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从四个方面内外兼修,实现成功变革。 首先战略先行、整体规划,重视新技术 带来的新的自动化、智能化机会,制定 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战略。其次分段 投资、聚焦价值,遵循“痛点优先、价值 导向”原则,优先解决高成本、高风险场 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同时要全面 拥抱AI、融入开放生态,选择数据标准 统一、开放融合、扩展性强、与AI深度融 合的智能制造软硬件平台,借助合作伙 伴能力,通过AI应用提升运营效率。最 后磨练团队、拥抱变革,打造兼具工业 了工业自动化和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具 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 增强感知能力:人工智能中的计 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技术,极 大提升了工业机器人的感知能 力。计算机视觉系统借助深度学 习算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物 体的形状、颜色、位置和姿态, 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完成物 料分拣、零件装配等任务。语音 识别技术则让机器人能够理解 人类的语音指令,实现人机之间 更自然、便捷交互,提高生产效 率。 比供应商更加看重“工业物联网平台 是否采用开放标准”。 从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内外部经 济环境变化有望促使国产化工业自动 化解决方案从“能用”到“好用”转型。伴 随着锂电、新能源、半导体等新兴制造 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基于中国“新型基 础设施”(比如云端数据中心、计算中心 等)能力的不断提升,工业自动化设备 的国产化率有望持续提高。举例而言: — 在DCS领域:电力、石化、油气等 重点行业过去10年已初步完成国产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点附 近储能规模化建设;江苏作为负荷中心,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导致调峰调频需求激增,江苏“715保供项 4 目” 在Q2拉动了大批独立储能装机,大规模工厂配储亦贡献了部分增量;此外,河北新能源装机快速 增长,但此前储能装机距“十四五”规划相差较大,2024年政策推动下储能装机迅速上量,故新增装机 排名较2023年有大幅上升。 1.3 区域分布 [4] 指江苏省为满足2024年迎峰度夏电力 中国新型储能主要应用于三大场景: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在电源侧,储能系统与风电、光 伏等可再生能源配套,通过“风光+储能”模式平抑发电波动性,提升并网友好性,减少弃风弃光现 象。电网侧重点布局调峰调频服务,利用储能的快速响应特性参与电网辅助服务,并通过配电网侧储 能增强电网韧性。用户侧以工商业储能为主,通过分时电价机制实现峰谷套利,同时与分布式光伏、 充电桩形成光储充一体化系统,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在偏远地区,储能与微电网结合为离网区域提供 但前期政策推动的存量项目仍在释放;另 外,碳中和背景下,预计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还将大幅提升,仍需配套储能解决波动性问题,因此电 源侧储能需求长期存在。电网侧储能方面,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电网对可快速响应的调节性资源依 赖度增加,2025年辅助服务市场的规模扩大将直接刺激电网侧装机;此外,在负荷中心及关键送出节 点配置储能延缓电网升级投资也是电网侧储能需求的另一驱动。综合以上场景,EESA预计2025年源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赋能能源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2025年)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 化发展关键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是以机器、原 材料、控制系统、信息系统、产品及人之间的网络互联为基础, 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 理和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变革。 放眼全球,各工业大国均出台了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顶层战 略,加快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强化工业核心竞 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夺取发展主动权。美国高度重视发展 编排,智能监 控和优化资源分配,同时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平台层 提供工业数据管理能力,将技术、知识、经验等资源固化为可 移植、可复用的工业微服务组件,构建应用开发环境,实现工 业软件的快速研发。应用层聚焦数据科学与工业机理的深度融 合,形成各类工业软件,为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业务 环节提供数字化服务。 (四)工业互联网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网络、平台、安全作为传统工业互联网三大核心,重点服 设备边缘层则负责实时处理和分析靠近数据源的关键数据,减 轻云端的负担,同时确保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端侧设备作 为数据采集与反馈控制的终端,通过物联网技术与边缘计算层 12 紧密连接,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传输与智能响应。云边端的协同 工作,提升了工业互联网的性能与效率。在具有高噪声、强干 扰、动态性强且不稳定性强的复杂网络环境下,工业边缘设备连 接上层云端设备和底层工业终端设备的协同管控、平衡传输、0 积分 | 37 页 | 2.03 MB | 5 月前3
17科智咨询:中国智算中心供配电系统应用市场研究报告(2025)分配效率,通过中压直供减少转换环节,降低了能耗和占地面积。 二、系统集成与智能化 供配电系统的建设模式正从分散式向预制化、模组化和智能化转变。预制化电力模组通过集成中压配电、变压器、低压配电 和 UPS 等环节,实现了工厂预制、快速部署,节省约 60% 的机电安装时间。如维谛技术的 APT 模组便采用标准化设计,减 少外部拼接,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智能化管理方面,智算中心供配电系统借助物联网、AI 和大数据技术等的运用, 升了全链路效率。绿色能源整合方面,部分智算中心已实现绿电直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正通过固态变压器或储能 系统接入电网。此外,锂电池正替代铅酸电池成为主要电力储备,这一技术革新不仅提高了电池的储能密度,还有利于快速 充放电和循环利用,减少了环境负担。通过高效、绿色的“算电协同”模式,智算中心正与电网深度互动,不断优化电力资源配 置,推动高能耗场景的可持续发展。 09 中国智算中心供配电系统应用市场研究报告(2025) 及在运营数据中心项 目设备替换。2025年,中国数据中心机电设备市场主要由新建数据中心项目购置为主,占比超过90%,随着2015年前 建成的数据中心项目逐渐进入改造期,老旧数据中心项目改造需求将快速增长。 2025 年,中国智算中心增量建设需求超过 2.5GW,拉动供配电采购规模超 300 亿元,其中变 压器、柴发、后备电池、配电柜及不间断电源等设备市场容量较大。 2025年中国智算中心供配电系统应用市场细分市场容量(亿元)10 积分 | 28 页 | 4.35 MB | 9 小时前3
12国信证券PPT:人工智能推动算力需求爆发,电力设备迎来成长新赛道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摘要 u 人工智能迎来应用拐点,23-28年数据中心新增IT负载CAGR高达24%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是继热力、电力之后重要的新生产力。2020年以来全球大模型快速发展迭代,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大幅降低AI门槛,根据杰文斯悖论推理和应用需求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全球计 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1397EF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为63%;预计 Analysis,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IT负载规模约为49GW,预计 2028年达到140GW,23-28年CAGR高达24%;其中,AI负载有望达到80-85GW,五年时间增长约20倍。AI革命背景下,全球主要云服务商资本开支快速放量,美国四大云厂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超过3100亿美元,同比增长43%;国 内以字节跳动、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大数据中心基建力度。 u 数据中心配套电力设备容量可达算力芯片的 ,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单机柜平均功率为20.5kW,英伟达GB200 NVL72机柜功率已超120kW;根据维谛预测,2030年前后用于智算中心的GPU机柜峰值功率有望达到MW级。机柜功率 密度的快速提升对供配电设备效率、占地等方面提出空前要求,过去五年全球主要企业纷纷推出集成化与模块化产品,大幅节省占地面积、提升综合效率、缩短交付周期。HVDC方案起步于2007年前后,与UPS相比具有供电效率高、10 积分 | 42 页 | 2.55 MB | 9 小时前3
新型一体化电源系统在万卡智算中心的应用分析耗、提高能效,并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智能管理,从而 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维护效率。 因智算设备具有高能耗、高密度等特点,智算机 房需要具备高效制冷、弹性扩展、敏捷部署、绿色低碳 等特征,并实现智能化运维管理。 随着智算中心的快速建设,GPU 功率持续提升, 单个智算中心的规模不断增大,这导致庞大的电力需 求,使得节能减碳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国家 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降碳低碳专项文件将数据 中心(包括智算中心)列为新的重点用能行业 在建设万卡智算中心时,需要考虑电源系统在集 成性、稳定性、可靠保护机制以及对智算中心整体安 全策略方面的影响。新型一体化电源系统具有集成 度高和智能化的特点,不仅提升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 性,还缩短了工程交付周期,实现快速部署的目标。 此外,该系统也应用绿色能源技术,有助于实现低碳 乃至零碳算力和可持续发展。 新型一体化电源系统采用模块化集成架构,将中 压模组、变压模组、SVG+APF 模组、UPS 不间断电源、 求技术创新与性能优化的同时,电源系统的容错性和 可靠性同样不容忽视。因此,一体化电源系统需要具 备冗余配置、智能监控和快速故障切换的技术策略, 以应对智算中心的各种突发情况。新型一体化电源 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储能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 快速发展,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 未来,随着市场对高效、智能、绿色电源系统需求的持 续增长,一体化电源系统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10 积分 | 4 页 | 1.86 MB | 7 小时前3
工业设计在石油行业的信创共研与实践NET/ZRX等二次开发接口,支持各行业多专业应用 多 系 统 跨 平 台 支持Windows、Linux系统,移动版助力跨平台设计 功 能 专 业 高 效 具备系列智能专业的绘图功能,助力快速完成设计任务 自主内核技术 20+年持续打磨 三代技术升级 国内领先 二维CAD平台:中望CAD 可 信 赖 的 A l l - i n - O n e C A x 解 决 方 案 标准零件库,支持GB、ISO、DIN等标准零件的调用 建 筑 版 • 采用自定义对象技术,建筑构件为基本设计单元,集二 维工程图、三维表现和建筑信息于一体 • 全图集成:平立剖、3D模型和渲染在一个DWG中就可 完成。 • 快速成图:体现在易用性、智能化、参数化和批量化上。 • 标准规范:图层和线型符合国标。 • 素材管理:全开放,同模式,易操作,易管理,无限制。 中望机械/模具/建筑/水暖电/景园/结构等专业应用,满足不同场景高效设计需求 n - O n e C A x 解 决 方 案 提 供 商 自主内核 安全可靠 三维几何建模内核,超30年工业设 计应用验证,技术成熟,安全可靠 三维建模 高效快速 强大的混合建模能力,支持各种几何 和建模算法,快速实现设计创意 行业应用 支持定制拓展 提供专 业 模 块 , 以 及 丰 富 的 A P I 接 口,支持个性化定制拓展,满足行 业应用需求 CAM加工 高效易用20 积分 | 31 页 | 7.63 MB | 4 月前3
全球工程前沿报告2024-中国工程院在前面形成的专利家族数据基础上,针对 9 个领域 53 个学科组被引频次位于前 10 000 的高影响力专 利家族,开展专利文本语义相似度分析,基于 DWPI 标题和 DWPI 摘要字段进行主题聚类,获得 53 张能 快速直观呈现工程开发技术分布的ThemeScape专利地图,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现所聚集专利的总体技术信息。 领域专家在图书情报专家的辅助下,从专利地图中提炼技术开发前沿、归并相似前沿、确定开发前沿 名 化的有:船舶数字孪生系统、海洋漂浮式光伏发电、4D 打印的形状记忆聚合物智能结构、多频全球导航卫 星系统精确定位方法、微型超级电容器、基于纤维素气凝胶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新兴前沿则包括:基于深 度图像的场景解析、快速超分辨超声成像、相变储能、多尺度复合材料能量吸收结构。2018—2023 年,各 前沿相关的核心论文发表情况见表 2.2。 (1)船舶数字孪生系统 船舶数字孪生系统是指基于数字孪生构建的新型智 494 32.93 2022.1 4 4D 打印的形状记忆聚合物智能结构 4 204 51.00 2022.0 5 多频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精确定位方法 36 1 608 44.67 2020.7 6 快速超分辨超声成像 10 1 069 106.90 2019.4 7 相变储能 30 1 166 38.87 2021.6 8 多尺度复合材料能量吸收结构 8 262 32.75 2022.4 910 积分 | 293 页 | 4.25 MB | 5 月前3
光子盒:2025年全球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展望报告(2025-2)家实验室及大 型科技公司等购买真机,用于学习量子计算机的运作原理并开展相应研发活动,或 是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中的研究。随着量子计算机的成熟以及其他应 用场景的成熟,科研市场的占比将快速下降。2035年,科研领域的应用规模达到 83.50亿美元,较2030年的77.92亿美元、2024年的0.70亿美元显著提升。 0.07 0.03 0.03 0.04 0.02 0.03 2024产业发展概览 从全球来看,国防军工领域应用份额占比较大且逐年递增,电信、金融领域也 稳步增长,电力领域份额有所下降。在中国市场,国防军工份额不断提升,铁路领 域增长趋势显著,将在2025-2035年快速上升。电信和电力领域份额呈下降态势, 而政府服务领域份额则逐步增长。这些领域份额的变化,反映出不同行业对量子密 钥分发技术的需求差异与发展态势。 分部份额 2024 2025E 2030E 2035E 表示这些技术已在美国的国际合作 伙伴之间达成了广泛的技术协议。 这项临时最终规则包括与量子计算、 半导体制造和其他先进技术相关的 管制措施。新的管制措施旨在加强 美国与其合作伙伴之间的国际关系, 确保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与快速发 展的技术保持同步,美国商务部认 为,这些技术在落入竞争对手之手 时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 胁。 综合 关于实施《境外 投资执行令》 (E.O. 14105) 的最终法规的其 他信息10 积分 | 128 页 | 9.64 MB | 6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过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煤矿智能化水平,促进煤矿安全、质 量、效率与效益的稳步提升。 (三)建设目标 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三阶段目标,重点突破智能化煤矿 综合管控平台、智能综采(放)、智能快速掘进、智能主辅运输、 智能安全监控、智能选煤厂、智能机器人等系列关键技术与装备, 形成智能化煤矿设计、建设、评价、验收等系列技术规范与标准 体系,建成一批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提升煤矿安 构建煤矿数据治理体系,并在平台沉淀矿山行业模型和知识,包括 设备、工艺、安全等信息模型和行业专家知识,形成模型库和知识 库。上级中心可偏向计算能力及多业务数据融合分析,底层中心偏 向存储、小规模计算和快速响应。 智能化煤矿应建设智能综合管控平台,进行多部门、多专业、 12 多管理层面的数据集中应用、交互共享和决策支持,实现煤矿地 质勘探、巷道掘进、煤炭开采、主辅运输、通风排水、供液供电、 故障监测数据和电能计量数据的煤矿供电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保障 体系,对供电系统进行全面监测与分析,实现煤矿供电系统的全 面智能化无人值守、智能监控管理;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 供电决策系统,实现故障的预判和预处理、快速故障隔离;建设 煤矿能耗监测和智能化能耗优化调度系统,动态调节煤矿大型用 电耗能设备的供电方案和作业计划,降低煤矿整体能耗水平,优 化能耗成本。 建设基于压力、液位、流量、温度等监测传感器和电动阀的0 积分 | 50 页 | 176.51 KB | 5 月前3
共 50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