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加的合作和共同开发项目印证了这一 点。 — 更多企业选择合作方式搭建工业 物联网平台,而非自主开发。工业物 联网平台是制造环境的基础设施, 建立在通用架构和标准化通信协议 之上,可帮助工业用户监控、管理和 控制互联设备。工业物联网平台让 制造商能够分析和优化工厂产生的 大量数据,从而获取价值。54%的受 访者表示,他们目前搭建工业物联网 平台的机制是与OEM合作,有30% 的受访者选择使用大型供应商的现 用信息空间对数据综合分析处理的 能力,对来自物理实体的实时数据进 行分析,理解对应工业生产过程的 变化,进行有效决策,并做出响应到 物理实体。通过这种软件定义机制, 各工业生产要素对象变得高度模块 化,可实现积木式搭建和动态组合; 上层应用和底层生产要素解耦分离, 可实现制造资源的灵活复用和按需 调配;物理实体与孪生信息模型之间 交互联动、虚实映射,通过数据融合 分析、制造过程全流程仿真、决策迭 代优化等手段共同作用,实现工业生 公司内部文化转型,从“要我变” 到“我要变”。 进行敏捷组织架构变革,建立跨部门 敏捷小组。例如,组建由工艺、设备、IT 人员构成的“快速响应团队”,针对生产 瓶颈开展短期攻关。建立扁平化决策 机制,搭建“数据中台+业务前台”架构, 赋予一线团队数据决策权,如车间主任 可自主调用设备数据优化排程,决策 链条从三级缩短至一级。培育内部创 新文化,激励员工创新。鼓励一线员工 基于平台开发微应用,通过积分奖励、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3) 从低碳转型中获取赋能和增信。这些趋势 将引导园区未来的低碳发展 本白皮书提出了园区低碳发展战略框架,旨 在为园区搭建以政策规划为引导,管理机制 为统筹,产业、能源、循环经济为支撑,科 技创新、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为贯通的低 碳发展全景图。 本次白皮书搭建了园区低碳发展的评估框架, 初步了解了园区在低碳发展上的状态。未来的 白皮书将继续完善评估框架,识别并鼓励在低 碳发展上有突出成就的园区。我们期待与中国 低碳、高效发展的关键措施是拓展产业链、强化产 业集群,提升园区整体产出效率和产业影响力。 行业案例分析 I 绿色之星 — 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 30 图 5-8. 锂电池全产业链 此外,低碳发展力方面,宁乡高新区着力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提升创新能力。建设“一 园一中心”,形成湖南省规格最高的省级双创示范基地,与 20 多所高校建立了战略合作。 低碳影响力方面,宁乡高新区即将设立先进储能产业专项基金,帮助产业园区空间优化,解 和潜力也是巨大的。基于园区在过往经济发展上的 成就和逐渐增强的“双碳”意识,我们相信中国园 区在低碳发展上将会取得重要的成就。 本次白皮书搭建了园区低碳发展的评估框架,初步 了解了园区在低碳发展上的状态。通过本次对 32 家园区的调研,我们一方面搭建并验证了评估框架, 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园区低碳发展的状态;另一方 面也观察到了园区在低碳发展上存在的较大差异, 并识别到了可供其他园区借鉴的闪光点。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纷纷出台, 在印染、纺织、炼油、锅炉、合成氨、电石等行业制定了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规 范条件,在铜冶炼、铅冶炼、电解锰、烧碱、聚氯乙烯行业搭建了清洁生产评价 指标体系,出台了石化、钢铁、建材、有色、汽车、机械、电力设备、轻工业等 系列性稳增长工作方案,工业制造业领域双碳政策、标准、评价得到深化细化。 涉碳产业政策推陈出新,助力绿色发展增收增效。通过健全林草碳汇计量监 立县级碳中和服务平台,实现区域级碳监测。江苏省打造省级产品碳足迹平台, 苏州市运营双碳综合服务平台,盐城市建设碳管理平台,提供企业碳核算与监测 服务。广东省上线粤港澳大湾区产品碳足迹认证平台,广州市搭建企业碳账户系 统,实现碳数据管理与绿色金融对接。山东省推出企业产品碳足迹一站式平台, 集成节能监察与能耗数据管理;河北省(沧州)建成"一站式"双碳公共服务平台; 上海市上线工业碳管理平台,为企 个回收泵站, 集中回收至水处理中心,水处理中心采用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处理系统,配套 浓盐水超浓缩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高盐废水处理能力,处理能力达 2500 立 方米/小时,实现废水全部回收利用。同时搭建全数据管控“智慧水网络管控平 台”,实现用水系统精细化管控,吨钢取水量下降 0.75 立方米/吨。 碳捕集封存利用。碳捕集封存利用(CCUS)是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前提下, 将二氧化碳从制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雪迪龙、海康威视等智慧环保标杆案例集成商 底层技术提供 商 聚光科技、先河环保、 雪迪龙等 三川智慧、新天科技 华为,提供芯片搭建生态,例如边缘 计算物联网解决方案( EC-IOT ) 窄带蜂窝物联网技术( NB-IOT )等 北控、首创、碧水源等 云服务 通讯 服务 阿里云 ET 环境大脑,提供平台搭建 生态 工程 总包 施耐德、西门子等 …… …… 软件系统集成 商 首创系、和达科技、武汉中地、 • 创立于 2008 年,于 2016 年获得启明创投与中信建投两家知名投资机构的 A 轮融资,主要从事工业互联 网、大数据平台开发和运营,致力于提高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推动行业智能化发展,为用户搭建 大数据平台及数据分析服务 ,实现万物互联、智慧决策, 2016 年主营业务收入 4 亿元; • 公司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智能化 控制系10 积分 | 44 页 | 9.37 MB | 5 月前3
本末电碳:2025虚拟电厂生存与发展研究报告政策提出要"统筹全省虚拟电⼚接⼊、 市场交易和协同控制,逐步培育形成百万千⽡级虚拟电⼚响应能⼒",并点名在⼴州、深圳开展虚拟电⼚试点。这背后实际上由南⽅电⽹牵头实施:南⽹下属的⼴东电⽹和深圳供电局搭建 了城市级虚拟电⼚运营平台,接⼊了⼯业制造、商场写字楼、政府机关等各类⽤⼾资源。例如深圳虚拟电⼚管理中⼼由供电部⻔运营,截⾄⽬前已聚合了数据中⼼、地铁、充电站等14家负 荷聚合商,总调节能⼒近8 通过虚拟电⼚平台卖给邻居或社区公共负荷;当⾃⾝不⾜时再从他 ⼈处购得电⼒。普通⽤⼾在虚拟电⼚的组织下,可以把⾃家屋顶光伏多余的电卖到市场中去,真正参与能源⽣产交易。这种模式下,虚拟电⼚运营商相当于搭建了⼀个共享能源⽹络,从中收取服务 费⽤,⽽⽤⼾则成为市场主体,实现能源⾃给互济。⼆是虚拟电⼚+储能融合的新业态。随着电化学储能成本下降,将来⼤量家庭和商业⽤⼾可能安装⼩型储能,汽⻋⼤规模电动化也带来移动储能单10 积分 | 16 页 | 15.51 MB | 5 月前3
中化能源-李希仁: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实践作组”成员,该月还正式成为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 V. 2018年11月,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互联网垂直行业组石化 行业特色组建设。 VI. 2019年2月,《基于中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设备智能诊断系统 搭建及应用》获得2018年工业互联网优秀应用解决案例。 4 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 5 石化行业装备智能化运营管理需求迫切 泵 压缩机 汽轮机 风机 石化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代表,设备性能直接关系到生产装置的投资、产能、10 积分 | 20 页 | 5.26 MB | 5 月前3
2024年欧洲低碳政策新趋势:企业转型策略与实践报告转型策略-工业制造业企业 提高认识,凝聚共识 • 高层深刻领会碳政策的战略意 义和监管压力。 • 组织培训、宣讲、比赛,传递 低碳发展理念。 • 全员参与,提升低碳发展意识。 加强碳业务能力建设 • 搭建工序级碳排放核算体系, 精准掌握各环节碳排放。 • 引入先进数据采集技术(如 CEMS、IoT、大数据)。 • 聘请第三方核证机构,借鉴优 秀做法,培养碳管理人才。 促进新技术迭代 •0 积分 | 15 页 | 2.48 M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发展蓝皮书(2025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将矿山作为“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的重 点任务。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能源领域 5G 应用实施方案》,在智能煤矿板块提出建设煤矿井上井下 5G 网络基 础系统,搭建智能化煤矿融合管控平台、企业云平台和大数据处理中 心等基础设施,打造“云-边-端”的矿山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23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等 17 部门 联合发布 米超长工作面高效生产新模式,实现 了“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的井上智能监控+“跟机普适协 同控制”的井下自动化执行,工作面单班作业人员由 12 人减少至 3 人;陕煤集团曹家滩煤矿 10m 超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搭建了“采−支 −运”一体化智能协同作业控制系统及多源系统集成与数据融合分析 平台,形成了“智能耦合、人机协同”高效综采模式;川煤太平煤矿 31111 急倾斜工作面实现了“采煤机记忆截割+支架全工作面跟机自 厂全流程故障预测与自愈系统,构建基于振动、温度、电流多源数据 的设备健康监测系统,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建立故障预测模型,预判潜 在故障并生成维护策略,实现主动维护,保障生产连续性。 4.强化智能决策与全流程闭环优化能力。搭建选煤厂智能优化决 策平台,基于大数据与 AI 模型动态分析生产指标、市场需求与设备 状态,自动生成工艺参数调整方案与排产计划。构建“资源-工艺-产 品-效益”全局优化模型,实现煤质波动下的分选参数实时优化、介0 积分 | 48 页 | 1.27 MB | 5 月前3
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能源消耗统计。 本系统以能耗设备为统计单位, 对能耗设备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实现车间、 能 源介质、 设备等统计对象在任意(年、季、月、日)时间单 位内的能耗统计, 进行图表和表格输出。 搭建好数据库 后, 建立部门车间、 能源介质、 设备, 计量数据等数据 表, 并创建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然后通过编写程序进行 能源介质、 设备、 计量数据的查询、 增删改等操作, 并 进行能耗统计。20 积分 | 3 页 | 408.64 K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建立岗位归集发布制度,及时对接相关产业发展和重点投资,把岗位创造落实到具体的项 目和企业。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零工市场、市场化服务机构等作用,密集开展系 列招聘服务活动,加强岗位需求和重点就业群体的数据比对,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结合文 化旅游、休闲消费、冰雪经济等季节性用工需求,组织区域性、专业性、针对性强的招聘 活动。 (五)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支持行业主管部门聚焦岗位挖潜扩容的重点方向, 分行 行业推广应用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加强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等环节智能协同, 提升按需精准交付能力。 3.拓展服务化延伸模式。鼓励大型企业搭建设计服务平台,推广众包设计、协同设计 等新模式。引导链主企业开展智慧供应链认证,构建协同采购、协同生产、协同配送等新 模式。支持智能家居企业搭建“产品+服务”平台,以智能产品为载体提供娱乐、健康、陪护 等生活服务,发展智能家居体验中心,构建沉浸式、场景化服务空间。推动轻工机械等装 培育创新载体。鼓励地方、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开发 数据模型、工业 APP、标准化工具等解决方案,以购买服务、技术帮扶、供需对接等形式 赋能企业。支持家电、家具、皮革、造纸等重点行业搭建中试平台,形成一批具备较高技 术水平和推广价值的中试方案。支持骨干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等建立技术研发创新中心,推 进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5.壮大服务队伍。依托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供应商能力评估等工作机制,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共 27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