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分析, 提供企业能耗统计、 能源消耗计划等管理。 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是一家大型锻铸件制造企业, 生 产流程包括冶铸, 锻造, 热处理, 机加工等。 能源消耗 十分巨大, 节能潜力很可观。 在企业开展以节能减排为 目标的能源管理工作, 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 以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的节能减排为需求, 介绍了重型装 备制造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能源管理系 统主要对能源介质、 words: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database; .NET framework 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小萌, 王 坚, 戴毅茹 (同济大学 CIMS 研究中心, 上海 201804) 摘 要: 为了更好地实现对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能源管理, 论文提出了基于 C# 和 SQL 的能源管理系统的设 计方案。 为此, 首先介绍了能源管理系统, 其次 应用层包括能耗统计及图表输出以及能源消耗预测。 模 型层为应用层提供各类计算模型, 包括支持能耗统计的 设备能耗统计模型、 车间能耗统计模型、 介质能耗统计 模型和支持能耗预测的最小二乘法预测模型。 数据层为 模型层和应用层提供制造设备参数及基础能耗数据。 1.3 网络拓扑结 构设计 网 络 拓 扑 结 构包括:①能 源计 量 设 备 , 如 煤 气 表、 天 然气 表 等 , 经 由 通 信 接 口 将 数 据20 积分 | 3 页 | 408.64 KB | 5 月前3
政策解读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精讲的幻灯片带回去,在他们自己的办公室、家里、船上、甚至盥洗室里舒舒服服地阅读 LHJ+FHX 。 —— 学习解读新修订的《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2 版)》—— 主讲人: XXX 时间: 20XX.XX 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把 PowerPoint 当作字处理软件的一个必然后果就是太多的演讲者站在那里,读幻灯片上的内容。这就产生了一个误区 上、甚至盥洗室里舒舒服服地阅读 LHJ+FHX 。 学习解读《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2 版)》 前 言 为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管理,依据《食品安全法》 及其实施条例、《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石化行业智 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2 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2 版)》)。 解释那些他们不能够从幻灯片中了解的内容。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完全可以把你的幻灯片带回去,在他们自己的办公室、家里、船上、甚至盥洗室里舒舒服服地阅读 LHJ+FHX 。 3 3 —— 《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2022 版)》—— 目 录 《指南( 2022 版)》的编制背景 一 《指南( 2022 版)》的主要内容 二 《指南( 2022 版)》的编制过程 三 《指南( 202210 积分 | 67 页 | 10.60 MB | 5 月前3
2025年度全球智能制造现状报告(第十版)(英文)20 积分 | 26 页 | 14.92 MB | 4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 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2025年6月 伴随工业4.0的蓬勃发展和生成式AI领 域的技术颠覆,全球智能制造和工业自 动化行业变革提速。麦肯锡从自动化延 展性、自我组织、数据分析、数字化技术 栈、数字化工人、生态融合和商业模式 七个维度分析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情况。 我们认为,到2030年,中国、日韩和西欧 等先进制造市场有望率先实现自动化革 命。这些市场中的领先企业,将通过多 普遍,数字化集成和AI赋能的人机结合 运营模式全面实现,大幅提升制造行业 生产效率。 中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 发展。国务院、工信部、发改委、科技 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 励和支持行业发展。《“十四五”智能制 造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智能制造的总 体路径是: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 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 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 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 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 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 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 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 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 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近两年,国产 生成式AI大模型的全面突破,更是为行 业加速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同时,全球制造业及其供应链也面临前 所未有的风险。一方面,贸易摩擦和关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2025年钢铁行业分析求疲弱,供给端相对处于 过剩态势,原燃料价格虽有下降,但成本端降幅不及钢材价格降幅,钢铁行业整体盈 利水平持续下行。受供需关系影响,铁矿石和焦炭价格均呈现波动下行态势;房地产 投资持续下滑,但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对用钢需求提供重要支撑,钢铁产品结构持续调 整。 预计 2025 年中国钢铁行业将延续供需双弱的格局,钢材价格预计维持震荡走势, 钢铁企业的经营效益难有明显好转。展望未来,短期内,钢铁企业仍将面临一定的经 燃 料价格虽有下降,但成本端降幅不及钢材价格降幅,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行。 二、 上下游情况 2024年以来,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受供需关系影响,铁矿石和焦炭价格均 呈现波动下行态势;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对用钢需求提供重要支撑,钢铁产品结构 持续调整。 黑色金属产业链包含由上到下众多的行业,钢铁行业作为产业链的中游行业, 与上下游产业的相关性很强。上游铁矿石、焦炭等原燃料价格变化直接影响到行 资料来源:Wind,联合资信整理 (3)下游需求 中国钢材消费大体分为建筑业用钢和制造业用钢。从终端下游占比来看,建 筑业消耗了过半的钢材,为钢材需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建筑业主要包含房地产 和基建业务,呈现强周期性。2024 年,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制造业和基建投资 对经济起到了托底的基础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制造业用钢占 比上升,钢铁产品结构持续调整,钢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大对优特种钢材60 积分 | 9 页 | 1.98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 6 (四) 全球最大碳市场运行平稳,市场活跃度有待提升 .................................................... 8 (五) 产品碳足迹倒逼制造业向新能源富集区转移 ......................................................... 9 (六) 巨头积极打造绿色低碳服务能力,谋求形成新优势 (二) 绿色材料和工艺驱动高耗能工业深度脱碳 ........................................................... 45 (三) 数字化+AI 深度赋能制造业节能管碳 ................................................................... 47 (四) 碳监测和碳计量领域产学研机构各显其能 断链”——头部企业 三年内需投入至少 8%营收用于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而中小型供应商因无力承 担核查成本面临订单流失。此轮博弈标志着全球贸易规则从“关税壁垒”向“碳 壁垒”的范式迁移,倒逼中国制造向“零碳竞争力”跃迁。 (二)我国双碳政策密集出台,行业和地方积极探索 双碳政策体系加速构建,全面助力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在国务院统筹 引领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信部、住建部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央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缺乏整体政策和创新抓手:大部分园区现有 的减排策略仍侧重于能源体系优化和生产过 程干涉等方面,而对园区低碳发展的整体规 划、行业转型指导、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鲜 见落地。 • 软实力未获得重视:园区当前积极持续推进 并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但在调动低碳社 会活动参与度方面仍需加强。此外,园区对 绿色金融创新工具的应用尚存在较大的利用 空间。 执行摘要 放眼未来,园区的低碳发展上有三个趋势尤为 值得注意: 1) 面对低碳话题从局部举措向全局优化转变 低碳技术创新尚未完全发挥作用 - 15 行业案例分析 - 26 表现力洞察:产业、能源结构调整与循 环经济是推动降碳的主要抓手,而碳盘 查与数字化监管尚缺位,园区难以精准 科学地推动降碳 - 07 影响力洞察:绿色制造、绿色金融、社会 行动等低碳软实力还未获得充分的重视 - 20 园区低碳发展建议 - 32 目前园区层面系统性的低碳发展政策尚待建立 创新载体建设是园区推动技术减碳的抓手,但 目前其在低碳技术创新上成效较低 《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 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通知》 《关于做好“十四五”园区循 环化改造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2007 《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 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 2016 《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 设的通知》 2011 《“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 放工作方案》 开展低碳产业试验园区试点 2015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 《 中 国 制 造 2025》 提 出 到 2020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一)挖掘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就业潜力。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 案,研究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落实“两重”、“两新”政策,稳住制造业就业规模。 持续开展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培育智能装备、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就业新空间。加大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 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 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 推动数字技术加快赋能轻工业发展,系统指导轻工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培育形成新质生产 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 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 会部署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深化实施数字化助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以 人机交互、系统集成等共性技术和协同设计、智能排产、个性化定制等应用技术。支持企 业开展设备更新,推广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工控 系统和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制造执行系统(MES)、 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 3.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鼓励大型企业、地方等结合行业和区域优势,培育综合 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增强设备接入、知识沉淀、应用开发、标识解析、产融合作等平台能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中石油(北京)数智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2025 年 5 月 引 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 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 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中共中央 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 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推进新 型工业化”。 能源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涉 链的新型工业网络协同制造与服务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 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壮大。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着愈发 重要的角色。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要载体,工业 互联网深入能源、化工、交通等多个领域,提供强大的网络连 接、计算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新型能力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和促进产业链协同,推动各行业研发模式创新与生产流程优化, 助力传统工业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的重构。 织变革。 放眼全球,各工业大国均出台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顶层战 略,加快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强化工业核心竞 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夺取发展主动权。美国高度重视发展 制造业,多年来持续并强化布局先进制造业,坚持市场化原则, 依托其行业巨头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和发达成熟的市场机制发展 工业互联网,自 GE 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来,先后成立了工 业互联网联盟(IIC),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IIRA)。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智能结构主要有泊松比可调结构、 受自然生物启发的仿生结构、折纸 / 铰链结构等。随着材料科学和打印技术的进步,由于结合了 SMP 智能 材料的可编程变形优势和 3D 打印的多材料可定制化复杂结构制造优势,4D 打印的 SMP 智能结构的未来 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具有高机械性能和快速响应的 SMP 材料与结构、多材料联合打印、4D 打印理论模型建立、 智能结构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的变形仿真、4D 拟及优化算法、材料多尺度特性精细调控、生物启发的多尺度结构设计、多层次材料 – 结构复合体系的研发、 先进制造(纳米级增材制造技术、真空辅助技术等)等关键技术。未来,该领域将向更加智能化、自适应、 环境友好及高效能的方向发展,包括力学超构材料设计,基于仿生学的自适应结构设计,智能响应材料的 应用,纳米增强、生物基等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开发,以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实现能量吸收性能的最大化, 从而满足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安全防护等领域对高性能能量吸收结构的迫切需求。 穿船舶全生命周期的数字 研发体系,基于数字孪生的船舶设计制造一体化技术、虚实融合试验技术、模型数据一体化管控技术等体 系能力建设正在规划中。 未来,对于船舶数字孪生系统,一方面需要在关键环节、关键部件上突破并验证传感、模型、数据、 通信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从而在整船层面实现技术验证;另一方面,需要对数字孪生驱动的设计、试验、 制造、运营的具体功能技术开展研究与验证,并建设流程贯穿的一体化数字研发体系。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共 42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