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由于二氧化碳大量地被排放,温室效应从1990年到2010年已经增长了多于45%。大部分的原因 归因于城市的扩建(见图7)。因为城市中往往会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对于一个健康的地球是十分必要的。在从满足居民要求到投资者要求方面,城市的政策制定者 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压力。把减少温室问题考虑到政策制定的问题里面,从而达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 发展和对温室效应的有效控制。欧洲400 发展和对温室效应的有效控制。欧洲400多个城市的市长提出温室问题威胁到了城市的可持续性 发展。比如,他们在2009年2月声称确保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到2020年将有大幅度的减少。 为居民提供够安全的和可持续性的能源是一个城市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全球中几乎三个人 里面就有一个人没有电用,而在能源被广泛利用的大多数发达城市里,能源的供给还是 很不稳定。在美国,由于总体能源的储备从90年代的30%下降到2007年17%,能源供给中断 对于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言,面临挑战和威胁的因素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又是 相互关联的。 (见图8)。比如一个城市的信息和通讯基础架构是吸引商业和投资的关键。一个城市的 运输系统对于商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保障因素。能源消耗和温室效应所产生的气体,单是楼宇和 交通就占总排放量的25%。当前能源的产生在OECD中占水资源退缩的30%至40%。在欧盟和 美国,假设经济保持不变,但对水资源的 消耗在今后20年将翻一倍。水支撑着所有0 积分 | 89 页 | 5.09 MB | 5 月前3
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2025上海ESG发展报告-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 �� �� �� �� �� 具体而言,ESG三大维度各自涵盖多层面的关键 议题(见表�.�):环境(E)维度关注企业及组织对 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与责任,其核心议题包括温室气 体排放、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应对、水资源管理与污 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资源高效利用等,这些均 反映了对自然资源的尊重与保护;社会(S)维度聚 焦于组织与员工、供应链、社区乃至更广泛的社会关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标准中ESG各维度涵盖的议题 维度 E S G 具体议题 原材料使用、能源使用与管理、水与废水管理、生物多样性影响、排放(温室气体、有毒物等)、废弃物管理、环境合规、供应 链中的环境筛查 雇佣与劳工实践、劳动关系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培训与教育、多样性与机会平等、歧视与反歧视、结社自由与集体谈 判、童工与强迫劳动风险、安 航运领域也是低碳转型的重点行业。����年�月, 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在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届会议上通过了 “����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提出“国际航运 温室气体排放尽快达峰,并考虑到不同国情,在接近 ����年前后达到净零排放”的明确减排目标,彰显 IMO积极应对全球气候挑战的雄心。 在海运减排相关政策层面,我国政府通过制定严10 积分 | 99 页 | 11.25 MB | 3 小时前3
工业园区国际指南本地化指标体系对比研究报告区的发展模式与理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中国工 业园区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三类,即政府主导模式、 企业主导模式以及混合模式。 中国工业园区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 均衡、创新能力不足、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资 源能源消耗等挑战。近 20 年来,为应对以上挑战,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业园 区发展领域的实践,不断探索新型园区发展模式, 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目前,中国已经在顶层 169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 21.3 万亿元,占当年全国 GDP 的 23.7%。 中国工业园区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不 均衡、创新能力不足、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资 源能源消耗等挑战。近 20 年来,为应对以上挑战,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工业园 区发展领域的实践,探索新型园区发展模式,陆续 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园区、低碳工业 经济产业链构建情况 发展改革委、财政 部 参考指标涉及资源产出、资源 消耗、资源综合利用、废物排 放、其他指标、特色指标 6 大 版块。 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衡量工业园区碳生产力、工 业碳减排、温室气体排放控 制水平,以及衡量低碳技术 研发应用、传统产业的低碳 化改造,低碳战略新兴产业 培育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 生态环境部、 参考指标涉及园区综合指标、 产业低碳化指标、能源低碳化 指标、管理低碳化指标、基础10 积分 | 195 页 | 9.44 MB | 3 小时前3
青岛市微电网发展研究——基于典型示范项目的调查办字〔2021〕78 号〕 统筹推进电网建设,致力打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 绿色低碳、智慧共享的坚强电网,着力构建以新能源 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2 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 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和青岛市 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治 理 协 同 控 制 三 年 行 动 计 划 (2021-2023 年)》的通知 青环委办发〔2022〕7 号 ] 强调了微单网技术对青岛市完成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 支撑作用。明确提出,开展包括风光直柔储一体化等0 积分 | 35 页 | 1.96 MB | 5 月前3
共 4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