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实现技术领先的代价研究报告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 术船舶 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船舶制造国。虽 然豪华邮轮这一细分市场目前仍由欧盟主 导,但随着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邮 轮下水,有迹象表明这一局面开始出现变 化。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中国的高铁技术已实现高度自力更生, 只有少数列车零部件仍需进口。然而,这 也提醒我们,从高度自力更生到完全自给 自足的最后一步即便有可能,也会极其艰 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中国已经实现包括电池在内的大部分新 拥有的技术水平。对于中国已实现高度自力更生的领域,外资企业更有可能面临产品销售困境或自身缺乏 竞争力。 以高铁为例,中国已实现高度自力更生,只有少数零部件(轴承和螺丝)仍从海外采购。 27&28 正因如 此,中国欧盟商会的轨道交通领域的会员近年来遭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损失。另一个实例是在“自力更生 光谱”上处于中间位置的生物医药行业,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虽然拥有一些先进的产品,但还不能以相同 的质量或价格生产每一种药物。 输出《中国制造2025》的负面效应 中国与欧盟在《中国制造 2025》所涉领域的产品贸易是衡量中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有力指标。在中国已 取得最大成功的领域中,对欧盟的出口规模呈现出上升趋势。典型代表有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技术、电 力装备和一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如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所有领域,欧盟采取了 一系列防御性措施,旨在保护其单一市场免受明显或潜在的市场扭曲。 29,30,31&3210 积分 | 52 页 | 3.05 MB | 4 月前3
2024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高德地图公交运营速度的变化水平;值越小、速 度波动越小、运行效率越稳定 换乘系数 乘车出行人次与换乘人次之和除以乘车出行人次(含地面公交、地铁内部换乘和地面公交、地铁 间换乘) 轨道交通衔接率 周边150m内有公共汽电车站点的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与全部站点出入口之比 站点500米步导可达性 站点500米半径范围内,到达站点的实际步行距离在500米之内的规划次数占总规划次数的比例 附录A:名词解释 2710 积分 | 30 页 | 2.00 MB | 5 月前3
青岛市微电网发展研究——基于典型示范项目的调查充(换)电设施、电动汽车、工业园区、公路服务区 等终端用户,促进形成“储能 +”多元融合发展新场景。 积极推行基于充电网 + 微电网 + 储能网的虚拟电厂、 光储充放微电网、“光储直柔”建筑示范、轨道交通 飞轮储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移动储能充电车 等新型储能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以“充电网、微 电网、储能网”为载体构建的虚拟电厂平台建设。 4 青岛市微电网发展研究—基于典型示范项目的调查 充(换)电设施、电动汽车、工业园区、公路服务区 等终端用户,促进形成“储能 +”多元融合发展新场景。 积极推行基于充电网 + 微电网 + 储能网的虚拟电厂、 光储充放微电网、“光储直柔”建筑示范、轨道交通 飞轮储能、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移动储能充电车 等新型储能创新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以“充电网、微 电网、储能网”为载体构建的虚拟电厂平台建设。 资料来源:课题组整理。 (3)产业配套初具雏形0 积分 | 35 页 | 1.96 MB | 5 月前3
各省市低空政策汇编空中力量,深化无人机在海上应急救援、海上执法 、 海上物流 、海洋监测 、海洋测绘等领域应用。 3. 智能物流: 推动划设城市低空物流配送航线, 连接重点商区 、社区 、 园区 、物流集散地 、轨道交通枢 纽站 点 、邮政快递营业网点,积极发展面向终端用户的餐饮外卖、生鲜等多种类型的即时配送服务和高时 效、高 品质的同城快递服务, 构建全场景 、全天候的快速低空物流网络。 4. 城市空中交通: 中心、集散基地 、 物 流节点, 布设“干—支—末”低空配送网络; 推进城际无人机干线物流配送, 打造区域低空物流枢纽; 鼓 励 物流企业先行先试开通无人机同城即时送 、城市绿色货运配送 、“轨道 + 无人机”联运等城市低空物流 场景, 打造“金轨天翼行”等特色品牌; 鼓励在山区交通不便地区提供无人机末端配送服务, 打造“农产 品空运下 山”“低空 + 农村客货邮”等特色品牌, 打通山区物流最后一公里。 、补偿补助或保险保障等方式开展低空应急救 援 、医疗救护等公共服务 。鼓励企业拓展无人驾驶航空器、直升机 、 eVTOL 在电力巡线 、岸 线巡 检 、港口巡检 、农林植保 、空中游览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推动低空飞行与轨道交通 、 机场等开 展联运。 3. 低空货运航线:对经审批在本地新开设低空无人机货运航线 ( 年度执行不少于 500 架次 ) 的低 空经 济企业给予补贴, 其中 : 轻 、小型无人机按照0 积分 | 169 页 | 1.24 MB | 5 月前3
践行可持续发展之路-2025上海ESG发展报告-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万平方 米原用于车道的建设的城市土地资源,显著降低高架建 设对居民噪音干扰与历史建筑的影响,呼应“无废公 路”理念。 在技术创新层面,项目突破性应用长距离微扰动控 制技术,实现��次穿越轨道交通、��次上跨和穿越苏州 河、下穿��处���栋建筑(含百年保护建筑)“零损 伤”,形成盾构穿越的“技术百科全书”;同时,项 目实现全国首次在城市低净空长隧道中进行无人摊铺、 压实新工艺的应用,通过实时监控沥青施工参数显著 发全社会践行低碳生活的内生动力。 上海碳普惠体系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和全流程闭环设 计实现机制突破。一是分级分类的减排量体系。依据 《上海市碳普惠方法学》,将减排量分为两类:I类 (例如地面公交、轨道交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场 景)和Ⅱ类(例如纯电动乘用车等场景)。����年� 月,I类减排量交易产品SHCERCIR�上线,首日吸引�� 家光伏项目业主和�家企业参与。����年�月,Ⅱ类减排10 积分 | 99 页 | 11.25 MB | 9 小时前3
工业园区国际指南本地化指标体系对比研究报告公里。截至 2019 年末,园区境内拥有沪宁高速 公路、苏嘉杭高速公路、312 国道等国家骨干路网 及 1000 余公里的城市道路,园区通车运营的城市轨 道交通有苏州轨道 1 号线、2 号线和 3 号线,在建 的有苏州轨道 5 号线、6 号线、7 号线、8 号线和 S1 号线。 园区基础设施始终坚持高标准建设理念。园区在投 资企业进驻之前,基础设施全部做到“九通一平”。 “九 通”指10 积分 | 195 页 | 9.44 MB | 9 小时前3
共 6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