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网络Co-NET2.0白皮书 架构设计及场景示例2025为参与者创造更多盈利机会。最后,它加速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通过智 能调度降低能耗,提升网络的绿色化水平。 白皮书深入探讨了联盟网络的架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思路与新增功能 模块,并结合不同类型的网络给出了详细的设计示例。联盟网络的整体架构设计 着重于多主体网络互联、灵活资源和能力共享、可信权益保障、跨域安全和身份 管理以及智能化网络管理,确保网络的高效、灵活与安全运行。新增的四类功能 ........................................................................................ 3 2 联盟网络架构设计.................................................................................................. 体系架构》。第一本白皮书阐述了联盟网络的初心、给出了设计原则、设计了“三 横两纵”的体系架构,标志着“联盟网络”的诞生。本白皮书将继承第一本白皮 书的思想,并进一步更深入,在系统设计方面提出联盟网络的具体架构设计思路, 给出新增的相关功能模块,以及对应至不同类型网络时的具体设计示例。同时白 皮书还将结合更具体的实例对联盟网络的具体实现方式和前景进行描绘。 1.2 核心价值主张 联盟网络通过重构移动0 积分 | 29 页 | 4.03 MB | 5 月前3
2025年智算中心液冷整机柜服务器开放架构多样化算力兼容研究报告设备部署及运维管理带来 了诸多挑战。 在技术发展层面,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业界已在 OAI(开放加速器接口) 和 UBB(OCP 通用基板)等标准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超节点整机 柜架构设计日益受到关注,这一创新方案通过支持更多 AI 加速器的高速互联, 为构建更高密度、更高效能的计算集群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 我们期望通过本报告的发布,能够进一步促进行业内各方的深度交流与协 多 AI 加速器内部高速互联的新方向, 8 个 OAM 模组形态预计在未来 5 年内仍将是 AI 服务器的主流部署模式之一。 为应对上述挑战,本报告聚焦于液冷散热技术、整机柜设计与管理、智算架构设计以及 多算力统一架构底座等关键技术领域,提出了一套开放、灵活且高效的液冷智算架构解决方 案。该方案不仅能够兼容多种 AI 加速器,优化 AI 服务器的部署流程,还能显著提升运维 效率,有效降 应用将会真正变成一种普惠技术,也意味着将对智能算力的消耗目前还暂未看到尽头。 10 第三章 液冷智算开放、多算力兼容架构概述 3.1 系统架构 本研究报告的系统架构设计目标,旨在构建统一的液冷整机柜架构,实现对多种东西方 AI 加速器的兼容。正如图 3-1 所示,通过灵活更换承载不同 AI 加速器的 UBB 模组,即 可达成打造统一液冷智算底座的目标 。兼容多算力底座的系统架构考虑单机柜部署0 积分 | 40 页 | 3.21 MB | 5 月前3
ICDT融合的6G网络白皮书5.0(2025)及对通信速率、时延、可靠性等核心指标的差异化需求,揭示了技术突破与场景创新间的互 驱机制,完整呈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价值链条。 2 / 87 当前,ICDT 融合的 6G 技术研究正从离散的技术探索转向系统性架构设计、标准制定 和产业协同。本白皮书倡议深化信息通信领域的跨界融合技术研究与协同,以需求为牵引, 加快基础理论、瓶颈技术问题的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同时,建立跨界融合技术创新与应用 需求的双向驱动 .................................................................................18 2.1.3 新型天线阵列与架构设计.....................................................................................27 2.1.4 近场技术 白皮书,我们致力于给出对 6G 技术研究的思考和倡议,助力 6G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8 / 87 1 ICDT 融合的 6G 技术体系 1.1 通感算智融合的网络架构 在 6G 网络系统架构设计的初期阶段,首要考虑的是确保基础通信功能的稳健与高效, 这是构建任何先进通信网络不可或缺的基石。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未来数字社会的多元化需 求,6G 网络还需从设计之初就深度融入对新业务的全面支撑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超高清视10 积分 | 88 页 | 5.88 MB | 5 月前3
CIO时代:央国企信创白皮书——基于信创体系的数字化转型(2022)品、终端安全产品等)4 个部分,其中芯片、操作系统和数据库是更为重要的产业链环节。以信创涉及的 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展数字化转型,势必要将信创工作的开展与央国企数字化转型 工作结合,从顶层规划、架构设计、实施路径以及应用开发、运维等层面进行融 合,一体化推进。 央国企数字化转型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央国企信创工作需要采用 “升级替代”的思路。信创产业生态处于早期,各种关键技术尚有待突破,各项 IT 技术标准体系混乱,可用性不强。 1.2.4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央国企信创化的工作推进,应完全融入到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统筹规划, 根据业务应用场景需求的紧迫程度,以及总体 IT 架构设计及解决方案的成熟度, 央国企的数字化组织人才及各种资源等的约束条件,排定合理的实施计划,分步 推进实施。 1.2.5 生态建设,能力保障 央国企信创化是通过 IT 架构与解决方案创新的牵引,选择符合信创化要求 关系。信创架构框架主要包括架构开发方法、技术参考模型、运营参考模型和 能力评估模式四大部分内容。 图 3.1 信创架构框架(IIAF) 信创的架构开发方法(IIAF-ADM)可以为信创的总体架构设计及信创相关工 作中的架构分析提供系统性方法。架构设计与架构分析是用系统性的架构方法去 描述转型(包括信创转型)过程中各要素的动态匹配关系,包括业务与 IT 的关 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通过各领域、各层级、各要素之间10 积分 | 60 页 | 4.93 MB | 6 月前3
量子信息技术应用案例集(2024年)昂贵的硬件加速,难以适配中小型企业的成本限制。 StateVectorDB 针对当前向量数据库市场的痛点与难点,我们提 出了量子计算的解决方案,通过引入量子抗性哈希函数和 Grover 算 法与经典余弦相似度的混合架构设计,显著提升了索引构建速度和 相似度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满足了市场对高效、安全、个性化服 务的需求,同时解决了现有向量数据库在搜索效率、数据迁移、计 算资源分配等方面的痛点,其性能与安全性的双重提升有望在人工 StateVectorDB 也支持文档持久化存储,方便处理各种非结构化数据, 见图 36。 图 36 StateVectorDB 支持多种数据源转换 4)异构计算架构设计 StateVectorDB 采用了异构计算架构设计,如图 37,能够根据任 务需求和计算资源的可用性,动态分配任务到经典或量子计算节点, 支持数据的水平扩展与高可用性。算法采用 GroverSearchMerkleTree LSH,优化索引构建与查询性能。实现基于全同态加密的 隐私计算功能,在无需解密的情况下完成数据检索与计算。 图 37 StateVectorDB 异构计算架构设计 量子信息技术应用案例集(2024) 88 总体来说异构计算机构设计支持动态调度和分布式存储,确保 在大规模数据处理中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5)大模型兼容性 与 OLLAMA 兼容并支持如 Llama3、Qwen、ChatGPT0 积分 | 102 页 | 3.92 MB | 5 月前3
基于可编程技术的6G用户面技术白皮书2025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负责数据转发和处理的核心功能模块用户面面临着多样化服务场景、 超高吞吐量、超低延迟和动态资源调度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白皮书重点介绍了可编程技术支 持的 6G 用户面,系统地探讨了其需求、架构设计和关键技术,旨在为未来的 6G 网络提供灵活、智 能、高效的用户面解决方案。 白皮书首先分析了 6G 移动通信网络对可编程用户平面的核心要求,包括支持多种服务场景(如智 能交互、全息通信和工 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新业务和新场景需求,移动通讯更应该着眼于提升网络的全场景适应能力。 总之,基于云原生技术的端到端服务化架构是打造网络全场景适应能力的必要技术手段,为了最大 限度提升网络的适应能力,N2 接口服务化的研究是未来网络架构设计的重中之重。 不论是新型数据的引入导致传输协议的变化和多协议可按需共存,还是不同网络多接口服务化 演进都在透露出对可编程的需求,传输协议多样性和接口服务化既是可编程的一部分,也是可编程 最形 智能内生,是在云网融合的基础上,引入智能化元素,根据需求对网络内部的网元和外部的 应用提供 AI 服务,最终实现智能融入网络,智能遍及网络和智能服务网络。6G 用户面将通过深度 嵌入智能化能力实现自优化与自适应服务。在架构设计上,用户面功能将依托超级边缘节点的智能 内生机制,构建数据平面与智能平面的双向闭环:通过实时采集空口状态、网络负载及业务特征等 多维数据,运用知识图谱技术构建动态特征数据集,结合分布式的边缘 AI0 积分 | 34 页 | 4.53 MB | 5 月前3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2024)-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大的技术支撑。在当前建筑 业加速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一个高性能、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实现智能 化管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作为企业数据资产的 管理中枢,其架构设计和性能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建筑业企业数字化研究报告 87 2. 作用价值 数据中心对建筑企业的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首先,它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支 至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领域,实现渐进式的数字化转型。 在互通性和开放性方面,建筑行业软件系统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不同厂商、 不同平台间的数据交换和功能协同。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当采用开放架构设计, 依托标准化 API 接口,构建连接 BIM 系统、物联网平台、ERP 系统等异构系统的数据桥 梁。通过统一数据格式和接口规范,实现各系统间的无障碍通信。例如,通过 RESTful API 励机制和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通过数据质量得分卡和专项培训体系激发全员参与的 积极性。 架构设计:建筑企业数据治理架构设计的核心是构建技术架构、应用架构和管理 系统的三维支撑体系。技术架构侧重底层设施建设,以分布式存储和实时处理为基础; 应用架构关注业务场景实现,以智慧工地和智慧物流为重点方向;管理体系则聚焦协 作模式设计,规范数据访问权限与共享机制。良好的架构设计能为建筑数据的采集、 存储、分析提供可靠支撑,助力企业从传统管理向智能化建设平稳过渡。20 积分 | 115 页 | 10.19 MB | 5 月前3
2025年AI CITY发展研究报告——“人工智能+”时代的智慧城市发展范式创新企业应用一站式工作台 企业应用市场 研发设计 CAD 供应链管理 SRM 数字营销 DM 行业 ERP 行业 MES 客户关系管理 CRM 研发工具软件 PLM 标识解析节点 标识解析应用 企业服务 结构设计 原料分割 设备运维 工艺优化 外观设计 采购优化 质量检测 供应链管理 咨询辅助 安 全 运 维 运 营 环境安全 机房监控 云平台监控 网络平台监控 资源监控 数据开发 模型开发 应用开发 零代码开发工具 人才培养课程 IoT物联资产 缺陷识别算法 运筹优化算法 OCR算法 外观检测算法 路径规划算法 二维切割算法 行为管理 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 智能研发 行政辅助 具身智能 结构设计 AI数据分析 设备维护 47 AI CITY 发展研究报告 (3)能力开发层 通过集成的应用开发组件和模型管理工具,可缩短产品从设计到部署的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支撑定制化AI应 用具体功 ek应用场景,推进政务大 模型在“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一网慧治”等全领域的应用落地。 4、建设运营模式 昌平区率先部署全参数DeepSeek政务大模型,快速组织专家完成了AI智能平台架构设计和业务规划。政务AI系 统已在政务服务、基层治理、政务办公、档案管理和城市运行与管理等领域成功部署,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 同、技术赋能”的“一带多”良好应用格局。 在政务服务领域,政务机20 积分 | 78 页 | 5.45 MB | 4 月前3
中兴-面向智算场景的高性能网络白皮书2025性和网络资源,将资源在不 同任务间进行合理分配,提升整体网络的带宽利用率。 在高性能网络的协同流程中,涉及各要素之间的接口和交互,为了支持通用标准化方案 部署,各物理单元之间解耦是至关重要的架构设计考虑要素。此外,中兴高性能网络架构也 在新型网络拓扑、路由协议优化和安全架构等方向持续探索,为网络高性能提供全方位的技 术支撑。 5 高性能数据中心网络关键技术 5.1 超大规模组网关键技术 则很难部署。 5)新型拓扑适配性:在Dragonfly+等新型拓扑的冲击下,传统IGP协议的优势更难体 现。 RIFT RIFT协议是一种新型动态路由协议,专门针对Spine-Leaf架构设计,能很好的适配大 规模智算中心网络。 图 7 RIFT 南北向通告 RIFT协议将链路状态协议和距离矢量协议的优点结合起来,具备以下特性: 1)零配置部署ZTP:能够支持设备自动接入网络,并可自动识别可能出现的越级连接10 积分 | 41 页 | 1.89 MB | 6 月前3
2025年整机柜服务器产业研究报告统 外。单个液冷快速接头包含主体和末端两个部分,主体是实现液体快速接头连接与密封功能的主要单元,末端为 接头的安装接口,用于液体快速接头的安装固定。 早期液冷服务器由风冷标准机适配而来,受结构设计限制和对插精度要求,主要采用手动式快接头。根据不 同的锁紧机制,手动式快速接头常见有推拉式、旋转式以及球锁式等。手动式快接头需要考虑软管折弯半径、运 维操作空间,对于机柜空间预留有更高的要求, 现液体喷溅,造成整机系统故障,需要增加配套防喷溅 结构组件,并部署漏液检测传感器进行检测。相比手动式快接液冷插头,盲插液冷接口去除了服务器节点和机柜 之间的液冷软管,免去手动操作的运维空间,在结构设计上更加紧凑,也可以显著提高部署和运维效率。但盲插 方案对整机柜的公差控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系统提供更大的容差能力(如径向轴向浮动,角度容差等) 来满足服务器的设计需求,目前主流的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外置的浮动模块来提高容差阈值。 泵的转速和流量,实现节能;对 CDU 的流道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冷 却液的流动效率,实现系统能耗的进一步降低。 4) 更高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漏液是液冷系统的首要问题。通过采用新型的密封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 CDU 的密封性,通过集成漏液检测传感器,预设处理方案,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漏液 的发生和潜在影响。通过模块化、可替换的冗余设计,提升设备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效率,从而提升系统可用性,0 积分 | 63 页 | 4.83 MB | 4 月前3
共 22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