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储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容量配置优化年 11 月 Vol.13 No.11 Nov. 2024 储 能 科 学 与 技 术 Energy Stor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风光储多能互补能源系统容量配置优化 智筠贻 1, 3,凌浩恕 2, 3, 4,吴 昊 1,朱轶林 2,沈昊天 3,徐玉杰 2, 4,陈海生 2, 4 ( 1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放量最低的目标;开发了改进型非支配遗传算法求解仿真模型,得到了多目标问题的帕累托最优解集,并通过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获得了系统的最优容量配置运行方案;利用线性规划软件CPLEX求解器开展了系统的运行调 度优化,验证了该系统框架和优化调度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风光储多能互补 能源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方法有效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实现了经济成本和碳排放量最低,提高了系统的经 济性和环保性。本文为可再 济性和环保性。本文为可再生能源系统实现持续稳定可靠的供能和园区的低碳化转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多能互补;风光储;容量配置;调度策略;多目标优化 doi: 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377 中图分类号:TM 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239(2024)11-3874-15 Optimization of capacity configuration10 积分 | 15 页 | 2.67 MB | 4 小时前3
DeepSeek资产配置进阶实践的20个核心问答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及其项下所有内容 证券研究报告 | 2025年05月04日 AI 赋能资产配置(十二) DeepSeek 资产配置进阶实践的 20 个核心问答 核心观点 策略研究·策略专题 证券分析师:陈凯畅 证券分析师:王开 021-60375429 021-60933132 chenkaichang@guosen.com.cn wangkai8@guosen.com.cn 提升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灵活性。在当下的 AI 语境中,或许更应关注 AI 幻象 问题,而非过拟合问题。 问题 3:从宏观信号到组合构建中,短周期模型得出的“打分指示”如何转化 为具体的战术配置权重(股债比例调整)? 将短周期模型的“打分指示”转化为战术配置权重,核心是通过风险资产暴露系 数实现动态股债比例调整。综合打分区间(-1 至 1)被划分为若干风险等级,例 如得分小于或等于-0.5 时,定义为极端风险环境,此时股票仓位压缩至 30%-50%,并配置高等级信用 债对冲潜在风险;得分大于 0 时启动进攻型配置,其中 0 至 0.5 对应 50%-70%股 票仓位,0.5 以上则进一步提升至 70%-90%,债券部分仅保留利率债作为安全边际。 转化过程中需同步分析各维度因子(如宏观、资金、情绪)对当前打分的贡献度, 形成“核心驱动因子矩阵”。例如,若宏观因子(如通胀领先指标)权重骤升, 则针对性增加周期股配置比例;若情绪因子(如市场热度得分)超过阈值(如10 积分 | 16 页 | 644.10 KB | 3 小时前3
[智慧能源]台達能源管理系統DIAEnergie配置步驟台達工業能源管理系統(IEMS) DIAEnergie配置步驟 Delta Confidential 配置項目及流程 系統設定 1.建立區域階層(按 地區、廠區、部門) 2.建立能源種類(水、電、油、氣)及分項能耗(空調用電、空壓用電、照明用電等) Ø 建立能源種類 Ø 建立能源折算係數 3.建立拓樸架構 Ø 建立設備/儀表拓樸架構 Ø 點位配置 p DIAEnergie內建支援之儀表/Modbus設備/OPC 建立內部點位(計算能源績效指標如EUI、用電密度、設備嫁動率、負載率、設備COP……) Ø 撰寫VB script Ø 建立運算點位 7.權限管理設定 8.警報設定 Delta Confidential 配置項目及流程 Dashboard設計 1. 頁面設計元件介紹 能耗分析工具使用 1. 歷史資料對比分析 2. 電價分析 3. 需量分析 4. 建立基線Baseline 5. 節能績效分析(使用Baseline) Confidential 系統設定 Ø 設備拓樸 拖拉儀表/通訊關關/PLC等元 件建構系統拓樸 建立通用Modbus設備/PLC/虛擬設 備 Delta Confidential 系統設定 Ø 點位配置 設定PLC/虛擬設備之點位 設定DIAEnergie內建支援之儀表點位 設定通用Modbus設備之點位 批次匯出/匯入設定點位 Delta Confidential 系統設定 Ø 建立能源迴路20 积分 | 31 页 | 3.66 MB | 5 月前3
Nacos3.0开源开发者沙龙·Agent & MCP杭州站 一个易于构建 AI Agent 应用的服务、配置和AI智能体管理平台(87页)Nacos3.0架构 安全零信任&AI Registry Nacos PMC 2025/07/10 一个易于构建 AI Agent 应用的服务、配置和AI智能体管理平台 柳 遵 飞 ( 翼 严 ) CONTENT 目录 Nacos3.0 架构升级&核心能力 性能 & 可拓展性提升 01 Nacos3.0 安全零信任 Nacos内核&应用安全零信任实践 02 Nacos Router 03 Nacos 3.0 未来规划演进 一个易于构建 AI Agent 应用的服务、配置和AI智能体管理平台 04 Part 1 Nacos3.0 架构升级&核心能力 性能 & 可拓展性提升 Nacos 简介 Nacos2.0时代:一个更易于构建云原生应用的动态服务发现、配置管理和服务管理平台 https://nacos.io/ Nacos社区 2.0发展回顾 • Github仓库突破3w 构建AI应用部署形态改变 • 原生配置&服务的模型如何支持 AI应用构建,相比微服务时代提 供更易用的产品化功能 • 默认命名空间不统一:服务&配 置标识不一致 • 配置及服务的动态订阅 • 分布式锁功能支持 • 内核和控制台同端口 • 鉴权开关绑定 • 应用侧数据源动态无损轮转 Nacos-Controller : k8s 配置及服务同步 价值 • 可视化管理界面20 积分 | 87 页 | 11.66 MB | 2 天前3
团体标准-电子商务智能客服系统技术要求... 5 8 系统配置要求 ........................................................................ 7 8.1 通用配置要求 ...................................................................... 7 8.2 关联配置要求 .......... .... 10 9.7 直播间知识库要求 ................................................................. 10 9.8 知识库配置要求 ................................................................... 11 10 安全要求 ............... 而引入增量导购能力,协助实现业务持续增长。 T/ISC 0032—2023 1 电子商务智能客服系统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电子商务智能客服系统框架,描述了服务流程,规定了系统配置和知识库的技术要求、 安全要求以及评价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电商智能客服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10 积分 | 25 页 | 1.53 MB | 2 天前3
5G专网MEC边缘云平台自动化部署研究与实践MEC 平台中服 务器与交换机的连接方式、虚拟局域网(VLAN)的划 分 以 及 各 类 虚 拟 专 用 网 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的IP地址分配等关键配置信息 [7-10]。 OpenStack是一个开源的云计算管理平台,它支持 各种云服务模型,提供了一套丰富的管理工具,用于 管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这使得它成为构建和管 关键词: 5G;MEC;自动化;边缘云;部署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摘 要: 当前,MEC 边缘云平台部署虽然采用了 Ansible 的一系列集成脚本,但仍需人 工做好服务器的基础配置,并根据网络规划修改对应的脚本参数。该方式将导 致频繁查找,易出错,效率低。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了基于 Paramiko 和 Redfish 等自动化运维库,通过编写 Python 程序读取规划的相关网络 目前,无论是布局类 MEC 节点还是现场级 MEC 节点,MEC 边缘云平台部署主要采用远程部署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施人员对服务器及数通设备进 行上架上电,完成服务器基础配置及操作系统安装, 数通厂家遵循开局规范进行网络配置和现场布线。 然后,MEC 节点放通指定路由,包括带外 VPN 和带内 VPN,通过传输承载网络与远程节点平台实现连通。 如图 2 所示,交付工程师进行 MEC 远程部署时主要通0 积分 | 4 页 | 1.15 MB | 3 天前3
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建设方案(157页)求;通过对IT基础资源的云化管理,实现资源的弹性伸缩和按需分配,满足各类业务和数据的 计算资源需求。 云平台需要支持根据业务应用的不同特点分配不同的计算资源,包括采用合理的物理服务 器。能根据业务应用的特点对服务器或存储进行配置满足应用对计算和存储的需要(CPU、内 存、网络I/O、存储I/O)。计算平台需要和管理平台联动实现对虚拟计算资源的部署和分配, 以提升新业务上线速度、提高服务器资源利用率、提高业务系统计算资源横向扩展能力、提高 资源服务,为应用系统提 供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 2.云主机服务 服务描述:为用户提供的云主机(虚拟机)服务。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对虚拟机的CPU、 内存、网络带宽、硬盘性能及空间进行定制配置。并通过平台可对虚拟机进行创建、启动、停 止、删除、快照、备份、恢复等。 稳定性:支持云服务器迁移、系统性能报警。 安全性:支持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弹性IP绑定。 自由弹性:5分钟内升/降级CPU和内存。 让不用关 心底层的存储技术,也不用关心存储资源扩容问题,直接通过对象存储调用海量的存储资源, 存储应用数据。 平台为用户提供不同性能的块存储、对象存储以及文件存储服务、用户可根据业务需求, 配置不同性能、不同种类的云存储服务 对象存储把对文件的管理依托于空间(Bucket)进行,空间是存放文件的容器,也是用户 上传、下载、分享文件的载体。在空间概况中,用户可以查看当前的空间信息。信息包含:空20 积分 | 157 页 | 5.66 MB | 2 天前3
湖南大学:2025年智算中心光电协同交换网络全栈技术白皮书............................. 26 3.1 应用层:面向光电网络的集合通信重构协议.......................27 3.1.1 预测通信模式,为重配置提供需求启示.....................28 3.1.2 拓扑有感知的动态集合通信重构................................. 29 3.2 传输层:面向光电网络的高性能传输协议 变光的出射方 向。主动光交换机的重配置时间一般较长(数毫秒级),成本较 高,但端口数量有明显优势,商用可达 320×320 个端口的规模, 部分技术在实验室阶段已探索更大规模。 被动光交换机典型的例子如 AWGR,则令不同波长的输入光在固 定光路结构中被引导至不同的输出端口,从而实现波长选择性连 接。AWGR 本身无任何可调组件,不具备动态重配置能力,其路 径选择依赖于输入波长。系统级的路径切换可通过使用可调谐激 All-Reduce)通常抽象为特定的 逻辑拓扑结构,包括树形、环形、蝶形等多种通信模式。每种逻辑拓 扑都对应着不同的通信路径和数据交换顺序,其性能表现高度依赖于 底层物理网络的连接特性。 当光电协同网络的物理拓扑配置与应用需求的逻辑拓扑结构不匹 配时,会加剧热点链路的利用率问题,从而降低任务通信效率,同时 造成其他链路空置:一方面,应用需要等待合适的直连链路建立,在 等待期间造成带宽空闲;另一方面,链路建立后可能出现通信热点,20 积分 | 53 页 | 1.71 MB | 2 天前3
5G边缘云网业协同方案研究方式及路径,并可以面向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网 络能力开放。 方式 1:MEP通过无线侧的接口获取 5G RAN侧能 力或配置权限,并将其通过 ETSI MP1接口开放给应用 程序,为客户应用提供基于无线网络能力的协同。 方式 2:MEP 与 UPF 通过 ETSI MP2 接口对接,获 取核心网用户面的网络能力及配置权限,并将其通过 ETSI MP1 接口开放给应用程序,为客户应用提供基于 核心网能力的协同。 分流规则的配置、DNS 规则 配置、黑白名单控制、带宽管理、流量管理、终端信息 查询等能力。 4.2.1 IP分流规则配置 图 4展示了边缘平台部署新的业务应用 ME APP2 之后,MEP 与 UPF 交互并配置分流规则的流程。在步 骤④中,MEP 下发规则的操作可以通过 MEP 平台开放 给 ME APP2 或者通过边缘侧部署的自服务系统开放 给行业客户,由客户按需进行配置。 MEP MEP 与 UPF 通过 MP2 接口协商,对每条分流规则 图3 运营商平台集成厂商无线能力模块方式 图4 IP分流规则配置流程 ME APP DNS解 析模块 … MP1接口 MEP 基站2 基站1 厂家A私 有接口 厂家B私 有接口 厂家A无 线能力 厂家B无 线能力 ⑦UPF对新地址172.0.0.2也执行本地分流 ②UPF对172.0.0.1执行本地分流,其他地址不分流10 积分 | 6 页 | 665.81 KB | 3 天前3
eSIM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年)-中国信通院-形态、功能、作用以及应用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电信卡的每一次 技术革新,不仅是通信技术进步的标志,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 活。近年来,随着 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eSIM 凭借无卡化设计、便利的远程配置管理以及支持多场景应用等优势, 逐渐发展成为万物智联时代的一项重要技术。 eSIM 技术作为电信卡技术的重要演进方向,已在全球多个国家 商用落地,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然而,eSIM 卡。2012 年,苹果在 iPhone 5 上引入尺寸更小的 Nano SIM 卡,其尺寸比 Micro SIM 卡缩小三分 之一,这种小型卡节省了手机内部空间,迅速成为主流智能手机的标 准配置。这一时期的 SIM 卡除存储通讯录和短信外,逐渐增加网络 eSIM 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 年) 3 认证功能并升级加密算法,提高了安全性。 随着 3G 网络的推出,产业对 SIM 助软件实现用户识别、鉴权等功能。随着 4G 技术普及和标准化逐步 完善,eSIM 卡发展为嵌入式 SIM 卡,以芯片形式永久内嵌在设备中, 支持远程配置和管理,用户通过 OTA(Over-The-Air,空中下载)技 术远程激活和切换网络配置文件。eSIM 卡因其潜在商业价值和广泛 应用前景,得到全球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等产业各 eSIM 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 年)0 积分 | 41 页 | 1.33 MB | 5 月前3
共 603 条
- 1
- 2
- 3
- 4
- 5
- 6
-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