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实践指南1.0.............................. 9 (一) 推进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夯实地方政务数据管理基础...................... 9 (二) 统筹管理一体化,助力政府侧数据共享协调集约利用.................... 12 (三) 数据目录一体化,盘点数据底数构筑数据资源总账本.................... 14 (四) 数据资源一体化,归治用一体发挥数据资源汇聚效益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DMM)................26 四、从政务数字化到政务数智化,政务数据应用边界持续拓展......................... 29 (一) 大模型助力政务行业数智化转型........................................................ 29 (二) 政务大模型应用能力成熟度概述........... 化协同治理新模式。伴随着各地方数据管理部门的陆续成立,政务数 据共享协调机制日益完善,各部门以数据为纽带紧密推进组织协作, 大幅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并在疫情防控、卫健、公安、 交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大数据助力应急管理、促进履职能力建设方面 的潜在价值。国家层面亦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建设,构 建起覆盖国务院部门、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数据共 享交换体系。随着政务数据平台承载数据量的不断增加、数据治理任10 积分 | 54 页 | 2.39 MB | 5 月前3
2025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研究报告Europe开发 数据质量标签。 2023年上线,整合36类癌症影像,链接2万人20万图像,支持AI研发。 欧洲GDI项目基于“百万基因组”框架,拟2026年前实现15国基因组数据安全共 享,助力个性化医疗,2023年推出测试套件含2500+合成数据。 2022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数字金融战略”(The Digital finance strategy),提出创建欧洲共同金融数据空间, 开放金融依托PSD2和FIDA框架推进B2B/B2C数据共享,保障客户数据主权,驱动金融创新。 ESAP作为免费金融信息平台拟2027年上线,整合欧洲数据空间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欧盟数字金融平台整合四模块监管数据,Data Hub提供合成数据集助力AI开发。 球投资者展现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帮助企业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按照计划安排,ESAP将于2027年中期全面 投入运行,并将整合到共同欧洲其他数据空间中。 2、政府配资50%支持非营利研发,维持技术领先 3、2021年发布数据战略,联合法国推GAIA-X整合IDS 二、技术创新 1、弗劳恩霍夫研究院整合12所资源,跨学科协同研发 2、IDSA开源测试平台,助力开发者构建互操作组件 三、应用推广 1、跨行业工作组评估需求,交通领域实现60+用例 2、海尔应用IDS优化洗衣程序,完善产品生态 3、推动IDS成国际标准,促成荷日供应链数据互通 四、协同治理0 积分 | 39 页 | 6.07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三季度合订本)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 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部署开展我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 同步推进新型智能微电网试点和虚拟电厂建设,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 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助力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以先行 示范实现我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基本原则 系统谋划,分步实施。结合“1028”产业体系培育、绿色低碳技术 应用推广,坚持能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能源结构低碳零碳转型两手抓, 年。对符合条 件的企业绿色电力消费,按照不超过其绿电交易价格中所含的绿色电力 环境价值费用的 50%予以奖励,单个企业年度奖励资金最高 10 万元。推 动零碳投资基金为我市零碳科技领域的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助力加快技 术瓶颈攻关。支持金融机构提供近零碳园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为园区 建设和运营、园区内企业转型发展提供项目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并 购贷款、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等产品,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还 主辅分离,力争 2023 年末规上服务业企业达到 36 家。 五、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县建设政策 全面推进我县交通、港航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发展壮大现 代航运、江海联运,高质量和一体化助力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县取得 积极成效。2023 年,力争港口货物吞吐量 11160 万吨;水路货运船舶运 力在上年度基础上增长 10%。 31.增强财政要素保障能力。积极争取部、省专项资金,支持我县交10 积分 | 359 页 | 4.49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二季度合订本)20 万元奖励;对首次获评 中国集成电路创新联盟“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奖”的企业给予 20 万 元奖励。列入国家鼓励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企业清单的,给予 200 万元一次性奖励。 9-2.助力企业快速发展。按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分类给予奖励: (1)研发设计类企业: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 5000 万元、1 亿元、5 亿元的,可分别给予 50 万元、100 万元、500 万元奖励。 (二十一)降低算力使用成本。2024—2027 年期间,全市每年设立 总额 2.5 亿元的“算力券”,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责任 单位:市经信局、市财政局) 九、进一步降低市场开拓成本 (二十二)助力企业赴境外开拓市场。2024 年,全年组织团组不少 于 150 个、参加境外展会 100 个以上、赴境外拓市场企业不少于 3000 家次。优化“海外杭州”等国际展会目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 市政环卫等重点行业领域替代一批老旧柴油、燃油商用车,更新使用纯 电动重型卡车,对购买车主按照不高于总投资额的 10%给予补助,补助 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按照 1∶1 比例分担。(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财政厅等部门) 九、助力发展城市绿色出行。统筹利用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支 持巡游出租车电动化,加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和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建设,提升新能源公交车有效运营能力,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开展新能源 公交车及电池10 积分 | 234 页 | 2.05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一季度合订本)区“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需求,强化顶层设计,合理确定 发展目标,科学布局重点项目,积极有序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场景引领、示范先行。坚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 用,促进储能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创新,助力新型储能技术革新、 产业升级,有效支撑新型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储能发展新质 生产力。支持从材料器件研发、系统集成、高端制造等维度提升新型储 能 2.强化金融要素支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两化”改造的 支持力度,创新一批支持“两化”改造的金融产品,推动用能权抵质押、 碳排放权抵质押等金融产品落地,探索金融服务“两化”改造新模式, 助力企业开展设备更新、产线升级、节能改造等活动。(责任单位:市 金融办) 3.强化智库服务商支撑。充分发挥专家智库的指导作用,以“政府 引导+市场主导”机制,引进培育一批深耕行业、长期驻守的优质“两化” 实 政策所需资金,自 2024 年起列入财政预算。各县(市)参照执行。 2.关于《东阳市支持分布式光伏和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公开征求 意见的公告 为进一步发挥新能源在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助力扎实做好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根据《省发展改革委 省能源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可再生能 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能源〔2021〕152 号)、《省发 展改革委 省能源局关于浙江省加快新型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浙10 积分 | 215 页 | 1.90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四季度合订本)年前碳达峰行 动方案的通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 代行动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持续提升本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 用规模与质量,尤其是进一步扩大绿色电力在各领域中的替代应用, 助力北京市及大兴区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结合大兴区实际,特制 定本措施。 一、支持措施 鼓励和支持大兴区范围内合法经营者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全力支持大兴区范围内合法经营者自主开展绿电交易、申购绿色电力。 IL:eesia@eesia.cn 辽宁省 1.大连市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 精神,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助力扎实做 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促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 生产力,制定支持政策: 一、重点支持产业领域 本政策统筹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支 持我市新能源产 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结合本区实际,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总体要求) 浦东新区节能低碳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聚焦应对 气候变化、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低碳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主要用于推进市、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年度碳达峰碳中和、能源结构优 化以及节能低碳重点工作,支持体现节能降碳发展方向的项目。对于10 积分 | 159 页 | 2.13 MB | 5 月前3
电力市场化改革全景图:寻找系统成本最优解用户,每月每千伏安用电量达到260 千瓦时及以上的,当月需量电价按核 定标准90%执行。 对负荷率较高的两部制用户的需量 电价实施打折优惠,有利于引导用 户合理报装容量,提升系统效率 2.2 输配电价新规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8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法律声明 表:输配电价政策变化对比 资料来源:湖南发改委,郴州发改委,国家发改委,中国政府网,海通证券研究所 下载日志已记录,仅供内部参考,股票报告网10 积分 | 41 页 | 2.27 MB | 5 月前3
共 7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