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计算联盟GCC:2025年异构算力协同白皮书异构算力协同白皮书 Heterogeneous Computing Power Coordination White Paper 全球计算联盟 智能计算产业发展委员会 1 编写单位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 中科加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编写组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力碎片化、生态割裂及协同效率不足等问题日益显现。构建统一计算、统一通信、 统一调度和统一评测的异构算力协同体系,实现异构算力间的无感知计算、无阻 碍通信协作、资源的高效调度和自动化测评,是推动异构算力基础设施迈向新阶 段的关键路径。 本白皮书通过系统性梳理算力产业发展现状、异构算力协同体系架构、关键 技术、解决方案与实践和未来技术展望,促进产业界对异构算力协同领域的深入 理解,加速 理解,加速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全球计算联盟智能计算产业发展委员会将与 产学研各界合作伙伴携手共进,推动国产算力底座性能持续跃升、异构算力协同 生态日趋繁荣,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铺设更加坚实的算力基石! 全球计算联盟 智能计算产业发展委员会 2025 年 7 月 2 目 录 第一章 算力产业发展现状...............................................10 积分 | 31 页 | 1.21 MB | 2 天前3
湖南大学:2025年智算中心光电协同交换网络全栈技术白皮书湖南大学 中国联通研究院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 北京邮电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2025 年 8 月 智算中心光电协同交换网络 全栈技术白皮书 编写说明 编写单位: 湖南大学、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 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编写人员: 湖南大学: 陈果、梁帮博、陈禹澎、刘璇 中国联通研究院: 程新洲、曹畅、徐博华、杨斌、文晨阳、谢志普、徐洁、 黄金超 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 在此背景下,光交换技术凭借超大带宽、超低延迟与低功耗等特 性,正与电交换形成互补融合的“光电协同”架构,成为新一代智算 中心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光电协同不仅能够在物理层显著提升链路 性能,还为网络的灵活重构、智能调度与按需适配提供了技术空间。 全球领先的产业与科研力量均已在此领域展开探索,并在部分应用场 景实现试点部署。 然而,要实现光电协同网络在智算中心的规模化落地,仍需跨越 多重技术关卡。从应用层集合通信模式与动态拓扑的适配,到传输层 资源的智能分配;再到物理层光交换的传输损耗与延迟难题,均对网 络架构设计、协议栈演进与资源编排提出了系统性挑战。 本白皮书面向智算中心光电协同交换网络的全栈技术体系,旨在: • 梳理国家政策、AI 发展趋势与智算中心网络需求,揭示光电 协同兴起的背景; • 分析光交换与电交换的性能差异与技术互补性; • 总结光电协同网络在应用层、传输层、路由层、链路层与物理 层的关键挑战与发展路径; • 提出面向未来的技术演进方向与标准化路线建议。20 积分 | 53 页 | 1.71 MB | 2 天前3
2025年智慧园区系列-新质生产力探索高品质协作技术白皮书-华为智能化的协作平台,使得科技创新成果能够更便捷、更高效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 而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高品质协作作为新业态下的劳动工具和工作模式,担任了信息传递的媒介,让跨地域、 跨产业、跨场景的合作交流更加协同。它推动着园区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升级 和革新,加速园区向一体化、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智慧空间不断演进,助力战略性新 兴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华为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携手伙伴同行,共同探索更集约、更绿色、更高效 ....................................03 1.3.1 泛在化:接入终端更多样、行业应用更广泛、生产协同更深入 .................... 03 1.3.2 智能化: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加速办公生产系统人机协同 .................... 04 1.3.3 融合化:走向办公与生产业务数据融合和场景虚实融合 ........... ...................................................................................... 09 2.1.2 员工协同办公 ................................................................................................10 积分 | 54 页 | 2.85 MB | 3 小时前3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自智网络白皮书(2025)................................................................................... 20 4.1.4 提升业务协同能力 ................................................................................................ .............................................................................. 22 4.3 强化内生智能,使能跨域协同 .................................................................................................. .............................................................................. 25 5.2 构建创新体系,促进部省协同 ..................................................................................................10 积分 | 46 页 | 4.28 MB | 2 天前3
鸿蒙2030白皮书 共筑万物智联的鸿蒙世界-华为随着终端产品形态多样化和规模增长,未来每个人和每个家庭所拥有的智能终端数量也将 不断增加,多个设备之间的连接和协同将变得更加重要,通过发挥不同形态设备的各自优势, 为用户带来体验跃升。用户在使用设备时,将从当前“以设备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场景 为中心”,各个设备在同一场景下贡献自身的价值特性,实现跨设备的互助和协作,应用服务 在多个设备之间协同完成任务。 未来场景展望 - 7 - 鸿蒙 2030 白皮书 ��������� 私人助理根据用户的喜好和预算,做 出深度个性化旅行建议方案,并自动预定用户喜爱的酒店、航班等。 既智慧又懂你的虚拟私人助理: 随着终端设备生物信号感知能力的增强和完善,通过随身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家 居设备的协同,未来可实现对每个人的健康状态进行连续的健康检测,例如无创血糖检测、连 续血压检测、连续心电检测等,实时记录和分析身体指标数据和运动、睡眠数据。 常驻于终端设备上的虚拟专属健康管理师通过健康数据构建完整的个人健康模型和健康知 预计到 2030 年: ◎ 通过 AI 辅助实现全行业平均 30% 的工作效率提升 [8] 体积定量显示、交互式信息面板等。这些信息可以在多个设备之间切换、扩展或流转。同时, 通过多个设备的协同感知,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手势访问数据模型,触动悬浮在半空中的虚拟按 钮和滑块,这一切都不需要物理实体控制器。 2.4 更以人为本的居家体验 家是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港湾。越来越多的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已经从基础的功能需求0 积分 | 41 页 | 3.36 MB | 5 月前3
华润集团:消费品与零售行业数字化转型(70页 PPT)业态。推 广电子合同、电子文件等无纸化在线应用。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 型升级,发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线上线下消费高效融合、大中小企业协同联动、上下游全链条一体发 展。引导实体企业更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鼓励实体商业通过直播电子商务、社交营销开启“云逛街”等新模 式。加快推广农产品“生鲜电子商务 + 冷链宅配”、“中央厨房 + 食材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 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 商务部发文支持连锁企业应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由消费大数据驱动商品采购、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全 过程高效协同的智慧供应链,提高运营效率。推广自助结算、扫码支付、刷脸支付等支付技术,鼓励采用数字货架、 电子价签、 RFID 等商品管理技术,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优化消费体验 《无人值守商店运营指引》 8 新格局 (分中求合) 新机遇 (危中求机) 新优势 (稳中求进) “ 以消费者为中心”拉动消费行业人、货、场的数字化转型, 从而实现物 流协同、提升顾客体验、升级产品服务 u 电商渗透率提高,线上线下加速融 合 2020 年新冠疫情为我国电商发展提供进一 步推力,在一季度零售总额下降的背景下 电商销量和渗透率双双增长。一方面,此20 积分 | 70 页 | 29.72 MB | 14 天前3
2025年应用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白皮书技术链断裂导致的落地周期过长:算力、大模型、智能体的新概念,开发、运维、安全合规等等环节的割裂都导 致企业落地智能化的周期依然较长; 2. 场景选择困难:单点试点难以穿透企业核心业务链的转型挑战,ROI 的评估难度大; 3. 产业协同低效:技术供应商能力分散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本白皮书旨在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系统性参考,通过解析智能应用的核心特征、构建分级成熟度模型、设计分步 实施路径,我们希望为不同数字化基础的企业厘清转型 应用与 AI 应用的融合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依托数据与 API 的深度协同,构建起“感知 - 决策 - 执行 - 学习” 的闭环智能体系。在这一趋势下,应用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已从“云原生”升级为“AI-Native”,即应用的全生命周期—— 从开发、运行到运维、集成——均需围绕智能体的自主性、协同性与进化能力重构。 从技术视角看,AI-Native 架构的关键在于数据与 API 3.4 智能应用管理引擎,让应用自动运行与自主优化 4.3.5 智能组装与集成,扩展应用能力边界 4.3.6 统一的智能体可观测,支撑海量智能应用高效运维 4.3.7 多模态交互,建立双向人机协同体验 4.3.8 AI 内生安全,确保应用全生命周期可信 5 应用智能化的实现路径与关键考量点 5.1 应用智能化实现路径 5.1.1 应用智能化成熟度技术演进路径 5.1.2 应用智能化的实施路径20 积分 | 59 页 | 8.39 MB | 4 月前3
广西区块链产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信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数据研究院) 广西区块链发展白皮书(2025 年) — 1 — 一、我国区块链发展环境与趋势 (一)政策支撑体系持续优化完善 近年来我国区块链政策支撑体系已形成多维度协同推进的格 局。2025 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中提出,推动建设国家数据基 础设施,抓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先试先 行。区块链作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为数据可信安全高效流通提 度融合。从区域分布上看,我国区块链基础设施布局主要分布在 华东、长三角、西南等地区,且已有多个城市投入使用。从架构 模式来看,目前我国各地区块链基础设施架构形成以国家级平台 为引领、平台设施为支撑、地方特色场景协同发展的多层次发展 模式。 表 1 我国推动区块链发展相关政策文件(不完全统计) 年份 机构 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 2024 年 11 月 国家数据局 《关于可信数据空间 发展行动计划(2024 AI、5G、储能制造 等技术结合,优化生产流程 与供应链管理。 2025 年 6 月 商务部、教育 部等 8 部门 《加快数智供应链发 展专项行动计划》 创新数智供应链底层技术。 支持供应链相关主体协同创 新,深度掌握区块链、工业 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 表 2 我国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分布情况 区域 区块链基础设施 北京市目录链 ——北京市 依托自主可控区块链软硬件一体技术体系,形成以区块链核10 积分 | 35 页 | 594.04 KB | 2 天前3
2025智能微网解决方案技术自皮书(矿山场景)-华为矿冶行业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保障供电稳定性与优化经济性 的双重挑战,传统柴油发电因成本高、可靠性差、碳排放严重, 难以适应绿色化、智能化转型需求。 华为智能微网解决方案以构网型储能为核心,融合多能 源协同,既满足矿山高可靠性供电要求,又能降低度电成本超 50%、减少碳排放,经多个国际大型矿山项目验证,已成为行 业能源转型的可复制标杆。 矿山微电网正从“辅助供电系统”进化为“零碳矿山核心基 础设施”。预计 24/7 连续运行且毫秒级故障响应。 重负荷电机(破碎机、球磨机等)启停频繁易引发电压波动和谐波干扰,需动态无功补偿(SVG)、 稳压器维持稳定;接入弱电网配旋转备用或储能,孤网运行依赖储能或柴发协同控制。 需适应时空变化,时间上各阶段用电差异大;空间上露天矿需移动变电站,地下矿需扩展网络, 还需支持设备短时过载与工序用电优化。 全流程功率需求高,开采环节电动液压铲、矿卡功率大,加工环节半自磨机电机达 为简 单的“光储柴”,调度逻辑单一。 虚拟同步机(VSG)技术成熟,构网型储能变流器(PCS)开始规模应用,具备与同 步发电机相当的电网支撑能力;模型预测控制(MPC)引入调度,实现多目标协同; IEC61850 协议应用到微电网场景,解决异构设备互操作性问题。 上千台 PCS 作为电压源同步并机构网技术成熟,可支撑百 MW 级以上大容量光储离网 / 并离网微电网建设。微电网功能从单一供电升级为“能效管理10 积分 | 21 页 | 11.01 MB | 3 小时前3
AI 赋能,智塑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变革与展望白皮书-百思特与产线融合适配柔性生产;3C 行业,与工人协同精密组装;金属制 品领域,借 AI 优化流程,新能源汽车与电子产业回暖夯实共生基础。 医疗场景共生更具突破,AI 驱动的骨科关节手术机器人,以毫米级精准与标准化操作成医生 “搭档”,术前规划路径、术 中抵消误差、术后复盘优化,推动诊疗从 “经验驱动” 转向 “数据驱动”。 虽人形机器人面临软硬件协同、成本控制、伦理监管等挑战,工业机器人面临成本与规模挑战,医疗骨科机器人面临系统 成本与规模挑战,医疗骨科机器人面临系统 稳定性及技术挑战;但产业已告别 “工具时代”,迈入人机协同共生新阶段,这场变革既是技术跃迁,更是生产力模式重 塑,为智能未来开启新篇章。 百思特中国企业变革研究院 冯亚霞 著 第一章 / 机器人产业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 01 第一章 机器人产业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 2025 年 8 月,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全球与中国机器人市场 大应用需求的三重优势,将占据近半份额,进一步巩固全球机器 人产业核心增长极的地位,成为推动全球市场扩张的关键引擎。 市场规模扩张背后,是产业结构的深度升级,正从单一品类粗放 增长向 “多品类协同、全场景覆盖” 矩阵转型,人形、工业、医疗手 术机器人成为核心增长极。工业机器人随 “智改数转” 向高端渗 透,从焊接、搬运延伸至半导体传输等领域。 医疗手术机器人凭精准微创优势快速渗透,在骨科等领域实现术10 积分 | 20 页 | 9.08 MB | 3 小时前3
共 71 条
- 1
- 2
- 3
- 4
- 5
- 6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