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园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潜力评估采用土地利用类型分类评估光伏项目开发技术 潜力 23 基于风机布排组合评估风电项目开发技术潜力 27 第三章.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中国海外园区 31 第四章. 中国海外园区光伏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33 工业/商业园区光伏开发技术潜力 34 农业园区光伏开发技术潜力 37 第五章. 中国海外园区风电开发技术潜力评估 43 第六章. 结论 47 第七章. 讨论 50 | 1 执行摘要 推动中国海外园区的低碳化发展,既承载着中国海 外绿色投资的大国担当,也体现了中国为全球应对气 候变化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到2050年,如果潜在建 成情景下海外园区的光伏与风电潜力得到全面开发, 将为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目标 贡献约2%的份额。如果将这一全面开发进程提前到 2030年之前完成,该贡献率将大幅提升至近5%。在 中国海外园区开发与应用可再生能源潜力巨大,而 园区和农业开发型园区数量最多。 ▪ 海外园区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具备技术潜力与投 资潜力。在潜在建成情景下,光伏发电(以下简称“ 光伏”)装机容量最大可达419.66吉瓦,风力发电 (以下简称“风电”)装机容量最大可达116.48吉 瓦。在海外园区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相应的投 资规模可达约20.64亿元人民币(如无特殊说明, 本文涉及币种均为人民币),相当于2022年中国 在埃及直接投资额的110 积分 | 68 页 | 11.63 MB | 5 月前3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 系,完善投资、金融、财税、价格 等政策体系。 2021.10 《关于进一步做好原料用能 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 关工作的通知》 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 力消费量范围,以绿证作为可再 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 凭证,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 统计核算体系,科学实施节能目 标责任评价考核。 2022.12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 核算体系,夯实能源活动碳排 放数据基础,筑牢碳排放双控 工作基础。 2023.11 《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 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 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 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 力消费量范围,以绿证作为可 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 本凭证,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 数据统计核算体系,科学实施 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2022.08 《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 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 碳数据量化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碳数据管理体系建设是科学评估部门和要素,精准识别碳边界的有 效途径 碳数据管理体系有利于对现行体系中涵盖不全的建筑、交通、服务业部门以及可 再生能源、绿电/绿证等要素展开识别补充,为分领域、分部门、分行业分类施策提供 数据支撑,助力园区了解碳结构、精准识别边界内重点源/汇。 底数清、决策明,园区开展碳数据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碳数据管理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5 月前3
西门子中国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2022年)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 先进水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 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 190 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 实现稳中有降。 到 2060 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 稳定性和韧性 决定着园区用能安全的下限,是园区生产生活的基础保障。同时,由于光伏和风电等主要清洁 能源供给方式的不稳定特点,加上越来越多的交直流混合设备和系统的出现,配电系统也担负 着稳定供给和保证电能质量的任务。 除了电力外,热力和水也是园区能源分配的重要部分。其中热力部分主要包含常见的供暖、通 风、空调和生活生产热水的分配管道和相关系统。对于工业园区,通常还配有动力能源中心, 能源产生后向各个工艺生产场所、环节输配。 能源使用: 能源使用在产业园区中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 主要基础设施:如厂房、办公楼、仓储、园区公共区域的能耗(电、冷、热、水); ▪ 主要产业生产环节的能耗,如生产线的能耗(电、冷、热、水); ▪ 园区使用人员交通和其他活动能耗,车辆等。(电、燃油) 110 积分 | 24 页 | 3.32 MB | 5 月前3
万亿蓝海 新从旧来——2025年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报告诊断、智能控制、智慧运行的智能电厂。 ② 推进输配电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等地区的输变电设备改造更新,提 升电网设备防灾抗灾能力。 ③ 推进风电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研究提升风电设备灵活性、宽负荷运行能力,开展风电资源潜 力挖掘,提升老旧机组运行效率,增加机组稳定运行能力 ④ 推进光伏设备更新和循环利用:支持光伏电站构网型改造,通过电力电子技术、数字化技术、 智慧化技术 中国是工业大国,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9.9万亿元,占GDP的31.7%。2023年末,中国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经超过167万亿元,多种关键设备保有量全球领先,如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球 1/3,新增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风电等新能源设备装机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2024年上半 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增速快于全部投资13.4个百分点。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空间大、潜力足,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先进产能比重。根据 3亿元,能源设备更新潜力巨大。预计到2027年,中国能源重 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将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形成上万亿元的市场规模。这一增长不仅受到国家政 策的大力支持,还受到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推动,特别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设备领域。国家电 网和南方电网等大型企业在加大投资,以促进电网现代化和智能化升级,这进一步扩大了能源设备更新 的市场规模。 具体而言,国家电网公司2024年的电网投资首次超过10 积分 | 44 页 | 6.29 MB | 5 月前3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及应对CC 从内部看 当前我国制造业国际化是“内外双驱”共同作用的结果 ID CCID CCID CCID CCID 地缘变局:大国博弈带来的政治风 险 • 美国对华形成“贸易收紧—投资收紧—出口管 制、经济制裁等间接干扰”的分层次递进式遏 制是我国制造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 • 三角贸易:我国制造业国际化布局东南亚、墨 壁垒加大光伏国际化的不确定性,海外配套和金 融支持不足也给光伏国际化带来不利影响 机遇:低碳化转型、技术优势、各国政 策支持给动力电池国际化带来机遇 挑战:合规审查力度加大、地缘政治风 新能源汽车 机遇:全球市场需求有巨大空间,我新能源汽车产业 同时兼具技术优势与品牌优势 风险:贸易摩擦加剧、市场配套不完善阻碍企业国际 化步伐 动力电池 ID CCID CCID CCID 矿产国际化 风险:资源民族主义上升、资源 国政局不稳定等是矿产国际化主 要风险 纺织 机遇:“一带一路”国家市场需求空间较大、 海 外市场对技术资本合作需求、跨境电商平台 提升出海效率助力纺织产业国际化 挑战: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纺织服装传统 CCID CCID CCID CCID CC ID CCID CCID CCID CCID 重点产业国际化机遇和挑战并存10 积分 | 10 页 | 1.22 MB | 5 月前3
气候中和园区: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PEX Operating expenses 运营支出 P2G Power-to-Gas 电转气 P2H Power-to-Heat 电转热 PBC People’s Bank of China 中国人民银行 PLC Peak Load Contribution 峰值负荷贡献 PV Photovoltaic ........... 45 5.2 不同的途径: “全电”和绿色氢能“全气”方案 ...................... 45 现状 .................................................................................... 46 “全电”方案 ......................... ............................. 48 “全电”和“全气”方案的比较 ............................................... 49 展示案例:德国Esslingen西区和Shamrockpark ........... 50 5.3 储电和储热技术的作用 ..............................20 积分 | 72 页 | 23.72 MB | 5 月前3
IDC:2025年石油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白皮书管网调度优化 管线预测性维护 智能供应链协同 调度与指挥智能 资产预测性维护 智能仓储管理 炼化经营智能管理 智能质量检测 智能油库管理 供应链运筹优化 储运经营智能管理 销售数据智能分析 智能电商 智能客服 智能合同管理 客户满意度分析 数字智能营销 服务经营智能管理 机器人智能巡检 研发辅助设计 生产管控一体化 智能化应用场景 智能化目标 四大业务 资源开发 管道储运 炼油化工 度学习等先进工具,结合边缘计算、物 联网的广泛连接性以及大语言模型的理解与生成能力,构建仓储机器人运动控制模型,使其 能够自动化完成库存成品的存放、管理、运输等任务,提升效率,降低人为作业的安全风 险。 智能质量监测:通过实时数据分析、AI视觉、自动化控制、异常检测以及数据整合等多种技 术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质量监测,确保石油石化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和流量保持 在预定范围内,预测 电子 商务集采购服务、销售服务、国际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商旅服务、物流服务于一体,提供丰 富的电商交易模式、销售线上管控、电商物流运作及B�B在线支付多种场景解决方案。金融科技 以服务企业核心业务为出发点,助力传统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提供支付、结算、信贷、理财、 保险、投资、融资、征信、风控等全业态、多业务场景融合的线上金融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应用:智能服务 石油石化企业的服务业务与0 积分 | 65 页 | 2.24 MB | 5 月前3
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实践白皮书国, 表达了中新合作共 同建立工业园区的 意 向 。此 后 ,中 新 双方经多次协商和 实地考察,最终确定 选址苏州 · 1999年:园区北部 苏虹路沿线工业带 雏 形 出 现,电 子 、 机械、食品等制造 业初具规模 1994 1992 · 1994年2月:经国务 院批复同意苏州市 与新加坡合作开发 建设苏州工业园区, 当月中新两国政府 正式签署《关于合作 生能源使用,可最大程度降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交通领域通过推行清洁能源交通工具, 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搭建数字化交通管理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体系。 产业园区应充分发掘自然资源潜力,加强分布式光电、风电、储能设施等零碳能源基础设施建 设;通过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等措施,实现多层次多能源的互补互济;打造 生态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并实现碳汇,构建韧性的负碳生态体系。 产业结构 政策助力 园区职住一体人口占比、非工作时间园区热力相较工作时间下降率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 园区企业入驻率、物业租售去化率、物业租售价格及近三年变化情况、重大固定资产估价 园区科创融资规模及次数、园区风投企业数量 园区产业链内企业数量、产业链内企业上中下游环节所占比例 孵化初创企业数、高新技术/瞪羚/独 角兽/专 精特新等企业数、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数、企业研发经费10 积分 | 88 页 | 15.72 MB | 5 月前3
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技术指南研究报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内蒙古电力低碳发展研究》 《山东省中小燃煤电厂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执行摘要 《双碳背景下发电侧储能综合价值评估及政策研究》简版 《碳中和目标下山西省煤电产业转型发展和定位研究》 《碳中和目标下山西省焦化产业转型发展和定位研究》 《汾渭平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煤炭总量控制研究报告》 《面向碳中和的氢冶金发展战略研究》执行摘要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火电上市公司低碳转型绩效评价报告 《内蒙古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 《“十四五”山西省非煤经济发展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山西煤电行业转型发展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山西焦化行业转型发展研究》 《中国典型省份煤电转型优化潜力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重点行业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 图研究》 《中国典型省份煤电转型优化潜力研究执行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重点行业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 图研究执行摘要》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煤化工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路线 图研究》 《山西省“十四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研究》 《“十四五”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控制政策研究》 《新冠疫情后的中国电力战略路径抉择:煤电还是电力新基建》 《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 2020》 …… 请访问网站了解更多详情 http://www.nrdc.cn/ 封面图片:图片上传从 图虫创意 所使用的方正字体由方正电子免费公益授权0 积分 | 42 页 | 1.99 MB | 5 月前3
工业5G终端设备发展报告2025董明、徐成杰、蒋海涛、 吴月、陈硕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张禹、吕健、臧家炜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标准化技术研究所 刘翼如、历明、叶欧海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赵孝武、李燕、辛毅 中电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振、梁晖、曾军 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潘振岗、夏彦龙、张伟强 联发博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陈雪静、李娅 深圳艾灵网络有限公司 俞一帆、刘旸、丁颖哲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 1 所示,从 2020 年的 26 款增加至 2023 年的 179 款。我国 5G 工业网 关/CPE 厂家积极推出多种类型产品,与国外厂家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目前,我国的华为、中兴通讯、宏电科技、厦门四信、中微普业、计 讯物联等,以及国外的西门子、Peplink、Cradlepoint、Telit、Sierra wireless 等大中小企业推出了多款 5G 工业网关,部分产品具备 5G 要求较高。 2 维/3 维传感器主要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等,采集工业现场 2 维/3 维图像、视频等数据,通过 5G 网络快速传输。HMI 和 XR 终端设备 可集成屏幕、扬声器、摄像头和麦克风等模块,通过 5G 网络实现人 员与工业现场装置、产线的实时交互。PLC 和控制器通常通过 5G 网 络接入状态监控、多 PLC 或控制器联动、闭环控制等应用,当用于 控制场景时,对 5G 网络的通信确定性要求较高。网关实现工业以太0 积分 | 44 页 | 1.04 MB | 5 月前3
共 32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