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实现技术领先的代价研究报告
3.05 MB
52 页
0 下载
28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df | 3 |
| 概览 | ||
关于中国欧盟商会 101 关于中国欧盟商会 中国制造2025:实现技术领先的代价 ©2025 中国欧盟商会版权所有。未经中国欧盟商会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可复制印刷本建议书的部分或全部。 本书信息以2024年12月至2025年3月数据为基础。 本书所含信息仅供参考,任何事实或情景均不作为商业或法律建议。如未经正规咨询,读者请勿以本为行动依据。 中国欧盟商会对本书所含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封面:©张烨,中国欧盟商会保留所有权 目 录 关于中国欧盟商会 ............................................................................................................................1 主席致辞.......................................................................................................................................... 2 中国产业政策时间线 ........................................................................................................................3 《中国制造 2025》技术领先记分卡 .................................................................................................5 概要..................................................................................................................................................7 引言:《中国制造 2025》十年回顾 .............................................................................................. 12 《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进展:同一进程的不同阶段 .................................................................19 “新质生产力”:《中国制造 2025》的重新定义? .........................................................................39 建议................................................................................................................................................43 贸易数据分析方法 ..........................................................................................................................45 调查目的与问卷设计.......................................................................................................................46 关于中国欧盟商会 1 关于中国欧盟商会 中国制造2025:实现技术领先的代价 关于中国欧盟商会 中国欧盟商会由51家会员企业于2000年成立,其目的是代表欧盟不同行业和在华欧盟企业的共同声 音。中国欧盟商会是一个在会员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独立的非营利性机构,其核心结构是代表欧盟在华企 业的23个工作组和12个论坛。 中国欧盟商会目前拥有将近1,700家会员企业,并在九个城市设有七个分会,分别为:北京、南京、上 海、沈阳、华南(广州和深圳)、西南(成都与重庆)及天津。每个分会都由当地董事会管理,并直接向 执行委员会汇报。 中国欧盟商会作为在华欧盟企业的独立官方代言机构,得到了欧盟委员会和中国政府的一致认可,也 是在民政部注册的外国商会。中国欧盟商会是正在成长中的欧洲商业组织的成员之一。该组织将来自全球 50个非欧盟国家的欧洲商业团体和商会联系在一起。 使命 • 作为一个在会员指导下开展工作的机构,中国欧盟商会致力于: • 为欧盟企业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和公平竞争环境; • 改善中国所有行业的市场环境; • 促进会员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沟通交流; • 为会员企业提供在华经营相关的具体信息;以及 • 为会员企业提供最新的中国经济趋势和立法情况。 原则 • 我们是一家在会员指导下开展工作的、独立的非营利性机构; • 我们为欧盟企业争取权益; • 我们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作为独立的网络化机构运作; • 我们与中国和欧盟的政府机构保持密切的、有建设性的关系,同时也 • 保持我们的独立性; • 我们希望在会员企业范围内,成为欧盟企业在华的最广泛利益代表; • 代表来自各欧盟成员国,在中国各地从事不同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 • 我们遵照中国的法律法规运营; • 我们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所有会员、商业伙伴与商会员工。 2 主席致辞 主席致辞 《中国制造2025》规划出台十年间,中国在先进制造能力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如今,中国已 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制造业超级大国,截至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高达29%,几乎等同于 欧盟与美国制造业增加值的总和。 1&2 在《中国制造2025》所设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诸多行业领域中,中国已取得领先地位或接近领先地 位,并在其他行业也展现出不容小觑的影响力。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及其构建规模化产业和优化产业流程 的能力,促使许多中国制造商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毫无疑问,《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加之那些在 适应力强、勇于创新的企业中勤奋工作的员工,共同铸就了这一系列的成就。 但是,中国高歌猛进的发展态势,也可能衍生出一些严峻问题。 当前,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出口集装箱来自中国,中国已成为12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 3 该背 景下,中国在战略产业领域影响力持续攀升,这可能会导致其与包括欧盟和美国等许多贸易合作伙伴之间 的贸易紧张局势加剧。造成这一后果的部分原因在于,欧洲和美国长期在《中国制造 2025》重点关注的许 多战略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因此,为了继续参与竞争并在对经济安全有影响的领域保持强大的能力, 他们势必将采取自认为必要的措施。同时,其部分原因也在于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即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 如此显著的进展,是因为其产业政策基于自上而下的非市场原则。中国经济增长的很大一部分看起来将进 一步依赖出口,《中国制造2025》所涉及的产品可能会越来越难以在主要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可。此外, 《中国制造2025》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在不少目标完成度良好的行业出现了“内卷”和产能过 剩现象。 如今,中国面临关键抉择:是继续实施令国内经济付出代价并可能遭到全球更广泛反击的《中国制造 2025》式的政策,还是采取更具针对性且可持续的方式以实现技术自力更生,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负面的 外部影响。面对全球贸易体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后者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机会,向欧盟等可靠的合作 伙伴表明,中国致力于促进长期、互利的贸易关系,并确保其商业环境提供投资者所需的稳定性和可预见 性。 彦辞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 1 Baldwin, R,《中国的崛起之路:世界上唯一的制造业超级大国》,VoxEU,2024 年 1 月 17 日,查阅日期 2025 年 3 月 21 日,<https://cepr.org/voxeu/columns/china- worlds-sole-manufacturing-superpower-line-sketch-rise> 2 《虽历经长期下滑,但美国和欧盟的制造业增加值仍超中国》,Voronoi,2024 年 10 月 17 日,查阅日期 2025 年 3 月 25 日,<https://www.voronoiapp.com/economy/-US- and-EU-Manufacturing-Value-Added-Remains-Higher-than-China-Despite-Long-Term-Decline-2769> 3 Shan, LY,《亚洲开发银行表示,有关中国“脱钩”的言论言过其实,中国对于全球经济仍具关键作用》,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2024 年 2 月 25 日,查阅日期 2025 年 3 月 21 日,<https://www.cnbc.com/2024/02/26/china-still-top-trading-partner-for-many-countries-says-adb.html> 中国产业政策时间线 3 中国产业政策时间线 中国制造2025:实现技术领先的代价 中国产业政策时间线 《中国制造 2025》是中国长期战略的一部分,目标是推动国家在战略技术领域实现高度自力更生和领 先地位,部分情况下甚至达到自给自足。该计划于 2015 年启动,既非此目标的起点,也并非终点。 45678 4 Wei, J,《中国的产业政策:演变与经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0 年 7 月,查阅日期 2024 年 11 月 7 日,<https://unctad.org/system/files/official-document/BRI- Project_RP11_en.pdf> 5 同上。 6 同上。 7 值得注意的是,该政策缺乏对国外或国内技术的明确定义,这加大了在华外国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它还指出,需要“通过共同创新和吸收引进技术再创新来加强原始创新,[ 而 且 ] 必须清醒地看到,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势必削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这引发了对知识产权盗窃的担忧。McGregor, J,《中国推动“自主创新”—— 产业政策一张网》,美国商会,2010 年,查阅日期 2025 年 1 月 21 日,第 4 页,<https://www.uschamber.com/assets/archived/images/legacy/reports/100728chinareport_0. pdf> 8 有关中国自力更生目标的详细讨论,请参阅《关于风险策略的思考:定位经济安全中的政治因素》,中国欧盟商会,2024 年 3 月 20 日,查阅日期 2025 年 2 月 25 日, <https://www.europeanchamber.com.cn/en/publications-archive/1175/Riskful_Thinking_Navigating_the_Politics_of_Economic_Security> 改革开放 1978 1998 2006 1990 2001 2010 侧重于高科技工业化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 侧重于日用品的自给自足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战略性新兴产业倡议 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初期致力于加快 纺织业等轻工业的发展。 4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有效应对危 机冲击,产业政策在中国经济体系中开始扮演 更为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中国政策制定者 着眼长远发展,经济发展重点顺势转向技术领 域 。 6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出台时,中国将“自主创 新”的概念作为政策重点。该纲要的颁布旨在 应对大部分关键创新发生在中国外这一问题, 目标明确为 “将 [中国] 对外技术依存度至少降 低30%”。 7&8 国务院积极推动新产品开发与产品质量升 级工作,尤其是在日用品领域。旨在通过一系 列举措,实现产品对进口品的有效替代,进一 步拓展至出口市场。 5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尽管这促 使更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但其受到诸多 限制和技术转让要求。 “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倡议”重申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指 导原则,旨在支持精心遴选的国家领军企业成 为战略性产业的领导者。 4 中国产业政策时间线 910111213 9 此类技术的实例包括半导体、5G 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生物医药、先进医疗器械、大数据和云计算。 10 《解读:“新质生产力”是什么意思?》,新华网,2024 年 2 月 21 日,查阅日期 2025 年 2 月 6 日,<https://english.news.cn/20240221/3e0d1b79a39f4e6c8972404955 8e1082/c.html> 11 “New productive forces”,中文表述为“新质生产力”,亦常被译为“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12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的官方英文翻译使用了“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一词,但该决定的中文版本使用的是“基础条件”一词,这 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术语,包含了物质基础设施。《全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新华网,2024 年 7 月 21 日,查阅日期 2025 年 2 月 21 日,<https://english.news.cn/20240721/342df6c6e05c4e1a9ce4f6e3b933007b/c.html>;《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新华网, 2024 年 7 月 21 日,查阅日期 2025 年 2 月 21 日,<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7/content_6963770.htm> 13 重要的是要区分“自力更生”与“自给自足”,前者从欧盟的角度看与“去风险”的关系,后者则与“脱钩”的概念更为相关。许多经济体现在都在追求增强自力更生的策略, 以减少对确保经济安全的关键商品(如医疗器械、药品原料或稀土)的单一来源或国家的依赖。欧盟需要采取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分析方法,确定哪些商品可以真正定义为“关 键”商品,然后采取与国家无关的精确行动,以确保即使在全球冲击的情况下也能继续获得这些商品。欧盟将这种狭义的、外科手术式的“自力更生”方法称为“去风险”, 以区别于更广泛的自力更生运动。“自给自足”的目的是使一个国家能够在其境内采购和生产所需的一切。这就涉及“脱钩”——换句话说,“自给自足”要求各国发展与世 界其他地区完全隔离的本土供应链。 新质生产力 2023 2024 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 该术语于2023年9月提出,指的是“因科学 技术不断突破而涌现出来的新生产力,其将在 智能信息时代推动可能带来颠覆性技术进步的 战略性未来和新兴产业”。 10&11“新质生产力” 本质上是对《中国制造 2025》目标的重新定 义,将应用于更广泛的产业,表明了中国有意 继续实施战略性产业政策。 2024年,三中全会《决定》除了强调持续 强化自力更生能力的同时,还提出“加强科技 基础条件自主保障”, 12 这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在 产业政策方面,致力于通过增强自身实力,特 别是在对国家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领域,构建 更具韧性、安全可靠的产业与科技体系。 13 双循环 《第十四个五年(2021-2025年)规划》 明确提出,中国需降低对全球经济的依存度, 强化自身内生发展、自力更生的能力。规划中 着重阐述的 “双循环” 发展格局便是有力例 证。其概述了中国计划挖掘其巨大国内市场的 未开发潜力,在智能制造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 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技术领域,逐步成长为全 球领军者。 9 2015 2021 《中国制造 2025》 《中国制造2025》出台时确定了10个战略 领域作为发展重点。它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重 新定义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倡议”。其独特 之处是为这10个领域设定了具体的市场份额目 标,一些是全球目标,另一些则是国内目标。 《中国制造 2025》技术领先记分卡 5 《中国制造2025》技术领先记分卡 中国制造2025:实现技术领先的代价 《中国制造2025》技术领先记分卡 《中国制造2025》旨在推动中国在某些产业实现更大程度的技术领先,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外资企 业的利益为代价,而部分外资企业和海外制造商目前正在经受这一政策的影响。以下评级基于案头研究、 《中国制造2025》所涉领域的会员反馈以及中国欧盟商会的《商业信心调查2025》。 《中国制造2025》 领域 进度 技术领先程度 新一代信息技术 虽然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方面实 现了高度自力更生,但其雄心因无法制造 极紫外光刻机而受到限制,而迄今为止极 紫外光刻机对于制造最先进的半导体而言 至关重要。 高档数控机床和 机器人 自《中国制造2025》出台以来,工业 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但这很大程度上依 赖于外国技术。 航空航天装备 虽然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特别是无人 机和卫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中国 自主研发的商用客机 C919 在很大程度上依 赖于外国供应商提供的关键零部件。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 术船舶 中国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船舶制造国。虽 然豪华邮轮这一细分市场目前仍由欧盟主 导,但随着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大型邮 轮下水,有迹象表明这一局面开始出现变 化。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中国的高铁技术已实现高度自力更生, 只有少数列车零部件仍需进口。然而,这 也提醒我们,从高度自力更生到完全自给 自足的最后一步即便有可能,也会极其艰 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中国已经实现包括电池在内的大部分新 能源汽车供应链本土化,但汽车芯片仍主 要依赖进口。 技术领先 技术领先 技术领先 技术领先 技术领先 技术领先 对外依赖 对外依赖 对外依赖 对外依赖 对外依赖 对外依赖 6 《中国制造2025》技术领先记分卡 电力装备 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已实现高度自 力更生,但在核能技术的一些方面,相较 于国际技术水平仍存在一定追赶空间。 农机装备 虽然中国企业在该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 份额,但其部分产品领域在质量方面相较 于欧洲同行仍存在一定差距。 新材料 新材料与《中国制造 2025》所涵盖 的几乎所有其他领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系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52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水联网 —— 实现智慧水利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