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经过技术的积累和迭代,也日趋成熟、稳定。目前锂电池储能系统以液冷技术为主,根据液冷电池 PACK包的结构特点和火灾防控要求,火灾探测和灭火抑制技术多以PACK级防护为目标。 液冷储能预制舱消防系统按照功能,可以分为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气体灭火系统、防爆通风系统 和水灭火系统四个板块。消防系统按照保护层级,可以分为舱级保护、簇级保护和PACK级保护。 (1)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主要设 报警,并对 PACK级气体灭火抑制系统进行联动控制;在电池舱室,设置点型防爆型感温、感烟火灾探测器和防 爆型气体探测器(氢气、一氧化碳),并对舱级气体灭火抑制系统和防爆通风系统进行联动控制;在 电气舱室顶部设置防爆感烟火灾探测器,用来探测电气舱内的电气类火灾。 (2)气体灭火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采用舱级和PACK级双重保护机制,舱级针对电池舱空间级火灾进行灭火保护, PACK级针对电池包 PACK级针对电池包热失控进行整簇级的灭火降温保护,或针对单个电池包进行单包点对点灭火降温 保护。气体灭火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全氟己酮灭火装置(含钢瓶、容器阀、压力表、电磁阀等)、舱级 电磁阀、舱级雾化喷头、簇级电磁阀、PACK级喷头、管网、泄压窗等。 当某个电池包内部的复合火灾探测装置上传热失控报警信号时,储能电站用火灾报警控制装置向 气体灭火系统发出联动控制指令,对热失控的电池簇(或单个电池包)进行多次(常规按3次)精准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可研报告: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2)透平室、压缩机房通风 透平室、压缩机房通风采用可开启外窗自然进风,屋 顶通风器自然排风系统。 主厂房内配电间室内环境温度按照夏季不大于 35℃设计, 同时设置自然进风,机 械排风系统,兼做灭火后通风使用,轴流风机排风,百叶窗进风。 蓄电池室通风采用 自然进风,机械排风的通风方式,事故通风量按不少于每小时 xx 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 第 98 页 6 次换气计算。事故排风机兼作正常通风用。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2015 (6)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8)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9)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10)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 2005 (14) 《压力型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条件》GB/T 37562-2019 (15) 《压力型水电解制氢系统安全要求》GB/T 37563-2019 (16)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17)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 (18) 《风力发电机组消防系统技术规程》CECS391-2014;20 积分 | 224 页 | 26.69 MB | 10 小时前3
中国能建PPT:风电场配套储能技术经济研讨基础。基础上部预埋 钢构件,用于与集装箱底座连接。 u检修通道:集装箱底部设有检修坑,两侧安装电缆支架作为电缆通道。 设计方案—基础设计 13/26 u消防型式选择:采用管网式全自动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消防预警系统。 u消防系统组成:消防系统由火灾探测器、控制器、可燃气体检测、储存瓶组、 管网、喷头、泄压阀、声光报警、气体喷洒指示灯、紧急启停按钮、手动自动开 关等组成。 设计方案—储能电站消防10 积分 | 26 页 | 1.57 MB | 10 小时前3
内蒙古自治区煤矿智能化建设验收办法(试行)【2023】控制;存在水害的矿井,应建设完善的井上下水文智能动态 监测系统,并与排水系统、避灾系统等实现智能联动控制; 存在煤层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应建设完善的束管监测、光 纤测温等系统,以及灌浆、注氮等防灭火设施,实现监测数 据的自动上传、分析及联动控制;矿井电气设备、带式输送 机等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应设置完善的火灾感知装置及防灭 火系统,并实现智能联动;矿井应建设完善的顶板灾害在线 监测系统, 注氮等设施,且能够与火灾监测系统进行 智能联动。 4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要求 或功能的 1 处扣 1 分。 ③ 在电气设备集中场所、带式输送机等易 发生火灾的区域,应设置火灾变量监测装 置,以及防灭火系统,实现火灾参数的智 能监测、分析,并根据分析处理结果进行 智能预测、预警及联动控制。 4 查现场和资料。不符合要求 或功能的 1 处扣 1 分。 ④ 具备火灾智能模拟演示系统,并与矿井0 积分 | 33 页 | 80.05 K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位、通 风、供电、应急广播等系统的抗电磁干扰水平;建设具备水、火、 瓦斯、顶板、粉尘等灾害监测与防治的综合防控系统,具备重大 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管理能力,可依据灾变发展趋势,自动触发 排水、灭火与除尘等系统;建设基于综合监测的灾害防治平台, 具备灾害风险监测预警、智能分析模拟、应急救援辅助指挥、事 故原因分析、矿井灾变状态下避灾路线智能规划等功能。 专栏 5:智能安全监控系统 智能 纤测温等系统,实 现对井下采空区自然发火情况的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及上传;在电气 设备、带式输送机等易发生火灾的区域,建设烟雾、一氧化碳等综合 火灾监测设备,配备智能喷淋、自动喷粉喷气等自动消防灭火装置, 实现火灾参数的智能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及联动控制。 智能粉尘灾害监控系统:实现对粉尘浓度的实时监测、数据分 析、上传及超限自动报警,在矿井粉尘易超限区域建设呼吸性粉尘及 总尘监测设0 积分 | 50 页 | 176.51 K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退役回收等环节延伸,提供场站选址规划、网架结构分析、 电站投资决策等支持,形成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储能智能化管 理方案。 由于当前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热失控风险备受关注,而对兆瓦级 锂电池储能系统尚没有形成有效的灭火控制方案,热失控主动 预警成为未来能源管理系统的重点突破方向。此外,随着多样 化储能技术投入应用,未来的能量管理系统将更加注重不同的 储能技术形式之间的互补关系,通过协同运行提高储能系统的 可靠性和存储容量。10 积分 | 42 页 | 5.06 MB | 5 月前3
数字驱动、智慧引领: 迈向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退役回收等环节延伸,提供场站选址规划、网架结构分析、 电站投资决策等支持,形成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储能智能化管 理方案。 由于当前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热失控风险备受关注,而对兆瓦级 锂电池储能系统尚没有形成有效的灭火控制方案,热失控主动 预警成为未来能源管理系统的重点突破方向。此外,随着多样 化储能技术投入应用,未来的能量管理系统将更加注重不同的 储能技术形式之间的互补关系,通过协同运行提高储能系统的 可靠性和存储容量。10 积分 | 42 页 | 9.14 MB | 5 月前3
共 7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