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充值
 首页  上传文档  发布文章  登录账户
维度跃迁
  • 综合
  • 文档
  • 文章

无数据

分类

全部研究报告(18)制造业(18)

语言

全部中文(简体)(18)

格式

全部PDF文档 PDF(17)DOC文档 DOC(1)
 
本次搜索耗时 0.024 秒,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 18 个.
  • 全部
  • 研究报告
  • 制造业
  • 全部
  • 中文(简体)
  • 全部
  • PDF文档 PDF
  • DOC文档 DOC
  • 默认排序
  • 最新排序
  • 页数排序
  • 大小排序
  • 全部时间
  • 最近一天
  • 最近一周
  • 最近一个月
  • 最近三个月
  • 最近半年
  • 最近一年
  • pdf文档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报告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 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Technological potential assess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developed in China's Overseas Industrial Parks 宋婧,苗红,郭禹琛,温芷晴,叶晓枫,潘思涵 作者介绍 致谢 引用建议 宋婧,苗红,郭禹琛,温芷晴,叶晓枫,潘思涵. 2024.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报告. 北 京:世界资源研究所. https://doi.org/10.46830/wrirpt.22.00050. 版本 1 November 2024 | 2024年11月 宋婧 | 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北京代 表处,可持续转型中心能源项目研究员。 邮件:jing.song@wri.org 苗红 | 世界资源研究所(美国)北京代 感谢谢亮为报告的文字编辑,张烨为报告的设计做出的贡献。 ii | WRI.ORG.CN WRI.ORG.CN 目录 3 执行摘要 9 Executive Summary 15 第一章. 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投资助力全球 气候目标实现 19 第二章. 通过空间遥感技术模型识别用地类型并 评估风光潜力 20 识别中国海外园区的数量和类型 21 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分类评估光伏项目开发技术 潜力
    10 积分 | 68 页 | 11.63 MB | 5 月前
    3
  • pdf文档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

    系,完善投资、金融、财税、价格 等政策体系。 2021.10 《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 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 关工作的通知》 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 力消费量范围,以绿证作为可再 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 凭证,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 统计核算体系,科学实施节能目 标责任评价考核。 2022.12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 年)》 放数据基础,筑牢碳排放双控 工作基础。 2023.11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 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 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 力消费量范围,以绿证作为可 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 本凭证,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 数据统计核算体系,科学实施 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2022.08 《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 案》 统一,确保 碳数据量化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碳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是科学评估部门和要素,精准识别碳边界的有 效途径 碳数据管理体系有利于对现行体系中涵盖不全的建筑、交通、服务业部门以及可 再生能源、绿电/绿证等要素展开识别补充,为分领域、分部门、分行业分类施策提供 数据支撑,助力园区了解碳结构、精准识别边界内重点源/汇。 底数清、决策明,园区开展碳数据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5 月前
    3
  • pdf文档 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摘要报告--苏州中咨工程咨询

    行双碳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推进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一个产城融合的城市有机体,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将进一步驱动能源消费。然而,苏州工业园区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不 足,工业进一步减排空间日趋瓶颈,节能降碳步入深水区。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旨在为苏州工业园 区建设“近零碳园区”提供指导,形成近零碳发展的园区路径。“近零碳”是实现碳中和 易体系,为碳减排供需 双方架起桥梁。 从具体领域来看: 能源领域。推动化石燃料高效利用,对工业企业中造纸业一次能源消耗大户进行关停退出, 对热电联产企业开展机组改造和节能技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光伏累计并网容量超过 6 260MW,建设了东吴黄金光储直柔、瑞萨半导体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等项目。开展能源 综合利用,建成月亮湾集中供冷供热项目、苏州中心 DHC 能源中心(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 系统、能耗监测系统等改造,实施有星海书 香世家酒店、书香门第月亮湾酒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东沙湖股权投资中心等一批节 能改造项目。积极开展可再生能源应用,在住宅建筑顶部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大型公共 建筑采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园区已获得各级绿色建筑标 识 215 项,建筑面积近 2000 万平方米,其中二星以上 198 项,运行标识 13 项。中衡设 计集团新研发设计大楼等
    0 积分 | 36 页 | 3.08 MB | 5 月前
    3
  • pdf文档 气候中和园区: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

    这可以使基础 设施的综合运用显著地降低成本,并创造出新的商业模 式。智能的电热冷联产联储系统以及电动汽车充放电站 都是深度协同耦合可以采取形式。优化的电力和热力的 转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可用的可再生能源。 7 为什么要选择以实现气候中和为目标的园区转型之路? 城区/园区(以下统称园区)具备着实施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成本的潜力巨大。园 区构成了国家和城市实现气候中和转型的一个重要元素。采用一体化、系统性的园 这是综合园区的核心优势。一体化综合园区还可以被应用于多种情景, 并作为不同地区内、不同环境下区域发展的蓝本范例。气候中和园区能够对地方能 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所具备的实现气候中和的潜 力(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余热废热资源),并且还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园区作为不同产品与服务的共生平台,能够开启全新的商业模式。需要指出是,园 区运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规划、能源、建筑、以及其他各方面监管框 监管框 架的合理设置。 园区气候中和转型意味着什么? 在本指南及此前所开展的相关工作坊中,气候中和园区被定义为实现温室气体 (GHG)净零排放的园区。如果能源需求可以全部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或余热废热来 得到满足,而且当地气候中和的潜力已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那么就可以认为,该 园区基本实现了气候中和这一目标。因此,气候中和代表的是一个总体目标,它以 温室气体排放作为衡量和判定依据。在高密度的城市地区,园区内部很难完全独立
    20 积分 | 72 页 | 23.72 MB | 5 月前
    3
  • pdf文档 清华大学&NRDC:2023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摘要 《内蒙古煤炭生产和消费绿色转型研究》摘要报告 《霍林郭勒产业园绿色低碳发展研究》(简本) 《内蒙古典型城市煤炭消费与大气质量的关联分析及政策 建议》 《内蒙古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 《“十四五”山西省非煤经济发展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山西煤电行业转型发展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山西焦化行业转型发展研究》 《中国典型省份煤电转型优化潜力研究》 增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这 5 家园区全部为行业类园区,或为高能耗、高碳排放行业规 模较大的综合类园区。 南京某园区采用江水源热泵区域供冷供热系统,夏季利用长江水制冷,冬季吸取长 江热能,为园区提供可再生能源,实现江水可再生能源的循环使用;推动工业领域“以 电代煤”,园区内规上工业企业于 2017 年已基本完成煤炭替代。通过上述工作,截至 “十三五”末期,该园区外购电力供能占比超过 50%,能源结构相较于整个南京市更加 工业消费端能源结构偏重,能源结构调整难度大 短期来看,江苏省一次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有限,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替代工作可能 性较小。目前省内工业园区层面能广泛应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为光伏,其余可再生能源 或受限于原材料(如生物质能),或受限于地理条件(如抽水蓄能),开发利用难度较 大。33 家案例园区中,28 家布局有光伏,2 家布局有江水源热泵,3 家布局风能,4 家 布局生物质能,但无论哪种可再生能源,占园区能耗总量比例均较小。且目前以燃煤机
    0 积分 | 42 页 | 2.85 MB | 5 月前
    3
  • pdf文档 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2023年度进展报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三)促进能源转型,深化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试点园区深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设 分布式光伏发电、探索开发地热能、提高绿色电力购买比例等 举措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独角兽岛园区(成都科 创生态岛)布局建设绿色能源站,采用“地源热泵+热源塔热 泵+冷水机组+水蓄能”技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供 能系统 100%电气化,冬季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 100%;天府 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规划建设省内规模最大的区域集中供能项 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规划建设省内规模最大的区域集中供能项 目,以水源热泵为主,为区域内商业、办公、住宅等建筑提供 集中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冷供热服务;攀枝花格里坪园区完成光 伏发电入园和“光伏+微电网”等项目;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 建成江淮汽车光伏屋顶发电项目一期,每年可提供绿电 150.2 万千瓦时;四川青神经济开发区建成 12 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 广元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推动能耗占比较大的电解铝产业集聚 区纳 区纳入全省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并完成广元中孚等 3 家电解 铝企业水电直购协议签订;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依托临港 经开区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综合试点,85 家工业企业享受全水电 交易;内江高新白马园区 4 家企业签订绿电交易协议。 实施节能低碳改造。成都经开区绿色汽车产业园完成沃尔 沃汽车涂装车间油漆烘炉、锅炉电能替代,实现年节约标准煤 105 吨,并完成 2 家汽车零部件公司 22 台油压机节能改造(累
    20 积分 | 42 页 | 21.22 MB | 5 月前
    3
  • pdf文档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ODCC

    翁建刚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冯鑫 深圳市江波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V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 ODCC-2023-02006 前 言 国家“双碳"战略指导下,制定并执行碳中和与可再生能源目标 已成为数据中心行业共识,零碳数据中心及其设计、实施、认证、 低碳数字化管理是各方关心的热点问题。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 理系统聚焦数据中心园区能源管理与碳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为 倍的冷轧碳钢板卷的碳排放等效计算。 (五)绿电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可再生能 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 源〔2023〕1044 号的定义,绿电是指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 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 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 能源发电项目,以及 2023 年 1 月 1 日(含)以后新投产的完全市场 排放量大幅降 低。 2022 年 1 月国务院《“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引 导工业数据中心向园区集聚,推动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污 染综合整治,鼓励工业数据中心、园区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 (二)数据中心行业挑战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研究显示,伴随物联网持续发展,未来 对数据服务的需求将呈现出指数级增长。在此推动下,全球数据中 心平均增速高达 7%。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转型不断推进,以及新一代
    0 积分 | 64 页 | 1.60 MB | 5 月前
    3
  • pdf文档 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实践白皮书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开辟新市场机遇 21 公共资源资产化 产业园区的低碳建设往往需要基础设施和生态空间的投入,然而,通过科学的管理,这些 投资也可以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例如,运营可再生能源系统和低碳能源设施可 产生持续性的现金流;系统地管理自然水体、林地、绿地等生态资源,也可以以生态碳汇 的方式获取经济收益。 实现绿色资本价值 “传统”而言,产业园区物业绿色溢价主要源于通过绿建认证获得的租金和资本价值提 政策及管理机制创新 ��. 投融资模式创新 绿⾊货运交通占总货运量⽐例、园区公共交通覆盖率、慢行系统覆盖率和适宜度 园区职住一体人口占比、非工作时间园区热力相较工作时间下降率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 园区企业入驻率、物业租售去化率、物业租售价格及近三年变化情况、重大固定资产估价 园区科创融资规模及次数、园区风投企业数量 园区产业链内企业数量、产业链内企业上中下游环节所占比例 业、建筑、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空间及可再生能源),通过园区产业结构、用地结构和能源 供给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结合生态系统碳汇以及碳捕捉、碳封存等技 术运用,构建园区的碳中和路径。针对园区的碳中和目标,应充分考虑产业的生命周期,实 现产业链的低碳化。 可再生能源利用 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季节性与工业发展对能源稳定性的需求形成冲突,同时对能源基 础设施的韧性提出挑战。针对园区产业业态、可再生能源禀赋,制定综合能源体系,确保低
    10 积分 | 88 页 | 15.72 MB | 5 月前
    3
  • pdf文档 未来产业新赛道研究报告2025

    低空应用场景将持续拓展,“低空+物 流”“低空+农业”“低空+巡检”“低 空+文旅”等多种终端应用场景将持续激 活新型消费潜力。 2 18 技术路线明确 重点产品 国际能源署IEA定义清洁氢为:以可再生资源为动力通过电解生产的 氢 气 ( 绿 色 氢 气 ) , 以 及 以 天 然 气 为 原 料 , 结 合 碳 捕 集 与 封 存 (CCS),通过甲烷蒸汽转化生产的氢气(蓝色氢气)。 涵盖 电极、其他(建筑领域、 发电领域等)、双极板、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空压机、液态储氢等 行业细分领域融资热度较高。 国际能源署在其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氢能 源市场的报告中预测,中国在利用可再生能源 生产绿氢的电解槽装机容量方面将占全球近七 成的份额,市场潜力可期。 1 彭博全球环境基金(BNEF)最新数据显示, 到2030年,美国、欧洲和中国将占据全球清 洁氢生产的80%市场份额。
    0 积分 | 24 页 | 3.67 MB | 5 月前
    3
  • pdf文档 IDC:2025年石油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白皮书

    拜登政府也在积极发布政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数字技术,推动美国能源产业的转型。 德国的油气需求和产量近年来持续下降,除了整体需求变化外,也与其向清洁能源转型有 关。德国在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环境政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后续在技术创新方面,德 国将更加聚焦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推动能源转型。 德国在石化领域的产业升级过程中,强调引入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数字技术,推动产业效 率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德国工业战略�� 新型工业化推动石油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型工业化 构建现代石化产业体系 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特种化学品开发 高性能材料开发 产品附加值提高 工艺流程改进 …… 石化循环经济发展 废物与污染物管理 可再生能源使用 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 生产管控一体化 研发辅助设计 井下工况检查 现场培训模拟 调度与智慧智能 智能库存管理 资产预测性维护 …….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 式,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强化清洁生产环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循环经 济发展。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能碳优化管理,包括采用更环保的原料、工艺和能源,减少废物和 污染物排放等。此外,积极开发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碳捕获和存 储技术。 发展思路:基于石油石化产业业务特点,合理采纳数字技术,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 业链优化升级,推进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推动产业向高效、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现
    0 积分 | 65 页 | 2.24 MB | 5 月前
    3
共 18 条
  • 1
  • 2
前往
页
相关搜索词
中国海外园区再生能源再生能源开发技术开发技术潜力评估工业工业园工业园区数据管理数据管理体系研究苏州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建设路径摘要报告工程咨询气候零碳转型指南能效合作清华华大大学清华大学NRDC2023江苏江苏省绿色低碳发展四川四川省排放试点年度进展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中心数据中心系统管理系管理系统白皮皮书白皮书ODCC产业产业园持续实践未来赛道2025IDC石油石化新型工业化
维度跃迁
关于我们 文库协议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本站文档数据由用户上传,所有资料均作为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作为商业用途。
相关费用为资料整理服务费用,由文档内容之真实性引发的全部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如有侵权情及时联系站长删除。
维度跃迁 ©2025 | 站点地图 蒙ICP备2025025196号
Powered By MOREDOC PRO v3.3.0-beta.46
  • 我们的公众号同样精彩
    我们的公众号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