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能源证书助力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刘洪荣Construction background International Green Certification Systems 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 计量体系 复杂多样 碳信用 重复计算 能源种类 形式多样 缺乏绿色 认证体系 国内可再生能源非电消费面临的问题 建设背景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 国家鼓励行业协会研究、制定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探索建立绿色能 源认证体系。 documents of many ministries and commissions explicitly require 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 积极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Developing green fuels such as biogas,biodiesel and bio-jet fuel according to local 号 鲁中早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器育 * 000 《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 《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见》 建设背景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发改就业〔 2022 〕 107 号 我国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未来发展 Development of non-electricutilization of renewable30 积分 | 44 页 | 29.76 MB | 20 天前3
零碳能源证书助力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刘洪荣作为电力消费的能源 占总能源消费17% 建设背景 国际绿色认证体系 International Green Certification Systems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 德国沼气票 Dena Biogasregister 英国生物天然气证书 GGCS 美国RINs证书 国际可持续发展与碳认证 ISCC RSB核证机制 沼气、天然气 天然气 包含玉米乙醇、先进 植物油HVO和生物乙醇、 生物甲醇、可持续航空 燃料 来自生物基和回收碳 的燃料、生物质和材 料产品 http://zcec.org.cn/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平台 建设背景 国内可再生能源非电消费面临的问题 能源种类 形式多样 计量体系 复杂多样 缺乏绿色 认证体系 碳信用 重复计算 生物质清洁供热 C l e a n h e a t f r o m b i 《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多部委明确要求 发改能源〔2024〕1537号 《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 见》 Thedocumentsofmanyministriesandcommissionsexplicitlyrequire 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绿色燃料, 积极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Developing green fuels such as biogas10 积分 | 44 页 | 9.13 MB | 20 天前3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体系 生物天然气核证规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能源消费机制,建立绿色能源消费评 价、认证与标识体系。当前,我国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体系基本建立,但可再生能源的非电利 用缺乏相应机制,环境权益实现途径仍然缺失。如绿色热能、绿色燃气、绿色液体燃料等,暂未形成相 应的证书认证、核发、交易体系,难以体现和证明该类能源的环境权益。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决策部署,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创建可再生能源环境权益多 ,创建可再生能源环境权益多 元化实现机制,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质能产业分会组织相关企业和专家制定了“零碳能源证书自愿 核证体系”系列标准,旨在建立可再生能源非电领域的绿色能源认证、消费机制,进一步体现可再生能 源的环境权益。 《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体系 通则》作为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体系的统领性文件,确立了核证 体系的架构,明确了各相关方的职责,规范了从证书的核证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流程,保证了零碳能源 保证了零碳能源 证书的环境权益。 针对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具体方式制定“零碳能源证书自愿核证体系 核证规范”系列标准,涵盖 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各领域,为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核证提供规范指导,旨在保证零碳能源证书 核证的合规性、自愿性、唯一性、透明性、准确性、保守性等。 本文件为生物天然气领域中零碳能源证书的核证工作提供了核算边界、核算流程与方法、核算数据 来源、核算数据质量管理、核查0 积分 | 16 页 | 592.88 KB | 20 天前3
中国区域内虚拟电厂发展现状Platform 国内外 对比项 国外 Overseas 国内 Domestic 聚合资源类型 Aggregated Resource Types 类型丰富,含源、荷、储等各类资源。欧洲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为主,负荷侧资 源占比小。 Diverse in type, encompassing various resources such as generation, load on distributed renewable energy, with a smaller share of demand-side resources 以负荷侧资源调节为主。未发挥国内可再生能源资源富足优势, 难以实现规 模效益。 Mainly focused on load-side resource regulation. It has not fully leveraged 协调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更加成熟,可实现对各种可再生能源及负荷的灵活控制。 Core technologies such as coordinated control have become more mature, enabling flexible control of various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loads.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尚不可控 ,且协调控制策略有待完善。0 积分 | 17 页 | 426.04 KB | 2 天前3
RMI&百度智能云:数智碳中和白皮书、独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我们与政府部门、企 业、科研机构及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 研究所致力于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 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巴索尔特和博尔德、纽约市及华盛顿特区 设有办事处。 百度智能云 百度智能云是基于百度多年技术沉淀打造的智能云计算品牌,以“云计算为基础,人工智能为引 将加速全社会绿 色转型,新的发展模式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多元清洁的能源转型目标带动可再生能源和新型电 力系统快速发展。碳中和目标将倒逼能源供应由高碳主导 向多元清洁的综合能源体系转型,带动能源体系发生系统 性改革。在能源生产环节,可再生能源将迎来重要的发展 机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基本取 代化石能源发电,新型储能技术将逐步取代化石能源发电 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的调度能力。在能源输送环节, 能源进口风险也将持续威胁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5。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在推进能源结构转型的过程中确保 能源安全,任务艰巨且富有挑战。 可再生能源电力快速增长,给电力的稳定供应带来 挑战。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形成了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可再生新能源技术日益成 熟,过去十年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在2010年 到2020年十年间,太阳能光伏发电(PV)、陆上风电场和 海上风电场的成本分别下降了85%、45%、48%10 积分 | 46 页 | 15.24 MB | 2 天前3
工业园区零碳转型指南(43页 PPT)/ 43 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资产搁浅,力争成为气候中和发展趋势下的领跑者,提 高竞争力以及创造商机。 气候中和园区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所具备 的实现气候中和的潜力(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 余热废热资源),并且还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 土地资源。 部门间协 同效应 园区作为国家和城市实现气候中和转型的重要元素,具备着实施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成本的巨大潜力。采用一体化、系统性的园区解决方案,不仅 划。 需要从中长期角度对转型规划进行跟踪,保持与国家层面气候目标及措施规划的一致。 在本指南中, 气候中和园区被定义为实现温室气体( GHG ) 净零排放的园区。如果能源需求可以全部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或余热废热来得到满 足,而且当地气候中和的潜力已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那么就可以认为,该园区基本实现了气候中和这一目标。 园区气候中和转型的意义 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气候中和代表的是一个总体目标,它以温室气 体排放作为衡量和判定依据。园区层面的气候 中和转型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 余热废热回收利用 通过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废热进行回 收和再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 费,降低碳排放。 可再生能源利用 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等,满足园区能源需求,减少对化石能源 的依赖,实现能源供应的低碳化。 气候中和园区的定 义 工业园区零碳转型指南 实现气候中和的关键要素 多方协作:各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与承诺0 积分 | 43 页 | 2.74 MB | 20 天前3
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算电协同技术白皮书4.1 电力侧发展与绿色转型 ..................................................................... 33 4.1.1 优化可再生能源供给体系..................................................... 33 4.1.2 完善供需动态平衡机制................... 工程,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 8 个地区布局国家算力枢纽节点, 明确要求西部节点可再生能源使用率不低于 65%。2022 年 2 月,“东 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规划建设 10 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展望“十 五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到 2030 年, 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将达到 15 亿吨标煤以上。 2023 年 10 月,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表 1-1 算电协同国家政策演进表(2021-2025) 时间 政策名称 关键指标与要求 2021.05 《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 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 • 西部节点可再生能源使 用率≥65% • 布局 8 大国家算力枢纽 节点 2023.10 《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 划》 • 算力规模≥300EFLOPS • 智能算力占比 35% • 新建数据中心10 积分 | 66 页 | 1.70 MB | 2 天前3
高速公路低碳服务区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指南(14页 PPT)交通及基础设施电气化,服务区内部传统燃油车 100% 替代为新能源车,服务区厨房 100% 电气化; 100% 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实现 100% 绿电供应; 林业碳汇抵消:针对少量空调制冷剂逸散排放和灭火器填充剂逸散排放,通过建立林业碳汇提升系统,实现抵消。 标准的目的和意义—碳排放核算指南与评价规范 7 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及发展、新能源及电动交通工 具保有量,日益复杂化和全球化的经济产业链导致 服务区建筑及基础设施(如照明系统、暖通系统、计算机 网络和监控通信系统、收费设施等);运维运转装置、各 类交通工具、相关人员直接碳排放; • 所消耗能源(如电力和热力能源等)的碳排放折算; •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绿电”; • 服务区内绿植碳汇吸收的二氧化碳。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9 E 直接, i = Σ ADi ×EFi 间接碳排放 E 电力, i , j = Ti , j × Ni , j × fi E 热力, i , j = Ti , j × Ni , j × fi 绿植碳汇碳减排量 E 碳汇 = AD 碳汇 × EF 碳汇 可再生能源绿电碳减排量 E 绿电, i = AD 绿电, i × EF 电 碳减排率、碳抵消率 碳排放因子数据 活动数据获取 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 碳排放核算方法:排放因子法 tCO2/t tCO2/t0 积分 | 14 页 | 1.61 MB | 20 天前3
零碳产业园区实施路径规划方案(35页 PPT)范围二排放的定义与核算 范围二排放是报告组织因发电、供热 / 制 冷或外购蒸汽用于自身消费而产生的 (间接)排放。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采购绿色电力等方式,降低 范围二排放。 例如,某企业通过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 业签订购电协议,采购绿色电力,减少 了因使用传统电力而产生的间接碳排放; 同时,对工厂的照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 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了范 围二排放。 范围一、二、三排放 资源,建设了风力发电机和厂房屋顶光伏设施。这些设施所 生产的电量,配合储能等设施,实现了园区企业用电的自发 自用。 成功案例剖析 成功经验 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至关重要。储能技术的应用也不可或缺,它能够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 随 机性和波动性问题,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是实现零碳发展的关键。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也为园区的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监 区的零碳建设提 供了良 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园区与能源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经验交流,共同推动了零碳产业园区 的发展。 经验教训总结 能源供应稳定性是一个常见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园区需要加强能源储备和调 节 能力,除了建设储能设施外,还可以与其他能源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 技术应用与成本平衡也是一个挑战5 积分 | 35 页 | 7.46 MB | 20 天前3
2025年福建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关键问题研究报告网,为福建 省构建一个兼顾经济、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参考。 课题组研究发现,尽管福建省在清洁能源总量上具有优势,但其能源结构依赖核电, 导致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对滞后,呈现出“清洁能源优势下的可再生能源短板”。 此外,系统性制约因素包括源、网、荷、储各环节的协同不足,体制机制与市场体系改革 的滞后,以及跨部门协调机制的欠缺。 海上风电方面,其大规模开发面临多重制约,包括繁琐且耗时的审批流程、恶劣自然 2,而扣除核电后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 比重与发电量比重则较低于全国水平,其中风光电的比重偏低。2025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了支持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定可再生能源消费 最低比重目标。因此,在福建省层面可再生能源利用不足的现状下,结合国家确立的可再 生能源开发利用导向,当下福建新型电力系统关键问题的重点在于可再生能源发展,特别 是可再生能源的供给与消纳。 大、新能源消纳问 题突出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缺乏统筹等体制机制障碍。在此基础上,自然资源保护协 会支持课题组深入开展研究,本期课题立足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源、网、荷、储四大要素, 采取了“全面识别与重点突破”的思路,系统性地识别了各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并聚焦作 为“电源供给侧”增量主力的海上风电,以及作为“需求消纳侧”关键抓手的智能微电网, 旨在实现可再生能源供需两侧的双向发力,为福建省构建一个兼顾经济、安全、高效的新0 积分 | 36 页 | 841.03 KB | 2 天前3
共 77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