省整合原同煤、晋煤等七家大型企业,成立晋能控股集团,辽宁省战略重组省内9 家国企,贵州重组成立贵州盘江煤电集团,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整体优势;四是多产业 融合,形成以煤为基础,煤电、煤钢、焦化、建材、储运、金融、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协同发 展的格局,部分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占比超过60%,企业复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年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动力煤期货价格连续三个月持续暴涨,由不到800元/吨,一路最高 升至1982元/吨。2021年,由于能源需求的季节性差异、疫情导致的进口能力缩减、减碳政 策缺乏柔性,多地发生“拉闸限电”情况,导致一些大型煤炭企业临时扩大产能的被动局面。 9 由此可见,能源革命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既受制于技术成熟度,又受到经济性、资源禀 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国际形势、原料供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切不可操之过急。为实现 计、地 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 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 守与远程监控。 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形成煤矿智能化建设技术规范 与标准体系,实现开拓设计、地质保障、采掘(剥)、运输、通风、洗选物流等系统 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井下重点岗位机器人作业,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10 积分 | 189 页 | 25.75 MB | 6 月前3
趋势纲要 2050 : 技术与创新Costs SMR 相对于大型核电站的主要优势 选址 安全 Time 手指触摸图形 自动生成说明 一个人的头部轮廓 自动生成说明 虽然大型反应堆通常是为特定的 需要特定站点解决方案的位置 , 从而扩展 施工时间表 , SMR 的模块化设计使 具有较低的非现场串行生产 现场劳动 , 因此受益于 经济 of scale: SMR 启用 更快的部署 与大型核电站相比 优点 的 运行长达 30 年 , 无需加油 机器人和人手的握手 自动生成说明 • SMR 是 最大输出功率高达 300 兆瓦的小型核反应堆 ( MWe) , 每天能够生产 720 万千瓦时。在 相比之下 , 大型核电站的发电量超过 1000 兆瓦 , 每天发电量约为 2400 万千瓦时 • 全球范围内,超过 80 个 SMR 设计在 18 个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而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由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s)体积较小导致较低的资本投资要 求,通过模块化实现了类似的单机成本,设计简化和标准化,以及 监管 harmonization,SMRs 具备了成本优势。 实现较低单位电力成本的潜力 比大型核反应堆 5.3 人类与机器 • SMR 有潜力发挥 在全球能源结构脱碳中的关键作用 , 有助于 电网稳定性 在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和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中。它们也非常适合 安装在退役的燃煤电厂现场 ,0 积分 | 72 页 | 2.97 MB | 5 月前3
联盟网络Co-NET2.0白皮书 架构设计及场景示例2025行业带来四大核心价值,推动网络从“封闭管道”向“开放生态”跃迁。 1.2.1 资源动态共享,提升全局效率 联盟网络通过虚拟化技术将频谱、算力、存储等资源抽象为可编程单元,支 持跨运营商的按需调度。例如,在大型体育赛事期间,运营商 A 可通过智能合 约临时租用运营商 B 的毫米波频段,使网络容量提升数十个百分点,同时减少 大笔基站冗余建设成本。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全程可追溯,结算效率较传统模式 提升数倍。韩国运营商 Module,TAM)。三个模块都是分布式账本的功能模 块,TMM 可以对分布式账本行使管理能力,比如对于账本参数修改区块的创建、 对于用户权限参数修改区块的创建等。具备这个权限及模块的一般都是运营商及 大型行业网络等,是分布式账本的管理员角色。TCM 可以对分布式账本行使区块 创建的共识能力,可以创建不涉及账本参数的区块,但无法创建账本参数区块。 共识需要消耗一定性能及能源,因此具备 TCM 节点一般性能较为强大且对能源 况,动态调整数据 传输的路径和带宽分配,优化网络性能,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实际部署中,智能网关可以采用硬件设备、虚拟化软件或云服务等多 种形式,以适应不同规模和需求的联盟网络。对于大型的运营商网络,通常 会采用高性能的硬件网关,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需求;而对于一些小 型的第三方接入网,则可以采用虚拟化的软件网关,部署在通用服务器上, 降低成本的同时保持灵活性。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不断发0 积分 | 29 页 | 4.03 MB | 5 月前3
云计算蓝皮书(2024年)-中国信通院-平台集成了成本收集、使用分析、监控预警等功能,企业能够轻松 实现云端资源消耗的全景概览,从而大幅简化云成本处理流程。 “云+行业”方面,行业云平台基于行业技术方案构建,具有共 享化、场景化和市场化特征,成为大型企业建云新模式。Gartner 在 2023 年、2024 年均将行业云平台列为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之一,并预 测到 2027 年超过 70%的企业将采用行业云平台加速业务创新。行业 云平台融合垂 产品运营管理平台与经营分析、应用商城管理平台等能力,面向证 券、基金等行业企业用户建立市场化体系。 “云+稳定性”方面,云上系统稳定性融合多种技术,推动“稳 保”进入主动化与透明化新阶段。近年来,云服务平台及大型互联 网平台运行事故频发,凸显系统间互联与依赖性增强所带来的挑战。 保障系统稳定性呈现出新策略、新防御和新观测的发展趋势。一是 大模型技术引领运维策略的革新。大模型在运维领域的实践,能够 加 智能分析,助力构建绿色智慧城市;此外,结合区块链技术的政务 云在监管、审计等场景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与 信任度。四是促进开放合作,构建生态产业新格局。政务云市场正 迎来多元竞合的新时期,为政务需求打造的云服务商与大型模型制 造商相继入场,给市场带来新活力,促进产业链条上下游深度融合 与协同发展,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生态环境。 云计算蓝皮书(2024 年) 21 交通方面。交通云云重心从基础设施向应用层转移,水陆空部0 积分 | 59 页 | 4.51 MB | 5 月前3
2025年智算中心液冷整机柜服务器开放架构多样化算力兼容研究报告能耗,为数据中心的绿色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明确提出要建设 绿色低碳、高效节能的数据中心。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到 2025 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利用效率(PUE)需控制在 1.3 以 下,而重点区域如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 PUE 更是要求低于 1.25。这些政 策导向使得传统风冷式数据中心难以兼顾节能与提高上架率的双重目标,从而 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经 济支撑。 政策层面,自 2020 年起,国家大力推进新基建政策,积极鼓励建设高能效数据中心。 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 的电能利用效率(PUE)需低于 1.3,而东数西算国家枢纽节点的 PUE 更是要求低于 1.25。 随着 “双碳” 目标带来的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增大,除了在西部和北部部分地区新建的大规0 积分 | 40 页 | 3.21 MB | 5 月前3
共 32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