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矿产的机遇与挑战仍有超十倍需求空间 珍惜有限 创造无限 新能源矿产定义: 我们先将新能源矿产聚焦于锂、钴、镍三大以锂电下游为需求驱动的产品。 其中,锂钴金属下游以锂电需求为主,商品价格主要跟随锂电需求波动,其中由于近年来三元电池装机量持续走低,钴金属需求 相比锂更为羸弱。镍下游仍以传统不锈钢需求为主,锂电为其边际新增需求,而同样受制于高镍三元电池装机量近年来同比增速较 低,镍资源锂电需求相对疲软。 1.1 图表4:锂钴镍价格近年来持续下跌 资料来源:SMM,五矿证券研究所测算 锂电下游需求主要由新能源车与储能驱动,其中以新能源车驱动锂电产业需求为主,储能驱动为辅。其中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总 出货量为1051.2Gwh,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03Gwh,动力需求占比较高。 结构性上分析,新能源车产业发展仍面临三大问题:1)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一骑绝尘,但欧美国家销量增速缓慢。我国新能源车渗 透率近年来快速提升,但欧美 关键 关注下游需求拐点1:欧美新能源车何时实现油电平价。欧美新能源车最大痛点之一在于同级别电车售价显著高于油车,据FEV, 美国大众同级别车型途观与ID.4X相比,途观生产成本为1.91万美元,ID.4生产成本为3.33万美元,两者生产成本相差1.42万美元。 而细拆来看,84%的成本差异来自于动力系统(Powertrain),随着欧美本土锂电产业链的逐步拓展,欧美本土锂电池生产成本能10 积分 | 22 页 | 2.63 MB | 5 月前3
中国可持续航运燃料发展报告2025-中国船级社CCS系 并 实 施 了 《 欧 盟 海 运 燃 料 条 例 》 , 国 际 海 事 组 织 ( IMO) 也 批 准 了 “ IMO净 零 框 架 ” 草 案 。 国 际 航 运 减 排 方 向 逐 渐 从 提 高 船 舶 能 效 转 向 管 控 船 舶 燃 料 的 全 生 命 周 期 排 放 , 使 用 可 持 续 航 运 燃 料 已 成 为 国 际 航 运 业 实 现 净 零 排 放 目 标 路 径 。 但 当 前 航 运 业 对 于 可 持 续 航 运 燃 料 的 定 义 尚 未 达 成 共 识 , 中 国 发 展 可 持 续 航 运 燃 料 产 业 的 路 线 还 不 清 晰 。 为 此 , 中 国 船 级 社 编 制 了 《 中 国 可 持 续 航 运 燃 料 发 展 报 告 》 , 提 出 了 可 持 续 航 运 燃 料 的 定 义 与 内 涵 , 梳 理 了 国 内 外 可 了 低 掺 混 比 的 加 注 ; 氢 有 较 多 港 口 实 践 但 均 为 少 量 加 注 ; 氨 已 实 现 港 口 试 点 加 注 , 但 仍 处 于 发 展 初 期 。 应 用 方 面 , 甲 烷 、 甲 醇 、 生 物 燃 油 等 作 为 船 舶 燃 料 应 用 的 技 术 及 关 键 装 备 已 较 为 成 熟 , 船 队 规 模 正 快 速 扩 大 。 相 比 之 下 , 氢10 积分 | 19 页 | 6.24 MB | 11 小时前3
新型一体化电源系统在万卡智算中心的应用分析系统存在独立配置、分散管理、维护复杂、成本较高等 诸多不足,难以满足智算中心对电源系统的高标准要 求。因此,新型高效的一体化电源系统成为提升智算 中心性能的关键因素。该系统通过集成多种能源供 应方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为智算中心 的供电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新型一体化电源系统集成电源转换、监控和管理 等功能于一体,通过智能化技术,能够显著提升能源 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该系统通过取消传统系统架构 间大量电缆连接,不仅节约了大量材料和空间占用, 间大量电缆连接,不仅节约了大量材料和空间占用, 还降低了碳排放,成为智算中心电源系统升级的重要 方向。 1 万卡智算中心电力需求特点 智算中心的电力成本在运营成本中占据了很大 的比例。以昇腾 910B 组成的集群为例,一个一万卡 关键词: 智算中心;新型一体化电源;绿色发展;电源系统 doi:10.12045/j.issn.1007-3043.2024.10.005 文章编号:1007-3043(2024)10-0023-04 邮电设计技术,2024(10):23-26. 23 2024/10/DTPT GPU 集群的额定功率约为 9 800 kW,年耗电量约为 8 585 万 kWh,电费成本约为 6 010 万元(假设电价为 0.7 元/kWh)。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一成本将进一 步上升。 智算中心还面临稳定的电力供应、控制电力成本 和减少碳足迹之间的矛盾,需要在设计和运营过程中 找到平衡点 [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用高效的能源10 积分 | 4 页 | 1.86 MB | 11 小时前3
2024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价体系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十大趋势2024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价体系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十大趋势 关于落基山研究所(RMI) 落基山研究所(Rocky Mountain Institute, RMI)是一家于1982年创立的专业、独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与政 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 着重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图表5 2023年山西、山东、广东现货日前市场分时段均价图(虚线为年平均值) . . . . . . . . . . . . . . . . . . . .11 图表6 2023年山西、山东现货日前和实时市场分时段均价与实时平均竞价空间图 . . . .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全面提速,现货市场发现电能量价格的功能进一步强化。2023年9月,首个全国层面的电力现 货市场规则文件——《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印发。这一文件规范了各现货市场试运行地区的市场建设 路径、规则设计、运营要求,为各地设计和修改现货市场交易细则划定了统一标准,促进电力现货市场更好地发挥 发现电能量价格的功能。2023年12月,经过五年的试运行,山西和广东电力现货市场率先转入正式运行,开启了全 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运行的新篇章。10 积分 | 54 页 | 1.78 MB | 5 月前3
人工智能在钢铁能源管控中的应用1, GUO Rui-chun 2 导 读 内 容 为有效应对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场景、新模式带来的挑战,本文介绍了钢铁工业能源管控的现 状,分析了驱动人工智能在钢铁工业能源管控领域应用的重要技术,结合钢铁工业人工智能应用实 例讨论了典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钢铁能源管控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钢铁智慧能源的未来 发展趋势为:如何实现机理、数据、知识等多模型合理深度融合;运算结果的可解释性提升。钢铁 层面上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然而,随着生产流程 日趋复杂、个性化产品需求日益强烈,传统的模型 方法与技术体系已遇到瓶颈,无法有效应对大数 据、物联网等新场景、新模式带来的挑战。而人工 智能热潮的到来,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 途径。 钢铁工业能源管控的现状与发展需求 钢铁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 是能源消耗大户。据 2017 年统计数字,我国钢铁协 会会员单位吨钢能耗 (折合标准煤消耗)570 29 题的首选方法。然而,由于钢铁制造流程日趋复 杂,综合能源系统各变量间关系耦合程度不断加 深,传统的浅层神经网络等模型已难以挖掘深度特 征。此外,钢铁产品个性化需求的日益增加,也为 能源管控带来全新挑战,一般数据驱动方法建立的 模型已无法有效应对。 作为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代表,人工智 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迎来全面发展机遇,10 积分 | 7 页 | 839.09 KB | 11 小时前3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2025)心战场。经过十余年发展,我国已形成以市场机制为核心、多层次金融工具为支 撑、区域创新与全国统筹协同推进的碳市场碳金融协同作用体系,碳市场从蹒跚 学步到稳健前行,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参与者的智慧与汗水,见证了制度创新的 蓬勃活力与市场发展的无限潜力。 碳市场通过赋予碳排放权以商品属性,将环境成本转化为经济信号,为企业 减排提供持续动力,碳金融则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与资本力量的整合,为碳市场 注入流动性、效率与韧性。这本 本报告通过提供兼具战略视野与实践价值的参考框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 供决策依据,为研究者搭建起交流的桥梁,为市场参与者找准自身定位、厘清奋 斗方向、挖掘差异化竞争优势提供一定参考。期望各方以此为基础,共同探索碳 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特色路径,在实现 “双碳” 目标的征程中,充分发挥碳金 融市场的关键作用,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碳市场与碳金融发展报告 目 录 前 言...... 我国已构建起以市场机制为核心、 多层次金融工具为支撑、区域创新与全国统筹协同推进的碳金融政策框架,为实 现 “双碳” 目标、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坚实保障。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碳金融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挑战。市 场流动性不足,限制了碳资产的高效配置;碳金融支持碳市场的形式较为单一, 我国目前仍是以碳配额和自愿减排机制的现货为标的碳融资服务为主;基础设施 配套需进一步完善,0 积分 | 40 页 | 1.52 MB | 5 月前3
12国信证券PPT:人工智能推动算力需求爆发,电力设备迎来成长新赛道人工智能迎来应用拐点,23-28年数据中心新增IT负载CAGR高达24%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是继热力、电力之后重要的新生产力。2020年以来全球大模型快速发展迭代,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模型大幅降低AI门槛,根据杰文斯悖论推理和应用需求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全球计 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1397EF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为63%;预计2030年全球算力将超过16ZF 负载有望达到80-85GW,五年时间增长约20倍。AI革命背景下,全球主要云服务商资本开支快速放量,美国四大云厂2025年资本开支预计超过3100亿美元,同比增长43%;国 内以字节跳动、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头部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大数据中心基建力度。 u 数据中心配套电力设备容量可达算力芯片的3-5倍,2026年变压器+开关柜+UPS+HVDC市场空间预计可达730亿元 北美新建数据中心资本开支约 全球数据中心新增IT负载分别为7.7/12.3/16.9GW,CAGR为48%,2026年配套变压器、开关柜、 UPS、HVDC市场空间预计分别达到76/304/304/46亿元。 u 供配电设备集成化、模块化要求持续提升,技术迭代仍有较大空间 算力芯片功耗提升带动机架功率密度持续提升,2023年全球数据中心单机柜平均功率为20.5kW,英伟达GB200 NVL72机柜功率已超120kW;根据10 积分 | 42 页 | 2.55 MB | 12 小时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低碳成为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 3) 从低碳转型中获取赋能和增信。这些趋势 将引导园区未来的低碳发展 本白皮书提出了园区低碳发展战略框架,旨 在为园区搭建以政策规划为引导,管理机制 为统筹,产业、能源、循环经济为支撑,科 技创新、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为贯通的低 碳发展全景图。 本次白皮书搭建了园区低碳发展的评估框架, 初步了解了园区在低碳发展上的状态。未来的 白皮书将继续完善评估框架,识别并鼓励在低 区低碳发展领域首份基于评估框架的达到如此样本 量的研究报告,也是第一个将低碳成效、管理规划 和社会绩效同时纳入较大样本观察的评估实践。 被调研园区包括 24 家国家级园区(2 份样本为国 家级园区的部分区域),7 家省级园区(其中 1 份 样本为省级园区的部分区域)和1家省级以下园区 2。 这些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涉及电子信 息、装备制造、石化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食 品饮料和汽车等产业 1-3. 被调研园区情况 5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园区的低碳发展从不同层 次均有推进。既有“先行先试”的低碳园区试点、 绿色园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示范等试点示范工程; 也有以园区为主导,为响应政策而推动的能耗双控、 清洁生产、公共基础配套服务和智慧化精细化管理 等实践。对于园区而言,在“双碳”目标下,下列 问题需要得到回答: • 园区在低碳上的表现到底如何? • 园区如何进一步推动低碳发展?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2025年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报告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 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2025.4 关于落基山研究所(RMI) 落基山研究所(RMI)是一家于1982年创立的专业、独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智库,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及 创业者协作,推动全球能源变革,以创造清洁、安全、繁荣的低碳未来。落基山研究所着重借助经济可行的市场 化手段,加速能效提升,推动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转变。落基山研究所在北京、美国科罗拉多州 发展,培育乡村绿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等多部门也出台一系列文件和试点工程,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下乡, 持续加强充换电设施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了新动力。2025 年中央 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再次强调要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包括巩固提 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强农 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新能源呈倍增式发展态势,逐步扭转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用能 结构单一的问题,以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开发也成为此前农村精准扶贫中的亮点工程。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力 推进了农村能源低碳转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吸纳投资、增加非农就业、提高当地税收等多维度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绿色转型背景下乡村发展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但当前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在体制机制、 可持续运维、源荷协同10 积分 | 64 页 | 10.44 MB | 5 月前3
全球能源电力清洁转型经验与转型—中国、德国实践(中文),转型的复杂 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凸显,亟需加强国际合作与互学互鉴,共同推动能源 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先行者和推动者,中国和德国在 能源电力清洁转型进程中均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和领先性,为其他国家提 供了多样化借鉴意义。 本报告深入挖掘中国和德国在推动能源电力清洁转型方面的核心经 验,通过联合研究对比分析两国在电源、电网、负荷、市场等关键领域 的差异化做法,系统提炼可复制、易推广、供借鉴的共性经验,旨在为 ���� � ��� � ��� � ��� � ��� � ��� � ��� � 1 引言 3 势,未来还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性和可获得性,为能源转型提供强 大的动力。这种经济性优势,将使得新能源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具备与化石能源更高的竞争力。 2010~2024 年,全球风电装机从 1.8 亿千瓦增长到 11 亿千瓦,年均增速达到 14%,太阳能发 14%,太阳能发 电装机从 0.4 亿千瓦增长到 18 亿千瓦,年均增速达到 32%,风光新能源装机总量从 2.2 亿千 瓦增长到 29 亿千瓦,年均增速达到 21%。2024 年,全球风光新能源发电量为 4.626 万亿千瓦 时,在全球发电结构中的占比相比 2023 年增加了 1.5 个百分点,达到 15%。 能源转型面临多重挑战。当前新能源进入倍增式发展新阶段,能源供应安全、产业链协同、 公10 积分 | 78 页 | 3.33 MB | 11 小时前3
共 63 条
- 1
- 2
- 3
- 4
- 5
- 6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