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实践指南1.0
2.39 MB
54 页
0 下载
2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 CCSA TC601 大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 员会,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 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CCSA TC601 大数据技 术标准推进委员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 法律责任。 编制说明 本报告由 CCSA TC601 牵头撰写,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多家单位 的大力支持,主要的参编单位及人员如下: 主要参编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清华大学、华为技术有限 公司、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浪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云赛智联 股份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中移系统集成有 限公司、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福建大数据一级开发有限公司、东软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 公司、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龙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普元信 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数字郑州科技有限公司、 中电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省数字产业发展集团、武汉大数据产 业发展有限公司、联通数据智能有限公司、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杭 州数梦工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蜜度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海大学、 石河子大学、枣庄市民卡管理有限公司、包头市大数据中心、湖南宝 庆数联科技有限公司 编写组主要成员:姜春宇、庞伟伟、王苏婉、康宸、刘宾、王跃、 莫莉娟、傅建平、胡雨亭、倪海波、邓东、李连伟、李传忠、荆潇、 田震、李照川、陈正伟、周海涛、徐松林、胡鑫、赵明君、段胡胡、 索飞飞、郝颖、李巍、郝振军、王俊青、常鹏飞、沈王恒、涂平、 石福仁、许强、林涛、梁孟、林嘉敏、陈胜凯、周海军、卢毅辉、 毛舒凯、练海荣、孙晓宁、李书超、孟庆余、程晶、王芳、郑丹辉、 高孟毅、魏涛、代强强、唐琴、吴丹、王骏涛、杨娜、王辉、王项男、 谭晟中、张芬、桑海岩、范雨晓、余静雨、念灿华、何转琴、白鉴欣、 沙剑锋、王君、王昉、周瑞群、张国宝、高攀、杨景雯、潘隆、 张广运、王志明、李娜、郝叶飞 前 言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指出,到 2025 年,全 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政务数据管理更加高效,政务数 据资源全部纳入目录管理。《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 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完善省、市两级政务数据平台, 整合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2025 年 5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条例(草案)》,首次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 政务数据共享内容,为构建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提供基本遵循。 截止 2023 年,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枢纽累计发布数据 资源 2.06 万类,支撑各地区各部门共享调用 5300 余亿次,我国已有 226 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数据开放平台,开放的有效数据集 达 34 万个,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已初 步形成。 然而,各地区、各行业因其发展基础及资源禀赋不同,不同地区 不同行业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仍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在管理机 制、技术能力、运营水平、场景创新等方面存在差异。为凝聚产业共 识,CCSA TC601 依托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能力成熟度(GDMM) 评估调研成果及产业界先进实践共同研究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 设实践方法论。本文从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概念内涵及政策要求 出发,明确建设目标、建设维度等总体视图,并从统筹管理一体化、 数据目录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等九个维度梳理行业先进实践经验。 结合大模型技术在政务领域的最新应用实践,本文进一步分析政务大 模型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对一体化政务 大数据体系的发展态势进行研判和展望。 目 录 一、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总体概述............................................................. 1 (一)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概念内涵.......................................................... 1 (二)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发展政策背景.......................................................... 1 (三)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意义.......................................................... 2 二、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总体视图............................................................. 4 (一) 建设目标.................................................................................................. 4 (二) 建设维度.................................................................................................. 6 (三) 等级要求.................................................................................................. 7 三、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实践..................................................................... 9 (一) 推进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夯实地方政务数据管理基础...................... 9 (二) 统筹管理一体化,助力政府侧数据共享协调集约利用.................... 12 (三) 数据目录一体化,盘点数据底数构筑数据资源总账本.................... 14 (四) 数据资源一体化,归治用一体发挥数据资源汇聚效益.................... 16 (五) 数据服务一体化,构建数据服务总门户聚焦创新应用.................... 18 (六) 共享交换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级联贯通共享交换体系.................... 20 (七) 算力设施一体化,数智融合前瞻性打造存算基础底座.................... 21 (八) 标准规范一体化,构建全面规范数据标准化管理体系.................... 23 (九) 安全保障一体化,构筑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根基.................... 24 (十)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DMM)................26 四、从政务数字化到政务数智化,政务数据应用边界持续拓展......................... 29 (一) 大模型助力政务行业数智化转型........................................................ 29 (二) 政务大模型应用能力成熟度概述........................................................ 30 (三) 政务大模型创新应用典型场景............................................................ 32 五、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未来展望............................................................. 35 (一) 发展展望................................................................................................ 35 (二) 下一步发展建议.................................................................................... 36 附录: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优秀案例 图 目 录 图 1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总体视图.................................................................... 4 图 2 政府侧数据管理组织角色分布........................................................................ 9 图 3 一体化集约化资源管理体系总体架构.......................................................... 12 图 4 数据目录的运营运维管理要点...................................................................... 15 图 5 数据治理人员划分.......................................................................................... 17 图 6 构建数据应用服务.......................................................................................... 18 图 7 全国一体化共享交换体系全局视图.............................................................. 20 图 8 技术演进路线示意.......................................................................................... 22 图 9 数据算力协同建设.......................................................................................... 22 图 10 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3 图 11 政务数据安全管理核心主体及其关键环节.................................................25 图 12 GDMM 评估模型总体框架...........................................................................27 图 13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的五大成熟度等级及其特征........................ 28 图 14 政务大模型应用能力成熟度总体架构........................................................ 30 表 目 录 表 1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总体建设目标和基本要素........................................ 6 表 2 各省级行政区数据部门成立情况.................................................................. 10 表 3 2024 年以来各省级行政区政务数据相关文件发布情况..............................11 1 一、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总体概述 (一)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概念内涵 2022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 建设指南》,给出了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总体定义,即:全 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包括三类平台和三大支撑。三类平台为 “1+32+N”框架结构,“1”是指国家政务大数据平台,“32”是指 31 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筹建设的省级政务数据平 台,“N”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政务数据平台,三大支撑包括管理机 制、标准规范、安全保障三个方面。狭义上来说,一体化政务大数据 体系指的是各地方、各行业统筹推进政务数据一体化、体系化建设思 路,通常包含底座平台建设、配套支撑体系建设、互联互通规划、应 用场景建设等相关维度,是我国数据基础制度的重要内容。 (二)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发展政策背景 政务大数据的发展与演进与政府侧的职能变更、管理服务模式变 更及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等因素息息相关,可主要概括为政务信息化 建设、共享交换、共享整合和一体化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从政务信息化建设到共享交换,政府侧在管理模式、技术资源、 数据资源等方面逐步探索并完成经验积累。随着政府职能定位逐步由 行政管理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公共服务部门开始依托在线模式提供政 务服务,面对信息系统分散带来的重复采集和数据质量等问题,地方 尝试依托于政务云统一整合并存储各部门数据资源,并融合运用数据 库、大数据引擎推进数据初阶治理。随着跨区域、跨行业数据需求的 2 日益增长,国家层面亦推进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及国家政务服务平 台数据交换通道建设,为各地区各部门与国家平台间政务、监管数据 的共享交换提供通道,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从共享整合到一体化建设,开启了以政务数据为重要枢纽的现代 化协同治理新模式。伴随着各地方数据管理部门的陆续成立,政务数 据共享协调机制日益完善,各部门以数据为纽带紧密推进组织协作, 大幅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并在疫情防控、卫健、公安、 交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大数据助力应急管理、促进履职能力建设方面 的潜在价值。国家层面亦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建设,构 建起覆盖国务院部门、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数据共 享交换体系。随着政务数据平台承载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治理任 务复杂度不断增长,数据安全成为关切要点,各地方、各行业开始探 索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进一步降低数据治理难度、提高数据 安全性。各地方、行业建立健全政务数据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推进项 目、服务、算力、安全、标准等一体化建设管理,政务数据一体化建 设管理模式初步形成。 (三)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意义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助力政府信息化建设集约化一体化。 数据作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核心价值载体,能否产生新数据、带来新 价值已成为各地方判定信息化项目能否通过立项审批的重要依据,以 “数据资源总账本”为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项目的重复建设无效 建设,助力算力、平台等信息化项目集约化一体化管理。 3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是实践全国数据“一本账”的重要举 措。《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提出要形成全国数据“一本账”, 数据目录一体化是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的核心任务,借助政务 数据目录治理工作试点,有助于促进政务数据“全量归集”实现政务数 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共享应用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是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底座。《国家 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指出,行业、区域数据基础设施是国家数据 基础设施的核心主体。政务数据平台作为区域基础设施的重要底座, 为各地方、各行业间推进政务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等体系化 建设提供底座基础,是推进公共数据流通利用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4 二、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总体视图 2024 年中国信通院联合产业界共同推进《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 系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DMM)标准框架的编制工作,从基础 保障、统筹管理一体化、数据目录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数据服 务一体化、共享交换一体化、算力设施一体化、标准规范一体化、安 全保障一体化等 9 个维度归纳各地方、各行业政务数据一体化建设与 管理总体能力,并从组织机制、平台工具、运营管理、应用创新、安 全管理五类发展要素出发提炼出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过程中 的核心发展方向,以五大能力成熟度等级为参考基线,助力各地方、 各行业结合当前发展阶段递次推进信息化项目一体化整合管理。 图 1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总体视图 (一)建设目标 《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如下建设目标: 到 2025 年,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更加完备,政务数据管理更 5 加高效,政务数据资源全部纳入目录管理。通过深化数据目录治理和 数据直达基层实践,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将持续赋能数字政府 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其中,重点建设目标如下。 一是完善政务大数据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 加强政务数据供需对接,优化审批流程,推动政务数据属地返还,探 索利用多种手段按需回流数据,支撑地方数据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二 是建立全量覆盖、互联互通的高质量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目录。按照 本部门“三定”规定,梳理权责清单和核心业务,建立“目录一数据一 系统”关联关系,推进本地区政务数据目录与上级政务大数据平台目 录的同步更新。三是强化政务大数据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推进数据 资源一体化归集治理。按需推进公共数据社会数据归集,建立完善的 数据质量反馈整改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提升政务数据的准确性、完 整性和一致性。四是推进共享渠道整合,助力跨部门跨地域跨层级数 据流通共享。按需建设政务数据实时交换系统并接入交换体系,形成 安全稳定、运行高效的数据供应链,以应用为牵引,提升数据资源使 用效益。五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和应用创新力度,深化数据开发利用 与应用服务。推进政务数据服务总门户、大数据综合分析应用等业务 持续完善,积极探索数据开放技术创新,引入市场化主体推进数据资 源开发利用。六是完善政务数据算力管理措施,提升政务云资源管理 运营水平。建立云资源一体化运营管理、政务云资源统一调度机制, 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灾备设施,打造异构计算能力,构建新型数据分 析管理能力。七是编制全面兼容政务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强化标准 6 实施管理。建立国家政务大数据标准体系建设路线图及工作机制,推 进开展政务大数据标准宣贯,常态化开展标准实施应用评估。八是加 强数据全流程管理,构建三位一体政务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 数据安全组织管理体系、数据安全制度规范体系,完善数据安全运行 监管机制。围绕政务数据平台,保障共享服务安全,全面管控数据处 理与开发利用过程的数据安全风险。 (二)建设维度 为实现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总体建设目标,建议从组织机制、 技术、运营、应用、安全等 5 大要素出发,推进组织保障机制设计, 规划相关技术能力建设,配套以运营管理和安全管理体系支撑,赋能 政务行业应用创新。各部分具体内涵和要义如下。 表 1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总体建设目标和基本要素 建设目标/基本要素 组织机制 平台工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4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全省一体化政务平台接入AI大模型应用方案(152页WORD)
智慧政务大数据建设与应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