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二季度合订本)新改造。(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申康中心、市经济信息化委、市 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医保局、各区政府) (五)新材料中试服务进基地。到 2027 年建成 12 个中试基地,实 现 50 个以上中试项目落地。鼓励中试基地提供公共中试服务,公开新材 料中试基地的专业场地、专业设备等服务能力信息。将园区中试基地的 服务企业数量、成果转化数量等指标,纳入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体系。鼓 励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具有 设备交易平台 规范建设和运营。(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市 场监管局、各区政府) 五、创新产品扩大应用行动 (十六)加大“三首”支持力度。加快推动自主安全可控的创新成 果落地应用和市场推广。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不超过创新产品合同金额 30%,最高 2000 万元的支持。每年支持不少于 30 项首台套装备、15 个 首版次软件产品、10 项首批次新材料。(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 号)、 《泉州市绿色经济产业发展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推进绿色经济 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 年)>的通知)(泉绿产办〔2023〕1 号)文件精神和晋江市纵深推进开放招商科技创新项目落地行动部署, 聚焦减污、降碳、扩绿、增效,加快制造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 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绿色制造体系,提出如下措施: 一、实施绿色标杆引领工程 (一)创建绿色样板工厂。组织开展绿色工厂评价,每年评定10 积分 | 234 页 | 2.05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四季度合订本)(二)做好政策宣传。各区要充分认识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的重 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政府网站、广播电视、政务新媒体和乡镇办事大 厅、村委会等线上、线下渠道,加强宣传动员,做好政策解读,不断 提高政策落地效果。 (三)切实加强监管。各区农业农村部门或城市管理部门要加强 对补贴资金使用的核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实地抽查。补贴资金专款 ` EESIATEL:010-58460051EMAIL:eesia@eesia 万元不足 1000 万元的补贴 50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1000 万元的,补贴 100 万元。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二)支持产业优质项目招引 4.支持新能源产业项目落地。优先支持投资 20 亿元以上的装备 制造类项目争取风电光伏资源指标。(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 业和信息化局) 5.鼓励共享储能模式推广。为促进新能源行业创新发展保障电网 安全稳定运行 (六)做深做实科技金融大文章。发挥“4+1”专项基金撬动作 用,动态扩大科创母基金规模。发展耐心资本,引导资本投早、投小、 投长期、投硬科技。加快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直投试点股权投 资项目落地,推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加快落地私募 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 基金)。支持保险和担保机构开发专门产品, 提供重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减量服务,有条件地区可给 予保险费用和担保费率补贴。 二、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10 积分 | 159 页 | 2.13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三季度合订本)和个人消费者乘用车置换更新、家电产品以旧换新等支持政策。各省级 人民政府要制定实施方案和专项管理办法,明确任务分工,细化落实举 措,加强统筹推进,充分发挥创造力,推动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 消费品以旧换新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十三)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地 方的督促指导,统筹开展线上监控预警和线下实地核查,对资金分配不 及时、使用迟缓、挤占挪用等问题,及时提醒并督促整改。各省级人民 项工作机制专项协调作用,定期对全市工作推进、项目实施等情况开展 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问题,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报告市政府。 各区政府要认真配合组织实施,推动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 新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十一)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做好项目组织和 资金分配,科学合理设置调节储备项目,明确监督检查措施,开展全流 程监管。市财政局积极配合发展改革和行业主管部门科学合理制定资金 村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委等部门对照国家明确的 补贴标准和实施细则,按照本方案确定的支持政策,进一步细化具体措 施并尽快组织实施,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不等不靠,不搞齐步走,加快 推动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各项政策落地见效。(市发展改革委、市 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委等部 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各区、各有关部门要一视同仁支持不 同所有制、不同注册地10 积分 | 359 页 | 4.49 MB | 5 月前3
2025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技术路线研究报告赋能公共部门及中小企业。协同AI on-demand平台(共享数据集/模型)及AI TEFs测试设施 (含农业、医疗等四大领域项目,预算40-6000万欧元),2024年投入跨境验证,支撑《人工 智能法案》合规落地,加速多模态数据生态与AI技术创新融合。 欧洲共同语言数据空间(European Common Language Data Space)于2023年1月开始实施,其目标是建立一个能 够在法规复杂 广泛应用: 金融:跨机构联合风控、反洗钱; 医疗:多医院联合研究、疾病预测、新药研发及患者隐 私保护; 政务:跨部门数据共享、人口统计; 广告:用户行为分析、精准营销。 区块链在数据流通已近落地应用的场景: 政务数据共享; 金融跨境支付清算; 供应链溯源共享; 医疗患者数据协作; 制造设备微支付; 数字身份自主控制; 知识产权NFT确权; 广告注意力激励; 能源分布式交易; 医疗和健康档案共享,并通过区块链确保数据可追溯; 在工业制造领域,主要应用于智能制造场景中,助力工 业数据融合分析,优化生产流程。 数据元件作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已在政务、 金融、医疗与工业领域落地: 政务领域支撑温州、北京等地数据共享与资产凭证; 金融领域通过“元件+隐私计算”实现银行风险评估, 企业提供脱敏经营数据即可生成信用评分; 医疗工业领域破解核心数据分散难题,支持新药研发与0 积分 | 39 页 | 6.07 MB | 5 月前3
《绿色低碳产业补贴政策汇编》(2024年第一季度合订本)推动源侧、网侧新型储能应用,不断丰富用户侧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1.积极发展源侧储能 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储能”,实现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深 度融合。积极推动南汇、奉贤海域大型海上风电配套新型储能设施落地。 探索试点海上风电与长时储能(氢能)等场景示范应用。按本市相关要 求,落实新建陆上风电项目配储要求。探索结合滩涂光伏项目,根据实 际需求配置新型储能设施。电源侧储能应按照独立储能电站形式建设, 租用厂外空间,通过自建或引进第三方建设等方式,投资建设新型储能 设施。 三、搭建产业发展生态 (五)鼓励加大金融支持。引导市投资基金及各县区相关基金向新 型储能产业链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促进新项目落地转化,支持新 型储能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 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为优质企业、优质项目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六)强化人才招引培育。加大对国内外新型储能领域高端人才和 梯度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省级未来工厂、国家智能制造示 范工厂、世界“灯塔工厂”等智能制造企业群体。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创 新应用,实施“AI+未来工厂”创新引领行动,逐步推进 AI 大模型在工 业领域的落地应用,赋能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发挥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 范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行业内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 发展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 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力争到10 积分 | 215 页 | 1.90 MB | 5 月前3
2025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实践指南1.0照国家标准化组织设立情况,分类推进数据采集、治理、应用、安全 和运营相关标准化工作,各业务单位可结合各自职责范围指导推进各 领域标准文件制定、贯标实施和监督评估工作。 (3)务实推进标准贯标实施应用评估 为推进相关标准落地实施,标准化组织依托标准化章程,建立标 准管理维护、组织实施、贯标评估到优化完善的流程管理方法。建立 审批管理机制,定期组织推进标准立项与修订更新;组织研究标准贯 标方案,全面梳理国标、行标及相关政策法规制定情况并建立贯标评 方法论体系建设、技术平台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等 5 方面关键问 题,助力相关单位构建“盘建研管运”一体的高质量数据工程化建设方 法论。 (2)平台工具:聚力推进数智平台能力建设 随着大模型应用落地需求的不断增长,以数据中台、知识中台、 智能中台为代表的“三中台”架构正在成为支撑政务数智化转型的核 心能力。在政务中台的构建过程中,模型开发和智能体开发作为大模 型研发进程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底层算力资源协调管理、模型全生命 围绕教育、养老、青少年等多个方面推进应用专题库规划,便捷民生 服务;支撑家庭医生签约、教育入学、智慧养老、关注青少年、基层 治理等赋能基层场景的建设落地;支撑法人主体迁入迁出、片区治理、 行政处罚、税务征收、法人社会等经济运行场景的建设落地。积极推 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推进烟火贷、园区贷等应用场景建设,以数据 赋能金融、医疗、交通、气象等行业场景创新。 39 (二)福建省 福建省按10 积分 | 54 页 | 2.39 MB | 5 月前3
电力市场化改革全景图:寻找系统成本最优解辅相成。现货市场形成的峰谷价差、价格中枢等多维度价格信号,有望成为指导资源配臵的 “指挥棒”和“信号灯”。 (2)电源价值:在自由竞价电力市场中,各类发电机组的灵活响应能力是决定其市场价值 的关键因素。容量电价的落地体现了火电作为基础电源+调节电源的核心地位;大水电的跨 周期调节价值及灵活性价值、核电的清洁基荷价值已逐步通过价格机制、利用小时等方式体 现;绿电的减排价值也将随着碳市场的完善而进一步明晰。 (310 积分 | 41 页 | 2.27 MB | 5 月前3
共 7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