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建PPT:风电场配套储能技术经济研讨Ø2019年底,安徽 省可再生能源总装 机达到2065万, 在能源结构占比 27.9%,在光伏出 力最大的春秋季中 午全省最低负荷 2000万左右。 可再生能源装 机比重高 Ø2018年底,全省 风电总建设规模 246万,核准在建 或者未建的风电近 500万千瓦,其中 一半左右的风电集 中在皖北平原。 风电建设短时 过快 Ø皖北负荷小, 电网结构薄弱, 已建成煤电光伏 较多、电网输送 断面已经不足。 熟并被社会广泛 认可的运行模式。 02 成本下降 03 政策支持 Ø随着产业规模的 扩大,将带动储 能行业技术升级, 具有一定的成本 下降空间。 Ø出台政策保护 和培育发正在展 中的储能行业, 保证行业持续稳 定健康发展。 25/26 04 创新发展 Ø赋予储能更多的 功能和运营模式, 通过灵活的市场 化机制实现储能 的成本回收。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10 积分 | 26 页 | 1.57 MB | 4 小时前3
人工智能在钢铁能源管控中的应用DOI: 10.3969/j.issn.1000-6826.2022.03.1002 人工智能在钢铁能源管控 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供稿|赵耕 1,柳军 1,孙文权 2,张哲 1,刘向国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钢铁企业已具备建立 CPS 的基础,但由于钢铁生产中存在大量时滞环 节,工艺之间又联系紧密,导致钢铁企业往往存在 管控脱节、信息化和自动化结合相对不够紧密等问 题,信息无法及时反馈到控制系统中。因此,钢铁 企业建立 CPS 系统,不但要满足钢铁生产工序内物 理环境与生产信息的融合,还应对工序间数据信息 整合给予高度重视。对于已建立生产制造系统 (MES)、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 (PCS) 且实现车间内物理设备之间信息交互的钢铁企 业,其 CPS 架构可按照应用层、网络层和物理层等 设计: (1) 物理层:本层包括 CPS 单元设备的状态监测 和控制指令执行。当前钢铁企业中监测环节多采用 含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双校准智能仪表系统,具备实 时性的特点,并且可以提高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同 时多接口开放模式亦可实现更加灵活的生产现场监 控和管理。 (2) 网络层:CPS 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各个异构物10 积分 | 7 页 | 839.09 KB | 4 小时前3
维科网: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10 积分 | 72 页 | 22.71 MB | 5 月前3
14清华大学PPT:继电保护中的人工智能10 积分 | 18 页 | 1.61 MB | 5 小时前3
1.虚拟电厂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思考20 积分 | 45 页 | 5.32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特别鸣谢以下人员给与本研究的建议与支持 张立、任景哲、刘晓凤 |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 鸣谢(按首字首字母顺序排列) 感谢阿里巴巴、巴斯夫、广东电力交易中 心、海澜电力、华北电力大学武昭原、金风 科技、腾讯、远景能源、中广核新能源、中 国华电集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给与的建议与 支持 感谢李星宇、孙一丹、马倩儒、雍容、刘宇 呈秋、赵雨晨给与本报告的帮助 目录 执行摘要 1 第一章 研究背景 48 4.1 问题与挑战 49 4.2 思考与建议 50 注释 52 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 1 1 执行摘要 2 省级电力市场是中国电力市场体系中的核心。当 前,基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和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差 异,各省级电力市场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形成 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关键市场机制,并探索了发挥本地 优势的特色创新实践。 展望未来,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部署和加速入 源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梳理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 历程中的关键共性问题和典型市场机制设计。第三章 选取了中国八个典型省(市、地区)电力市场,围绕电 能量、辅助服务、容量和绿电交易四个方面的关键市 场机制进行了总结。在研究的基础上,第四章进一步 讨论了中国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的挑战,并提出相关政 策建议与企业建议,为未来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主要发现 ● 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共性问题与应对机制:以 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中化能源-李希仁: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实践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实践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 石化领域创新实践应用 2 科学至上 创新发展 2018年世界500强排名 98 国家4大石油公司之一 4 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 13A 能源、化工等五大事业部 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中化集团全资子公司 能源互联网转型先行者 10亿注册资本金 1年30+软著/专利 70%研发人员 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区块链 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 5 3 中化能源科技发展工业互联网 中化工业互联网 致力于研究以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将创新技术与传统行业应用相 结合,为能源业务创造新价值。中化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目前正在科研、市场等领域不断证明自己的独特价值。 I. 2018年5月,中化能源科技入选中科院、中国自动化学会先进 制造业发展联盟会员单位,获得“智能制造先进解决方案单位”、 方案单位”、 “智能制造优秀项目案例”奖项。 II. 2018年7月,中化能源科技首登2018上半年中国B2B行业百强榜。 III. 2018年8月,中化能源科技项目入选工信部2018年制造业与互 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IV. 同月,由工信部中国信通院批准,中化能源科技成为“工业云工 作组”成员,该月还正式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 V. 2018年11月,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组石化10 积分 | 20 页 | 5.26 MB | 5 月前3
飞书深诺:2025中国智能安防出海深度解读报告20 积分 | 56 页 | 12.22 MB | 4 月前3
08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PPT: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报告10 积分 | 21 页 | 2.12 MB | 5 小时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前 言 随着全球碳中和的推进,储能产业已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在世界能源体系中占据 着重要地位。作为全球能源革命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自身 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安全,更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格局有着深远影响。 2024 年,中国储能产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与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与蓬勃的发展活力。尽管面临着“产能过剩”、“价格内卷” 等严峻挑战,但行业内部的积极变 制配储落幕,储能行业发展如何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仍需思考;储能项目规模持续扩 大,但系统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仍是难题;储能多种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但部分技术距大规 模商用的理想成本仍有差距;储能应用场景不断深化,但在电力系统中的多元价值仍待挖 掘。为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潜心攻关、精研产品、协同创新,共推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 变革。 储能领跑者联盟作为致力于深度赋能行业的平台,将在本次白皮书中全面展示碳中和背 景下的 中标项目527个,总规模为27.0GW/79.4GWh,同比增幅分别 为27%和37%。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图2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中标情况 [1] 注:集采框采中,“其他”类别中包含直流侧、户储、液冷温控系统和PCS及储能EPC;项目招标中,其他”类别包含PCS、电 芯、电池系统、储能PC/EC和综合PC等。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中标价格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共 73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