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数据中心空气治理白皮书-伊顿白皮书 数据中心空气治理 白皮书 2 EATON www.eaton.com.cn 引言 随着全球数字化和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数据中心作为数字时代 的基础设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据 QYResearch 调研显示,全球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在 2024 年已突破 1871.4 亿美元,机柜数大约 1900-2000 万个;其中,中国数据中心总规模超过 840 万标准机架,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然而,数据中心在为社会经济提供强大算力支持的同时,也面 临着诸多环境挑战,其中室内空气治理问题尤为突出。数据中心内部 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供配电及暖通基础设施、 ICT 设备、通信设备 等关键硬件的稳定运行,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业务的连续性。 以 UPS(不间断电源)为例,作为数据中心最关键、最核心的 基础设施之一,随着 UPS 故障率上升,设备维修频率提高,零部件 更换更频繁,这会大幅增加运维费用和复杂度,并带来巨大的业务中 指令)只是众多已通过的无铅法规中的第一项。这些法规导 致印刷电路板(PCB)、表面贴装元件等设备组件对空气传播的腐蚀 性污染物的敏感性增加。 因此,在环境污染水平较高的地区运营的数据中心,可能会因 多项“无铅”法规对电子设备(包括供配电和暖通基础设施,信息技 术和数据通信设备等)制造的影响而出现硬件故障,数据中心对空气 质量监测的需求日益增加。 数据中心空气治理 各类设备日益紧凑的趋势使得气态污染成为数据中心运营和可 靠性方0 积分 | 18 页 | 1.98 MB | 2 天前3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国家能源局场、平衡机制及辅助服务市场等获得多重收益。日本发布《第七次战 略能源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 2030 年新型储能产能达到 150 吉瓦时 / 年。韩国发布《能源技术开发路线图》,提出未来十年能源 技术发展方向,包括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攻关。澳大利亚发布《国家 电池战略》,提出到 2035 年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池技术和电池 材料生产国,打造安全、弹性的电池供应链。拉美和中东地区是新型 储能发展的重要新兴市场,巴西计划大规模采购电池储能系统,为电 年,各国持续开展新型储能技术创新探索。电化学储能领 域,澳大利亚推动新型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应用;美国和日本布局 以铁 - 空气和锌 - 空气为代表的金属空气电池技术研究,正在推动技 术示范。长时储能领域,美国、德国、日本等多国正在推进绝热压缩 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英国建设了 350 千瓦 /2500 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 中试平台。储能调控领域,美国、欧盟的研究机构在新型储能优化运 行、集中控制等方面进行技术布局,英国、德国等国家探索新型储能 年底,各类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 据主导地位,约占已投产装机的 96.4%。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 储能等为除锂离子电池储能外的主要技术路线,占比分别为 1.0%、 1.0%。多个 30 万千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 万千瓦级液流电池储 能项目、单体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投运,一批构网型储能项目落地实 施,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等创新技术路线加 速应用,新型储能技术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20 积分 | 54 页 | 1.38 MB | 13 天前3
智慧园区综合管理系统——感知 ·互联 ·智慧 ·共享 中国移动线)机器人可以给客户带路(列如:去洽谈室、展厅、茶水间、 洗手间等)。 C 、 娱 乐 趣味问答(诗词、节假日、讲故事、讲笑事、唱首歌、天气预 报、空气质量检测等)。 D 、 环 境 监 测 服务机器人及智能化设备对办公区域空气质量、温度、环境噪音 等通过空气传感器、温度监测、噪音感知设施等传感系统实时监 控,预警与融合处置,并根据检测数据让控制设施设备做出智能 联动行为。 E 、 定 点 讲 运行状况利用图标可视化展示。 智慧环境采用最新检测技术获得多种关键空气质量参数,检测结果准确高效,可实时在线监测和显示空气中的温度、湿度、PM2.5、CO2、 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指标,并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控制子系统所连接的空调、采暖、通风或空气净化设备,保证室内舒适 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可视化展示: 以3D立体形式展示各个办公室空气质量信 息。 传输多样化: 数据传输方式多样,支持RS485有线连接, 数据传输方式多样,支持RS485有线连接, 或者433/WIFI/GPRS无线连接。 设备联动: 扩展性强,可接入空气净化等设备进行设 备联动。 信息报警 当检测点的数字超过国家标准,在平台上 突出显示,并发送该报警信息给管理人员。 智慧井盖基于传感器、GIS、计算机网络及无线通信等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井盖状态,通过监测井盖的翻转倾角和运动轨迹分析来 判断井盖是否为异常打开,一旦判断异常,马上发送告警信息到后台。10 积分 | 28 页 | 5.65 MB | 6 月前3
长虹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普教) 校园监控系统 校车管理系统 防灾应急管理平台 教学类 评测类 管理类 安全类 区域教育 信息化整 体解决 方案 食品安全监测平台 空气净化监测监测 水质净化、校园直饮水 学生体质监测平台 营养健康分析中心 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 健康类 www.changhongedu.com 整 体 框 架 设 changhongedu.com 心理室建设 全世界每年有10万人因为室内空气污染而死于哮喘病,其中35% 为儿童。在空气污染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更容易患支气管过敏反应, 这种过敏反应到头来又会导致生命后期发生过敏性哮喘和其他肺 部疾病。尘螨、各类可吸入颗粒物,都是导致儿童哮喘的罪魁祸 首,因此,减少空气中流动的浮尘、螨虫等是有效预防儿童哮喘 的方法。 中国白血病的发病率是3/10万人。每年约新增4万名白血病 者比例占30%。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诱发白血病的主要原因。 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的严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尽量减低空气 污染,才能远离疾病,有效地保护人民健康. • 东省茂名市茂南区公馆镇部分师生吸入受污染空气 致身体不适事件 • 湖北省汉江武汉段氨氮超标事件 PM2.5持续飙升,空气质量指数已爆表!开窗吸 PM2.5,关窗吸甲醛,净化空气已迫在眉睫 空气污染的危害 •10 积分 | 137 页 | 18.71 MB | 6 月前3
中国储能研究报告20252GWh,功率/能量规模同比增 长 126.5%/147.5%。预计 2025 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超过 50GW。 当前各新型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液流电池储能、氢储 能、混合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路线各有什么优缺点?未来哪种储 能的技术路线会成为主流? 泽平宏观研究报告 2 目录 1 储能未来有望发展,是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一环 年,保障新型储能市场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建成;政策加持下, 储能产业蓄势待发;11 月,工信部发布《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 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推动钠电池、液流电池等工程化和应 用技术攻关。发展压缩空气等长时储能技术。适度超前布局氢储能等超 长时储能技术。 3 储能新趋势之二:锂电储能超预期建设 24 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大幅增长,抽水蓄能占比首次低于 50%。 根据 CNESA 的不完全统计,截至 左右。到 2030 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将达到 220GW,行 业总产值将超过 3 万亿元。 从技术路线看,多个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 能项目投产,构网型储能探索运用,推动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截至 2024 年 9 月,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 96.7%,压缩空气储能占比 1.6%,铅蓄电池储能占比0.9%,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5%。其中包括锂离 子电池储能在内的绝大多数储能类型均属于短时储能。10 积分 | 16 页 | 4.38 MB | 5 月前3
气候中和园区: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 62 基准方案:分散式燃气锅炉 ................................................ 62 “全电”方案:余热废热和中央空气源热泵 .......................... 62 “全气”方案:余热废热与氢能热电联产 .............................. 64 方案比较 3.5 中国的可持续金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在全球气候变化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年前,中国就已经采取措施应对 其城市和地区的高度空气污染。 因此,促进绿色金融的动机并不像欧洲那样产生于《巴 黎气候协定》。相反,它是来自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实际 需要。然而,自2020年9月以来,二氧化碳排放也发挥 了重要作用。当时,习主席宣布中国的目标是在2060年 达到碳中和,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 的使用者提供热舒适度。一个人的热舒适度可以用简化 的热平衡来模拟,其中人的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可以补 偿通过皮肤和呼吸空气的热量损失。如果人的热损失较 大,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热舒适度较低;如果热损失较 低,他们的热舒适度就会被认为太热。对人的热舒适度 有很大影响参数主要有五个: • 工作温度包括 • 气温 • 自由表面的平均辐射温度 • 空气速度 • 湿度(相对湿度) • 衣服 • 活动程度/新陈代谢率 五个参数中的三个直接与环境条件有关。在封闭的空间20 积分 | 72 页 | 23.72 MB | 5 月前3
中国船级社:海上制氢设施指南2025。 (14)氢气压缩处所 系指氢气压缩系统所在的区域/处所。 (15)氢气储存处所 系指储氢系统所在的区域/处所。 (16)制氢辅助机械处所 系指为氢气生产和安全服务的机械设备(例如原料水纯化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冷却水 循环设备、碱液处理装置、氮气装置等)所在的区域/处所。 (17)控制站 系指火警指示器或失火控制设备集中的处所(亦称消防控制站)。制氢装置控制间应视 为控制站。 (18)碱液 危险区应与含有引燃源的区域尽量远离,其最小距离不应小于 3 米。当远离不 可行时,应采用有效的防火墙和/或防爆墙或隔离舱进行隔离。 2.2.4.7 控制站应位于非危险区内,不应位于制氢或储氢处所的上方。控制站上的出入 口、空气进口和其他开口不应面向爆炸危险区域。必要时应采用防火墙和/或防爆墙对控制 站进行保护。 2.2.4.8 应将氢系统及其周围区域划为禁区,并设置围栏,禁区周围应有显著而永久的 “严禁明火”等警示标 (3)全浸区和海泥区中的钢结构,宜采用阴极保护与涂层联合防腐蚀措施。对于拟用 水下检验代替坞内检验的设施,应采用高效长寿命防腐涂料,该涂料细则应交 CCS 备查。 18 2.6.1.6 结构内表面的防腐蚀 暴露于空气、海水或其它含腐蚀性介质环境中的钢结构的内表面,应采取涂层、阴极保 护或两者联合的防腐蚀措施。 2.6.1.7 两种不同金属连接处应采取适当措施以防电化腐蚀。 2.6.1.8 涂层的设计、施工和检验应符合0 积分 | 55 页 | 1.87 MB | 2 天前3
山东省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升方案设施运行情况, 以及清洁运输情况;自动监测、DCS 系统等数据至少保存五年以 上,高清视频监控数据至少保存一年以上。矿山开采、厂区内主 要产尘点周边、厂区内运输道路两侧安装空气质量颗粒物监测设 施,厂界安装环境空气质量颗粒物自动监测站。具体要求见附件 3、4。 加强运行管理,确保水泥熟料生产与脱硝系统同步运行,做 好脱硝剂采购记录、消耗量日常检查记录和喷枪维护记录。定期 —7— 。 熟料封闭储存。 生料、干粉煤灰、矿渣微粉、成品水泥等粉状物料采用密闭料仓、储罐等 方式密闭储存。 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贮存设施采用封闭措施,有生活垃圾或污泥存放时 处于负压状态;贮存设施内抽取的空气导入水泥窑高温区焚烧处理,或通 过其他措施处理达标后排放。 料棚(不含熟料、原煤)产尘点安装抑尘设施,车辆行驶区域及出入口地 面硬化并安装自动门。 物料输送 散状原燃料及产品卸车、上料、配料、输送密闭或封闭作业。 提下可以封闭的区域或建筑物,该封闭区域或封闭建筑物除人员、车辆、设备、物料进出时,以及 依法设立的排气筒、通风口外,门窗及其他开口(孔)部位保持关闭状态。 密闭:污染物质不与环境空气接触,或通过密封材料、密封设备与环境空气隔离的状态或作业方式。 —12— 附件 3 监测监控安装点位 监测监控 工序 安装点位 烟气排放连续在线监测系统 (CEMS)a 水泥制造 水泥窑及窑尾余热利用系统、0 积分 | 12 页 | 285.19 KB | 3 月前3
河南省工业企业园区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程 中的余热余压,如钢铁企业的高炉煤气余压、水泥企业的窑尾余 热等,将其转换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可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3.其他能源形式:鼓励尝试引入高效热泵技术,利用浅层地热 能、空气热能等低品位热能为工业生产提供供热、制冷等需求; 有条件的企业和园区,可将氢能作为一种补充能源,用于燃料电 池发电或为特定工业设备提供动力。 (二)新型储能系统 储能作为微电网重要的调节手段之一,配置规模应该通过合 同时通过与绿色能源出力特性相匹配,建设合理规模的新型储能 电站。储能类型以新型储能为主,除电化学储能外,尝试推广抽 水蓄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氨)储能等多种形式的 储能方式。鼓励在有合适的地形条件时,建设小型抽水蓄能电站; 建设压缩空气储能可利用低谷电力将空气压缩储存,在需要时释 放驱动涡轮机发电。 — 5 — (三)智能电网建设 1.网架建设:以工业企业、园区用电侧配电网为中心,清洁能 生能源发电量的比例)达到 80%以上。 (四)电力负荷调节能力(可根据电力系统需要变动其输出 功率的负荷占电力最大负荷的比例)达到 5%以上。 (五)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包括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压 缩空气储能、氢(氨)储能等)达到 1MW 以上。 (六)可再生能源制氢或工业副产氢年生产规模达到 5000 吨 以上,并实现就近利用。 (七)工业余能利用率(实现回收利用的工业余热、余压、 化学余0 积分 | 7 页 | 188.30 K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34 3.2.1 光热………………………………………………………………………………35 3.2.2 液流储能…………………………………………………………………………35 3.2.3 压缩空气…………………………………………………………………………37 3.2.4 飞轮储能……………………………………………………………………………37 3.2.5 氢能………………………………………………………………………………39 第三章 新型储能技术发展趋势 2025 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能量存储、转换并释放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技 7 术,包括但不限于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热储能、重力储能等 。根据储能时长的不同,储能技 术可分为短时高频储能(<30分钟)、中短时储能(30分钟~4小时)、长时储能(>4小时)。各种储 能技术路线的发展路径及市场格局本质上由场 当前储能技术形式多样,涵盖抽水储能、氢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以及 现阶段占比最高的锂离子电池。抽水储能功率大、技术成熟,适合大规模储能需求,但选址受地理条 件限制;氢储能能量密度高、可跨领域应用且绿色环保,但能量效率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液流电 池安全性高、生命周期性价比高且环境友好,但能量密度低,初期投资大;压缩空气储能装机容量 大、清洁环保且寿命长,但效率低且选址要求严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共 157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