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装备制造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EMS(Ener- gy Management System)是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电、 煤 气、 天然气等能耗数据进行采集、 存储、 查询、 统计和 分析, 提供企业能耗统计、 能源消耗计划等管理。 重型装备制造企业是一家大型锻铸件制造企业, 生 产流程包括冶铸, 锻造, 热处理, 机加工等。 能源消耗 十分巨大, 节能潜力很可观。 备制造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能源管理系 统主要对能源介质、 能耗设备、 计量设备、 计量数据、 能耗统计、 能源消耗预测进行管理。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设计思想 (1)能源消耗统计。 本系统以能耗设备为统计单位, 对能耗设备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可以实现车间、 能 源介质、 设备等统计对象在任意(年、季、月、日)时间单 位内的能耗统计, 进行图表和表格输出。 搭建好数据库 后, 建立部门车间、 能源介质、 设备、 计量数据的查询、 增删改等操作, 并 进行能耗统计。 所有操作都是通过触发控件事件, 在事 件里按不同条件情况写好查询语句和操作步骤, 然后在 数据库执行查询计算, 增删改等操作, 并在界面上展示 出来。 C# 和 SQL Server 数据库的交互通过 ADO.NET 实 现。 (2)能源消耗预测。 在能耗统计基础上可以进行能源 消耗预测, 能源消耗预测是基于历年各个产品的产量和20 积分 | 3 页 | 408.64 KB | 5 月前3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蓝皮书(2025年)体、新能源、汽车等 20 多个行 业,服务超过 60 家制造企业,形成“内生实践-技术沉淀-跨业赋能”的闭环,成 为传统制造业巨头以科技创新布局双碳赛道的标杆范式。 国内数字行业巨头降低自身能耗,共建绿色低碳产业链。腾讯以 2030 年全 面碳中和为目标,加速推进清洁能源替代。2023 年自发新能源装机量超 32MW, 2024 年绿电签约目标 16 亿度,目前自有数据中心绿电占比 55%,自建园区绿电 陆上风机批量供货,三一重能等 15-16MW 陆 上风机进入示范阶段,金风科技、东方风电、明阳智能、电气风电等纷纷进入 18- 25MW 海上风机示范阶段;二是光伏产业材料与制造端,绿色低能耗替代高能耗, 光伏 N 型技术成为主流,以电池环节的 N 型主流技术为代表,催生更低成本、 更高效率、更强的发电可靠性、更加绿色低碳的光伏产品;三是新能源装备企业 在风电、光伏、动力电池、储能、固态电池等生产领域全面推广智能制造、5G、 27%以上 2。国家最新出台的一系列降碳低碳专项计 划,将数据中心与煤电、钢铁等传统重点用能行业一同纳入并同期发布,凸显了 数据中心在能耗管控与绿色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球 AI 巨头通过“清洁能源直供+智能调度”策略应对算力基础设施的能耗 挑战,以绿电并网与分布式能源互补推动数据中心绿色转型。谷歌在其 100%电 气化的 Bay View 园区部署地源热泵与 7MW 屋顶太阳能系统(覆盖10 积分 | 66 页 | 1.49 MB | 6 月前3
中国投资协会:2024“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技术解决方案零碳智能建造车间解决方案 ………………………………………………………… 79 35. 晶科光储融合微电网解决方案 ………………………………………………………… 81 3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建筑能耗总包 EMC 项目模式 ………………………… 83 1 碳中和·零碳中国 2 零碳案例篇 Ⅰ . 零碳案例篇 一、零碳工厂 零碳工厂是指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碳交易等多种手段,使得评价期内工厂 技术等新兴技术, 打造具备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助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慧矿山生产管 控平台,为矿山生产与经营两大业务线提供智慧赋能。建设碳能监管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平 台,建立了从能耗监测、减排计算、碳能分析、能源规划全过程的碳管理服务,与矿山生产过 程进行了深度融合。建设源网荷储电能管理平台,实现对光伏电站、风电场、储能站、重卡换 电站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采集。推动了电能替 约 565 万 KWh,预计每年节省电费 249.3 万,节约标 准煤 1698.95 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453 吨。 除此以外,还可叠加光伏、储能项目政府补贴、 以及通过储能降低被能耗双控、限电考核风险。 园区 8 号楼 园区光伏 园区 7 号楼 25 碳中和·零碳中国 26 零碳案例篇 申报单位 ◆ 四川新工绿氢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新工绿氢科技有限公司(简10 积分 | 46 页 | 13.28 MB | 5 月前3
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法规汇编(2025年4月刊)4.1 河北省绿色低碳新技术(产品)推荐目录(2024 年度)公示........................................112 4.2 关于公开征求《河北省“两高”项目能耗替代管理办法》意见的通告..............................115 政策法规汇编 4 月刊 — 1 — 第一编 中央文件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五)健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建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 资源价格机制,更好发挥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完善新能源就近交易价格政策, 优化增量配电网价格机制。综合考虑能耗、环保水平等因素,完善工业重点领域阶梯电价 制度。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索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价格 支持政策。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建设绿色能源国际标准和认证机制。 的企业,开展智能装备和工业系统的集成化改造,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5G 工 厂。 3.加快绿色化转型。聚焦皮革、造纸、塑料、电池、陶瓷、日用玻璃等重点行业,推 广应用绿色低碳、节能环保工艺和设备,融合应用数字技术加强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 和碳排放智能监测和控制,建设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加快完善家电、照明等终端产 品能效标准,引导企业强化产品绿色设计,增强绿色智能产品研发供给能力。 (四)夯实基础支撑行动10 积分 | 120 页 | 12.24 MB | 5 月前3
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供电决策系统,实现故障的预判和预处理、快速故障隔离;建设 煤矿能耗监测和智能化能耗优化调度系统,动态调节煤矿大型用 电耗能设备的供电方案和作业计划,降低煤矿整体能耗水平,优 化能耗成本。 建设基于压力、液位、流量、温度等监测传感器和电动阀的 智能排水系统,实现主排水系统设备的智能运行,智能排水系统 可按照水量实现排水用电自动削峰填谷,智能优化排水方式,实 现能耗自评估和故障自诊断,具备智能报警、智能统计分析排水 现对系 统异常低压现象的预警;通过多传感器和各系统数据融合实现按 需供水,并能实现对用水量的预分析功能。 建设污水智能处理系统,通过监测水泵及管路的运行参数、 设备状态、运行时间等信息,实现能耗及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 通过监测污水处理系统的各流程环节,及时调节污水处理的各项 21 参数,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保证污水排放质量达标。 (9)智能安全监控系统 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和生产条件,建设井下融合通信系统及配 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化集成技术,建设由能耗计量装 置、数据传输系统及监控平台组成的矿山能耗实时监测系统,实现矿 37 山固定设施及大型作业装备等的实时能源消耗监测、能耗统计、故障 分析、数据追溯。鼓励企业建设矿山能耗优化调度系统,以企业能源 实时成本、产能指标、生产计划为决策依据,建立矿山能耗优化模 型,动态调节矿山大型耗能设施、装置的作业计划,降低矿山整体能 耗水平,优化生产能耗成本。 设备运维和0 积分 | 50 页 | 176.51 KB | 5 月前3
中化能源-李希仁: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实践4 平台赋能石化装备AI管理 5 石化行业装备智能化运营管理需求迫切 泵 压缩机 汽轮机 风机 石化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代表,设备性能直接关系到生产装置的投资、产能、 质量、安全、能耗及成本,设备运行状况将直接影响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然而,采 用传统的设备建模方式,存在模型构建复杂、构建的数学模型通常不完善、存在诊 断滞后等问题。 炼化设备在石化生产中具有 至关重要 的作用 石化装备AI管理—中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度赋能 拖拉拽模型构建 交互式建模分析 深度优化算法库30+ 模型管理/发布可视化 用户数据 数据预处理 特征探索 机器学 习建模 模型评估 批量/实时预测 故障监测诊断 能耗优化 客户精准营销 工业安防 工业仿真 驾驶行为分析 文本分类 话题发现 中化AI 智慧发力 石化装备AI管理—数据核心流程 人工智能、大数据智慧发力,智能诊断及定位,精准预测 • 用大数据分析代替破坏性实验,得到设备的 石化装备AI管理为企业带来的价值输出 把数据转化成知识 让知识创造价值 设备故障准确预警,减少 非正常停机提高生产运行 安全性 优化备件管理,降低库存, 备件管理更有针对性 降低设备能耗,为能耗降低 提供基础 提高设备智能化管理水平, 减少相应人力成本投入10 积分 | 20 页 | 5.26 MB | 5 月前3
低碳经济带来的新商业机会欧盟提出“碳足迹税”,将对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和排放量进行标 识追踪,与之相对应新贸易壁垒就是,对超过排放量的纺织服装产品 将课以重税。 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节能方面的瓶颈。 70%以上的中国中小企业认为:目前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 放”的主要瓶颈,一是资金缺乏,包括市场融资困难和政府的支持力度 不够;二是缺乏技术人才;三是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另外,随着近几 年国外环境变化,出口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前段时间 ,再不可像以前那样为 了速度牺牲环境。“十二五”规划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样的潮流,只 有实施低碳发展,才能真正与时俱进。 对于企业来讲,能耗像只老虎一样吞噬了绝大比重的企业成本。 为了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并取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动力, 企业必须把能耗降下来,必须把低碳商业模式引入到企业的战略、运 营、管理和决策中。 对于个人来讲,顺天应人才能有所成就,在气候问题严峻的今 天,能够为缓 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并可以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增强员工的自 豪感和团队凝聚力。 中小企业一定要发展低碳经济,因为企业是社会发展的主体,而 中小企业又是国家创新的主力,最终绿色中小企业将成为全球瞩目和 注重的主流。当前靠拼成本、高能耗的粗放发展模式已没有发展空间 了,低碳才是未来的出路! 实践家教育集团董事长 林伟贤 第一章 低碳时代的大幕徐徐开启 第一节 “伤害”即商机 第二节 低碳时代悄然而至 第三节 低碳经济的超级商机10 积分 | 162 页 | 4.44 MB | 5 月前3
2024年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报告源管理系统和部署光伏储能方案,原因在于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降低能源使用成本、提升企 业竞争力是必然选择,企业期待通过部署新能源来节省外购电和天然气成本;二是政策驱动,如 某园区响应政府降低能耗、建设生态园区号召,通过关停改造、节能技改、部署分布式光伏等措 施,实现能耗强度七连降。 听说过这些概念,但未深入了解 其对企业用能的影响 赞同,在积极调整企业用能策略 没有意识到这些会影响企业用能 赞同,但尚未采取具体行动 52% 数据来源:施耐德电气&上海交大 2024双碳背景下的企业用能转型高管调研,n=116 75% 员工培训和节能减排意识提升 42% 采购绿电或安装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 38% 运用数字化手段,跟踪采集 能耗和排放数据,优化能耗 16% 改善建筑绝缘和密封 8% 参与碳交易市场 7% 其他 56% 更新节能的设备和技术 14 拥抱能源产消一体化 2.2“产消一体化”是企业能源转型必然趋势 2.2 电力现货交 易等功能 • 分时电费3 优化 微电网系统根据分时电价,实现分布式能源(发电/用电设备, 储能)经济调度,优化电费账 单。微电网系统可降低站点的能耗、在高峰电价期间增加站点的能源生产,也可在非高峰期增加 站点的能耗、减少站点的能源生产。例如:1)在低电价时段微电网消耗市电能源,在高电价时 段使用本地能源;2)在电价低的时段给储能充电,在电价高的时段让储能放电;3)微电网利10 积分 | 46 页 | 8.66 MB | 5 月前3
2024重新思考关于AI的能源使用报告-ITIF模型也有不同的能源成本 , 并且在特定模型中 (例如 , Llama 2 7B 与 Llama 2 70B) , 更多的参数 通常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推断。 表 2 : 按任务划分的每 1, 000 个查询的平均能耗37 任务 kWh 文本分类 图像分类 对象检测 文本生成 Summarization 图像生成 0.002 0.007 0.038 0.047 0.049 2.907 鉴于训练特定的 的数据中心使用了约 3 TWh 2022 年的电力比前一年多。41 但是 , 虽然它的整体能量 在 2019 年至 2021 年的三年中 , 使用量一直在增长 , 它用于机器学习的能量比例保持不变 - 占其总能耗的 10% 至 15% - 其中大约 60% 用于推理。42 用于以下目的的能量相对恒定比例的一种解释 推理是在 AI 模型和硬件中看到的改进。事实上 , 作为 显示在表 3,性能和效率都倾向于提高 但数量要低得多 FLOPS ” 。43 换句话说 , 最新的 AI 模型可能并不特别 高效的设计 , 因为研究人员专注于性能 改进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研究人员将解决效率问题。 表 3 : 深度神经推理的能耗 用于两个不同 GPU 的计算机视觉的网络44 P100, V100, 6 月发布 6 月发布 Top - 1 精度 (ImageNet) 2016 2017 (焦耳) Year (焦耳)10 积分 | 22 页 | 536.52 KB | 5 月前3
绿色之星—中国园区低碳之路的先行者被调研园区情况 5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园区的低碳发展从不同层 次均有推进。既有“先行先试”的低碳园区试点、 绿色园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示范等试点示范工程; 也有以园区为主导,为响应政策而推动的能耗双控、 清洁生产、公共基础配套服务和智慧化精细化管理 等实践。对于园区而言,在“双碳”目标下,下列 问题需要得到回答: • 园区在低碳上的表现到底如何? • 园区如何进一步推动低碳发展? 题。 考虑到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减碳难度高,园区减排 有两种思路:一是产业结构由单一产业主导转向多 产业平衡发展,二是在园区内强化不同产业链的连 接。囿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成本,过程排放和部分 高能耗难以避免;在大量的市场需求背景下,受替 代材料、技术和经济目标的限制,部分传统高碳排 产业短期内不可完全淘汰,园区通常下功夫优化园 区产业结构。从下表两个石化化工园区的发展策略 可以看出:在碳达峰周期下,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碳盘查只是部分园区的“任务”。在被调研 园区中,47% 的园区尚未完成全域碳盘查。对自身 能源消费或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掌握较清晰的园区主 要是头部园区(包括国家级高新区、低碳园区试点、 绿色园区、循环化园区试点等)以及因高能耗产业 (如煤、钢铁等)导致减排压力较大的园区,这些 园区由于政策压力或为完成项目申报而实施碳盘查 与核算。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研所选取的样本的 发展运营已处于较高水平,故推测,全国范围内参10 积分 | 36 页 | 7.16 MB | 5 月前3
共 28 条
- 1
- 2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