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络发展大会:2025面向Web3.0的数字实体互联白皮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传统的 ISO/OSI 等经典网络理论,虽然涵盖了联网设备之间,从物理连接、 数据传输、会话管理到应用服务的完整通信功能,但并未纳入网络用 户交互所需的身份识别、行为交互、数据解析等能力。针对当前互联 网在数据互联互通中面临的架构性与基础性瓶颈,本白皮书在参考借 鉴 OSI 网络七层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网络传输层之上构建新型互 联协议,提出一种面向 七层模型虽然涵盖了物理连接、数据传 输、会话管理到应用服务的完整通信流程,但是受限于领域特定数据与网络公用 性的矛盾问题,传统的 ISO、TCP/IP 等经典网络理论主要定位在异构网络通信 层面,数据互联所需的身份识别、行为交互、数据语义解析等需求被当做应用层 问题由“客户端-平台(服务器)”交互模型解决。 2) 缺乏对数据的合理抽象 OSI 七层模型主要针对异构网络互联,这使得当前网络基础设施主要面向" 构互联网基础架构,实现去中心化的数字生态”。与 Web1.0(只读)、Web2.0 (读写+中心化平台)相比,Web3 强调: 面向 Web3.0 的数字实体互联白皮书 14 - 用户主权:个人拥有数据、身份和资产的完全控制权 - 去中心化协议:以区块链替代传统中心化平台作为信任基础 - 通证经济:通过加密货币和智能合约实现价值网络化 以太坊联合创始人 Gavin Wood 在 2014 年首次提出10 积分 | 38 页 | 1.25 MB | 2 天前3
中国移动:2025数字可信白皮书-构建数字经济互信新底座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字技术创新持续取得突破。与此同时, 身份信息泄露、数据算法歧视、数字资产被盗等难题也日益凸显,亟需通过数 字可信技术来解决。 中国移动作为网信领域的排头兵,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勇担新质生产力国 家队职责,携手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大力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信级开放 可信基础设施,加力推进制定“统一目录标识、统一身份登记、统一接口要求” 的标准规范,着力构建支持“多主体、多平台、多领域、多应用”的数据要素 用”的数据要素 流通新范式,合力打造数字可信新生态。 本白皮书阐述了数字可信内涵和外延,以及其作为数字经济基础的重要性, 并构建了包含区块链、身份、数据、资产、治理监管的数字可信技术体系。通 过典型实践案例,展示了数字可信在金融、AI、数字身份、农商、医疗、司法、 文旅、贸易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最后,提出了共建数字可信生态的倡议和行动 建议,旨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可信是人类 .............................. 20 3.3 数字可信服务体系 ........................................ 21 3.3.1 身份可信 ............................................21 3.3.2 可信数据 .....................................0 积分 | 50 页 | 1.10 MB | 5 月前3
联盟网络Co-NET2.0白皮书 架构设计及场景示例2025白皮书深入探讨了联盟网络的架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思路与新增功能 模块,并结合不同类型的网络给出了详细的设计示例。联盟网络的整体架构设计 着重于多主体网络互联、灵活资源和能力共享、可信权益保障、跨域安全和身份 管理以及智能化网络管理,确保网络的高效、灵活与安全运行。新增的四类功能 单元——业务单元、联盟单元、可信单元和智能体单元,协同工作,共同实现联 盟网络的核心功能与价值。 在支撑技术方面,白 管道和被连接者,需要具备 为其他网络提供管道和接受其他网络管道服务的能力。这具体体现在网络的功能 设计中,设计实现联盟网络重点在于: 一、多主体网络互联:通过联盟网络协议(例如服务注册、发现、身份认证、 安全协议等),使多个独立运营的网络(不同运营商、行业专网、私有网络)能 够在受控环境下互通。 二、灵活资源和能力共享:通过网络的开放和管理(例如对内资源能力统一 管理和对外自定义服务 管理和对外自定义服务)实现共享,降低单一网络的负载,并提升跨行业应用的 性能。 三、可信权益保障:通过广义 QoS 质量机制及多方见证技术实现共享与权益 的精确对应,保障资源能力流转的顺利进行。 四、跨域安全和身份管理:基于分布式身份(如去中心化身份(DID))和 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如区块链),实现联盟网络中的安全认证与信任机制。 五、智能化网络管理:采用 AI 驱动的自主网络,结合智能体架构(AI Agents),0 积分 | 29 页 | 4.03 MB | 5 月前3
基于区块链和区块链服务网络(bsn)的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指引(2025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所副所长 杨 林 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兼秘 书长 姚辉亚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数字金融发展部 负责人 成员: 国家信息中心:马潮江、王丹丹、陈栩、戴彧、涂菲菲、 徐凌验、张岳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郎晓夫、尚茹南、洪 子鸣 北京红枣科技有限公司:刘国栋、马晓军 中关村安信网络身份认证产业联盟:郝久月、国伟、蔡国 城、李頔、吴瑶 产 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数据流通利用服务,属于数据基础设施范 畴。 “可信”是可信数据空间的关键特征,分别体现为用户身份可 信、数据流通可信、收益机制可信。 “用户身份可信”是整个体系的基石,通过严格的身份验证与 信用评估机制,确保参与可信数据空间活动的用户身份真实、 行为合规,营造安全可靠的数据交互环境,让用户放心参与数 据的共享与协作。 “数据流通可信”是数据在可信数据空间内安全有序流通的根 一是作为数据流通交互平台。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资源往 往存在差异,且由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原因,机构之间的 数据共享、交互、交易面临诸多困难。可信数据空间通过区块 链等技术手段,建立一套共识规则和安全可靠的身份认证、访 问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同时 明确数据的持有权和使用权,为数据资源的交互双方提供了一 个安全、可靠的环境,实现不同主体之间数据的安全、便捷共 享和交互。0 积分 | 70 页 | 2.43 MB | 5 月前3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53页)BIM工程管理、BIM运维管理 GIS地图叠加各类数据 大数据分析 云和网络资源 云网一体化、物联网 建筑行业大数据 01 需求分析 1.3 人员管控 1 2 3 4 • 进出工地人员的 身份实名制管理 • 进出工地人员 的权限控制 • 施工现场人员 的行为管控 • 施工现场人员 的安全管控 01 需求分析 1.4 车辆管控 工地进出车辆 需求分析 1.8 管理决策 n 为监管部门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 工地现场情况及时采集和分析 • 数据汇总,形成多维图表 02 解决思路 02 解决目标 人员身份 工程管理 安全管理 • 实现工地进出人员的 身份有效识别,管控 人员进出; • 分析工地人员的进出 情况; • 实现工地现场人员身 份实名制,保证信息 的唯一性、准确性。 • 实现对工地内部人 员工作情况的智能 人员 进出 闸机 管控 身份 注册 工地门口 智慧工地云平台 短信报警 人员活动 微信通知 视频 监控 03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人员管理 人员安全培训 人员实名制管理 人脸识别技术 工地出入口管理 03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3.2 劳务实名制 n 人脸识别技术 • 主要功能: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技 术,在工地大门口,对出入工地的 人员身份进行验证。 • 效益分析:人脸识别技术是非接触10 积分 | 53 页 | 5.24 MB | 2 天前3
华为:2025年算力基础设施安全技术白皮书-端管云协同保障能力;在存储场景中,通过机 密存储技术实现数据静态与传输中的端到端保护;在云场景中,依托擎天架构,提供了高安全、 强隔离的机密计算环境。同时,HCIST 通过远程证明与安全验证机制,确保平台身份与运行环境 的真实可信。未来,华为将继续深化异构硬件级保护、跨设备安全通道协议及合规框架的研发, 推动算力基础设施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方向演进。 HCIST 将能够帮助数字化运营企业更好的将“ Storage)新理念,旨在从硬件层面构建可 信根基,依托硬件身份、链路加密、双层认证和数据直通等核心技术,形成覆盖全链路的数据安全 体系。该方案面向存算分离与智能存储深度融合的架构,不仅有效降低了跨节点、跨网络传输所带 来的安全风险,还实现了高安全和高性能的兼顾。 在云安全方面,华为云基于擎天(Qingtian)架构构建了物理隔离、安全启动、硬件身份证明等机 制,防御云平台内部威胁。擎天 Enclave 够显著降低内存残留风险。此外,昇腾 NPU TEE 基于 NPU 上的可信根对其运行的系统和软件执行严格的可信启动与远程证明,生成代表 NPU 身份和安全状态的度量报告,确保运行在可信域上的软件栈没有被恶意篡改,保证算力底座的 完整性和平台身份的真实性。 需要强调的是,昇腾平台的上述保护机制对主流 AI 框架(如 PyTorch、vLLM 等)实现兼容,无需 修改模型结构或业务逻辑。这一特性极大降低了可信20 积分 | 52 页 | 3.30 MB | 2 天前3
华为云安全白皮书3.7... 17 6.1 身份与访问安全 ....................................................................................................................................................... 17 6.1.1 身份管理 ........... ....... 56 7.10.1 统一身份认证服务(IAM) ............................................................................................................................... 56 7.10.2 应用身份管理服务(OneAccess) ...... 和环境安全管理,物理服 务器和网络设备的管理。 华为云主要负责开发和运营其数据中心的物理基础设施,提供的 IaaS、PaaS 和 SaaS 服 务,以及各种服务的内置安全功能。华为云除了提供跨层身份认证(IAM)功能外, 还负责构建纵深防御的多层防护体系,覆盖物理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和 数据层。同时,还能保证运维的安全。 租户在华为云上订购的虚拟网络、平台、应用、数据、管理、安全等云服务,主要负20 积分 | 92 页 | 2.74 MB | 5 月前3
网络安全专用产品指南(第二版)下册全管理平台、网络型流量控制产品、负载均衡产品、抗拒绝服务攻击产品、终端接入控制产品、 USB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系统、文件加密产品、数据泄露防护产品、安全配置检查产品、运维安 全管理产品、日志分析产品、身份鉴别产品、终端安全监测产品、电子文档安全管理产品等 19 类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其中每类产品均按企业名称首字母进行排序。 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 ..............................................................................................494 身份鉴别产品 北京数字认证股份有限公司................................................................................. 抗拒绝服务攻击产品 用于识别和拦截拒绝服务攻击、保障系统可用性的产品。 24 终端接入控制产品 提供对接入网络的终端进行访问控制功能的产品。 25 USB 移动存储介质管理 系统 对移动存储设备采取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审计机制等管理手段 , 实现 移动存储设备与主机设备之间可信访问的产品。 26 文件加密产品 用于防御攻击者窃取以文件等形式存储的数据、保障存储数据安全的 产品。 27 数据泄露防护产品20 积分 | 578 页 | 6.51 MB | 2 天前3
税务移动安全信息化解决方案平台,为实现“互联网+税务”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1.完善标准规范 税务移动安全信息化解决方案 - 3 - 税务总局制定核心业务系统的网上办税接口规范、数据标准,制定和发布 移动办税应用开发规范,统筹身份认证系统,发布标准接入规范。制定和发布 12366 系统、知识库、法规库、自助办税终端管理系统等技术标准和接口规 范。 各地税务机关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开发和实现具有本地特色的互联网应 用产品,支持多种渠道调用和接入。 从终端自身计算环境入手,确保终端计算环境的可信,并且保障终端做为办公 资产的可管、可控。 2、接入用户不可信 由于移动终端的移动性,导致接入用户的不确定性,存在非法用户的非法 访问和用户的非法使用等安全隐患,所以需要采取严格的身份认证措施及分级 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接入用户的可信。 3、通信链路遭威胁 税务移动安全信息化解决方案 - 6 - 由于移动通信网络自身的开放性、脆弱性,使得信息在借助移动通信网络 传输过程 安全增强,构建了从芯片到应用的终端立体安全防护体系,打造了智能终 端可信安全运算环境; 系统基于 PKI 证书机制,结合 VPN、身份认证、密码等多种技术,融合移动 通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的最新的前沿技术,以专网和无线通讯技术 为依托,实现移动网络的安全接入、身份认证、信息加密传输,确保了数 据传输的安全问题; 系统以技术管理并重,通过提供统一管理服务,实现对安全移动智能终 端、核心关键网络设备实现统一管理与控制;20 积分 | 58 页 | 4.44 MB | 5 月前3
2025年低空智联网场景和关键技术白皮书-中国信科5G-A 网络和卫星互联网为基础、低空飞行器间通信和自组织网络为补充的立体协同覆盖网 络架构,研讨以高效空口传输、通信覆盖增强、卫星接入、飞行器间直接通信为代表的无 线传输技术,研讨以空地融合组网、身份接入认证、移动性管理、高效灵活的无线自组织、 低空网络节能、频谱分配与干扰管理为代表的组网与网络技术,研讨以通信与导航融合、 通信与感知融合、通信与智能融合、通信与算力融合、空域安全管控为代表的跨域融合技 ..........................................................................23 低空智联网场景和关键技术白皮书 4.6 身份接入认证技术.......................................................................................26 4.7 信网络质量评估体系和评测方法研究、面向低空业务的通信网络质量保障研究、低空数字化管理 服务平台体系架构研究、低空智联网机载终端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网联接入 及安全管控技术研究、身份信息监管策略研究、专用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低空智联网场景和关键技术白皮书 3 SIM)研究、监测服务管理平台研究、运行冲突管理规则研究等。 此外,202410 积分 | 57 页 | 3.12 MB | 2 天前3
共 264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