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通院: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路线图(2025-2030)一、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技术整体视图 智能网联汽车网络架构包含通信网络和算力基础设施两大核心 部分,共同构建支撑车辆智能化发展的技术底座。 一方面,通信网络作为“人-车-路-云”各要素互联互通的基础通 道,包括车用无线通信网络与基础设施数据传输网络两大部分: 车用无线通信网络是车辆与外部环境交互的关键通道,包含 5G 蜂窝通信网络的广域覆盖、C-V2X 直连通信网络的近程交互和卫星 通信网 国际组织系统性加速推进汽车网联通信技术的全球化协同与落 3 地实施,为产业生态构建提供核心支撑。国际电信联盟(ITU)于 2024 年通过首个针对车联网新兴领域的独立决议,全面支持车联网信息通 信标准制定与全球互联互通,同步成立自动驾驶通信技术专家组,为 网联通信技术支持自动驾驶法规提供顶层设计。国际电信标准组织 (3GPP)持续深化蜂窝移动通信技术演进,通过提升传输容量、时 延可 月1日实施,预示着我国新车将实现100%网联;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45315-2025《基于 LTE-V2X 直连通信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技术要求 及试验方法》的发布,解决了不同厂商车辆间基本安全消息的互联互 通问题。车端和基础设施渗透率持续提升,2025 年 1-7 月,我国乘用 车新车网联渗透率超过 80%,5G 和 C-V2X 装配量超过 300 万辆,先 5 进网联技术应用规模快速提升;5G 基站总数达10 积分 | 43 页 | 821.93 KB | 4 小时前3
科研智能:人工智能赋能工业仿真研究报告(2025年)-中国信通院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2)设计验证 设计验证环节包括几何建模、网格生成、仿真求解、数据可视化 以及结果验证等,如图 4。不同阶段的智能化方法应用,有效提升设 计验证效率,缩短设计验证周期。 来源:中国信通院整理 图 4 设计验证流程 自动化、智能化仿真预处理减少对专家经验的过度依赖。一是利 用人工智能进行智能几何特征识别与处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等深度 学习模型,AI 能自动识别零件的关键几何特征,辅助进行自动化清 Meisam Babanezhad 等14通过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和自适应 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相结合对三维域内流体流动进行模式识别。三是可 解释性分析,增强 AI 辅助决策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可解释性 AI 技术 能够可视化 AI 模型在进行预测时所关注的输入数据区域或特征,帮 助工程师验证 AI 的判断是否符合物理直觉和工程经验。例如,新加 坡国立大学15通过整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CFD)和可解释人工智 过使拓 扑优化的参数多样化,实现了在较短的推理时间内生成大量不同设计 22。三是生成式设计,根据用户设定的设计目标与约束条件,通过对 历史数据的学习实现设计方案的自动生成,如汽车座椅设计场景,通 用汽车使用 Fusion 360 的生成式设计功能,通过输入载荷、约束和材 料等参数,生成了 150 多个设计方案。工程师从中选择了一个最佳方 案,相比传统设计减重 40%,同时保持了结构强度和刚度。10 积分 | 74 页 | 3.43 MB | 4 小时前3
智慧园区整体化解决方案(48页 PPT 点都)自助人脸采集, APP 自助发卡功能; ● 零配置,云端一键注册,自动下发数据; ● 零维护,固件程序支持 OTA 自动升级; ● 采用“端 + 云”模式,支持无限量人脸库; ● 采用体感 + 光感混合检测,暗光识别率和速度大幅提 升; ● 支持无网脱机识别,有网断点续传功能; ● 设备端支持人脸库实时更新,报警联动功能; ● 支持物业通知、欠费提醒,扫码缴费功能;; ● 支持 脸后自动点亮目 的楼层 访客乘梯 访客点击分享的 乘梯链接或扫码 匹配身份后自动 点亮楼层 刷 IC 卡乘梯 进入电梯后,刷 IC 卡自动点亮楼 层按键,直达目 的楼层 对讲联动 当访客呼叫时通 过手机点击远程 开门后,电梯自 动点亮目的楼层 自动呼梯 通过人行通道闸 后电梯自动停留 到所在楼层,减 少等待时间 预约呼梯 准备出门时点击 出门乘梯,电梯 自动预约停留到 所在楼层 评价管理:好评中评差评 3.3 园区商业运营系统 一卡通 一张卡片即可实现小区门禁,梯控,对讲, 充电等一系列园区硬件使用及商业消费等 活动功能。 一键通 通过手机 APP 手机一键开门功能快 捷开通所属权限内所有设备 一码通 通过手机 APP 分享微信 /QQ 二维码功能 快捷分享权限给访客。 园区一卡通服务 02 提升员工服务质量,提供科 学的服务评价指标,作为员 工考核(20 积分 | 48 页 | 29.07 MB | 4 小时前3
F5G-A绿色万兆全光园区白皮书F5G-A 园区的泛在智联特征 ...................................................................... 39 2.4.1 通感一体 ................................................................................................ 策文件形式推动通信基础设施向“万兆光网”方向演进升级。提出北京将大力推动 光通信技术发展应用,在当前千兆网络基础上新增光感知与可视化、实时韧性联 接、绿色全光网三方面特性,实现十倍带宽、十倍能效、工业级时延与高可靠性 和光通感一体的全面能力提升,有力地支撑各算力枢纽间智能无损调度、超高清 视频、扩展现实(XR)、自动驾驶等领域发展。 1.2 融合化趋势 未来园区呈现虚实融合新态势,未来园区由空间融合走向虚实融合,提供园 感知等新兴的感知技术, 结合“无源物联感知、视觉感知”等技术,在园区打造一张精准感知、实时可视、 高效运营的数字化感知网,实现对园区中的人、机、物、事、空间环境进行全方 位、多角度的感知和识别,实现通感一体融合的目标。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绿色全光网络专业委员会 12 12 传统园区各网络通常按照业务划分,存在多张网络,导致运营维护复杂,难 以适应园区网络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需要。未来园区网络需考虑采用新的网10 积分 | 78 页 | 9.16 MB | 5 月前3
智慧园区建设能力汇报(98页-PPT 东华)家分支机构 8000+ 员工(研发 5700 人) 东华软件主营业务领域 微信小程序 + 公众号 可深度定制的移动端解决方案 个体行为特征数据 政府非涉密数据 多样化数据深度挖掘分析能力 无感支付 人脸核身 多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东华能力优势 云计算 、大数据 、互联网能力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与产品升 级 东华智慧城市集团: 智慧城市“全栈 ”服务供应商 —— 新型智慧城市投融资 :东华软件( 自主可控 8 家核心 ) + 东华合创( 甲级涉密 ) + 南大 通用( 国产数 据库 ) + 东方通( 国产中间件 ) n 金融 :海南银行( 发起人 ) + 中关村银行( 发起人 ) + 首创金融 + 君安人寿 ( 筹 ) + 银企汇 + 联银通 + 神州新桥 n 智慧城市 :东华智慧城市 + 东华云计算 + 东华发思特 + 东华网络 + 东华惠生 活 + 东华文旅 统一安全 统一运维 统一监控 统一服务 园区大数据资源池 共享交换平台 办公协作 一卡通 信息 安全 物联感 知 智慧办公 企业社交 知识管理 环境 安全 接入层 技术支撑 服务平台 大数据 分析应 用平台 用户层 数 据 安 全 平10 积分 | 98 页 | 19.59 MB | 4 小时前3
2025年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白皮书着。从我国智慧园区当前发展及对未来的发展畅想,智慧园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 段: 智慧园区1.0阶段:单点智能,单场景智慧化。该阶段,园区基础设施信息化基本 完成,园区单场景垂直打通,并实现单场景智能化体验,如基于人脸识别的闸机通 行、基于摄像头的安防监控等。但园区内组织、应用系统间没有实现数据共享,整个 4 园区呈现多个信息孤岛。目前,我国大多数园区还处在智慧园区1.0阶段。 智慧园区2.0阶段:平台支撑,场景联动。该阶段,智慧园区通过建设数字平台, 有华为的沃土数字平台、飞企互联的凌云中台、英飞拓的园羚中台、明源云的天际开 放平台等;三是智慧园区服务主体,包括政府机构、园区经营主体、园区企业等;四 是智慧园区顶层规划主体,包括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通院、赛迪顾问、中国电科等 单位或机构。 图表5:中国智慧园区产业生态图谱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2.智慧园区行业特征 (1)以国家级园区为主要建设载体,园区建设规模持续增长 2019年 急、物流、气象等业务数据为一体。 济宁新材料产业园 区 安全生产智慧监控平台。 第五批-2021年 烟台化学工业园 智慧化工园区基础框架和顶层设计,建成了应急一 体化智慧平台;目前正在以指挥中心、建立物联感 知及各业务系统建设为主,深化应用服务 连云港徐圩新区 “智慧园区安全环保应急平台”中核心技术“一体 化系统咨询与诊断”的应用,对园区警情、风险隐 患、日常巡查、应急指挥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10 积分 | 76 页 | 10.26 MB | 5 月前3
AI大模型智慧工厂MDC项目设计方案项目实施步骤主要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与测试、部 署实施和后期维护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 以确保整个项目顺利进行并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将通过与各业务部门的深度沟 通,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性能指标以及可用性要求。此阶段的关 键是要深入理解实际生产流程与痛点,以确保 AI 大模型能够有效 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将组织多次工作坊,与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 讨论,收集并整理需求,形成需求文档。 工人效率 (%) 原料准备 2 5 85 90 生产加工 4 4 75 80 质量检测 1 3 90 95 包装发货 2 6 80 85 评估的第一步是识别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情况。通 过数据分析工具,可以绘制出生产各工序所占总时间的比例图,从 而可视化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情况。以下是各工序时间占比的方 式: 接下来,需要进行各工序的效率评估。通过对工人工时的核 算,结合生 急。这将有助于我们对需求进行系统性评估,确保在后续实施中首 先满足关键需求。 在需求收集的过程中,我们还需特别关注可能的用户痛点,包 括现有系统的不足之处以及用户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通 过问题分类的方式,逐项记录用户提到的关键痛点,以便在后续的 设计中加以改进。 考虑到多个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和偏好,我们可以将需求归纳 整理为下表: 用户类 型 主要需求 潜在痛点 操作员0 积分 | 175 页 | 506.55 KB | 5 月前3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56页 PPT小视科技)协议引擎 设备接入 BIM 设备监控 边缘能力 政府端 运营管理中心 Face ID 一脸 通 在线缴费 智慧办公 运 行 支 撑 租赁管理 能源管理 环境监测管理 招商管理 设施运维 安监环保管控 展 现 层 场 景 应 应用、支撑水平业务扩展能力,并提供可视化 管理和服务平台。 大数据中台:数据汇聚挖掘 统 一 数 据 库 , 包 含 基 础 数据、经济运行数 据、地理信息数据、主 题数据等,与政务 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对接,通 过关联模型分析园区态势,挖掘数据价值 物联网中台:设备互联、数据互通 对园区各个智能设备、边缘网关和智能应用子 系统进行数据集成,实现设备互联、数据互通, 实现对园区态势的实时感知。 其他语言 云容器引擎 云性能测试服务 应用性能管理 应用运维服务 “ 应用服务 一 平台” 提 供 适 用 于 APP 、 Web 、 云服务开发的 API 和 SDK, 通 过 分 布式集群调度系统 自 动优化计算资源的 使 用,提供各类微服 务 应用的开发及管理, 可根据需求提供快速 应用开发能力。 API 网 关 API 管理10 积分 | 56 页 | 10.41 MB | 4 小时前3
工业5G终端设备发展报告2025时延、确定性通信的特性,将本地工业网络、IO 接口连接的设备与 云平台和应用中心紧密相连。代表性产品包括:5G 工业总线阀岛支 持 Profinet 等工业以太网总线协议,通过 5G 网络将“下挂”的有线传 感器、执行器等快速接入 5G PLC,可用于工装台、转台、抓手等气 动执行场景。5G PLC 控制器利用 5G 低时延、高速率能力,对工业 相机、远程 IO 等工业现场设备进行闭环控制,实现逻辑控制、机器 1AS、基于时间感知的整形 IEEE802.1Qci、基于时间门控调度的 协议 IEEE 802.1Qbv,以及双发选收功能 IEEE 802.1CB 等。其中,基 于 时 间 感 知 的 业 务 流 量 编 排 , 即 基 于 时 间 感 知 的 流 量 监 管 IEEE802.1Qci 和基于时间门控的调度编排 IEEE 802.1Qbv,提供了工 业领域中 TSN 中常用的业务 QoS 保障机制,以实现 5G 无线承载,5G 将与 PLC、DCS 等核心 控制系统加强双向融合,工业终端设备和系统的作业方式将发生重大 变革。 工业 5G 终端设备将更加智能,并逐渐向云化发展。随着工业大 模型、通感一体、工业算力等技术发展,工业 5G 终端设备的智能化 程度将不断提升。同时 5G 与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多种技 术融合,加速“端-边-云”智能化协同发展,将带动工业 5G 终端设备0 积分 | 44 页 | 1.04 MB | 5 月前3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ODCC因此,加 强碳管理,提前引入管理体系,对接国际标准,将为成为行业的刚 需。 (2)增加数据中心的经济效益。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一直是数 据中心追求的目标,而零碳管理可以实现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通 过优化设备和能源使用方式、改进供电和冷却系统等技术手段,降 11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 ODCC-2023-02006 低能耗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成本。 (3)金融机构是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为实现我国 型也将是绿色金融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零碳治理,形成满足金融 投资标准的绿色资产,获取更广的融资渠道和更低的融资成本,也 将成为零碳管理的目标之一。 (4)实施零碳管理还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品牌形象和社会责任 感,为数据中心带来更多的商誉和市场机会。 (二)零碳管理方式 1、能源结构清洁化 数据中心在运营的过程中的主要排放是范围 2 的用电排放,用 电排放占用了数据中心运营总排放的 90%以上,所以用电能源结构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 ODCC-2023-02006 减排项目,可以抵消数据中心园区的碳排放量,从而实现碳中和或 碳负责任的目标,同时也可以提高园区或数据中心的环保形象和社 会责任感,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 (四)供应链管理 1. 产品碳足迹 产品碳足迹的大小对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有较大的影 响,数据中心外购产品包括:基建材料、施工服务、辅助生产系统 设备、办公0 积分 | 64 页 | 1.60 MB | 5 月前3
共 44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