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故障应急协同机制的探索技术故障 应急协同机制的探索 目录 技术故障重要性及定义 技术故障的全生命周期 如何落地应急协同机制 G O P S 全 球 运 维 大 会 暨 X O p s 技 术 创 新 峰 会 2 0 2 4 · 北 京 站 小结及展望 技术故障的重要性及定义 01 G O P S 全 球 运 维 大 会 暨 X O p s 技 术 创 新 峰 会 2 0 2 4 · 北 京 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确保软件质量。 • 自动巡检:通过自动化巡检机制,发现软硬件 的包括基础资源、应用配置、告警配置,以及 运行状态的风险及潜在问题。 提升故障处置阶段效率 • 混沌工程:主动引入故障和异常情况,发现系 统中的弱点和脆弱性,以及其在面对异常情况 时的表现。 • 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突发情况,检验应急预案 的有效性,锻炼应急队伍的协同配合,磨合应 急管理机制。 发现潜在问题并修复 G O P 《六维复盘术》 判定 故障级别责任 故障级别 主责部门 次责部门 主责任人 次责任人 责任处罚 发送 故障报告 解决方案 故障反思 通告时效 通告范围 如何落地应急协同机制 03 G O P S 全 球 运 维 大 会 暨 X O p s 技 术 创 新 峰 会 2 0 2 4 · 北 京 站 G O P S 全 球 运 维 大 会 暨 X O p s 技10 积分 | 23 页 | 5.34 MB | 5 月前3
2025年碳管理实务指南:合规应对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3 当前,随着气候变化挑战加剧,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议题正获得前所未 有的关注。全球各国政府对 ESG 的监管压力亦大增,尤其是欧盟近年实施「碳 边境调节机制」(CBAM)并征收碳关税。作为高度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港 资制造商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碳监管挑战。对中小企而言,碳管理必须成为企业 决策与日常营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香港工业总会早于 2021 港与内地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目标》(《通用碳管理指南》) 聚焦企业内部管理, 介绍国际标准和体系,细述如何建立及优化碳管理体系、精准掌握碳数据并落 实减排行动;《碳管理实务指南:应对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欧 盟 CBAM 指南》)则专注解析钢铁与铝两大 CBAM 涵盖行业的合规要求及应对 做法,涵盖排放计算、数据收集、报告与核查等核心环节,并辅以案例分析。 两本指南相辅相成,前 歐盟 CBAM 指南 – 第一章:引言 5 第一章:引言 1.1. 本指南的目的:提供一份实用且可操作的路线图 随着世界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诸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CBAM) 等法规正在 重塑全球贸易格局。CBAM 作为一种旨在防止碳泄漏的工具,通过对进口商品 征收碳价格,使其与欧盟生产商在欧盟排放交易系统 (ETS) 下所承担的成本相 当。这项政策0 积分 | 138 页 | 2.68 MB | 1 天前3
促进中国钢铁行业转型融资的激励机制—有效路径、 关键挑战与行动建议促进中国钢铁行业转型融 资的激励机制 有效路径、 关键挑战与行动建议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发布 促进中国钢铁行业转型融资的激励机制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2 关于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简称 CBI)是一家全球性的非营利机构,致力于动员全球资本 应对气候变化,推动低碳转型和增强气候韧性,促进公 平经 体减排目 标。此外,CBI还进行市场分析、政策研究与市场开发,向 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专业建议,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绿 色债券标准与认证机制,推动可持续投资的增长。 缩略与缩写 BF-BOF:高炉-氧气顶吹转炉 CBI:气候债券倡议组织 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 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CNY: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国货币单位代码 DRI:直接还原铁 减排重担与融资挑战 4 1.2 中国转型金融市场: 发展迅速但仍需释放潜力 7 2 促进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发展的有效激励 机制 9 2.1 健全识别框架 9 2.2 实施财务激励 14 2.3 加强多方协同 17 3 现有激励机制面临的关键挑战 20 钢铁企业转型动力尚未被充分激发 20 缺乏对金融机构的有效激励 20 对下游低碳钢铁采购方的关注不足10 积分 | 22 页 | 1.53 MB | 1 天前3
【蓝皮书】国家能源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规划蓝皮书等新能源已成为新增装机主体,发电量占比逐年提高,电力系统 的物理形态和运行特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一次能源价格 波动、用电负荷增长、气候变化等多重影响,对我国电力体制改 革顶层设计、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电价机制完善以及科学监管等 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统一电力市 场建设改革任务,在国家能源局的统筹组织下,中国电力企业联 合会牵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 (二)构建功能完备、品种齐全的市场体系 ……………………… 32 (三)构建适应绿色低碳转型的市场机制 ………………………… 34 (四)构建系统安全充裕、灵活互动的市场机制 ………………… 38 (五)构建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营机制 ………………… 41 (六) 构建批发与零售市场顺畅协调的衔接机制 ………………… 45 (七)构建统筹衔接的政策、管理和市场体系 …………………… 46 (八)构建科学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 ……………………………… 47 后记…………………………………………………………… 51 一、发展现状与问题挑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成效显著,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电力市场在提升电 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水平方面的作用愈发明显。全国统 一电力市场建设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支撑经济社会高质 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10 积分 | 57 页 | 2.98 MB | 5 月前3
2025年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报告全球经验与中国启示:适应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机制设计 10 2.1 应对电力电量失衡问题的市场 及配套机制 11 典型挑战 11 市场机制、配套政策及典型实践 11 中国平衡机制建设情况及海外 经验带来的启示 14 2.2 应对超短期灵活性需求提升的 辅助服务市场 15 典型挑战 15 市场机制、配套政策及典型实践 15 中国辅助服务机制建设情况及 海外经验带来的启示 海外经验带来的启示 17 2.3 应对多重市场营收风险的保障机制 18 典型挑战 18 市场机制、配套政策与典型实践 18 中国可再生能源保障机制建设情况 及海外经验带来的启示 19 2.4 支持可再生能源环境价值体现的 绿证制度 21 典型挑战 21 市场机制、配套政策与典型实践 21 中国绿色证书机制建设情况及 海外经验带来的启示 22 2.5 北京 41 3.3 典型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共性问题 与趋势 42 3.3.1 供需关系与市场价格 42 3.3.2 市场建设与交易模式 43 3.3.3 促进绿电消费的机制与政策 46 3.4 小结 47 第四章 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问题、 挑战与建议 48 4.1 问题与挑战 49 4.2 思考与建议 50 注释 52 中国省级绿色电力市场建设:现状与展望10 积分 | 68 页 | 12.71 MB | 5 月前3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及安全建设总体设计方案(57页 PPT)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永远存在。 03 攻防失衡,攻击占有巨大优势。 04 主动防御、守住底线。 1. 设计技术要求核心思 想 1. 设计技术要求核心思想 u 《设计技术要求》重在设计 PPDR 模型中的防护机制; 控制规则 ↓ t 访问控制 度量 验证 可信认证 1.1 防护思想 • 可信认证为基础 、 访问控制为核心 可信认证:保障信息系统主体、客体可信 访问控制:保障主体对客体合理操作权限 主体 客体 通过构建集中管控、最小权限管理与三权分立的管理平台,为管 理员创建了一个工作平台,使其可以借助于本平台对系统进行更 好的管理,从而弥补了我国现在重机制、轻管理的不足,保证信 息系统安全可管。 以访问控制技术为核心,实现主体对客体的受控访问,保证所 有的访问行为均在可控范围之内进行,在防范内部攻击的同 时 有效防止了从外部发起的攻击行为。对用户访问权限的控 《设计技术要求》强调基于统一策略的安全管理 , 以避免出现如下现象: 1 )有机制 , 无策略 ,安全机 制形同虚设; 2 )各产品策略之间缺乏互相配合 ,也缺乏根据安全事件调整策略的响应流程 ,使得安全 机制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u 《设计技术要求》强调基于主动防御的控制保护机制 , 以避免出现如下现象 :只重视对已知威胁的检测10 积分 | 57 页 | 7.70 MB | 1 天前3
广东电力市场建设蓝皮书2025不间断运行,特别是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式运行一年以来,广东积极 推动独立储能、抽水蓄能、虚拟电厂等主体参与市场交易,形成了 源网荷储良性互动的多元化市场生态。持续完善一次能源传导、阻 塞分配管理、多月中长期连续交易等市场关键机制,全力推动广东 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前 言 03 广东电力市场建设蓝皮书 回望过去,遵循“边运行,边完善”原则,广东电力市场从直 购电试点到集中竞争交易,从价差模式到绝对价格模式,从“中长期” 11 (二)市场体系架构 ..........................................................................16 (三)市场交易机制 ..........................................................................22 (四)市场业务运营 .......... 厘 / 千瓦时。 印发全国首个《电力市场交易基本规则》。2017 年 1 月,广东率先 印发《广东电力市场交易基本规则(试行)》和《广东电力市场监管实 施办法(试行)》,涵盖市场准入管理、价格机制、电力批发交易和零 售交易要求、交易信息披露、市场监管对象与监管内容等,成为全国唯 一连续开市的中长期市场。同年,广东相继印发《广东电力市场发电合 同电量转让交易实施细则(试行)》《广东电力市场年度合同电量集中20 积分 | 56 页 | 9.17 MB | 1 天前3
德勤供应链咨询:构建高效协同的销售与采购供应链战略丨供应链管理搭建市场洞察、开拓与规划体系 研究各业务客户价值定位 优化业务与产品发展策略 优化与规范报价体系 运营层能力改进举措实施 设计商机管理管理机制 梳理与优化销售流程体系 建立客户关系维护体系 搭建顾问式营销人员能力体系 设计销售支持工作机制 设计销售支持岗位职责 支撑层能力改进举措实施 设计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设计人员能力评估体系及提升方案 规范数据管理体系及导入应用工具 市场信息搜集覆盖面和预判能力不足,市场开拓和策略规划过度依赖中高层、部 分职能“缺位” 现有客户分类方式维度相对单一,更新迭代慢,对客户服务策略的指导性不足 销售业务板块和产品的优选逻辑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报价机制的“个性化调整”、生产 - 销售部门的报价协同、数据管理体系及业务人员 科学报价能力尚有提升空间 改进点识别 对于合作伙伴的监督考核体系有待完善,相关制度文件有待补充 缺乏系统化的商 缺少体系化的数据、文档管理机制,对于历史信息没有科学的留存机制 缺少工作说明书、流程清单及销售工具包 业务系统支持不足,信息透明度不足、分享效率和准确度有待提升 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未能充分考量业务特性和层级工作重点的差异,导向性有限 缺乏体系化的人员能力评估和提升机制 售前技术环节及售后商务支持环节中规范的工作制度流程和执行规范欠缺,且客 户需求为导向、服务销售为导向的跨部门协作机制欠缺10 积分 | 61 页 | 3.03 MB | 5 月前3
集团销售与采购供应链转型项目诊断方案(61页 PPT)搭建市场洞察、开拓与规划体系 研究各业务客户价值定位 优化业务与产品发展策略 优化与规范报价体系 运营层能力改进举措实施 设计商机管理管理机制 梳理与优化销售流程体系 建立客户关系维护体系 搭建顾问式营销人员能力体系 设计销售支持工作机制 设计销售支持岗位职责 支撑层能力改进举措实施 设计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设计人员能力评估体系及提升方案 规范数据管理体系及导入应用工具 市场信息搜集覆盖面和预判能力不足,市场开拓和策略规划过度依赖中高层、部 分职能“缺位” 现有客户分类方式维度相对单一,更新迭代慢,对客户服务策略的指导性不足 销售业务板块和产品的优选逻辑需要进一步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报价机制的“个性化调整”、生产 - 销售部门的报价协同、数据管理体系及业务人员 科学报价能力尚有提升空间 改进点识别 对于合作伙伴的监督考核体系有待完善,相关制度文件有待补充 缺乏系统化的商 缺少体系化的数据、文档管理机制,对于历史信息没有科学的留存机制 缺少工作说明书、流程清单及销售工具包 业务系统支持不足,信息透明度不足、分享效率和准确度有待提升 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未能充分考量业务特性和层级工作重点的差异,导向性有限 缺乏体系化的人员能力评估和提升机制 售前技术环节及售后商务支持环节中规范的工作制度流程和执行规范欠缺,且客 户需求为导向、服务销售为导向的跨部门协作机制欠缺10 积分 | 61 页 | 3.01 MB | 1 天前3
2025零碳园区研究现状、挑战与未来展望碳排放核算系统 搭建一个能精准预测碳排放状况、分析碳排放时空变化情况、理清各环节碳排放潜力、评估碳资产并 连接碳市 核算系统 建 碳 基础 园区低碳经济体系 通过量化减碳能力、合理分配责任和市场机制,实现园区碳减排与经济效益双赢 9 / 18 低碳经济体系核心本质 园区低碳经济体系的核心在于:量化园区减排能力,参与市场转化为经济效 益,进而激励园区继续碳减排并提高经济效益的行为和过程。 主要方法:合作博弈分摊和节点贡献值分摊 多能流高度异质性导致碳排放责任分配研究不足 碳商品交易市场 以价格形式引导消费者和能源企业参与减排活动 主要市场机制:碳交易、绿电交易和绿证交易 碳交易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亟待完善 碳交易与绿电/绿证市场机制 碳商品市场的作用在于以价格的形式引导消费者和各能源企业参与减排活动,通过经济惩罚强制园区被动减排和经济效益激励园区主动减排,不仅 有助于普通园区 未来发展方向 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绿电配额方案,加快推进配额制的落地,构建完善的碳交易市场机制,对于零碳园区的发展具有导向和持续性作用。 碳商品市场将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园区减碳进程 10 / 18 碳(配额)交易 将碳排放权以配额的形式参与市场分配的交易机制 现状与问题 我国碳交易仍处于初级阶段 价格机制问题:单一定价、阶梯式定价和市 场出清定价各有优缺点 配额分配方法主要是历史排放法,准确性、10 积分 | 18 页 | 8.96 MB | 3 月前3
共 1000 条
- 1
- 2
- 3
- 4
- 5
- 6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