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园区评价指南(TQDSF 012—2022)团 体 标 准 ICS 13.020.20 CCS Z 00 低碳园区评价指南 Evaluation guide for low-carbon parks 2022 - 06- 30 发布 2022 - 07 - 01 实施 发 布 T/QDSF 012—2022 ................................................ 1 4 评价条件 ............................................................................ 1 5 评价指标 .................................................... .... 2 5.2 低碳非工业园区 .................................................................. 3 5.3 6 评价方法 ............................................................................ 3 概述 ...........10 积分 | 20 页 | 1.13 MB | 5 月前3
化工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实施细则T/NXJX XXXX—XXXX 1 化工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细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化工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工作的评估范围、成熟度要求以及成熟度等级判 定。 本文件适用于化工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工作的具体开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9116—2020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GB/T 39117—2020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方法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GB/T 39116和GB/T 391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智能制造能力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apability 成熟度等级要求涵盖了较低成熟度等级的要求。 T/NXJX XXXX—XXXX 3 图 2 成熟度等级 5 成熟度要求 制造要素下的能力域及评估域的成熟度评价要求是根据化工企业特点进行设定的,附录A中给出的 是化工企业通用的人员、技术、资源、制造要素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评价要求。 6 成熟度等级判定 6.1 评估方法 6.1.1 成熟度等级评估过程,可按照 GB/T 39117—2020 中第 5 章的规定执行。0 积分 | 4 页 | 431.04 KB | 5 月前3
2024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高德地图高德事先书面许可的引用发布,需明确 出处为“高德地图《2024年中国主要城 市交通分析报告》”,不得对报告进行 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且引用 本报告的文件发布前应当经高德审核。 “ 交通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工程,虽然大数据可以反映城市运行规律和特征,但源于数据来源和样本渗透 的差异性,认识的局限性,设备的不足等困难,更科学、更精确、更有价值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 欲了解您所在 高德交通大数据智库,提供城市交通管理政策、措施实施和改善评价,为城市交 通精准化综合施策提供“评诊治” 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高德交通大数据智库 traffic-report@service.alibaba.com 交通智库商务合作: 对体表导致的局部拥堵,通行能力导 致的区域用堵,出行结构不合理导致 的城市拥堵,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通过30+项评价指标,快速扫描不同 场景下城市堵点和资源瓶颈;为城市 评 明镜政府版 更多交通 “评诊治” 大数据产品及服务 诊 治 区域、学校、医院、街 道、实时拥堵监测及改 善监测报告 城市交通运行态 势 提供城市及特定区域交 通评价、诊断、治理定 制一体化解决方案 提供交通评价、诊断、治 理60+指标项数据接口服 务 全国交通实时动态监测及 分析报告集 AI智能交通医生 基于高德云睿时空大模型, AI智能辅助交通治理决策 Products and10 积分 | 30 页 | 2.00 MB | 5 月前3
新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行业应用等 3 个部分,主要反映标准体系各部分的组成关 系。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如图 2 所示。 6 图 2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构图 具体而言,A 基础共性标准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 检测、评价、人员能力等 6 大类,位于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结 构图的最底层,主要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解决智能 制造基础共性关键问题,是 B 关键技术标准和 C 行业应用标 准的支撑。B 关键技术标准是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特征维 A 基础共性、B 关键技术、C 行业 应用等 3 个部分,如图 3 所示。 8 图 3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框架图 9 四、建设内容 (一)基础共性标准 主要包括通用、安全、可靠性、检测、评价、人员能力 等 6 个部分,如图 4 所示。主要用于统一智能制造相关概念, 解决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问题。 图 4 基础共性标准子体系 1. 通用标准 主要包括术语定义、参考模型、场景等 3 靠 性评价等标准。 4. 检测标准 主要包括检测要求、检测方法、检测技术等 3 个部分。 检测要求标准主要包括不同类型智能装备和系统的互操作 性、互联互通、系统能效等测试要求标准。检测方法标准主 要包括不同类型的智能装备和系统的试验内容、过程、分析、 环境适应性和参数校准等标准。检测技术标准主要包括面向 智能制造检测技术的判断性检测、信息性检测等标准。 11 5. 评价标准 主要包括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解决方案等0 积分 | 36 页 | 2.58 MB | 5 月前3
2024年中国新经济企业top500发展报告中国企业评价协会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中指研究院 2025 年 2 月 中国新经济企业 发展报告 CHINA TOP500 NEW ECONOMY —— 人工智能助力新经济发展 《2024中国新经济企业 TOP500发展报告》 编辑委员会 《2024中国新经济企业 TOP500发展报告》 专家评审委员会 联席主席 侯云春 许宪春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优化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 长质量和效益,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主持并联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学术支持)和中指研究院 (研究单位)连续五年开展“新经济企业 TOP500”评价活动,挖掘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 模式的示范企业。本次评价活动继续以量化数据为依据,坚持客观、公正、准确、全面的研究原则, 采用大数据测评与专家评审相结合、企业自 采用大数据测评与专家评审相结合、企业自主填报与第三方大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法,产生新经济 企业 TOP500 榜单,并对上榜企业进行分析,形成新经济发展报告。本报告通过系统、客观评价, 打造“新经济企业 TOP500”评价品牌,以加强社会各界对新经济的认知度,进一步提升新经济企 1 习近平 . 党的二十大报告 2 习近平 .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10 积分 | 123 页 | 42.92 MB | 6 月前3
工业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研究区碳数据管理基础较薄弱,缺乏相应的制度体系 规范,亟待夯实相关制度流程,指导园区精准度量减碳成效,科学评估部门要素,推动低碳发展。 本报告梳理了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统计、核算、管理、评价体系)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和 特性问题,针对现行体系的不足有目的地开展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设计,在清晰界定园区碳数据 管理边界和目标的基础上,开展二氧化碳(以下简称“CO ”)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的收集、核算、汇 附件1:园区碳数据补充调查表 附件2:专有名词解释 研究背景与目标 园区碳数据管理体系框架 园区碳数据管理边界 02 现行碳数据管理制度体系 统计体系 核算体系 管理体系 评价体系 现行体系存在的问题 03 园区碳数据管理制度设计 园区碳数据管理机制 范围和目标确定 方法学、规范及程序 工作流程 数据收集 数据核算 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报告和数据管理 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 关工作的通知》 准确界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电 力消费量范围,以绿证作为可再 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 凭证,完善可再生能源消费数据 统计核算体系,科学实施节能目 标责任评价考核。 2022.12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 年)》 利用标识解析体系支撑完善 企业、行业、区域等碳排放数据 计量监测、碳足迹管理、碳交易0 积分 | 40 页 | 6.59 MB | 4 月前3
2025年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白皮书、配套管理为抓手......29 4.智慧园区运营服务建设要点——“两大个人服务、三大企业服务”..........................29 第三章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商核心能力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 .............................................. 30 第一节 智慧园区功能定位对解决方案商的能力要求.................... .......................................40 第三节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商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40 1.参与评价企业的基本条件..................................................... 企业入驻。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在国家高新 区投资建设信息化等基础设施,推进安 全、绿色、智慧科技园区建设 2021年 10月 《关于在产业园区 规划环评中开展碳 排放评价试点的通 知》 优先选择涉及碳排放重点行业或正在开展 规划环评工作的产业园区,在规划环评中 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工作 2021年 12月 《关于做好“十四 五”园区循环化改 造工作有关事项的 通知》 到2025年底,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10 积分 | 76 页 | 10.26 MB | 4 月前3
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ODCC............................ 30 6. 碳预警 .................................................. 32 7. 碳评价 .................................................. 33 (三) 碳抵消 ................................... ............................35 1. 产品碳足迹 .............................................. 35 2. 绿色等级评价库 .......................................... 36 (五) 绿色治理 ......................................... 月生态环境部《关于在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的 通知:选取一批具备碳排放评价工作基础的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开 展试点工作,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的方式,探索开展不同行业、区域尺度上碳排放评价的技术方法, 包括碳排放现状核算方法研究、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碳排放 源识别与监控方法、低碳排放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方法等方面。 通过试点工作,重点从碳排放评价技术方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0 积分 | 64 页 | 1.60 MB | 4 月前3
艾瑞咨询:2024年教育智能硬件市场与用户洞察报告社区收集样本,针对近两年内为孩子购买过教育智能硬件产品的家长进 行调查。调研旨在从孩子家庭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用品采购者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各类型教育智能硬件在孩子学习中的定位、 具体应用场景、家长评价、购买驱动力以及当前存在的痛点。 •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各品类教育智能硬件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把握家长对教育智能硬件的看法和需 求,发现目前教育智能硬件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教 www.iresearch.com.cn 家长对学习平板的评价 家长给予了学习平板高度好评,对其教育资源的关注高于硬件性能本身 家长给予了学习平板非常高的评价,94.9%的用户持满意态度,即使学习平板属于价格水平较高的硬件,但97.6%的家长认可它的高 性价比。在影响家长评价的因素中,学习平板自带的教育资源质量占据主导地位;另外,还有53.7%的家长重视教育资源的水平, 硬件的耐用性/故障率 用户界面易操作性 AI人机互动的智能性 信息安全隐私保护 品牌售后服务水平 价格水平/性价比 增值服务质量水平 家长监管功能充分性 满意度评价 家长评价学习平板的影响因素 性价比评价 49 ©2024.8 iResearch Inc.10 积分 | 107 页 | 3.91 MB | 5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近零碳园区建设路径研究摘要报告--苏州中咨工程咨询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基础数据收集机制,建立部门间碳排放统计核算协调机制,推进部门 碳排放常态化核算和集成管理。探索建立面向碳中和的全口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16 建立碳排放监测评价机制 建立常态化的碳排放监测机制,加快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不同部门碳排放数据的实时采 集,实现对碳排放数据的审核、反馈、核算和分析。提升碳排放监测的颗粒度,探索适应 企业、社区、园区、建筑等 提高碳排放监测的时 效性,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排放源,逐步建立全面、立体的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对重点工 业企业、公共建筑等,依托监测数据形成常态化的碳排放评价机制,发布碳排放白皮书、 碳排放评价年报等。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试点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价工作。 建立碳排放核查审计机制 规范核查审计工作程序,根据规定的核查规则、技术标准和程序要求,对纳入配额管理的 单位提交的碳排放报告开展核查。探索 法》,建立向 社会公开的核查机构名录,并对核查机构、核查人员及其碳排放核查工作进行监督。通过 政府采购服务方式、公开招投标择优选取第三方机构开展核查工作、第四方机构开展审定 工作,强化核查机构评价制度、加强核查全过程闭环动态管理。 夯实双碳管理考核制度 建立碳排放双控考核制度 把短期目标与长期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相结合,结合经济形势、能源供应形势等,确定不同 阶段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目0 积分 | 36 页 | 3.08 MB | 4 月前3
共 191 条
- 1
- 2
- 3
- 4
- 5
- 6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