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1.1 工程研究前沿遴选 5 1.1.1 论文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5 1.1.2 论文主题挖掘 5 1.1.3 研究前沿确定与解读 6 1.2 工程开发前沿遴选 6 1.2.1 专利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6 1.2.2 专利主题挖掘 7 1.2.3 开发前沿确定与解读 7 1.3 发展路线图 7 1.4 术语解释 7 第二章 机械与运载工程前沿 9 2.1 工程研究前沿 工程研究前沿 10 2.1.1 Top 10 工程研究前沿发展态势 10 2.1.2 Top 3 工程研究前沿重点解读 14 2.2 工程开发前沿 23 2.2.1 Top 10 工程开发前沿发展态势 23 2.2.2 Top 3 工程开发前沿重点解读 27 第三章 信息与电子工程前沿 37 3.1 工程研究前沿 38 3.1.1 Top 10 工程研究前沿发展态势 3 工程研究前沿重点解读 43 3.2 工程开发前沿 55 3.2.1 Top 10 工程开发前沿发展态势 55 3.2.2 Top 3 工程开发前沿重点解读 60 第四章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前沿 71 4.1 工程研究前沿 72 4.1.1 Top 10 工程研究前沿发展态势 72 4.1.2 Top 3 工程研究前沿重点解读 75 4.2 工程开发前沿 86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01武汉大学PPT: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电力系统数智化应用前沿10 积分 | 42 页 | 5.61 MB | 8 小时前3
人工智能在钢铁能源管控中的应用抽象、仿真、 信息处理 网络节点 网络节点 网络层 物理层 感知、控制 监测命令 接受 接受 控制指令 生产工序 煤气 氧气 电力 综合能源 图 2 钢铁企业 CPS 系统架构 智慧钢铁 科技前沿 Advances in Science 31 成,将考虑钢铁工业能源系统及动力、水、电等子 系统产、消、存等环节特征,形成具有一定普适性 的组件库和开发工具。在应用层中,不同于一般工 (SaaS) 和平台级服务 (PaaS)。 在 2018 年智博会上,由中冶赛迪搭建的钢铁行 业工业互联网云平台 CISDigital 备受关注,该平台 融合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前沿 技术为流程工业提供包括智能运营、智能生产等服 务。平台现已在韶钢智慧中心上线,完成了对韶钢 生产区及能介区 8 大工序、30 多个生产系统、40 多 个中控室的一体化管控,可以集中完成全厂生产的 4.0 时,也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了 安贝格数字化工厂,最大限度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与 设计自动化,在生产与设计的不断反馈中实现自我 提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厂生产及运 智慧钢铁 科技前沿 Advances in Science 33 营成本。美国大和钢铁,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厂内 设备及生产情况进行实时模拟,通过实时的 3D 设备 仿真连接到自动化系统,完成系统的测试及提前优10 积分 | 7 页 | 839.09 KB | 7 小时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的园区相伴,走向低碳发展的未来。 执行摘要 I 绿色之星 — 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 2 2 1 3 5 2 4 6 目录 目录 I 绿色之星 — 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 园区:作为工业降碳前沿,需要系统 性评估低碳发展进程 - 04 发展力洞察:园区缺乏整体低碳政策, 低碳技术创新尚未完全发挥作用 - 15 行业案例分析 - 26 表现力洞察:产业、能源结构调整与循 环经济是推动降碳的主要抓手,而碳盘 数字化平台渗透率不高,园区对于低碳监管力度较弱 3 “碳达峰、碳中和”是关系未来四十年中国经济社 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广泛而深刻 的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数以万计的园区是中国工 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它们贡献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工 业总产值,同时也贡献了全国近三成的碳排放量 1。 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0 年基于 2ºC 温控目标的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战略研究。 为了评估中国产业园区当前的低碳发展进程,本白皮 书建立并使用了中国园区低碳发展进程评估框架(PDI – Performance,Development,Impact),以深入了 解不同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和前景。从低碳表 园区: 作为工业降碳前沿,需要系统性评估 低碳发展进程 1 园区:作为工业降碳前沿,需要系统性评估低碳发展进程 I 绿色之星 — 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 实现园区和园区中工业产业的深度减排是中国低碳 发展进程中一个极具挑战的关键议题,近期发布的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3)揭示了区域之间的竞争优势与互补性,为全球量子科技协同发展提 供洞见支持。 本研究报告基于系统化、科学化和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论,通过深度数据挖掘、专家洞见提炼、产业 建模分析与多维价值链梳理,全方位评估量子科技的技术前沿、市场潜力及其产业化路径 3 本篇报告由量子科技服务平台光子盒下属光子盒研究院撰写和发布。 感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公司给予技术和素材的支持: 致谢 4 1. 2024产业发展概览 2. 上游核心设备与器件 题;企业也纷纷加大资金与人力投入,扩建生产线。经过不懈努力,到 2024年末, 中国产稀释制冷机的产能相较于2023年实现了大幅提升,市场规模也已接近禁运前 水平。 总的来说,稀释制冷机行业将继续受益于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快速发展。未 来随着超导量子计算技术成熟,行业竞争的焦点将转向“量子适配性”——即设备 在热管理、振动控制等方面与量子比特系统的协同优化能力,以确保整体系统性能 的稳定与高效。市场数据与 资金支 持,确保关键技术攻关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另一方面,美国制 定了完善的配套政策,全方位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力推 动了产业发展。例如,给予研发资助以鼓励量子计算相关企业 和科研机构开展前沿研究;给予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给予 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成果不被侵犯。 资本市场方面,美国拥有成熟且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涵 盖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风险投资市场等,为量子产业发展提 供了得10 积分 | 184 页 | 18.33 MB | 6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2)揭示了区域之间的竞争优势与互补性,为全球量子科技协同发展提 供洞见支持。 本研究报告基于系统化、科学化和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论,通过深度数据挖掘、专家洞见提炼、产业 建模分析与多维价值链梳理,全方位评估量子科技的技术前沿、市场潜力及其产业化路径。 3 01. 2024产业发展概览 02. 北美量子产业发展概况 03. 欧洲量子产业发展概况 04. 中国量子产业发展概况 05. 亚太(除中国)量子产业发展概况 量子计算的投资力度正不断加大。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B轮、C轮融资,表明 量子科技产业正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预计未来几年有望迎来量子企业的上市热潮。 04 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呈迅雷之势,根据国际前沿科技咨询机构ICV以及光子盒 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整体规模达到了80亿美元,而 2024至203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CAGR)将达到76.27%,到2035年量子总产业规模 参考架构等基础通用标准研制,开展量子计算、 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综合 中共中央关于 进一步全面深 化改革、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 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 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 议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 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 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 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 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10 积分 | 128 页 | 9.64 MB | 6 月前3
中化能源-李希仁: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实践可陪着故障树 • 规则自动生成 • 人员管理 • 维修决策 • 设备管理 15 智能监控 智能分析、诊断、预测 石化装备AI管理方案特色 大数据分析 提供决策依据 事后补救 变为事前预防 前沿技术 助力设备监测 “技防” 代替“人防” 16 石化领域创新实践应用 17 石化装备AI管理在炼厂的实践 业务需求 咨询 设备原理 解析 故障诊断 方案设计 端--云10 积分 | 20 页 | 5.26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升为多边议程的核心命题。传统 能源系统面临供需矛盾加剧与气候危机持续升级的双重挑战,绿色低碳转型成为 国际共识性突围方向。本章通过全景扫描全球双碳政策演进、技术迭代、产业重 构及市场博弈,聚焦前沿热点并剖析底层逻辑,为应对变局提供系统性洞察。 (一)国际双碳战略动态调整,气候与政治经济博弈交织 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各国加速气候治理升级。IPCC(联合国气候机构)第六次 评估报告(2023)指出,全球温升已达 5 倍),技术突破与地缘博弈双重驱动下,各国竞速布局未 来能源主权:美国以《通胀削减法案》升级版为杠杆,向 18 个州的 32 个新能源 项目追加 50 亿美元拨款,重点支持固态电池、钙钛矿光伏等前沿技术产业化, 构建本土化供应链并创造 1.8 万个高技能岗位;德国实施《国家氢能战略 2.0》, 将 2030 年电解氢目标从 10GW 上调至 15GW,投入 150 亿欧元建设输氢管网并启 台通过实时收集气象数据,结合积尘监测结果,智能调整光伏板运行参数和清洗 策略,确保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保持最佳发电效率。结合无人机巡检与多项运行状 态参数,利用智能预测模型,提前识别潜在故障,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电站的整 体运行稳定性。前沿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充分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并显著降低 运维成本,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绿色材料和工艺驱动高耗能工业深度脱碳 新型节能及新能源材料技术重构高耗能工业降碳路径。以材料创新驱动能源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全面版-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与思考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 2.5 场高端主题对话: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数据安全” “万物互联”“共享经济”“精准扶贫” 5 个主题,邀请全球 顶级大数据企业和大数据领军人物同台论道。 3. 一展一赛:呈现最前沿科技成果(“一展”即在 2018 数博会期间设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专业展;“一 赛”即 2018 中国国际大数据融合创新人工智能全球大 赛) 4. 聚焦全球黑科技,最新应用成果将发布:首次展示10 积分 | 43 页 | 14.10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领域已成为技 术创新和应用的先锋。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 源体系规划》中明确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能源产业升级中的 核心地位,倡导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和 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实现能源系统的全环节智能协同。2023年 相继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和《关于加快推 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能源等关键领 域加速数字技术革新的重要性,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推 设备接入和管理、应用使能和分析功能,重点关注能源、公用事业、 制造业及运输业等资产密集型行业。基于EnOSTM云平台和边平台之上构建的EnOSTM行业产品应用,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新型电力系统中源、储、网、荷、碳等全产业链资产的实时、智能管理与优化。 图 14:远景智能EnOSTM行业矩阵 来源:远景智能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451 8586 0060 传真:+86 451 8586 0056 关于德勤 德勤中国是一家立足本土、连接全球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机构,由德勤中国的合伙人 共同拥有,始终服务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前沿。我们的办公室遍布中国31 个城市,现有超过2万名专业人才,向客户提供审计、税务、咨询等全球领先的一站 式专业服务。 我们诚信为本,坚守质量,勇于创新,以卓越的专业能力、丰富的行业洞察和智慧 的技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共 26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