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2025LOG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LOG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 • • •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25全球能源回顾》 • •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25全球能源回顾》 ◼ • 中国和印度等主要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和 制造业密集型增长 • • • • • •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商联会 ◼ ◼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 • ◼ ◼ · LOG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 • • • • • • 02 重要的范围三 • • 02 重要的范围三 • • 1. 2. 3. ( ) 4. 5. 6. 7. 8. Caterpillar 5% ⚫ 02 重要的范围三 • • ◼ • • • 02 重要的范围三 • • 资料来源:CDP ◼ • 仅来自制造业、零售业和材料行业的供应链排放量碳 足迹是 2022 年欧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1.4倍。 02 重要的范围三 • • 资料来源:CDP ◼ 10 13 19 23 2020 2021 2022 202320 积分 | 113 页 | 22.17 MB | 4 月前3
罗戈研究: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中国低碳供应链 & 物流创新发展报 告 罗 戈 研 究 有 深 度 的 供 应 链 研 究 机 构 - 2025 2025LOG 中国低碳供应链 & 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物流领域碳嵌入机制 落地典范: Book & Claim 05 绿色发展趋势 供应链物流 绿色实践与解决方案案例 持续严峻的 减碳压力 越来越重要 的范围三 范围三碳减排 目 录 供应链物流 01 4 A △△ △ 里 罗戈研究 | L◎GResearch 3) 全球减碳压力 · 全球减碳目 标差距 · 欧洲绿色政策“松绑” · 中国绿色政策逐步加码 2) 物流业碳排放情况 1) 全球能源与排放情况 持续严峻的减碳压力 · 全球能源情况 · 全球碳排放情况 ·LOG2025 中国低碳供应链 & 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 Japan — United States IEA.CC BY 4.0. GResearch 1 LOG2025 中国低碳供应链 & 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8 01× 严峻的减碳压力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署《20 积分 | 113 页 | 22.39 MB | 4 月前3
华为数字能源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华为关键奖项与荣誉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 利益相关方沟通 推进效率提升 助力智能创新 保障安全可靠 促进清洁可及 携手员工成长 促进合作共赢 坚持社会贡献 践行绿色运营 建设绿色供应链 创新低碳产品 提供卓越服务 实施责任采购 恪守商业道德 附录 1:GRI 内容索引 附录 2:缩略语表 附录 3:鉴证声明 08 14 15 17 01 03 04 全架构安全、全场景构网、全生命周期经济、全链路数字化 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可大幅提升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场 景下的电网稳定性和新能源消纳。 围绕“源网荷储”,在离网 / 并网模式中保障 100% 绿电供应, 为矿场、海岛等偏远无市电地区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绿电。 打造行业绿电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在降低用能成本的 同时提升绿电消纳比例,助力千行百业绿色低碳转型。 以“优光储充用网云”构建家庭绿电自治生态,实现最大化 运营层面,我们严格管理能源与废弃物,推进环境友好型 设计建设,打造安托山近零碳园区,充分利用建筑表面发 展光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供应链层面,我们积极推动 供应商开展组织级碳盘查,协助上下游合作伙伴提高低碳 能力建设,减少全价值链间接碳排放强度,协同推进供应 链碳减排;产品层面,我们充分发挥数字能源业务自带绿 色基因的优势,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探索推出节能、高效 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减少产品碳足迹,实现产品全生30 积分 | 80 页 | 42.11 MB | 4 小时前3
德勤:2025年趋势追踪报告-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转型变革2025年趋势追踪 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转型变革 1 目录 引言 3 趋势 1 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 依托前瞻性领导力, 打造韧性组织 4 趋势 2 塑造关键矿产供应链: 利用商业生态系统优势 11 趋势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 发挥积极资产组合管理的作用 18 趋势4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矿产勘探: 利用公益性地学数据 25 趋势 5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革: 将自然融入采矿和金属的价值 68 全球及中国联系人 77 作者与致谢 78 2 展望2025年,矿业及金属企业面临诸多重大机遇。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 下,企业正快速重塑其供应链,以适应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与新出现的合作关系。随着碳中 和中期目标的逼近,那些承诺于2050年(或更早)实现净零排放的企业,正致力于推动可再 生能源与低碳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与此同时,如何在人才、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有效 全球网络的 专家团队分享了他们的洞见,并提供了企业可即刻用于自身业务的策略与工具,旨在助力 企业重新确立其作为未来雇主、创新先锋和可靠供应商的市场地位。 引言 2025年趋势追踪 3 引言 趋势 1:引领矿业及金属行业步入新时代 趋势 2:塑造关键矿产供应链 趋势 3:驱动增长,提升韧性 趋势 4: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矿产勘探 趋势5: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变革 趋势 6:矿业及金属行业的智慧运营10 积分 | 80 页 | 18.85 MB | 5 月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从低碳转型中获取赋能和增信。这些趋势 将引导园区未来的低碳发展 本白皮书提出了园区低碳发展战略框架,旨 在为园区搭建以政策规划为引导,管理机制 为统筹,产业、能源、循环经济为支撑,科 技创新、绿色供应链、绿色金融为贯通的低 碳发展全景图。 本次白皮书搭建了园区低碳发展的评估框架, 初步了解了园区在低碳发展上的状态。未来的 白皮书将继续完善评估框架,识别并鼓励在低 碳发展上有突出成就的园区。我们期待与中国 电子信息类园区:优化能源管理 案例 - 松山湖高新区:智慧能源生态系统助力 打造高端低碳产业格局 汽车产业园区:推动供应链减碳 案例 - 天津经开区:引导、服务企业与其他园 区的低碳发展 新能源产业园区:引导产业链协同 案例 - 宁乡高新区: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打 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园区内企业对于绿色供应链和绿色设计产品的参与方 兴未艾 绿色金融工具创新与应用尚未主流化 园区对低碳社会行动参与积极性较低 加强园区顶层低碳规划,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建立碳监测、核查与管理机制与平台 提高产业效率,推动产业融合 推动园区微网与综合能源体系建设 提升资源效率,促进循环协同发展 增强园区绿色低碳创新能力 推动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及国际合作 积极运用绿色金融工具推动实体产业减排 在产业上通过结构调整和增进协同,解决化工材料等 上游产业降碳难度高的问题 在能源上,推动清洁替代和能源微网建设 通过循环改造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试点园区表现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全球能源电力清洁转型经验与转型—中国、德国实践(中文)5 个百分点,达到 15%。 能源转型面临多重挑战。当前新能源进入倍增式发展新阶段,能源供应安全、产业链协同、 公正转型等挑战日益凸显。一是电力安全保供新挑战。新能源出力的随机性、波动性、不确定性 强,“大装机、小电量”特点突出,抵御故障能力降低,伴随新能源规模迅速扩张,尤其是在极 端天气条件下,电力供应保障难度不断增加。二是新能源产业“脱钩断链”风险增加。新能源 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是传统能源的数倍,到 行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是传统能源的数倍,到 2030 年,电动汽车、风机、电池对稀土和锂的 需求将增长 10-30 倍,因此保障关键矿产资源的稳定安全供应是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同时全球新能源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受地缘政治和贸易壁垒制约,面临“脱钩断链”的风 险加剧。三是包容公正转型挑战。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传统能源行业及高耗能产业面临产能 缩减、就业减少等问题。全球南方能源可及性挑战依然严峻,当前全球依然有约 2030 年期间,清洁能源需要加速发展,保持年 均约 15% 的增长率,才能实现 2030 年三倍目标。二是实现新能源发展“质”的突破。未来十 年,新能源要实现对传统电源的可靠替代,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和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将面 临技术、成本、机制等诸多新挑战,亟需通过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来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 “质变”。 国际交流与经验互鉴对加快全球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全球能源转型的本质是一场跨越国10 积分 | 78 页 | 3.33 MB | 4 小时前3
2025年迈向零排放货运:新能源重卡应用初探-行业调研分析与建议报告推动公共-私营部门的协作(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结合货主、物流运输商、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能源供应商等多方力量,在特定区域探索新能源重卡早期落地示范项目, 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绿色物流解决方案。 3. 识别电动重卡应用的主要挑战 研究企业在电动重卡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经 济性、运力匹配、基础设施、减碳效益评估、政 从业务范围上看,参与企业广泛分布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以及二者结合的混合市场: 货主企业共有 13 家,多数为国内外混合市场型企业(8 家),另有 5 家专注国内市场。这表明多 数参与调研的货主企业具备国际供应链背景,有望在全球绿色采购趋势下更早关注并推动新能源货 运的发展。 物流运输商共 16 家,绝大多数(11 家)以服务国内市场为主,仅 1 家服务国际市场,4 家覆盖国 内外市场。这表明参与调 动因”。这表明,无论是作为物流运输需求方的货主,还是作为供给方的物流运输商,均认识到绿色运输 在外部声誉管理和长期价值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较高比例的货主企业(75%)与物流运输商(64%)均提到了客户或其他内外部需求,表明绿色供应链的 传导链条正在形成。 政策合规对物流运输商(64%)的影响显著高于货主企业(42%),反映出当前相关政策更多直接作用于 运输服务执行端,尚未在货主采购决策层形成足够的传导压力及倒逼机制。政策激励措施在企业实际决策30 积分 | 15 页 | 36.74 M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倍),技术突破与地缘博弈双重驱动下,各国竞速布局未 来能源主权:美国以《通胀削减法案》升级版为杠杆,向 18 个州的 32 个新能源 项目追加 50 亿美元拨款,重点支持固态电池、钙钛矿光伏等前沿技术产业化, 构建本土化供应链并创造 1.8 万个高技能岗位;德国实施《国家氢能战略 2.0》, 将 2030 年电解氢目标从 10GW 上调至 15GW,投入 150 亿欧元建设输氢管网并启 动全球首个工业级“绿氢期货” 欧美绿色贸易壁垒加速升级,对中国高碳产业链形成系统性压制。欧盟《电 池与废电池法规》实施细则于 2024 年 6 月更新,将碳足迹声明门槛提前至 2025 年 1 月(原 2025 年 8 月),并新增“电池关键原材料供应链 ESG 尽职调查”条 款,要求 2028 年前锂、钴等材料 70%来自经认证的低碳矿区(中国当前占比不 足 30%);碳关税(CBAM)过渡期于 2024 年 12 月结束前,欧盟议会通过修正案, 国家推进“碳俱乐部”认证互认,进一步挤压中国高碳产品国际市场 2 空间。深层冲击在于,中国出口导向型产业被迫加速“绿色断链”——头部企业 三年内需投入至少 8%营收用于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而中小型供应商因无力承 担核查成本面临订单流失。此轮博弈标志着全球贸易规则从“关税壁垒”向“碳 壁垒”的范式迁移,倒逼中国制造向“零碳竞争力”跃迁。 (二)我国双碳政策密集出台,行业和地方积极探索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融合生态 拥抱智能:2030中国智能制造及自动化行业展望报告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 励和支持行业发展。《“十四五”智能制 造发展规划》提出推进智能制造的总 体路径是: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 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 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 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 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 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 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 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近两年,国产 生成式AI大模型的全面突破,更是为行 业加速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同时,全球制造业及其供应链也面临前 所未有的风险。一方面,贸易摩擦和关 税政策急剧变化,给全球化企业依赖已 久的跨国贸易和供应链体系带来巨大不 确定性。很多高端制造企业更是处于风 口浪尖,急需重新审视自身生产制造体 系和供应链策略,加强应对外部风险的 韧性。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通货膨胀高企,多个主流经济体面临潜 针对连续流制造和离散制造的 工业物联网软件和云服务。这一 细分包括连接工厂内各类工业 设备,以及支持使用数据分析驱 动制造的各种解决方案。这一自 动化产品细分市场规模最小,但 增速最快,增长率达到18%。从 供应商角度来看,工业物联网和 云服务也是集中度最高的产品领 域。 第二,未来五年全球和中国工业自动化 市场均有可能加速增长。首先,劳动力 结构变化对于工业自动化提出新的要 求。全球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正在放缓。20 积分 | 18 页 | 1.16 MB | 4 月前3
2025年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报告、减少无电人口、提升能源可及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同时, 也需要推进可持续能源目标,加大清洁能源投资和清洁能源技术应用。目前农村地区能源发展仍相对滞后,2024 年全球约有 7.37 亿人缺乏电力供应 1,其中 80% 生活在农村地区 2 。因此,对于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7—— 确保人人获得清洁且可负担的现代能源,全球农村地区能源转型将是关键。 我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农村能源发展 / 7 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 在欧美等国家已有众多实践并取得了广泛发展。相对于集中式的能源供给形式,农村能源合作社更强调公民参与 式的、分散式的能源开发和供应形式,在机制上更注重社员利益,在促进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和提升当地 社区福祉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国内关于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系统性研究和相关报道仍较为匮乏。 落基山研究所一直关注并倡导“以 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图表 1)。即使是拥有电力供应的农村地区,也仍受到电力供应不稳定、电价高昂和对化石燃料过度依赖的困 扰。因此,这让以人为本的能源转型在农村地区处于更加突出和优先的地位,即将人置于未来能源议题的讨论中心, 支持在地居民的持续广泛参与,侧重帮助当前仍无法获得现代能源服务的群体,以实现更便捷、可负担和清洁安 全的能源供应。 近年来在各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雄心和目标下,全球10 积分 | 64 页 | 10.44 MB | 5 月前3
共 55 条
- 1
- 2
- 3
- 4
-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