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电 力 规 划 设 计 总 院 ◎编著 编制单位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支持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汽车与储能分会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前 言 2024 年,是新中国成立 75 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 关键一年。党中央、 A,新增装机规模约 0.9 亿千瓦。其中,美国新增装机约 1100 万千瓦,英国新增装机约 60 万千瓦,澳大利亚新增装机约 90 万千瓦 B。2024 年全球储能电池出 AB 引自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全球储能数据库 004 2025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 货量达 3.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 65% A。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为 2.4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 60% B。 攻关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工作,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 基础。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系首次公开发布,感谢中国 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动汽车与储能分 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 用分会等单位对报告成稿的积极贡献,诚挚感谢各相关部门、企事业 单位及业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021—2024 年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大事记20 积分 | 54 页 | 1.38 MB | 14 天前3
2025年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技术工具箱运共同体注入科技动能。 执行单位简介 北京临空惠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LINKING元宇宙创新联合体发起单位,致力于打造领先级元宇宙产业协同创 新平台,总部设立于北京市顺义区,在2023中关村论坛“数创未来 虚实互融”主题会议上正式揭牌成立,并聘请31 位产学研领域权威专家组建“数创智库”,为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作为中国元宇宙产业发展的标杆性组织,联合 体具备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展深 开发、 地方特色产业升级、数智化设备应用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致力于打造新疆及面向中亚和上合组织成员国家的数字 经济标杆平台。运营平台:仙旅集藏数字打卡应用。天山雪莲(新疆)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关村云通计算机专业服 务器系统技术创新联盟会员单位,也是联盟管理的区块链平台“文创品牌联盟链”的新疆节点,公司通过文创品牌联 盟链的生态环境,以新疆为基点开展新疆及上合组织成员国家的数字文旅应用。 展既带动了技术应用,同时,也在迪拜世博会等国际重要场合中向全世 界讲述了中国前沿技术创新的中国故事。 该项目团队直接发起、策划、推动及承办了首届中关村数字文化装备展。政府、产业界、数字艺术家等各界嘉宾 共话数字经济新趋势、新机遇,成为服务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强国建设的又一亮眼 场景。 数字赋能应用 34 亚洲数字艺术展作为中国前沿技术应用场景的重要阵地,积20 积分 | 113 页 | 11.44 MB | 4 月前3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园区发展白皮书(2025)随着不同类型的园区市场参与主体增多,智慧园区对市场主体的产业资源、产品打造、资源整合、 运营服务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园区开发运营主体的代表单位有张江高科管委会、苏州工业 园管委会、上海临港管委会、中关村管委会;产业地产商的代表企业有:中南建设、中电光谷、天安数 码城、联东集团、华夏幸福、亿达中国、金地威新;大企业主体代表的有:京东、海尔、三一重工、中 车集团、联想集团、腾讯、亦庄生物等;中小微 高运营效率 和盘活存量资产的问题。 龙头企业主导产业园是有同一行业的多家龙头企业聚集,因此产业园的功能可以只服务于这一个行 业,从区域管理上看更有利于当地政府进行管理、监督以及考核。例如像中关村等聚集大批主要核心, 里面入驻了联想、百度、腾讯等企业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在实体企业自身入驻园区并成为园区主导企 客观 中性 建设性 -34- 智慧园区白皮书 业的情况下,其凭20 积分 | 72 页 | 5.64 MB | 2 天前3
全国数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2025)素标准 创制、举办具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数据要素人才发展、重 大项目”16 项数据要素产业发展举措,给予财政资金和其他 方面支持。 2025 年 1 月 26 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 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 3 部门印发《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 能+新材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 年)》指出,到 2027 年,北京"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发布 新一代物质科学大原子模型,研发 台,打造 "人工智能+新材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推动新材料研发服务 业态培育取得积极进展,形成国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策源与 人工智能应用高地。 2025 年 2 月 28 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会等部门发 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 年)》提出,到 2027 年,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围绕具身 大小脑模型、具身智能芯片、全身运动控制等方面突破不少 志性新产品,聚焦工业装备、产线、工厂全领域智能化提升; 五是做好人工智能要素保障,重点围绕培育复合型人才、加 强技术咨询和金融服务保障、组织案例推广等工作。 2025 年 7 月 3 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部门发 布《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 划(2025-2027 年)》,提出到 2027 年,产出一批新技术、 新工具、新模式,落地转化 30 以上个核心技术及创新产品;20 积分 | 236 页 | 8.61 MB | 14 天前3
共 4 条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