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零碳转型指南(43页 PPT)时间: 2025 年 7 月 25 日 工业园区零碳转型指南 气候中和园区 : 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之路 监测分析与优化运行 持续改进 8 . 步骤五:制定能源方案之二 - 分析能源潜力 . 步骤六:制定能源方案之三 - 确定技术配置、规划不同情景 . 步骤七:详细规划与实施落实 . 步骤八:监测分析与优化运行 未来展望与总结 引言篇 为什么要选择以实现气候中和为目标的园区转型之路? 引入绿色与可持续金融 资金支持方案 . 步骤五至八 定义城区 / 园区边界范 围 明确项目边界 确定技术配置与规划 能源方案制定之三 分析能源需求特征 能源方案制定之一 分析能源潜力 能源方案制定之二 八大步骤转型路径 工业园区零碳转型指南 目录 2 4 6 3 5 7 1 园区作为不同产品与服务的共生平台,能够开启全新的商业模式,如智能的 高竞争力以及创造商机。 气候中和园区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当地所具备 的实现气候中和的潜力(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和 余热废热资源),并且还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 土地资源。 部门间协 同效应 园区作为国家和城市实现气候中和转型的重要元素,具备着实施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成本的巨大潜力。采用一体化、系统性的园区解决方案,不仅 可 以提高节能减排潜力,还能带来许多附加优势。 为什么要选择以实现气候中和为目标的园区转型之路0 积分 | 43 页 | 2.74 MB | 20 天前3
电力圆桌项目课题组:专题报告,长三角虚拟电厂发展现状分析报告47页-��19 2�5 长三角地区虚拟电厂案例总结 ��������������������������������������������������������21 3� 苏州工业园区虚拟电厂建设潜力分析 ������������������������������������������ 23 3�1 苏州工业园区资源分析 ���������������������������������� �������������������������������������������������������������������������������������� 39 附录 A 虚拟电厂潜力分析方法 �������������������������������������������������������� 40 长三角虚拟电厂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 01 | 执行摘要 在推 了电力供需之间的紧平衡问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长三角地区虚拟电厂建设和运行情况,分析该地区虚拟电厂的建设必 要性、运营模式、技术特点等,在此基础上初步评估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建设虚拟电厂的资 源潜力,以期为长三角及其他地区的虚拟电厂建设提供参考。 报告分析显示,长三角地区的电力供需差距明显,凸显了虚拟电厂建设的紧迫性,需 要增加电力供给并合理调配需求侧资源;长三角各地虚拟电厂建设类型多样,发展路径主10 积分 | 47 页 | 2.88 MB | 2 天前3
工业园区的零碳转型指南(70页 WORD)节能环保集团(CECEP 咨询公司)合作实施。该项目的目标是 为 城市片区或工业园区制定高效和可持续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与实施方案,并明确现有的--和经济上有意义的--节能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 潜力。 发行方 中德城镇节能示范项目 中德能源与能效合作伙伴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河南路 14 号 塔园外交办公楼 2‒5 邮编:100600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 (GIZ) Torsten Fritsche 3.1 简而言之:什么是 "绿色金融"?............................................ 30 3.2 (绿色)金融的一个关键方面:评估风险和潜力 ................. 30 3.3 欧盟分类法 ................................................................ 42 展示案例:德国汉堡的港口城 ............................................... 43 5 步骤五:制定能源方案之二 – 分析能源潜力 ........................ 45 5.1 能源供应的特点 .......................................................10 积分 | 74 页 | 12.52 MB | 20 天前3
2025零碳园区研究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为建设零碳园区提供数据基础 量化各环节碳排放潜力 实时监控运作状态 园区低碳管控技术 如同汽车的"方向盘" 为零碳园区集成基础设施 规划园区发展方向 协调系统低碳运行 园区低碳经济体系 如同汽车的"油门与刹车" 为零碳园区提供经济动力 维持园区长期发展 控制园区建设进度与速度 园区碳排放核算技术 碳排放核算是发展零碳园区的基础,能帮助园区经营者识别主要碳排放源并了解减排潜力 8 / 18 碳排放核算要素 CO₂当量:考虑多种温室气体综合核算时使用 碳排放强度:单位GDP/产量的CO₂排放量 碳排放核算方法比较 碳排放核算系统 搭建一个能精准预测碳排放状况、分析碳排放时空变化情况、理清各环节碳排放潜力、评估碳资产并 连接碳市 核算系统 建 碳 基础 园区低碳经济体系 通过量化减碳能力、合理分配责任和市场机制,实现园区碳减排与经济效益双赢 9 / 18 低碳经济体系核心本质 园区低碳经济 益,进而激励园区继续碳减排并提高经济效益的行为和过程。 量化减排能力 市场转化效益 激励继续减碳 园区低碳经济研究体系 图4:园区低碳经济体系研究框架 减碳潜力分析与碳效益评估 量化评估园区内各组件和技术对碳排放总量的影响 CHP、CCHP等设备的碳减排潜力研究最为完善 当前缺乏统一的碳效益量化分析标准 碳排放责任分配 研究如何将发电侧碳排放责任合理分配至用电负荷侧 主要方法:合作博弈分摊和节点贡献值分摊10 积分 | 18 页 | 8.96 MB | 3 月前3
2025零碳园区研究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油门与刹车 " 构成了园区向零碳方向演进的 " 操作 系统 " , 三者共同支撑园区转型升级。 园区碳排放核算技术 如同汽车的 " 表盘 " 为建设零碳园区提供数据 基础 量化各环节碳排放潜力 实时监控运作状态 园区低碳经济体系 如同汽车的 " 油门与刹车 " 为零碳园区提供经济 动力 维持园区长期发展 控制园区建设进度与 速度 园区低碳管控技术 如同汽车的 " 方向盘 碳排放强度 :单位 GDP/ 产量的 CO2 排放量 碳排放核算系统 搭建一个能精准预测碳排放状况、分析碳排放时空变化情况、理清各环节碳排放潜力、评估碳资产并 核算系统 碳排放核算是发展零碳园区的基础,能帮助园区经营者识别主要碳排放源并了解减排潜力 主要市场机制:碳交易、绿电交易和绿证交易 碳交易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完善 量化评估园区内各组件和技术对碳排放总量的影 响 CHP 、 CCHP 等设备的碳减排潜力研究最为完 善 当前缺乏统一的碳效益量化分析标准 园区低碳经济 体系 减碳潜力分析与碳效益 评估 通过量化减碳能力、合理分配责任和市场机制,实现园区碳减排与经济效益双 赢 园区低碳经济研究体系 图 4 :园区低碳经济体系研究框0 积分 | 18 页 | 1.79 MB | 3 月前3
3万字全文!零碳园区研究综述及展望5499 碳核算、碳管控、碳吸收与碳交易的统一操作系统, 如图 2 所示。此系统可将园区生产环节、交通环节、 消费环节以及信息环节等集中调控,对内有助于核 算各环节碳排放量,明晰各环节碳减排潜力,以低 碳为目标调控各环节运行工况并分配碳收益,同时 监视园区碳汇设备运行情况,测算碳吸收量;对外 可将园区视为一体化系统进行市场交易,提高园区 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将此系统称为园区零碳操 指令;低碳经济平台负责根据管控平台确定的优化 运行结果,进行能源交易、碳配额交易、绿电交易 及绿证交易,并结合实际运行状态和交易结果,进 行园区碳潜力评估,同时,此平台还将通过低碳管 控从市场交易中所得的效益转化为碳资产进行合 理分配,最后,将各环节碳减排潜力的量化结果反 馈给管控平台,进而为管控平台下个周期的运行指 明方向。 应用层是园区系统架构的顶层环节,它整合物 理层的实时运行状态、感知层的信息分析结果及平 、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应用层 用户终端 产业运营 全局诊断 零碳目标测算 平台层 模拟仿真 低碳管理平 台 运行调度 低碳经济平 台 碳商品交易 碳资产分配 优化规划 碳潜力评估 信息层 碳排放监测 信息传感 态势感知 传感器 云计算 5G 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 有线网络 信息传输 通信技术 无线传输 零碳专题库 信息处理 智能数据使能引擎0 积分 | 22 页 | 1.34 MB | 3 月前3
智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天翼智库加速推动 AI 普惠应用和商业化。...........................................................25 (二)垂直类 AI 应用行业领域不断扩展,市场潜力较大。.........................................26 三、技术关键词............................................. .........................................................................................32 四、智算发展潜力评估................................................................................................. 年全球智算产业发展新动向, 包括政策、需求、供给、资本等方面的新特点新变化,前瞻性地研判 了 AI 下一轮演进周期中智算产业发展的五大关键趋势,并提出了五 大技术关键词,评估了我国各个省份/地区的智算产业发展潜力。希 望通过此研究报告为我国智算产业和市场洞察、技术创新、生态建设 以及高质量发展等提供参考启示。 智算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5) 5 一、2025 智算产业发展新动向 1、全球智算产业政策频出,抢抓10 积分 | 48 页 | 3.12 MB | 2 天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协会和研究机构,耦合自上而下的宏观评估模型与自下而上的技术优化模型(TIMES+MESSAGE),系统 梳理工业碳中和转型关键技术清单,开展多轮次技术演化模拟与情景优化,综合分析不同技术的工艺特征、 技术成本、应用场景与减排潜力,提出重点行业碳中和技术图谱,基于技术成熟度和成本学习曲线形成分 技术应用的时间表与发展路线图,为工业低碳转型战略规划、重大工程部署和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依据。 本报告提出中国工业领域碳中和技术发展 5 亿吨, 较 2025 年下降 95% 左右。2025—2060 年中国工业领域碳中和技术累计投资额将达到 42 万亿元左右。 分行业脱碳技术路径呈现显著差异化特征。钢铁行业作为当前与远期减排潜力双高领域,技术路径呈 现明显阶段性特征:2035 年前将以高炉 - 转炉系统节能改造和废钢 - 电炉短流程发展为主;2035—2040 年 摘 要 间,氢基直接还原炼铁有望在成本突破后进入大 路线的全方位研究, 特别是缺少对面向碳中和的共性突破技术分析和发展蓝图描绘,需要对工艺变革的技术原理和发展潜力进行 深入分析。在这一背景下,本报告针对碳中和目标下工业的发展需求,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紧密围绕钢铁、 水泥、有色、石化、煤化工等关键行业的独特技术特征,全面对其能耗、减排潜力、发展趋势、成本动态等 相关参数进行总结分析和系统展望,以期最大限度地支持行业碳中和技术的发展。 图 10 积分 | 139 页 | 4.23 MB | 20 天前3
生态环境部:2025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工业低碳技术展望报告协会和研究机构,耦合自上而下的宏观评估模型与自下而上的技术优化模型( TIMES+MESSAGE),系统 梳理工业碳中和转型关键技术清单,开展多轮次技术演化模拟与情景优化,综合分析不同技术的工艺特征、 技术成本、应用场景与减排潜力,提出重点行业碳中和技术图谱,基于技术成熟度和成本学习曲线形成分 技术应用的时间表与发展路线图,为工业低碳转型战略规划、重大工程部署和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依据。 “ ” 本报告提出中国工业领域碳中和技术发展 较 2025 年下降 95% 左右。2025—2060 年中国工业领域碳中和技术累计投资额将达到 42 万亿元左右。 分行业脱碳技术路径呈现显著差异化特征。钢铁行业作为当前与远期减排潜力双高领域,技术路径呈 现明显阶段性特征:2035 年前将以高炉 - 转炉系统节能改造和废钢 - 电炉短流程发展为主;2035—2040 年 厚 间,氢基直接还原炼铁有望在成本突 线的全方位研 究, 特别是缺少对面向碳中和的共性突破技术分析和发展蓝图描绘,需要对工艺变革的技术原理和发展潜力 进行 深入分析。在这一背景下,本报告针对碳中和目标下工业的发展需求,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紧密围绕 钢铁、 水泥、有色、石化、煤化工等关键行业的独特技术特征,全面对其能耗、减排潜力、发展趋势、成本 动态等 相关参数进行总结分析和系统展望,以期最大限度地支持行业碳中和技术的发展。 图20 积分 | 146 页 | 23.98 MB | 20 天前3
人形机器人行业:2025~2035元趋势报告高了拟人机器人 处理人类工作场所中经常遇到的复杂和微妙场景的潜力,同时增强了机器人利 用更复杂的传感器/视觉/执行器组合的能力,以使拟人机器人商业化成为可能 。” 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并非源于单一的技术飞跃,而是多领域多项创新显著融 合的结果。 人工智能的增长极大地增加了拟人化机器人处理人类工作 场所中经常遇到的复杂和微妙场景的潜力。 赋能技术:创新的完美风暴。 9 使能技术 一个突出的例子体现在激光雷达(LiDAR 丹利的报告《摩尔 定律将适用于电池吗?》中所指出的,过去十年间的新电池发展已 逐步使能量密度每两年增加约20%。以这样的速度,我们有望在202 8-30年看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这可能是人形电池容量潜力的一 大突破。 电池储能技术——驱动机器人革命: 随着人形机器人变得更加复杂,随着计算能 力和操作精度的提升,它们不可避免地需要更多的能量。当今的现代人形机器人通 常在运行时的电池寿命为1-3小时 老年人护理,并填补工厂的 劳动力短缺。” 制造业与危险工作: 除老年护理外,其他行业也正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 题。高盛的最新报告指出,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灾难救援和核反应堆工作 等危险工作中的潜力。该报告预测,“假设汽车制造以及灾难救援和核反应堆 工作等危险工作的劳动力替代率为5-15%,那么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量在全球范 围内可能达到110万至350万台。” 13 驱动市场条件 中国和日本的需10 积分 | 54 页 | 10.52 MB | 4 月前3
共 319 条
- 1
- 2
- 3
- 4
- 5
- 6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