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欧洲vpp与储能发展白皮书-卓阳数能书 序言 在 2022 年至 2025 年期间,欧洲电力市场正经历一场由多重因素驱动的深 刻变革,包括电力需求的激增、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部署以及 2022 年能源危 机带来的教训。面对这些挑战,欧盟和英国的政策制定者正积极通过一系列指 令、法规和指南,旨在构建一个更智能、更灵活、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电力系统。 这些政策的核心在于强化负荷管理、需求响应(DR)和能源储存的作用,以确 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价值流的关键角色。即通过 VPP 系统实现经济可行性的核心商业逻辑——“价 值叠加”(Value Stacking)。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软硬件供应商、项目开发商及合作 伙伴提供参考。文中将深入分析欧洲电力市场的最新法规动态与表后灵活性市 场机制,展现主流 VPP 平台的市场竞争格局,并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技术 以实现分布式资源的优化调度。 I 目录 1. VPP市场概述....... BTM表后灵活性海外快速发展.......................................................................3 2. 2022~2025年欧洲政策变化说明........................................................................... 6 2.1 影响负荷管理的关键欧盟指令和政策10 积分 | 86 页 | 4.00 MB | 2 天前3
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趋势(2024-2025年)相关国家地区,对政策治理、技术创新等最新动态进行梳理 分析,总结其发展特征。 一、欧盟 欧盟国家通过系列措施和倡议强化集群跨区域协作,持 续关注净零脱碳等能源战略问题,以关键性技术和颠覆性创 新创造欧洲在全球竞争中的新优势,并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 位支持,助力营造和优化集群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一)积极推动绿色能源转型 欧盟国家通过出台各项计划、法案强调集群绿色能源战 略的发展。一方面,欧盟层面完善了政策顶层设计与法律框 立净零工业学院、设立欧洲主权基金以及发展自由贸易协定 网络等系列措施,投资和部署净零产业和净零技术,以推动 欧盟制造业集群的绿色转型。2024 年,《欧洲关键原材料法 案》(European 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ECRMA)、《电力 市场改革方案》《净零工业法案》(Net-Zero Industry Act)等 相继通过,三大立法旨在增强欧洲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竞争力, Deal Industrial Plan) 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于 2023 年 2 月 1 日由欧盟委员会提出,旨在加速欧洲向气候中立的转型,提 升欧洲绿色技术产业的竞争力,确保欧盟能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 战,并支持 2030 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 主要支柱:1)政策和法规环境,2)融资支持,3)技能培养,4)国际贸0 积分 | 34 页 | 668.08 KB | 3 天前3
全球能源电力清洁转型经验与转型—中国、德国实践(中文)——中国、德国实践 8 2.3.1.1 德国电力市场结构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欧盟的监管,德国和其他欧盟成员国的电力市场稳步自 由化。从那时起,欧盟立法进一步发展,旨在创建一个统一的欧洲电力市场。市场化改革(自由 化)的主要结果是:一方面实现了基于市场的发电、交易和售电业务的分离,另一方面输电和配 电网络仍保留在监管框架下运行。 德国输电网运营商和市场运营商相互独立。一方面,四家输电系统运营商(Amprion、 并根据系统平衡稳定需求调用辅助服务资源,包 括在停电后执行电网恢复的黑启动操作等。辅助服务调用所产生的成本将根据调度偏差考核由相 关市场主体承担。另一方面,欧洲能源交易所(European Energy Exchange,EEX)和欧洲 现货电力交易所(European Power Exchange Spot Market,EPEX SPOT)等独立市场运 营商负责电力市场运营,开展电能量、电力衍生品及碳排放配额等交易 电力现货市场由两部分组成:日前市场和日内市场。电力市场的核心目标是以最低的系统总 成本,保障电力在所有时段的可靠供应。欧洲电力现货市场由总部位于巴黎的欧洲现货电力交易 所负责运营,主要进行次日和当日交付的短期电力交易。另一家重要的市场运营机构是设在德国 莱比锡的欧洲能源交易所,其主要负责中长期电力交易及其他能源品种(如天然气、碳排放配额 等)的交易。日前市场是主要平台,涵盖大部分发电量,为输电系统运营商制定调度计划提供基10 积分 | 78 页 | 3.33 MB | 3 小时前3
2025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具身智能时代的技术突破与产业重构-MIR 睿工业-117页�����������������������������������55� 三、� 全球其他地区协作机器人市场特点及发展趋势���������������������������56� 1.�欧洲���������������������������������������������������������������������������������������������������56� ���54� 图 38 2024 年中国协作机器人销售规模-分负载(单位:千台)���������������55� 图 39 2015-2028 年欧洲协作机器人销售规模及预测(单位:千台)�������59� 图 40 2024 年欧洲协作机器人销售规模-分行业(单位:千台)���������������59� 图 41 2015-2028 年北美洲协作机器人销售规模及预测(单位:千台)���62� �� 认证、美 国 ���� 认证、加拿大 ��� 认证、澳新 ��� 认证(澳洲及新西兰)、韩国 ��� 认 证及中国机器人 �� 认证。� 欧盟 �� 认证:这是欧盟对产品的强制性认证标志,欧洲市场要求所有销售 的机器人必须符合 �� 认证的要求,机器人产品则需满足适用的指令或法规,类 似机械安全性(机械指令),电气安全性(低电压指令)以及电磁兼容性(电磁 兼容指令)等。� 图 2210 积分 | 117 页 | 4.88 MB | 3 小时前3
华为:2025智能世界的ICT岗位与技能白皮书当然,并非所有地区在从传统自动化、AI辅助技术向全面智能体模型转型的进程中都处于同一水 平。根据IDC《未来企业韧性与支出调查》,全球各地区在智能体的应用与使用阶段上存在差异。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4年底,超过四分之一的欧洲组织表示,其已在智能体领域投入大量资 源;在亚太地区,约41%的组织称其正在对智能体解决方案进行初步测试,并重点推进概念验证 (PoC)工作;而北美组织则更倾向于聚焦开发智能体部署的潜在应用场景。 地区差异更为 显著:亚洲表现突出,46%的从业者表示已完全准备就绪,显著高于欧洲(41%)、北美 (33%)及全球平均水平(33%)。这一结果说明:亚洲组织在培养员工适应AI核心岗位方面可 能进展更快,实现途径可能是增加了针对性培训的投入或员工接触AI驱动流程的频率。 另一方面,“未做好准备”的从业者比例在欧洲最高,达10%;全球及北美的这一比例均为8%, 亚洲则仅为4%。这些数据表明, 存在的问题(尤其在欧洲),这可能导致数字技能缺口扩大,进而延缓AI应用进程。 该调查还显示,AI技能缺失是阻碍AI准备工作的首要障碍(46%),这一问题在亚洲尤为突出 (48%)。数据隐私担忧则在北美表现得最为明显:近半数受访者(47%)将其列为主要障碍, 而亚洲和欧洲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9%和42%。在实施成本方面,亚洲的担忧比例再次处于高位 (43%),略高于北美(41%),欧洲则以35%位居末位。10 积分 | 180 页 | 3.30 MB | 2 天前3
电子书 -《丰田供应链管理》商和贸易商)、享誉世界的思维方式。蕴藏在丰田成功背后是公司致力 于以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总结,并把经验传达给其他 公司。 丰田是一家世界汽车巨头,产品线齐全,市场广阔。其产品在全球 市场的区域化差异(如美国、欧洲和日本),需要不同的供应链支撑。 此外,不同的车型,如丰田,雷克萨斯和新贵轿车的供应链流程也不 同。纵然存在共通性,但其差异性能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我们相信, 对供应链经理来说,了解不同的供应链在公司中并存的状况,将会学到 更灵活的供应 链。 配送模式是怎样的 配送模式是指从装配工厂向经销商分配成品车的运送模式。在汽车 产业,车型的配送模式有很多种。在丰田,配送模式在不同市场区域也 有所差异。例如,丰田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就有着不同的配送模式,在 有些情况下车型也会根据地区差异而不同。一些学者曾经阐述过:“尽 管丰田拥有一整套制度规定,还是允许每个地区因当地情况而酌情调 整。”当供应流程面临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产品和不同时期下的产 客户生活的理念相一致。如前所述,在这种模式下,车辆都存放在码 头,仅有很少的一部分寄存在经销商处。 4.欧洲配送模式 欧洲配送模式与北美配送模式有所不同,因为大部分的经销商位于 城市,并没有空间来储存车辆。因此,车辆一离开工厂就直接运至编组 场。编组场的作用只是让汽车做好装运准备。汽车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至 被称为“中转站”的连接点。在欧洲,一个国家通常至少有一个中转站, 小一些的国家会与几个国家共用一个中转站,较大的国家则可能有多个10 积分 | 313 页 | 5.79 MB | 2 天前3
2025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33页0–100公里/小时 100–200公里/小时 130–300公里/小时 直升机 民用飞机 油电混动 电动固定翼飞机 混动固定翼飞机 电动—混动 固定翼无人机 可满足中国民航局、美国联 邦航空管理局、欧洲航空安 全局等适航审定标准 多旋翼设计,保留系统冗余 电力推进 可承载人员或货物,具备垂 直起降能力 巡航机/观测机 eVTOL主要细分 来源:BCG分析。 图1 | 主流航空器分类及eVTOL核心特征 6 来源:IHS;专家访谈;文献调研;BCG分析。 注:根据年销量测算市场规模。 图19 | 全球eVTOL市场规模 全球个人飞行eVTOL市场预计2040年将达到930亿美元,北美、中国与欧洲三大区域 构成核心增长极,中东等地区亦具重要潜力(参阅图20)。 • 北美凭借成熟的高端消费生态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该地区贡献了全球33%的豪华车 销量与43%的高净值家庭数量,为个人飞行eVTOL培育了天然客群。同时,北美空域 制度保障。这种开放性已 催生出成熟的私人航空文化(直升机与小型飞机普及),为个人飞行eVTOL的替代式 增长奠定基础。 • 欧洲在eVTOL设计与推进系统研发领域具备深厚积累,但该地区监管框架相对严格, 适航认证与城市空域融合规则的复杂性延缓了商业化进程。不过,欧洲富裕群体对可 持续出行的需求强烈,随着政策逐步松动,市场潜力有望加速释放。 波士顿咨询公司 2025年9月 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20 积分 | 33 页 | 5.03 MB | 2 天前3
2025“车路云一体化”全球进展、应用场景、市场规模及前景展望报告等多种技术标准并存,未能实现统一标准。 2. 欧洲:“单车智能”相对保守,“车路协同”进展停滞 “单车智能”方面有一定技术积累,但测试应用范围小且较为保守。公共车辆方 面,欧洲现今尚无规模化的 Robotaxi 实验,仅有少量低速,固定路线的无人驾驶 公交车测试路线,运营商包括 Oxa, EasyMile 等,此外亦有少量无人驾驶货车部 署。私家车方面发展势头相对较好,多个欧洲车企已发力计算机辅助驾驶系统研 辅助驾驶,但目前其应用仅限于美国加州的几条指定公路,尚未在欧洲本土市场 登陆。 “车路协同”领域起步早但进度停滞。发展规划方面欧洲起步较早,其 2010 年 左右就提出 C-ITS“(智慧道路交通系统),作为 Vision Zero“(排排放愿景)的一部 分。目前,欧洲车企对车联网热情较高,大众、宝马、奔驰都宣布将在新车中安 装 V2X 车载单元。然而,目前欧洲尚未有成规模的 V2X 路侧设备部署(目前仅 路侧设备部署(目前仅 可查到德国巴伐利亚州有测试路段),进度明显落后于中美。据 Autocrypt 所述, 其主因有三:一是欧洲车联网领域 DSRC 与 C-V2X 的斗争尚未结束,大大阻碍 了 V2X 的标准化部署进程;二是政策激励较为匮乏,政府未能为车路协同产业提 供充足启动资金;三是民众对“车路协同”认知不足,需求难以保证。 3. 韩国:计算机辅助驾驶应用迅猛发展,“车路云一体化”同步推进10 积分 | 29 页 | 14.87 MB | 2 天前3
车联网落地最佳模式-汽车OBD深层应用(车机技术方案)年以后引入 OBD技 术, 04 年之后,汽车发达国家的 OBD技术进入第三个阶段。 欧洲和美国在 OBD检测的项目和限值方面, 存在一定差别, 美国 OBD监控的 目的在于成为高排放标准车辆之前发现故障; 欧洲 OBD监控的目的在于发现高排 放车辆。我国导入的 OBD技术,将在三个阶段以后等效采用欧洲 OBD系统的相关 规定。 欧 III 排放标准并不等于 OBD,12 月 1 日北京实施的加装10 积分 | 5 页 | 1.84 MB | 3 天前3
中远海运港口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方案..........20 4 / 20 一、公司基本情况 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199,以下简称公司) 是全球领先的港口运营商,其码头组合遍布中国沿海五大港口群 及长江中下游、欧洲、地中海、中东、东南亚、南美洲及非洲等。 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中远海运港口在全球 38 个港口运营及 管理 371 个泊位,其中 224 个为集装箱泊位,现年处理能力达约 1 和 碳排放,支撑港口向绿色低碳转型。 2.2 完善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助力航运业减碳降碳 根据欧盟环保新规的实施,公司在欧洲的控股码头需提前做 好计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资助,部署港口岸电基础设施, 确保绿色低碳基础设施满足当地政策和船公司的需求。近年来, 欧洲能源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将继续研究成熟可靠和低成 本的绿色低碳技术,如分布式光伏、风电等在控股企业范围内进 行适配复 头集装箱泊位岸电全覆盖。 公司持续关注境外控股码头属地政策最新进展,2023 年 7 月,欧盟环保新规《替代燃料基础设施法规》《关于在海上运输 中使用可再生和低碳燃料法规》陆续出台,从 2030 年 1 月起, 在欧洲经济区的港口为靠港船舶提供岸电已立法并强制实施。公 司始终坚持以绿色铸造港航底色,推进岸电技术的发展与码头岸 电设施的建设,推动港口生态与港航经济可持续发展,助推港口 绿色高质量发展。 120 积分 | 20 页 | 324.36 KB | 3 天前3
共 97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