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张璞):2024智慧电力通信网数智化转型探索与实践报告20 积分 | 22 页 | 2.29 MB | 4 月前3
维科网: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10 积分 | 72 页 | 22.71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单元(RTU)等精准控制生产流程,智能仪器仪表精确采集实时 数据,联合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设备及其他端侧设备等 共同构成设备边缘层的感知网络。物联网通过构建各类感知设 备与平台层的连接,接入各类型智能设备,具备复杂多样的异 构网络协议解析能力;利用物模型等技术,抽象化描述设备的 物理特性和行为逻辑,为资源层提供了统一、标准的物联数据 接入接口。边缘计算为设备边缘层提供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与云计算相互补充有效解决传统云计算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延迟、 等科学计算问题;智算算力则聚焦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 通过定制化的深度学习框架、高效的模型训练与推理引擎,加 速人工智能应用的开发与部署。 网络资源包含局域网、广域网及数据中心网络。局域网包 括办公网及生产网,两者通过科学机制进行互相隔离,确保生 产安全。广域网包括企业内部应用的内网,专供海外业务应用 的海外网络,以及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卫星网络。网络资源还 涵盖了外部连接能力,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跨地域的数据中 进行精益管理。国家电网利用数字模拟仿真、矢量分析等技术, 绘制电网一张图,分析测算资源开发潜力、架设线路寻优、充 电站设施可利用土地范围,同时结合网架运行信息、区域充电 21 需求预测数据、配网承载力测算信息,进一步从供应分析、区 域概况、潜客分析等方面筛选可利用土地,支持新能源接入、 充电站选址等规划。 2、通过数据集成一体化管理,实现工程统一交付 面对工程项目中数据互通不畅、交付碎片化、监理难度大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和数据知识的协同关联、深度融合, 可为用户提供更有效的产品设计、生 产管理、计划调度及设备管理等服 务,从而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为此,平台建立了多源异构数据采 集、集成、分析的完整体系,有效融 合多源异构数据。数据采集是多源异 构数据融合的基础,只有准确、实时 采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原始多源 异构数据,后续的集成与分析才有 的放矢。平台通过设备接入及协议 转换等技术,完成从传感、设备、系 统等多种数据源的异构数据采集。数 包括最优性条件、凸优化、线性优化、 无约束优化的求解方法、约束优化的求 解方法、动态规划、求解优化问题的智 能算法、决策论、对策论、图与网络分 析、排队论、存储论等。智能化决策系 统采用工况协议智能解析技术、多源异 构数据融合技术、信息深度感知为特征 的高维非线性强耦合过程统计学习理 论、多质量指标逆映射建模方法、以及 基于数据的知识学习与规则提取方法, 实现自愈控制和自优化。通过全流程仿 真与智能优化融合,平台在应对复杂多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海空协同异构无人系统的一体化控制技术是水路交通载运装备的发展趋势之一,在 网络通信、环境感知、协同控制等方面实现技术突破,全面提高水路交通载运装备的 技术水平 重点产品 新一 代海 空 协 同 异 构无人平台 跨域多异构 节点自组网 通信模块 多域耦合的 智能决策与 动态规划 模块 异构无人系 统平台协同 控制模块 关键共性技术 面向多点协同任务的无人系统自适应 组网技术 多域耦合约束下的弹性决策技术 一种面向未来 的全新研究范式。该范式革新了科学研究和计算中的多个关键环节。① 问题定义:从现有科学数据中 挖掘潜在科学问题,明确研究目标,例如识别材料性能的改进空间。② 知识提取与嵌入:利用神经网 络等人工智能技术从数据中提取物理规律(如密度泛函理论)或将物理规律嵌入神经网络。③ 假设提 出:借助生成模型提出新颖的科学假设,从而扩展研究边界,例如在药物研发中预测新的活性化合物。 ④ 实验 度融合,从而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强感知与通信 的整体性能。 2)架构与组网:网络架构和多站组网是低空信息网络与通感一体的重要发展方向。未来,在已有通 信网络架构上,可进行叠加式和外挂式感知网元设计,并在重点区域完成局域组网,以提供低空信息服务。 远期将通过一体化原生设计,实现通信与感知深度融合的内生架构,进一步完成全域组网,形成无缝覆盖 的低空信息网络。 3)协作与融合:多维度协作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50 注释 52 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 1 1 执行摘要 2 省级电力市场是中国电力市场体系中的核心。当 前,基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和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差 异,各省级电力市场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形成 了符合本地实际的关键市场机制,并探索了发挥本地 优势的特色创新实践。 展望未来,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部署和加速入 市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与可再生能源自身的发展都带 长期购电协议等配套机制。 ○ 建立/参与本省/区域的辅助服务市场。推动 调峰市场与现货融合,并鼓励新型主体提供 辅助服务。在参与主体、出清规则、价格区 间等方面,各省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存在差 异。部分省份探索了爬坡等辅助服务品种, 或将需求响应纳入辅助服务管理。 ○ 创新设计与开展多样化灵活的交易和消费 机制。包括因地制宜开展省间和省内绿电交 易,绿电事后交易机制丰富绿电交易的灵活 2 执行摘要 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 5 ○ 从省级电力市场来看,灵活多样的市场交易 和相关配套机制为绿色电力交易参与者提 供了重要机遇,而理解各省级市场的政策差 异及其复杂的交易环境,成为有效参与绿电 交易的关键。从全国范围来看,供需关系与 市场价格,跨区跨省交易与多年期交易,促 进绿电消费的机制与政策是经营主体最为关 心的议题。 建议 ● 政策建议:为加速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本末电碳:2025虚拟电厂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能⼒评估与测试 调度机构和负荷管理中⼼将对申请⼊市的虚拟电⼚进⾏调节能⼒评估,确保其具备履约能⼒后⽅可给予准⼊批 复。虚拟电⼚⼀旦注册为市场主体,需要与调度主站或负荷管理平台完成系统对接和联调测试,经过公⽰⽆异 议后正式具备运营资格。 虚拟电⼚若要开展电能量的购售交易,需要取得售电公司资质——这实际上赋予了虚拟电⼚与售电公司类似的地位, 可以代理分布式电源和⽤⼾在市场中买卖电⼒。这⼀严格的准⼊与测试流程在⼴东等地的细则中已有明确规定,整个10 积分 | 16 页 | 15.51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和共享储能等创新业态,深刻 影响工业进程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此背景下,德勤中国和远景智能携手 撰写了本报告。凭借我们在电力领域多 年的研究与实践,本报告深入探讨了未 来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碳、 数”六大核心要素,并详细解析相关的 业务需求、关键数字技术与场景案例。 此外我们还针对新能源运营、储能、 电网、园区和碳管理这五类重点场景, 深入阐述智能物联系统在其中的支撑 新型能源体系将呈现多能耦合、多网协同、多元互动的高度复 杂形态。在新型能源体系下,能源供给由煤炭为主的能源系统 转向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 应体系,电、氢、热、气等多种能源网络的高效灵活转换、互 济互通将实现多种能源的灵活配置,极大优化能源综合利用效 率。另一方面,伴随能源系统的演进而涌现的新兴技术和新兴 市场机制将重新定义用能模式,能源网络与交通网络、算力网 络等跨行业 络等跨行业的融合,将催生车网互动、虚拟电厂、零碳算力中 心等新兴场景,引入跨领域主体深度参与能源互动,共同组成 朝气蓬勃的能源生态。 1.2 数字化战略深刻影响能源体系建设 高度复杂的新型能源体系需要更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保障 其有效运营。长久以来,数字化工具主要作为能源管理的辅助 工具,但随着能源系统的规模扩大和复杂性提升,以人工智能 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成为能源体系运转的核心引擎。例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 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和共享储能等创新业态,深刻 影响工业进程和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此背景下,德勤中国和远景智能携手 撰写了本报告。凭借我们在电力领域多 年的研究与实践,本报告深入探讨了未 来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碳、 数”六大核心要素,并详细解析相关的 业务需求、关键数字技术与场景案例。 此外我们还针对新能源运营、储能、 电网、园区和碳管理这五类重点场景, 深入阐述智能物联系统在其中的支撑 新型能源体系将呈现多能耦合、多网协同、多元互动的高度复 杂形态。在新型能源体系下,能源供给由煤炭为主的能源系统 转向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 应体系,电、氢、热、气等多种能源网络的高效灵活转换、互 济互通将实现多种能源的灵活配置,极大优化能源综合利用效 率。另一方面,伴随能源系统的演进而涌现的新兴技术和新兴 市场机制将重新定义用能模式,能源网络与交通网络、算力网 络等跨行业 络等跨行业的融合,将催生车网互动、虚拟电厂、零碳算力中 心等新兴场景,引入跨领域主体深度参与能源互动,共同组成 朝气蓬勃的能源生态。 1.2 数字化战略深刻影响能源体系建设 高度复杂的新型能源体系需要更强大的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保障 其有效运营。长久以来,数字化工具主要作为能源管理的辅助 工具,但随着能源系统的规模扩大和复杂性提升,以人工智能 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成为能源体系运转的核心引擎。例10 积分 | 42 页 | 9.14 MB | 5 月前3
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 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 . . . . . . . . . 40 19 多种储能资产或将重新纳入成本核算范围,输配电价继续下探空间有限 ................. 40 20 增量配网进展速度不及预期,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项目或将成为配电业务发展改革新 渠道 ....................................................................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破浪前行 中国电力体制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路程,迄今取得了多阶段突破和切实进展。2002年发布的 电力体制改革“5号文件”率先打破电力系统的垂直一体模式格局,实现了“厂网分离”;2015年的“9号文件”及 其一系列配套文件进一步在批发、配电、零售的环节引入竞争,推动了全国范围内中长期电力交易常态化和现货 交易的大范围试点。 随着2020年9月中国提出“2030年 多种储能资产或将重新纳入成本核算范围,输配电价继续下探空间有限 20 增量配网进展速度不及预期,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项目或将成为配电业务发展改革新 渠道 rmi.org / 9 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 第一章 2015年以来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总 体思路和进展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在2002年“电改”实现“管办分开、厂网分开”的基础 上,2015年“9号文”开启的0 积分 | 46 页 | 5.30 MB | 5 月前3
共 43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