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实践指南1.0设实践方法论。本文从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的概念内涵及政策要求 出发,明确建设目标、建设维度等总体视图,并从统筹管理一体化、 数据目录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等九个维度梳理行业先进实践经验。 结合大模型技术在政务领域的最新应用实践,本文进一步分析政务大 模型在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对一体化政务 大数据体系的发展态势进行研判和展望。 目 录 一、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总体概述........... 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DMM)................26 四、从政务数字化到政务数智化,政务数据应用边界持续拓展......................... 29 (一) 大模型助力政务行业数智化转型........................................................ 29 (二) 政务大模型应用能力成熟度概述..... ................................................... 30 (三) 政务大模型创新应用典型场景............................................................ 32 五、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未来展望............................................10 积分 | 54 页 | 2.39 MB | 5 月前3
2025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研究报告数据元件 第六章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发展趋势 68 全球将形成三种数据基础设施主流技术路线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向“一空间(场或网)四技术”方向收敛 数据基础设施将实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数据平权” 05 07 07 08 09 13 21 33 33 34 35 37 37 39 46 50 54 58 61 64 69 71 73 个人等不同主体,将越来越多的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工作、学习 等事务迁移到网络空间,网络空间的传输功能逐渐被计算功能超越,网络空间也由此升级为计算空间;第四阶段是数据空间 时代。近年来,随着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以及人们对网络空间依赖程度的加深,对原先在互联网上难以流通的非 结构化数据和私域数据提出了流通的需求,如何构建一个既能让数据高效流通同时又确保安全可信的数据空间,成为网络空 企 业 秘 密 数 据 道路监控设备 工业互联网自动感应装置 智能家电 可穿戴设备 广度扩展 互联网爬取 物联网自动生成 深 度 扩 展 数据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2022年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异军突起,对数据资源的需求陡增。据京数智科技研究成 果,预计到2028年全球可流通数据将完全耗尽。数据生产方式将从互联网上采集结构化数据的传统方式向数据资源的广度 和深度两个方向拓展:第一个方0 积分 | 39 页 | 6.07 MB | 5 月前3
【政策文件】工信部《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能流分析。通过绘制桑基图能源平衡表等,对能源输入、转 换、分配、利用等全过程进行计算,对能流、能效与损失等进行 分析,实现对能源流动全貌的查看、重点能耗环节的识别等。 能效平衡与优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结 合能效对标、能流分析等,优化工艺、设备等运行参数,实现能 源综合平衡与优化调度。 用能与碳排放预算管理。对一个时间周期内工业企业和园区 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进行分析预测,实现用能和碳排放的全流程 况开展预测预警。 三、技术方案 (一)系统架构 根据信息系统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要求,设计工 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系统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 数据采集层、数据架构层、模型组件层、业务应用层、互动展示 层六大板块。 4 (二)基础设施 能碳管理中心运行环境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安全设备 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运行环境应稳定安全,确保能碳管理中 心响应迅速 数据,逐步构建 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加强与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衔接。 (五)模型组件 加强能效对标、企业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核算、园区碳 排放核算等算法模型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要求的衔接统 一。鼓励工业企业和园区依据业务需求开发模型组件。 能效对标模型。实现对主要产品、设备的能效对标。模型设 计应对照国家现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设备能效标准,以及 《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重点用能产品设备10 积分 | 7 页 | 169.17 K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一季度合订本)梯度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省级未来工厂、国家智能制造示 范工厂、世界“灯塔工厂”等智能制造企业群体。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创 新应用,实施“AI+未来工厂”创新引领行动,逐步推进 AI 大模型在工 业领域的落地应用,赋能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发挥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 范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行业内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 发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 符合条件的省 级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单个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奖补。支持建 设一批数字化改造园区样板,每个样板最高奖补 2000 万元。(责任单位: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支持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安全可控技术以及 通用人工智能其他路径探索的应用研究,单个项目最高给予 5000 万元补 助。对特别重大的项目,省市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支持。(责任单 位:省科技厅)新认定省级大数据企业 资金)是指由区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 信息模型(BIM)、超低能耗或(近)零碳零能耗建筑、建筑节能、绿色 物业、智能建造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相关活动的奖励和扶持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盐田区社会投资的新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 (研发用房、产业用房等)建筑工程,包括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 筑信息模型(BIM)、超低能耗或(近)零碳零能耗建筑、智能建造、“光 储直10 积分 | 215 页 | 1.90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三季度合订本)亩,教学、科研、办公、居住楼宇等建筑及运行设备齐全,运营管 理主体明确),研究新型建筑光伏建材,研究可再生能源供冷供热技术 及装备,建立绿色能源保障体系,开发新一代建筑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 构建校区碳汇计量模型及监测体系,开展低碳零碳校园应用示范。 考核主要指标:新型建筑光伏建材光电转换效率须高于 19.2%;多 能互补热泵系统效率高于国家一级能效 20%;示范区域内绿色能源供给 占比≥60%,综合 占比≥60%,综合能耗降低≥60%,示范区域全天候降碳率≥60%;新一代 建筑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达到智慧用能决策,单系统接入 15 万点以上, 实时数据响应小于 1 秒;建立基于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的碳汇和碳排放 计算模型,构建场景化的物联网碳排放监测系统,并统一接入能源管理 系统,可实现校园碳排放的优化管控和管理。 执行期限:3 年。 经费额度:定额资助。支持 1 个项目,资助额度 75 万元。 方向 6. “算力券”,用于支持省内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使用我省算力资源 及配套服务,对符合要求的申领主体,按照算力服务合同金额的 20%, 给予总额不超过 100 万元的“算力券”奖励,对牵头参与国家级重大项 目或开展大模型研发的用算主体,按照算力服务合同金额的 30%,给予 总额不超过 200 万元的“算力券”奖励。 (十)支持算力资源对外输出。支持算力企业向省外输出山西高性 价比算力资源,对年度省外算力服务(不含机架租赁)合同总额达到10 积分 | 359 页 | 4.49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二季度合订本)予以一定补贴。(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 局、各区政府) (十一)元宇宙应用场景建设。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空间计算、 云端渲染、数字人、图形图像引擎等领域,推动一批创新产品研发应用。 围绕工业、文商旅、教育、医疗健康、协同办公等重点行业应用需求, 形成一批城市信息模型、建筑信息建模、数字孪生、数字沙盘仿真、空 间计算、扩展现实等行业级解决方案。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 型工业网络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重点推动汽车、钢铁、 轻工、工程机械、船舶、消费电子等行业工业终端、工控系统、工业网 络、工业算力等网络化设备改造升级,支持工业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 工业大模型应用部署。支持综合型、特色型和专业型工业互联网示范平 台建设,培育一批为工业企业“智改数转”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集成服 务商和赋能重点行业、领域、环节的专业服务商,强化数字化产品及解 决方案供给,带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件串焊机等先进设备 动力电 池行业 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 分容柜等设备 生物发 酵行业 更新蒸发器、离心机、新型干燥系统、连 续离子交换设备等 更新升级 试验检测 设备 设计验 证环节 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 设备 测试验 证环节 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 试仪器 工艺验 证环节 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 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 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10 积分 | 234 页 | 2.05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四季度合订本)大科技项目, 省市县三级联动可给予最高 3000 万元补助。 (四)支持科技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实施科创强基项目 180 项以上。适度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支持基础大模型建设,培育一 批有全国影响力的垂直行业大模型,开展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试点, 有序推进 5 个万卡算力集群布局。鼓励地方通过发放算力券、智能券 降低企业算力成本,省财政给予一定支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 E10 积分 | 159 页 | 2.13 MB | 5 月前3
共 7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