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电力市场化改革洞察: 面向市场参与者的20大趋势................................................ 14 第二章 中长期电力交易 .................................................................16 01 中长期市场将迎来更多市场主体,交易占比维持高位,交易总量快速增长 ............... 16 02 煤电继 .............. 19 04 多年合约机制有望进一步完善,逐渐成为可再生项目主要风控手段之一 ................. 20 05 作为与现货市场衔接的必然手段,中长期分时段交易将进一步推广 ....................... 21 第三章 现货电力交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06 现货市场加速推进,预期十四五期间省级市场全面建成 ....................................... 23 07 现货市场限价将逐步放松,但其对中长期价格传导作用仍然受限. .......................... 25 08 省间与区域现货市场初见雏形,有望进一步促进可再生消纳并逐步打通省间价格壁垒 ... 27 090 积分 | 46 页 | 5.30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市、地区)通过降低可再生能源保障小时 数,稳步推动其参与常规电能量交易与绿色 电力交易,并设计相关机制加强参与市场后 的风险防范。部分地区已经推动新能源全电 量参与市场,亦有省份试点政府授权合约或 长期购电协议等配套机制。 ○ 建立/参与本省/区域的辅助服务市场。推动 调峰市场与现货融合,并鼓励新型主体提供 辅助服务。在参与主体、出清规则、价格区 间等方面,各省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存在差 异。部分省份探索了爬坡等辅助服务品种, 源的发展。 问题三: 参与市场的多重 营收风险 长期稳定性收益 不足,影响可再生 能源盈利 差价合约机制 以政府为保障方,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价格确定性以促进长期投资,并通过 引入拍卖竞争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提升发电效率降低成本。 长期购电协议 以电力用户为保障方,买卖双方以更灵活的方式商议市场化交易的风险分配 机制,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预期。 问题四: 环境价值的体现 省内用电负荷与联络线外送计划全电量竞价,促进新能源省内省间协同消纳 蒙西 ● 推动几乎所有集中式新能源项目都参与市场,放开新能源交易比例限制 ● 通过新能源风险防范机制缓解入市收益风险 ● 推动新能源中长期交易全部以绿电交易方式开展 浙江 ● 鼓励分布式项目以聚合形式参与绿电交易 ● 试点政府授权差价合约模式,引导集中式项目脱保入市 江苏 ● 降低保障小时数以加速新能源入市 ●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2024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价体系洞察:面向市场参与者的十大趋势06 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得到规范,新能源和储能主体或需调整市场策略� � � 35 07 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规模增加,“报量报价”电量继续走低,新能源项目收益 在现有市场规则设计下有保障,但长期面临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价格冲击 � � � 37 08 分布式光伏超预期发展,投资主体需密切关注电网接入与上网价格政策变化 41 09 独立储能探索电力市场参与模式,电能量市场收益将愈发重要 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得到规范,新能源和储能主体或需调整市场策略 按市场主体或交 易类型 集中式新能源 07 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规模增加, “报量报价”电量继续走低,新能源项目收益在现有市场 规则设计下有保障,但长期面临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价格冲击 分布式新能源 08 分布式光伏超预期发展,投资主体需密切关注电网接入与上网价格政策变化 独立储能 09 独立储能探索电力市场参与模式,电能量市场收益将愈发重要 绿电交易 着动力煤价格下调,除蒙西外各省现货年均价 较2022年都有所下降,下降幅度从-3.7%到-23.7%不等。蒙西受到中长期市场价格较低、发电侧希望在现货市场回 收成本等因素影响,现货均价较2022年上涨2倍以上,但由于用户侧风险防范补偿机制的存在,最终结算价格仍会 维持在中长期合约均价的一定范围内。省间方面,国网省间电力现货市场申报价格上限由2022年的10元/千瓦时 调整至3元/千瓦时,送10 积分 | 54 页 | 1.78 MB | 5 月前3
减碳目标制定指导手册通常包括气候转型的总体战略及目标、具体步骤、资源分配和时间表。气候转型计划是整个气候转型过程的 蓝图,确保气候转型能够有序进行 • 转型目标设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希望达到的具体成果。目标设定通常包括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 气候转型路径:企业在实现转型目标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具体实施路线和方法。它包括各种策略和战术,如技 术升级、流程优化、文化变革等,是一个执行层面的行动指南 国家“双碳”目标层层分解,对地方、行业以及企业碳减排提出要求 型,获得转型金融支持 名称 发布机构 / 组织 发布时间 具体要求 转型计划 目标设定 转型路径 《气候转型金融》 1 香港绿色 金融协会 2020.11 与《巴黎协定》保持一 致的中长期计划,可能 包括资本支出与收入转 移。 中国工业企业必须至 少设定与 2016 年国 家自主贡献相同甚至 更高的减排目标。 在技术和活动实施期 间尽量减少碳排放和 其他负面外部因素。 5 • 包含与《巴黎协定》 目标一致的长期目标、 实现长期目标的中期目 标,以及战略规划 • 计划应与中长期经营 战略和业务计划挂钩, 并参考与气候变化相关 的情景 • 应建立组织结构,由 董事会和 / 或同等职位 监督应对气候变化活 动,由管理层评估管理 • 制定 2050 年的长 期目标、短期至中期 目标,并基于长期一 致的测量方法量化 • 目标应考虑环境重0 积分 | 13 页 | 1.80 MB | 5 月前3
全球能源电力清洁转型经验与转型—中国、德国实践(中文)10000 21500 40000 A Umweltbundesamt, Arbeitsgruppe Erneuerbare Energien-Statistik, 2024. 图 2.1 基于长期情景的德国发电组合规划对比 ������� 12 ������� 145 ���� 78 ��� 41 ��� 87 ��� 36 20� �� ��� 21 49� ��� ���� Over-The-Counter Contracts,OTC)进行。事实上,目前 仅有少部分电力在交易所中成交,约 75% 左右的交易量属于 OTC 形式 A。这两类交易机制中均 包含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如期货、期权或远期合约),用于满足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电力交易 需求。 1.现货市场 电力现货市场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方式,按照“优序出清”机制运行,即电价由边际机组的单 位发电成本所决定,反映某一小时内生产 成本,保障电力在所有时段的可靠供应。欧洲电力现货市场由总部位于巴黎的欧洲现货电力交易 所负责运营,主要进行次日和当日交付的短期电力交易。另一家重要的市场运营机构是设在德国 莱比锡的欧洲能源交易所,其主要负责中长期电力交易及其他能源品种(如天然气、碳排放配额 等)的交易。日前市场是主要平台,涵盖大部分发电量,为输电系统运营商制定调度计划提供基 础。该交易提供提前 24 小时的时间窗口,便于预测负荷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从而制定较为可执10 积分 | 78 页 | 3.33 MB | 3 小时前3
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机遇与挑战(MWh) 2024年,新疆、内蒙古、江苏三地新增储能装机断层领先。新疆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领跑全国, 但本地消纳能力有限,加之疆电外送面临输电能力有限、网间调节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对储能存在 长期需求;内蒙古特高压外送通道配储需求旺盛,加之“政策+资金”双驱动,推动特高压通道节点附 近储能规模化建设;江苏作为负荷中心,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导致调峰调频需求激增,江苏“715保供项 4 目” 电源侧储能方面,尽管2025年初“强制配储”政策取消,但前期政策推动的存量项目仍在释放;另 外,碳中和背景下,预计我国新能源装机占比还将大幅提升,仍需配套储能解决波动性问题,因此电 源侧储能需求长期存在。电网侧储能方面,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电网对可快速响应的调节性资源依 赖度增加,2025年辅助服务市场的规模扩大将直接刺激电网侧装机;此外,在负荷中心及关键送出节 点配置储能延缓电网升级投资 整体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将从安全与合规 等角度给行业带来长期的益处。 盈利模式方面,现阶段工商业储能的主要收益来源于峰谷套利,但受限于午间谷电、一充一放等 因素,部分地区并不具备可投资性,灵活调整“容需模式”并通过需量管理所获收益可实现一充一放下 的可观项目盈利,故峰谷套利与需量管理的结合将成为2025年工商业储能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更长期 分析,工商业储能将凭借虚拟电厂的资源聚合实现在电力市场的相关盈利,故未来现货市场套利有望10 积分 | 70 页 | 9.67 MB | 5 月前3
2025年迈向零排放货运:新能源重卡应用初探-行业调研分析与建议报告3°C,而保持现有政策轨迹或将导致本世纪末温升达 2.6°C至 3.1°C 1。当气 温升高 3℃时,世界可能会面临南北极冰盖崩塌、海平面上升、亚马逊雨林退化等系统性生态崩溃风险或不 可逆转的临界点 1,2。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还将加快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引发公共卫生危机、基础设施损 毁及生存资源锐减等连锁反应 2,3,4。基于此,亟须通过政策规制、清洁技术创新及市场激励等多元路径,全 面推进全产业链低碳转型。 10:37 11 货主端 碳减排目标(减少碳排放,履行 ESG 或可持续发展承诺) 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提升绿色形象,获取更多商业机会) 总部或其他内外部需求(内外部要求或更倾向选择低碳运输) 长期成本优化(降低燃料、维护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性) 政策合规要求(满足法规要求,如低排放区、碳排放限制等) 政策激励支持(享受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金融支持等) 0% 客户需求等 多重压力背景下,推动绿色运输转型的主要考量。 物流运输服务端 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提升绿色形象,获取更多商业机会) 碳减排目标(减少碳排放,履行 ESG 或可持续发展承诺) 长期成本优化(降低燃料、维护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性) 客户需求(客户要求或更倾向选择低碳运输) 政策合规要求(满足法规要求,如低排放区、碳排放限制等) 政策激励支持(享受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绿色金融支持等)30 积分 | 15 页 | 36.74 MB | 5 月前3
2025年迈向共建共享的零碳能源未来-全球农村能源合作社的经验与探索报告伸,包括巩固提 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公共充换电设施。 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新能源呈倍增式发展态势,逐步扭转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用能 结构单一的问题,以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开发也成为此前农村精准扶贫中的亮点工程。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有力 推进了农村能源低碳转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吸纳投资、增加非农就业、提高当地税收等多维度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培育农村能源 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合作社在我国拥 有较长的历史和庞大的基础,长期以来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等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2025 年中央 1 号文件明确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包括引导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等紧 密联合与合作, 居住在农村地区 i, 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在 能源可及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面临更加突出的挑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虽然自 2010 年以 来全世界无电人口数量已减少了 45% 以上,但截至 2024 年全球仍有 7.37 亿无电人口 6。同时,全球还有多达 24 亿人仍使用传统生物质、煤或者煤油来满足烹饪需求,并因此长期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侵害,其中主要是妇女和 儿童10 积分 | 64 页 | 10.44 MB | 5 月前3
方案:山西某风光储示范项目规划报告......................................... 35 8.2.3 从 营销系统(含负控系统) 接入数据的需求........... 36 8.2.4 从电力中长期交易平台接入数据的需求....................... 36 8.2.5 数据采集方式................................................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 40 多年的“粗放”式生产,浪费和消耗 大量的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以及生态公共资源,使得我国能源供需结构中存在 的高碳、高能耗发展问题长期存在。新能源是全球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 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方向,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培育发展 新动能的重要领域,是解决能源供需结构由高碳、高耗能发展向低消耗、高效率 发 用电,未来可结合跨区绿电销售, 增强源供给端。同时配套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制定合理的输电价格;更可在未 来打造智慧用能管控系统,利用能效监控手段,切实实现能效提升和用户节能, 满足 88 地区长期变化的供能需求,并获得经济、环保等方面的综合利益最大化。 打造高质量新能源供电基地。通过智慧用能管控系统,可拓展市场化交易手段,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机制,促进 88 市可再生能源资源规模化10 积分 | 53 页 | 1.62 MB | 3 小时前3
方案:某风光储示范项目规划报告..........................................34 8.2.3 从 营销系统(含负控系统) 接入数据的需求............35 8.2.4 从电力中长期交易平台接入数据的需求........................35 8.2.5 数据采集方式................................................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 40 多年的“粗放”式生产,浪费和消耗 大量的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以及生态公共资源,使得我国能源供需结构中存在 的高碳、高能耗发展问题长期存在。新能源是全球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 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方向,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培育发展 新动能的重要领域,是解决能源供需结构由高碳、高耗能发展向低消耗、高效率 发 用电,未来可结合跨区绿电销售, 增强源供给端。同时配套建设超高压输电线路,制定合理的输电价格;更可在未 来打造智慧用能管控系统,利用能效监控手段,切实实现能效提升和用户节能, 满足 88 地区长期变化的供能需求,并获得经济、环保等方面的综合利益最大化。 打造高质量新能源供电基地。通过智慧用能管控系统,可拓展市场化交易手段,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机制,促进 88 市可再生能源资源规模化10 积分 | 50 页 | 997.25 KB | 3 小时前3
共 42 条
- 1
- 2
- 3
-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