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电碳:2025虚拟电厂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虚拟电⼚⽣存与发展研究报告 本末电碳 · Deep Research 5th 2025年4⽉ ⽬录 摘要 引⾔ ⼀、当前中国虚拟电⼚发展现状与政策背景 ⼆、核⼼能⼒要求与技术平台构建 三、市场准⼊机制与运营模式 四、国内典型企业与平台案例分析 五、国外先进案例对⽐与启⽰ 六、⼴东省的政策实践与典型项⽬ 七、未来趋势预测 结论 参考⽂献 摘要 政策层⾯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于2025年发布指导意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于2025年发布指导意 ⻅,明确了虚拟电⼚定义和⽬标,到2027年 全国调节能⼒达到2000万千⽡、2030年达 到5000万千⽡。 技术层⾯ 虚拟电⼚运营需具备聚合调控、交易执⾏和 实时控制等核⼼能⼒,并建⽴安全可靠的技 术平台。 市场⽅⾯ 虚拟电⼚作为独⽴主体进⼊电⼒现货、辅助 服务和需求响应市场,盈利模式涵盖市场交 易收益和政策补贴等。 虚拟电⼚作为新型电⼒系统的重要组成,正在中国 对我国虚拟电⼚的发展现状、政策环境、核⼼技术能⼒、市场机制、典型案例及未 来趋势进⾏了系统研究。本⽂还⽐较了国内外实践:国内南⽅电⽹、国⽹电科院、阿⾥云、华为、远光软件等探索出不同路径,国外德国Next Kraftwerke 聚合超12吉⽡资源、美国AutoGrid提供6吉⽡平台服务。⼴东省作为先⾏者,在政策细则、试点项⽬(⼴州、深圳)和规模⽬标上取得积极进展。展望未 来,虚拟电⼚将在⼈⼯智10 积分 | 16 页 | 15.51 MB | 5 月前3
维科网: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10 积分 | 72 页 | 22.71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碳中和国际研究院 鸣谢(按首字首字母顺序排列) 感谢阿里巴巴、巴斯夫、广东电力交易中 心、海澜电力、华北电力大学武昭原、金风 科技、腾讯、远景能源、中广核新能源、中 国华电集团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给与的建议与 支持 感谢李星宇、孙一丹、马倩儒、雍容、刘宇 呈秋、赵雨晨给与本报告的帮助 目录 执行摘要 1 第一章 研究背景 6 第二章 全球经验与中国启示:适应 8 北京 41 3.3 典型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共性问题 与趋势 42 3.3.1 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 42 3.3.2 市场建设与交易模式 43 3.3.3 促进绿电消费的机制与政策 46 3.4 小结 47 第四章 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问题、 挑战与建议 48 4.1 问题与挑战 49 4.2 思考与建议 50 注释 52 以期促进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激发绿 电消费活力。同时,报告也尝试分析可再生能源快速 发展下的市场关切问题与配套机制,为更广泛的市场 主体提供借鉴。 研究方法 报告采用了文献研究与专家交流相结合的研究 方式。第一章介绍了过去十年间全球及中国可再生能 源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梳理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 历程中的关键共性问题和典型市场机制设计。第三章 选取了中国八个典型省(市、地区)电力市场,围绕电 能量、辅助服务、容量和绿电交易四个方面的关键市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飞书深诺:2025中国智能安防出海深度解读报告20 积分 | 56 页 | 12.22 MB | 4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18 3 . 1 . 1 系 统 集 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3 . 1 . 2 储 能 电 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3 . 1 . 3 储 能 变 流 器 … … … … … … … … … … … 展现出国内储能市场持续增长的态势及广阔的发展潜力。集采框采方面,各大能源集团在2024年的集 采需求远高于2023年,整体规模高达29.9GW/122.6GWh,招标内容主要是储能系统、电池系统和电 芯;项目招标方面,招标规模持续保持较高增速,整体规模高达96.2GW/245.7GWh,招标内容主要是 储能EPC、储能系统和综合EPC。 1.1 招中标概况 图1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招标情况¹ 为27%和37%。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图2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中标情况 [1] 注:集采框采中,“其他”类别中包含直流侧、户储、液冷温控系统和PCS及储能EPC;项目招标中,其他”类别包含PCS、电 芯、电池系统、储能PC/EC和综合PC等。 数据来源:EESA数据库 中标价格方面,得益于大容量电芯的量产装机、规模效应的凸显以及原材料成本的降低,24年储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Month Year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 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2025年6月 伴随工业4.0的蓬勃发展和生成式AI领 域的技术颠覆,全球智能制造和工业自 动化行业变革提速。麦肯锡从自动化延 展性、自我组织、数据分析、数字化技术 栈、数字化工人、生态融合和商业模式 七个维度分析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情况。 我们认为,到2030年,中国、日韩和西欧 等先进制造市场有望率先实现自动化革 为可能。制造业企业应全面拥抱“开放、 智能、融合”的智能制造软硬件平台, 选择开放融合的合作伙伴,抓住工业自 动化行业技术变革带来的效率提升机 会。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1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2 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也需要因时而变, 从四个方面内外兼修,实现成功变革。 首先战略先行、整体规划,重视新技术 带来的新的自动化、智能化机会,制定 083亿美元 75 25 总计 459亿美元 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 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 离散制造业自动化 连续制造业自动化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 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 4 (三) 针对连续流制造和离散制造的 工业物联网软件和云服务。这一 细分包括连接工厂内各类工业 设备,以及支持使用数据分析驱 动制造的各种解决方案。这一自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2025LOG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LOG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 • • •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25全球能源回顾》 • •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25全球能源回顾》 ◼ • 中国和印度等主要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和 制造业密集型增长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25全球能源回顾》 ◼ 1 2 3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25全球能源回顾》 01. 02.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 化和林业 废弃物及其他 11% 当前,交通运输仍是全球增长最快 的碳排放源之一。 2023年,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 达到约84亿吨,较2010年提升近 达到约84亿吨,较2010年提升近 20%。 欧洲环境署预测,除非采取有效措 施,否则到2050年,物流将占全球 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0%。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 ◼ 不论是控制升温1.5℃还是2℃,2030年和2035年碳 排放与巴黎协定目标差距仍然存在。 将变暖限制在2°C以内: • 2030年的年碳排放量需要减少14亿吨CO2e,低于20 积分 | 113 页 | 22.17 MB | 4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GDP Electricity demand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 2025 全球能源回顾》 GResearch 1 LOG2025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4 and h · 水电产出增长乏力的趋势在 2024 年仅得到部分 扭 转,导致一些地区更多使用效率较低的燃料 GResearch 1 LOG2025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5 01× 亿吨。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增长继续与全球经济增长脱钩: 2024 年全 球经济 增长超过 3% 。 资 料 来 源 : 国 际 能 源 署 《 2 0 2 5 全 球 能 源 回 顾 》 GResearch 1 LOG2025 中 国 低 碳 供 应 链 & 物 流 创 新 发 展 报 告 / ■20 00-20 04 年世界 GDP 年度变化 ■ 1 9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2025中国储能行业全球化市场布局与高价值商业模式研究报0 积分 | 65 页 | 4.34 MB | 5 月前3
国网山东省电力(张璞):2024智慧电力通信网数智化转型探索与实践报告20 积分 | 22 页 | 2.29 MB | 4 月前3
共 49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