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故障应急协同机制的探索技术故障 应急协同机制的探索 目录 技术故障重要性及定义 技术故障的全生命周期 如何落地应急协同机制 G O P S 全 球 运 维 大 会 暨 X O p s 技 术 创 新 峰 会 2 0 2 4 · 北 京 站 小结及展望 技术故障的重要性及定义 01 G O P S 全 球 运 维 大 会 暨 X O p s 技 术 创 新 峰 会 2 0 2 4 · 北 京 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确保软件质量。 • 自动巡检:通过自动化巡检机制,发现软硬件 的包括基础资源、应用配置、告警配置,以及 运行状态的风险及潜在问题。 提升故障处置阶段效率 • 混沌工程:主动引入故障和异常情况,发现系 统中的弱点和脆弱性,以及其在面对异常情况 时的表现。 • 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突发情况,检验应急预案 的有效性,锻炼应急队伍的协同配合,磨合应 急管理机制。 发现潜在问题并修复 G O P 《六维复盘术》 判定 故障级别责任 故障级别 主责部门 次责部门 主责任人 次责任人 责任处罚 发送 故障报告 解决方案 故障反思 通告时效 通告范围 如何落地应急协同机制 03 G O P S 全 球 运 维 大 会 暨 X O p s 技 术 创 新 峰 会 2 0 2 4 · 北 京 站 G O P S 全 球 运 维 大 会 暨 X O p s 技10 积分 | 23 页 | 5.34 MB | 5 月前3
中兴-面向智算场景的高性能网络白皮书2025多维自动化运维体系是必需................................................................................6 3.1.5 可规模扩展的安全机制是保障............................................................................7 3.2 高性能广域网(HP-WAN) ................27 5.4 多维自动化运维关键技术:层次化可观测体系,高精度感知..................................29 5.5 可规模扩展安全机制关键技术:零信任模型,轻量级加密,安全会话无关......... 32 5.5.1 零信任安全架构................................................. ..................................................................................... 34 6.2 近源端反馈机制...................................................................................................10 积分 | 41 页 | 1.89 MB | 6 月前3
中国移动:2025数字可信白皮书-构建数字经济互信新底座第 1 页 第 3 页 前 言 数字可信是基于技术信任的综合安全与信任机制,旨在通过用户自主防御 与跨组织协作,持续评估各方信誉,适应开放生态系统的信任需求。随着全球 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字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与此同时, 身份信息泄露、数据算法歧视、数字资产被盗等难题也日益凸显,亟需通过数 字可信技术来解决。 中国移动作为网信领域的排头兵,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勇担新质生产力国 可持续的数据支持。 法律法规层面,202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数据安全法》是我国第一 部专门针对数据安全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数据安全的基本原则、数据分类管理、 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机制等内容,为数据的采集、 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提供了法律依据。2022 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 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网络交易行为,保护了消费者的 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2023 、全流程的数据态势监 测分析,解决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安全可信问题。 综上所述,数字可信应运而生,成为保障数字经济稳健发展的关键要素。 数字可信涵盖了技术层面的保障,以及法律、伦理和社会层面的信任机制。作 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可信保障,数字可信通过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用户 身份的合法性、交易的透明性和系统的稳定性,为数字经济构建了一个可靠的 基础。同时,数字可信也成为新的市场创收赛道,通过提供可信的技术和服务,0 积分 | 50 页 | 1.10 MB | 5 月前3
B400G以太网助力智算中心光互联(20页PPT-移动)键,探索以太网的新调度机制、新接口速 率 和新安全方案,提升智算中心网络性能和整体算力水平 目录 以太网新调度机制— GSE 以太网新接口速率— B400GE 以太网新安全方案 — PHYSec 6 GSE 技术体系 --- 核心理 念 中国移动提出全调度以太网( GSE )技术架构,最大限度兼容以太网生态,创新基于报文容器( PKTC )的转发及调度机制, 构建无阻塞、高带 AI 产业发展 创新以太网转发机制,实现三大核心机制转变 从“局部”决策到“全局”调度 从“流”分发到“报文”分发 从盲发 + 被动控制到感知 + 主动控制 将业务流拆分到不同“报文容器”转发,提供逐 “报文容器”负载均衡机制,提升带宽利用率 从被动拥塞控制,到基于“授权请求和响应机 制”的主动流控,最大限度避免网络拥塞产生 全局视野的转发调度机制,实现集中式管 理 运维、分布式控制转发,提高网络可用 源节点根据报文容器长度以及已经占用的字节数为到达该节点的报文分配相应 的容器 ID ,并记录其归属的报文容器编号及在该容器占用的字节数 Packet 报文容器是区别于 CELL 转发的一种核心转发机制,该机制下以太网报文根据最终设备或者设备出端口被逻辑分 配 并组装成”逻辑等长”的虚拟报文容器,并以该”容器”为最小单元在交换网络中传输 基于确定长度的容器转发 提升多链路均衡性 报 文 容 器30 积分 | 20 页 | 1.87 MB | 4 月前3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2024)-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BIM 技术应用中,部分企业缺乏专业的 BIM 工程师, 无法进行复杂的模型搭建和数据分析,影响了 BIM 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效果。 建筑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数字化技术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 加大内部培训力度,提升现有员工数字化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薪酬待 遇和激励水平,吸引高技能数字化人才加入。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建筑数据大量积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日益严 曾遭受黑客攻击,导致客户信息和项目数据泄露,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建筑 企业应加强数据加密与防护技术,采用最新加密算法确保数据安全;制定严格 的数据隐私保护政策,明确数据使用和处理权限;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 定期备份项目数据,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 尽管面临挑战,但建筑业数字化前景广阔。随着技术不断发展,BIM、大数 据、AI、物联网等技术将深度融合,推动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 实时运行数据;大数 据技术处理和分析海量信息;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决策支持;云计算和边缘 计算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沉浸式交互 体验。数字孪生技术的工作机制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建筑物理状态数据,传输到 数字模型进行实时更新,然后基于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分析计算,最终生成决 策建议并反馈到物理空间,形成"感知-分析-预测-控制"的闭环系统。 (二)技术发展现状20 积分 | 115 页 | 10.19 MB | 5 月前3
中国移动:云智算技术白皮书(2025)拥塞流控算法,有效降低网络时延,满足推理场景下低时 延要求;传输方面,通过端侧多路径、数据高速采集技术,优化 RDMA 传输机制, 从源头上解决多路径 hash 冲突问题,提升智算集群带宽利用率与可靠性。 面向近期,升级 DPU 芯片智算网络带宽,优化 RDMA 传输机制、搭载流控算 法,大幅降低尾时延。联合国产网侧厂商,形成端网协同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加 快集群训练收敛速度、降低推理场景响应时延。 家智算芯片的一体接入。重点攻关异构设备统一接入 API 和异构集合通信库等 关键模块,实现智算应用跨架构一次开发、跨芯一键部署、随需敏捷迁移,服务 “分钟级”上线。 面向近期,深化研究 AI 芯片统一算力抽象机制及转换方法,强健高性能全 栈异构通用基础软件系统能力,接入更多 AI 芯片,支撑更多编程语言范式,全 面融入高性能推理业务场景,支撑跨厂商低成本迁移、敏捷开发及高效部署。 面向中远期,以“异构 互联体系,以支撑训练、推理及高性能计算等数据密集型应用。 全向智感互联 OISA 协议通过全向连接拓扑架构,构建支持大规模 GPU 卡级 互联的通信体系,包含统一报文格式设计、多语义融合、多层次流控与重传机制, 11 集合通信加速算法优化等多项创新技术。协议在数据层采用智能流量感知标签技 术支持链路状态实时监测能力,在物理层支持轻量级纠错能力,通过 IP 嵌入方 式贯通 GPU 与交换芯片,形成0 积分 | 30 页 | 716.31 KB | 5 月前3
安全牛:工业互联网安全能力构建技术指南(2025版)..........................................................................97 5.4.2. 生态协同:构建跨领域安全协作机制...............................................................................................98 5 篡改,防止设备成为网络攻击的入口,保 障设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为工业生产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工业设备安全概念示例 某精密机械加工厂定期对数控机床进行固件升级,并通过白名单机制限制设备接入的网络地址,防止黑客利用固 件漏洞远程操控机床,避免加工精度下降或设备损毁。 (8) 工业生产安全 6 第一章 工业领域安全概念辨析与背景概述 工业生产安全涉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 需求,更加适配工业场景应用 和工业控制系统。 (2) 工业安全防护的重点集中在工业主机安全、边界安全和工业安全管理三个关键领域 工业主机安全要求: 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或主动免疫可信验证机制,有效识别并阻断恶意代码入侵与病毒行为; 另一方面,对于控制设备的补丁更新、固件更新需谨慎操作,在充分测试评估确保不影响系统安全稳 定运行的前提下进行。 此外,要对控制设备的软盘驱动、光盘驱动、USB20 积分 | 114 页 | 8.60 MB | 4 月前3
ICDT融合的6G网络白皮书5.0(2025)术突破与场景创新间的互 驱机制,完整呈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价值链条。 2 / 87 当前,ICDT 融合的 6G 技术研究正从离散的技术探索转向系统性架构设计、标准制定 和产业协同。本白皮书倡议深化信息通信领域的跨界融合技术研究与协同,以需求为牵引, 加快基础理论、瓶颈技术问题的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同时,建立跨界融合技术创新与应用 需求的双向驱动机制,培育应用层的产业生态,孵化新业务与新应用,加速创新成果向垂直 在接收端 进行采样点级的模拟波束快速切换和上采样,实现传输流数大于接收射频通道数的效果,显 著提升通信系统的能量与频谱效率。 在发射端架构中,该技术沿袭传统 MIMO-OFDM 系统的信号生成机制:各数据流经逆 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完成时域转换后,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生成模拟信号进行传输。 技术的突破性创新主要体现在接收端处理架构的重新设计上。以接收端单通道连接两个天线 振子为例 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项目,重 点关注近场特性(工作项目报告人为 Intel 与中兴通讯)。 (2) 2024 年 3 月 15 日,中兴通讯主导成功建立了 ETSI ISG RIS 中的“近场模型与机制 项目”。 (3) 2024 年 4 月 18 日,6G 大会新技术与材料分论坛发布了《6G 近场技术白皮书》。 (4) 2024 年 4 月 25 日,中兴通讯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在 CCSA10 积分 | 88 页 | 5.88 MB | 5 月前3
新型智算中心:网络成大模型训练瓶颈 ,节点内外多方案并存(24页 PPT)网卡、 InfiniBand 交换机、 Subnet Management ( SM ) 、连接件组成; RoCEv2 网络 是一个纯分布式的网络,由支持 RoCEv2 的网卡和交换机、连接件、流控机制组成。 InfiniBand 在网络性能、集群规模、运维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 投资建议: A I 大模型的参数量和训练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对数据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等提出新的要求,新型智算中心是产业发展趋势; InfiniBand 网络采用基于 Credit 信令机制,从根本上避免缓冲区溢出丢包。 • 发送端只有在确定接收端有额度能接受对应数量的报文后,才会启动报文发送; • 每一条链路都有预置缓冲区,发送端一次发送的数据不会超过接收端可用预置缓冲区的大小;接收端完成转发后会腾空缓冲区,并持续向发送端返回当前可用的预置缓冲区大小; • 通过该流控机制,可以确保发送端绝不会发送过量,网络中不会产生缓冲区溢出丢包。 的网卡和交换机、连接件、流控机制组成,一般情况下是两层架构。连接件使用传统光纤和光模块即 可, 流控机制通常使用 PFC 、 ECN 和 DCQCN 。 • 设备供应商: 1 )交换机:支持 RoCE 交换机供应商较多,新华三、华为等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2 )网卡:目前英伟达 ConnextX 系列网卡占据主要市场 份额。 图 24 : RoCE 网络主要包括网卡、交换机、流控机制、连接件组成 连接件30 积分 | 24 页 | 947.01 KB | 4 月前3
联盟网络Co-NET2.0白皮书 架构设计及场景示例2025创新发展。在此背景下,联盟网络作为一种创新的网络架构应运而生,它通过多 主体协作与动态资源共享,旨在打破传统网络的局限,为通信技术的发展开辟新 的路径。 联盟网络通过重构资源分配模式、优化服务架构、革新协作机制,为行业带 来四大核心价值。首先,资源动态共享能够显著提升全局效率,实现频谱、算力 等资源的按需调度与全局流动。其次,它为垂直行业赋能,释放数字化潜能,满 足不同行业对网络性能的多元化需求,推动各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再次,联盟网 40%。这种封闭性 不仅限制了业务创新,还推高了建设和运维成本。 现有网络面临三大核心挑战:资源孤岛化、业务灵活性不足以及商业模式单 一。频谱、算力等资源被不同主体独占,跨域共享缺乏技术标准与信任机制。运 营商之间的频谱闲置与容量短缺并存,不同主体重复投资现象普遍。专用通信网 络的部署耗时数周且难以协同既有系统,凸显灵活性的不足。运营商依赖单一的 流量计费获取营收,盈利水平的增长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联盟网络通过多主 给出新增的相关功能模块,以及对应至不同类型网络时的具体设计示例。同时白 皮书还将结合更具体的实例对联盟网络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前景进行描绘。 1.2 核心价值主张 联盟网络通过重构移动通信网络的资源分配模式、服务架构与协作机制,为 行业带来四大核心价值,推动网络从“封闭管道”向“开放生态”跃迁。 1.2.1 资源动态共享,提升全局效率 联盟网络通过虚拟化技术将频谱、算力、存储等资源抽象为可编程单元,支 持跨运营商0 积分 | 29 页 | 4.03 MB | 5 月前3
共 47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