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控技术-控制系统Nyx与AI大模型TPT发布,中控“1+2+N”智能工厂架构再升级-20240611-申万宏源2024 年 06 月 11 日 中控技术 (688777) ——控制系统 Nyx 与 AI 大模型 TPT 发布,中控“1+2+N” 智能工厂架构再升级 报告原因:强调原有的投资评级 买入(维持) 投资要点: ⚫ 6 月 5 日,中控技术在新加坡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全球自动化领域的通用控制系统 Nyx 及流程工业首款 AI 时序大模型 TPT。为何说这两款产品是颠覆性的,到底有哪些创新性, 补齐产品矩阵,将数据价值最大化。1)Nyx:软件定义、全数字化、云原生, 打破了传统物理控制器、I/O 模块与机柜群的桎梏,以控制数据中心、全光确定性网络及 智能设备的极简新形态,让成百上千台的控制机柜消失。并且,中控技术通过试点应用发 现 Nyx 可以深度融合 Al 技术,基于 GPU 赋能的控制引擎,提供组态自动生成、Al 融合 PID 等功能,从而实现数据预测和自适应控制等,提升装置运行的效益。2)TPT:将模拟 与预测能力 与预测能力融于一体,能支撑多种任务,通过长短周期预测、动稳态模拟等,统一分析类、 优化类、控制类、培训类等工业应用,统一传统的建模过程,全面简化技术体系,有效应 对复杂工业场景。 ⚫ 全球顶级客户站台,印证中控产品有效性和竞争力。1)沙特阿美:与中控在 IMI 数字化 项目、阿美学院智能安全和现场监控方案项目、智能巡检机器人、AMR 智能机器人项目 全面合作;2)印尼国家石油公司:PGN 与中控技术开展了从0 积分 | 25 页 | 1.56 MB | 5 月前3
AI+智慧厂区解决方案(智慧工厂)。 现状分析 解决方案 核心技术 关于我们 目录 CONTENTS 建设基于物联网的能源管控平台,利用传感器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等在内的物联网技术实时在线监测和控制能耗设施,并能根据实时的能耗信息,实现优化控制和集约化生产。 云计算中心 传输层 工 商 地 税 卫 生 教 育 国 土 民 政 公 安 计 生 质 检 工具与服务 平台层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个人出勤报表 浏览器 浏览器 统计生成 智慧应用 情绪预判 教学质量评估 群体情绪 感知层 人脸高清抓拍相机 壁挂式识别主机 捕捉式高清相机 人脸录入注册机 闸机控制 其它联动 决策支撑系统 决策支撑系统 身份认证 访问控制 人脸图库挖掘 工作流管理 预警管理 黑名单管理 终端 终端 家长 家长 教师 教师 职能人员 职能人员 管理者 管理者 身份数据 访客数据 黑名单 人脸属性 访客数据 C2 服务 A1 服务 B1 服务 C1 服务 管理 控制 工商 公安 人社 微服务架构 A1 服务 B1 服务 C1 服务 A1 服务 B1 服务 C1 服务 管理服务 1 管理服务 2 控制服务 1 控制服务 2 工商 公安 人社 单体架构 工商 公安 功能 A 功能 B 控制 管理 功能 A 功能 B 控制 管理 系统集成是指通过二维码、射频识别、软件等信0 积分 | 39 页 | 3.88 MB | 5 月前3
工业5G终端设备发展报告2025终端设备,增强产品供给。在“5G+ 工业互联网”建设中,工业 5G 终端设备发挥重要作用,工业 5G 终端 设备通过 5G 网络高速、低时延传输工厂现场设备与平台系统、工业 设备之间等的数据和指令,实现工厂的数据采集、远程控制、视频监 控、移动巡检等功能。 (二)工业 5G 终端设备发展现状 应用方面,多个工业园区、车间现场已部署 5G 网络,并逐步涌 现出一批面向工业场景的 5G 终端设备。5G 工业网关、工业级 编制阶段。TC124(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正在组织制定面向工业 5G 终端的《工业 5G 终端通用技术要求 及测试方法》国标;CCSA(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开始制定面向行 业的工业 5G 终端设备标准,主要包括《面向电力行业的 5G+工业互 联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面向矿山领域的 5G+工业互联网 3 井下终端设备技术要求》、《面向远程控制场景的 5G 工业网关技术 技术进一步向工业现场网络渗透。 连接方式 3:PLC 等工业控制器、机械臂等工业设备内嵌 5G 芯 片/模组,具备 5G 通信能力,直接接入 5G 网络。该种方式 5G 直接 对接工业设备的网络需求,形成对现有工业网络形态的补充。 (一)通用通信类工业 5G 终端设备 通用通信类工业 5G 终端设备的核心功能是通过 5G 网络传输工 业设备与云平台/服务器/控制器之间的数据和指令,同时满足在工业 高温、0 积分 | 44 页 | 1.04 MB | 5 月前3
化工企业制造制造智能工厂的思考与实践Production Product Business 产品设计 管理控制集成 设计制造集成 财务业务集成 供应链集成 获利能力 决策能力 风险控制能力 创新能力 执行力 資源有效性 合規管理(流 程) 知识管理 市场风险评估 管控模式(流 程) 目标转化 企业愿景与领 导力 单耗控制(生 产) 响应能力(异 常、订单、市 场波动……) 财务风险评价 信息体系 风险评估 创新管理体系 全面绩效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 抓痛点:六维度客户成熟度分析 绩效分析 预期 效益 调度排产 控制网络 问题 3 :控制性能最优 感知网络 数据挖掘 模式识别 指标体系 抓痛点:定位 8 大核心工程问 题 问题 2 :计划与控制的协同 问题 1 :基于仿真的优化的平台 问题 8 :面向企业决策的挖掘 问题 6 :物理、社会信息的感 知 问题 7 静 态 企业基础信息 三维图纸 地理信息 扫描信息 文档图片 动 态 实时监控 实时数据 生产运营系统 MES 系统 能管系统 EAM 系统 传感信息 控制层 集团运营数据可视化监控与运营决策辅助 标 准 规 范 体 系 信 息 安 全 防 护 运 行 保 障 机 制 集团总部 数字化信息中心 想办法:智能工厂顶层设计10 积分 | 36 页 | 9.01 MB | 5 月前3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59页-PPT 德诺迈斯)理念 产业社区服务 App 物业管理 App 园区管理 App 园企管理 App CEO 驾驶 舱 智能感知系统 智能访客系统 智能停车系统 安防监控系统 智能照明系统 环境控制系统 能耗管理系统 周界报警系统 智能消防系统 智能跟踪系统 一卡通系统 电子巡更系统 共享智能展厅 公司战略咨询 物联网学院 政策补贴申请 资本加速服务 技术转化服务 公司资质申请 物业管理 综合办公 网络通信层 驻地网 通信网络 有线网络 局域网 软件建设 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 硬件建设 园区基础设备管理平台 顶层设计 智慧园区运营综合管理平台 楼宇自动化控制平台 园区运营管理 提供接口 智慧园区服务体系及配套 n 智慧园区服务定位 n 智慧园区运营服务体系 n 智慧园区配套服务 通过整合人才、 项目、产品、产 业资源和资本 , 吸引优质成长性 等核心配套,辅以日常生活各方面的配套,真 正打造从人才培养、研发、转化、孵化、加速、发展六位一体的示范园区。 体系三 产业社区服务 体系 园区宿舍 国际金融创新中心 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园区控制指 挥中心 智慧景区 周边美食 创客空间 物联金融中心 商业娱乐 政府平台 园区办公 智慧物流 物联网产业学院 物联网成果 展示平台 智慧酒店 招商平台 产业社区 _ 物联网产业学20 积分 | 59 页 | 14.05 MB | 11 小时前3
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10 2. 安全标准 主要包括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 3 个部分。 功能安全标准主要包括智能制造中功能安全系统的设计、实 施、测试等标准。网络安全标准指以确保智能制造中相关终 端设备、控制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边缘计算、工业数据 等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为目标的标准,重点包括企业网 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安全管理、安全成熟度评估和密码应 用等标准。数据安全标准主要包括工业数据质量管理、加密、 智能装备标准 主要包括智能感知与控制装备、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增材制造装备 等 5 个部分,如图 5 所示。主要规定智能装备的信息模型、 12 数据字典、通信协议、数据接口、功能和性能测试等要求。 图 5 智能装备标准子体系 (1)智能感知与控制装备标准 主要包括智能传感器、仪器仪表等装备的数据感知、操 作控制、人机交互等通用技术标准;信息模型、时钟同步、 作控制、人机交互等通用技术标准;信息模型、时钟同步、 互联互通、协议一致性等接口与通信标准。 (2)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标准 主要包括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安全要求、 运行维护、性能测试等通用技术标准;信息模型、数据接口、 通信协议等接口与通信标准。 (3)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标准 主要包括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的组成要素、参数配置、 功能和性能要求等通用技术标准;数据接口、适配要求、集 成规范等接口与通信标准。0 积分 | 36 页 | 2.58 MB | 5 月前3
数智园区行业参考指南础。同时,将应用场景、业务管理等各业务数据关联起来, 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以反映综合业务场景的全貌。 • 园区建设: 数智园区可以充分利用智慧建筑的基础,集成控制摄像头、 SOS 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红外探测器、门禁系统、报警 系统等硬件系统,实现感知、系统联动、统一控制。数智 园区可以结合空间具体场景分析集成哪些子系统,比如对建 筑空间某个区域进行 360 度无死角分析,可以对区域特殊 0.00 50 技术可以帮助园区构建智能化的服务平台,在决策支 持、安全管理、机器人客服、无人驾驶等方面提供创新的应 用场景,提高园区的运营和管理水平。AI 技术与计算机视 觉、自动化控制等技术的融合为数智园区赋予了前所未有的 感知能力与控制能力。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AI 系统需要具 备柔性、持续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机器视觉应用 中,可以先通过少量数据建立基本的识别能力,然后通过人 工干预的 合和筛选,降低云或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压力,节省网络 带宽,同时加快特定环境下的应用响应速度。例如,在园 区路侧部署的边缘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集中处理安全管理、 流量调度和路灯控制等任务,提供人流统计、异常行为告 警和环境控制(如动态调整灯光强弱)等功能。 随着大模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智园区客户开始关 注这些 AI 领域的新技术,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园区管理的效 率和智能化水平。此外,以 ViT0 积分 | 42 页 | 1.71 MB | 5 月前3
2025年工业大模型白皮书场景, 10 如研发设计场景、生产制造场景、试验测试场景、运维服务场景等。场景大模 型针对这些特定场景下的数据和操作要求构建,能够精准地适应特定场景下的 任务需求,例如生产制造场景中的质量控制任务、运维服务场景中的设备故障 预测任务等。 图 1.3 工业场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等) 1.1.2 工业任务/行业模型适配 工业任务/行业模型适配是将工业基座模型针对具体的工业任务或特定行业 。这一阶段主要关注 工业大模型在实际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包括与工业硬件设备、操作人员、其他 工业软件系统等的交互。例如在生产制造场景中,工业大模型可能需要与生产 线上的机器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设备进行交互,为生产操作提供 决策支持、故障诊断等服务。 1.2 工业大模型的特点 图 1.6 工业大模型特点 工业大模型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场景深度融合的产物,正在重 括: ➢ 基础模型池:包含设备诊断、工艺优化、异常检测等原子能力模块 ➢ 知识路由网络:根据输入特征自动匹配最优模型组合 ➢ 联邦学习接口:支持跨工厂模型组件协同进化 技术优势:单个模块参数量控制在百亿级,降低硬件部署门槛。 (3) 联邦协同大模型 技术特征:在保护数据隐私前提下实现跨组织知识共享,关键技术包括: ➢ 差分隐私机制:在参数聚合阶段添加噪声保护原始数据 ➢ 异构模型对齐10 积分 | 142 页 | 10.54 MB | 5 月前3
AI大模型智慧工厂MDC项目设计方案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传感器和网络设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 实现对设备状态、生产效率等的实时监控。 智能决策与调度: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优化 生产计划和资源调度,提高生产灵活性。 智能设备与自主控制:引入自主可控的智能制造设备,实现设 备之间的自我协作和自动化生产。 可视化管理:搭建可视化平台,实时展示生产进度和状态,帮 助管理者及时做出决策。 这些关键点共同构成了智慧工厂的基础框架,将促进生产效率 MDC 项目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效率提升: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MDC 能够优化生产调 度、减少设备停机时间,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智能 化,从而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成本控制:实现实时数据监控与分析,MDC 能够精准识别耗 材、设备维护及人员调度的最佳实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 源利用率。 质量保障:MDC 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全面分析,能够实时监测 产品质量, 2.2 降低运营成本 “ 在 AI 大模型智慧工厂 MDC ” 项目方案设计 中,降低运营成本 是项目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引入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 术,我们可以在多个环节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从而提高整体的经 济效益。 首先,在生产流程中,通过实施智能调度系统,可以优化生产 线的资源配置。AI 算法能够根据订单需求、设备状态和人员安排等 实时数据,动态调整生产计划。这种方式能够减少设备的闲置时0 积分 | 175 页 | 506.55 KB | 5 月前3
西门子中国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年)年的时间内,国际社会不断 探索,终于达成了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定书》、《哥本哈根协议》和 《巴黎协定》等一系列国际层面合作框架来指导全球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超过半数的国 家已经提出了明确的“碳中和”目标,以达成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 2 摄氏度以内,并努力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第二节:中国“双碳”目标与承诺 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过往已经提出过 第二章:能源系统与基础设施是实现零碳智慧园区的 关键 第一节:能源系统与基础设施定义 排放类型 描述 说明 范围一 直接排放 企业物理边界或控制的资产内直接向大气排 放的温室气体,如燃煤锅炉,公司拥有的燃 油车辆等 范围二 外购电力和热力间接排放 企业因使用外部电力和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 范围三 其它间接排放 因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所有其它排放,如员 低碳化运营的重要一 环。 能源分配: 能源分配系统在“双碳”场景中的重要性往往容易被人低估。作为连接能源供给端和能源使用端 的基本环节,能源分配系统负责实现包括水电汽热等各类能源的传输和控制。 在电力方面,配电系统连接电网、分布式发电设备以及用电设备,主要包含的关键技术一般有 一次配电系统、二次配电(继电保护)系统、交直流设备、储能和无功功率补偿系统、综合能 源管控系统以及相关0 积分 | 24 页 | 3.32 MB | 5 月前3
共 53 条
- 1
- 2
- 3
- 4
-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