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 策略、方法和挑战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策略、方法和挑战 扈红超, 隋嘉祺, 张帅, 仝玉 引用本文 扈红超, 隋嘉祺, 张帅, 仝玉.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策略、方法和挑战[J]. 计算机科学, 2024, 51(11A): 231100132-13. HU Hongchao, SUI Jiaqi, ZHANG Shuai, TONG Yu. Proactive Defense Technology in 通信作者:隋嘉祺(bearsui5@163.com)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策略、方法和挑战 扈红超 隋嘉祺 张 帅 仝 玉 信息工程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 郑州450001 (hhc@ndsc.com.cn)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安全形势变得日益严峻.然而,传统防御手段 (如病毒查杀、漏洞扫描、入侵检测、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已无法有效抵御日益多样化的网络攻击,网络空间的防御与攻击之 目前很少有相关文献系统地归纳3种主流主动防御技术,也没有对3 种技术进行横向对比和优劣分析.为了弥补这一空缺,对3种主动防御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调查.首先,分别 介绍了3种主动防御技术的概念、策略和方法,并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然后,对3种主动防御技 术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和优劣,并探讨如何将它们相互结合和补充,以增强主动防御技术的防护性能.最后,对10 积分 | 14 页 | 2.83 MB | 2 天前3
制造执行系统(MES)规划与实施策略(44页 PPT)MES 规划与实施策略 高度定制化、需求难以精准把握成为企业 MES 实施难 点 MES 实施难点 52% 的企业表示 MES 应用达到 预 期,较 2017 年增长 1 个百分点; 行业间差异大,企业生产模式复杂 多 样 , 个 性 强 , 需 要 高 度 定 制 化 来 满 足 制 造 企 业 个 性 化 需 求 ; 业务需求如何转换为 MES 功能需 求 一 直是困扰企业的问题之 到系统、数据库、功能界面 注重功能,不关注平台化 MES 个性化强,常常会面临定制化 开 发,平台化、可配置产品将大幅提 高 实施效率 MES 需求分析的常见误 区 需求分析 常见误区 将自动化控制系统联网,自动采集生产过程的数据,实现企业生产 信息集成,建立实时和历史数据库,是流程行业企业实现 MES 应 用 最基础、最核心的任务。 离散制造行业产品种类多,既有按订单生产,也有按库存生产, (1) 混流生产排程 (2) 实时生产进度掌控 (3) 实时配送 医 药 (4) 生产现场的可视化 烟 草 (1) 生产工艺与配方管理 (2) 批次跟踪 (3) 全程可追的质量控制 (4) 设备 OEE↵ 电子 食品 饮料 钢铁 汽车 机械 …… MES 需求分析需要关注行业差异 性 √ 基 本 性 能 √ 基 础 数 据 √ 核 心 功 能 √10 积分 | 44 页 | 3.67 MB | 2 天前3
双碳背景下热泵在湿度控制技术的应用碳中和制冷技术发展论坛 - “ 热泵与碳中和”分论坛 双碳背景下热泵在湿度控制技术的应用 CONTANTS 目录 1. 技术和市场背景 2. 技术发展现状 3. 技术课题和展望 4. 总结 报告内容 CONTANTS 高效空调技术研究是碳中和背景下提高建筑能效的最重要发展趋势。 降低建筑负荷需求→超低能耗建筑的推行 提高暖通系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暖通系统能效 碳中和背景下,多地发布超低能耗 可以实现显热和潜热处理的新风机(热回收,带盘管新风机等)对建筑节能尤为 重要 1. 技术和市场背景 - 双碳战 略 3 Case1 : 蒸发温度根据显热负荷控制( ~20℃) → 潜热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室内潮湿 Case2 (现状): 蒸发温度根据潜热负荷控制( ~7℃) → 显热被过度处理,室内较冷 (造成空调频繁启停,能效低下的原因 之一) 传统热泵空调系统通过低蒸发温度下冷凝除湿集中处理显热和潜热负荷 用案例有限。 瓶颈:腐蚀 + 送风带液问题 湿度处理子系统:通过固体吸附 / 溶液吸收等原理对空气中的水分 进行处理,从而使得空调系统可以提升蒸发温度专注于温度控制。 → 由于材料技术的限制,传统技术的再生温度多数在 100℃ 以上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技术伴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 其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1. 技术和市场背景 - 温湿度独立控 制 5 美的 大金中国 格力 海尔 产品类型 小风量新风10 积分 | 24 页 | 5.47 MB | 2 天前3
第5章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81页PPT】任何控制系统具备其控制功能,针对工业机器人,我们要了解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功能、特点、结构组成,了解当前主流工业机 器人的控制系统分类、所采用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开发平台,理解工 机器人驱动系统,并能分析出不同类型驱动系统的特点和优劣。 本 节 导 入 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操作机的控制, 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其基本功能如下。 记忆功能 示教功能 与外围设备 联系功能 传感器接口 位置伺服功能 故障诊断安全 保护功能 机器人控制技术和传统机械系统控制技术没有本质区别,但机器人 控制系统也有许多特殊之处,如下: 多关节 联动控制 每个关节由一个伺服系 统控制,多个关节的运 动要求各个伺服系统协 同工作以实现联动控制 基于坐标变换的 运动控制 工业机器人的空间点位 运动控制,需要进行复 杂的坐标变换运算,以 及矩阵函数的逆运算 其数学模型是一个多变 量、非线性和变参数的 复杂模型,控制中经常 使用复杂控制技术 图 5-1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组成 数字和模拟 量输入输出 打印机接口 磁盘存储 操作面板 示教盒 视觉系统 接口 磁盘存储 磁盘存储 回转伺服 控制器 手腕伺服 控制器 大臂伺服 控制器 手腕回转 伺服控制器 磁盘存储 视觉系统 控 制 计 算 机 通信接口10 积分 | 81 页 | 7.23 MB | 2 天前3
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实践路径与安全策略报告(2025)-清华五道口8 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实践 路径与安全策略报告 (2025)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 2025年8月 8 课题组简介 编撰单位: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 组长: 周道许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课题组参与人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 周 京 黄旌沛 丁浩洋 沈乐阳 8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专精特新企业的战略价值与融资困局 基石之路:内源融资与价值叙事能力建设 5.2 债权融资路径:从传统信贷到创新工具的组合拳 5.3 股权融资路径:拥抱“耐心资本”实现价值跃迁 5.4 资本市场路径:迈向公众公司的阶梯 8 第六章 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安全策略 6.1 融资安全的双重内涵:企业生存与国家战略 6.2 企业视角:构建稳健的融资安全防线 6.3 金融机构视角:创新驱动的风险管理新范式 6.4 政策与生态视角:营造安全可持续的融资环境 、重点工程和产业链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或服务,在特定领域具 备显著优势。 (2)精细化 (Refinement):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追求卓越,建立起精细高 效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与质量控制体系。其产品或服务品质精良,工艺技术独 特,以“工匠精神”雕琢产品,形成高品质、高可靠性的核心竞争力。 (3)特色化 (Differentiation) :企业利用独特的资源、工艺、技术或区位10 积分 | 23 页 | 684.92 KB | 2 天前3
智慧交通城区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解决方案项目建议书(93页 WORD)项目编号: 智慧交通城区交通信号控制系 统(UTCS)解决方案 项 目 建 议 书 项目编号: 20 22 -XX-XX 编制单位:XX 市 XX 中心 编制日期:二〇二二年十月 目 录 一、 应用背景........................................................................... .................1 1.1.1 国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发展现状.............................................2 1.1.2 国内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发展现状.............................................7 1.1.3 交通信号控制方法发展现状.......................... ..27 2.3.2 路口信号控制子系统...............................................................27 2.3.3 通信传输子系统......................................................................28 2.3.4 控制中心...............20 积分 | 133 页 | 1.66 MB | 2 天前3
华为智能供应链控制塔:端到端协调与数字化转型的架构(39页 PPT)智能供应链控制塔运作模式 产品功能的优化与集成 供应链体系的转型 • 端到端的愿景 . 规划的功能性协调作 用 • 自动化和数字化 所需的三种角色 • 所需的三种角色 • 所需的功能和技能 2 3 实现途径 • 服务共享 • 工作单元集成 ( 日常业务、人员、因素 /CoE) ANNEXES 2 组织模式的转型过程 • 转型方法 转型方法 • 转型重点 4 内容概览 1 功能控制塔根据供应链 ICT 管理运作决策 供应链的智能控制塔协调端到端的决策 供应链 ICT 一种新的可实现端到端的供应链协调运作模式 即运输 CT 会对最优路线、承运人、装载方案、调度方案和追踪方 案 进行决策 CT 采购 CT 设计 CT 制造 CT 运输 CT 命令 3 命 令 管 理 运 输 采 购 供应链管理 业务流程优化 供应链体系 • 区块链 社交媒体 管理 流程性能 • 7 及时收集与产品需求和生产能力相关的最 优库存数据 自动化:库存更新 安全库存计算 / 库存 策略(计划范围, 项目数量等) 求解库存规划 的优化方案 负责预测库存需求产品流的来源和去向 支持算法的优化以及 日常业务需求的预测 系统监控 日常管理和 E2E 绩效评价0 积分 | 39 页 | 3.22 MB | 2 天前3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及安全建设总体设计方案(57页 PPT)n 该标准以访问控制为核心构建基本保护环境和相关安全服务。 1. 设计技术要求核心思 想 01 要 。 信息系统安全影响国家安 全 重 02 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永远存在。 03 攻防失衡,攻击占有巨大优势。 04 主动防御、守住底线。 1. 设计技术要求核心思 想 1. 设计技术要求核心思想 u 《设计技术要求》重在设计 PPDR 模型中的防护机制; 控制规则 ↓ t 访问控制 度量 验证 可信认证 1.1 防护思想 • 可信认证为基础 、 访问控制为核心 可信认证:保障信息系统主体、客体可信 访问控制:保障主体对客体合理操作权限 主体 客体 通过构建集中管控、最小权限管理与三权分立的管理平台,为管 理员创建了一个工作平台,使其可以借助于本平台对系统进行更 好的管理,从而弥补了我国现在重机制、轻管理的不足,保证信 好的管理,从而弥补了我国现在重机制、轻管理的不足,保证信 息系统安全可管。 以访问控制技术为核心,实现主体对客体的受控访问,保证所 有的访问行为均在可控范围之内进行,在防范内部攻击的同 时 有效防止了从外部发起的攻击行为。对用户访问权限的控 制可 以确保系统中的用户不会出现越权操作,永远都按系统 设计的 方式进行资源访问,保证了系统的信息安全可控。 以可信计算技术为基础,构建一个可信的业务系统执行环境, 即用10 积分 | 57 页 | 7.70 MB | 2 天前3
OSD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搭建路径与关键点分析-49页OSD 智能制造生产线的搭建路径与关键点分 析 0 ◆ 数字化固体制剂项目实施后收益 ◆ 数字化固体制剂项目应用场景及分类 ◆ 数字化固体制剂项目建设目标及关键点 数字化固体制剂项目搭建策略 01 02 上 0 3 04 ontent s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 (2025 年版 ) 》的通知 工信厅通装函〔 2025 〕 155 号 计 AUSTAR 5/47 AUSTAR ◆ 同层水平流设计 数字化固体制剂项目应用场景及分类 系统具备符合法规的电 子批记录管理、数据完 整性管理 系统、设备信息化交互 及联动控制交互 符合 FDA/EU/PICS 等国 际法规要求,合规的验 证 集 成 MES/MCS/RCS/SCADA /SAP 等系统交互 系统传输、对接密闭方 式 ,实现无尘化 物料拆包、称量、转运通 信息 化 合规 化 项 目 特点 7/47 0 ◆ 数字化固体制剂项目实施后收益 ◆ 数字化固体制剂项目应用场景及分类 ◆ 数字化固体制剂项目建设目标及关键点 数字化固体制剂项目搭建策略 01 J 03 04 AUSTAR ontent s 8/47 智能化生产设备 稳定生产,减少停机频次,提 高生产效率 系统 / 设备技术可靠性 系统 / 设备应用技术风险性的评估与过程模10 积分 | 49 页 | 11.17 MB | 2 天前3
2025虚拟电厂建设方案(45页 PPT)分布式电源传统并网方式存在一定局限 中国目前大多采用微网的概念作为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形式, 它能够很好地协调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的技术矛盾,并具 备一定的能量管理功能,但微网以分布式电源与用户就地 应用为主要控制目标,且受到地理区域的限制,对多区域、 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有效利用及在电力市场中的规模化效 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新能源并网对电网安全稳定带来挑战 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给电力系统平衡调节和电网安全 的聚合和协调优化,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 与电力市场和电网运行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 关键点:“聚合”和“通信” “ 聚合”: DER 与控制中心的双向通信 “ 通信”:各种 DER 聚合起来协调优化 风电 虚拟电厂 光伏 充电桩 普通负荷 柔性负荷 火电 储能 电网 协调控制技术 智能计量技术 信息通信技术 多元聚合技术 通过智能调控、通信技术整合各种形式的分布 式发电、负荷、储能等资源,作为一个调控性 先进的 控制、计量、通信等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系统、可控负 荷、电动汽车等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能源并通过更高层面的软件 构架实现多个分布式能源的协调优化运行。它能够聚合微网所 辖范围之外的分布式电源,更有利于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及利 用。 对于微网的定义,国内一般认为:微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 能量转换装置、相关负荷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 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10 积分 | 45 页 | 8.62 MB | 2 天前3
共 580 条
- 1
- 2
- 3
- 4
- 5
- 6
-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