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社会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方案(29页 PPT) - 副本
3.89 MB
29 页
0 下载
4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 语言 | 格式 | 评分 |
|---|---|---|
中文(简体) | .pptx | 3 |
| 概览 | ||
智慧城市社会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目录 项目建设目标 2 项目建设步骤 4 项目背景 31 项目实施方案 3 项目背景 社会矛盾聚集解决效率待提升 城市化正加快推进,因征地拆迁、劳资争议、医患纠纷、人口流动、城 管执法、移民问题等等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多发高发、相互叠加。 党中央的决策要求 2010 年 10 月,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服务群众的效率需要加强 社区负担过重,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活力不够;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 善,不能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城市综合社会管理 平台 随着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不断增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重点人群 等服务管理对象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信息不畅,社会管理难度越来越 大。 城市管理的基础信息不清晰不全面 项目建设原则 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基本标准,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努 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优美、洁净、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作为实施数 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系统运行的软硬件环境、单元网格 划分及编码、业务操作和问题处理的流程,均采用统一标准,具备 对接和扩展能力 本着节俭、务实、精简、高效的原则,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现 有的公用事业、公安、交通、人防应急系统、中国移动 TD- SCDMA 网络等各类已有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明确界定城市管理各类流程的责任主体,强化对各相关单位的监 督考核,建立考评机制,保障长效管理。 以人为本 为民办事 统一标准 规范建设 整合资源 因地制宜 权责明晰 科学评价 目录 项目建设目标 2 项目建设步骤 4 项目背景 31 项目实施方案 3 构建城市综合社会管理平台目标 (数据采集) 社区便民服务站 (中心) (办事、咨询、查询) 社 区 综 合 信 息 服 务 管 理 平 台 电 子 政 务 数 据 交 换 平 台 部 门 业 务 数 据 库 部 门 业 务 应 用 系 统 社 区 综 合 信 息 收 集 社 会 矛 盾 联 动 化 解 社 区 综 合 服 务 管 理 电子政务专网 社 区 综 治 信 访 维 稳 站 社区综合工作站 (中心) (投诉、求助) 市民 综合信息员 围绕目标,找准三个核心角度 细化服务管理单元 创新信息采集机制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 强化信息综合利用 全面收集矛盾 再造矛盾化解工作流 程 联动化解矛盾 强化检查监督 改革基层服务管理体 制 增强基层综合服务力 量 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构建人口 基础信息系统 构建社会矛盾 联动化解系统 构建社区 综合服务系统 目录 项目建设目标 2 项目建设步骤 4 项目背景 31 项目建设方案 3 二 数据和平台建设 一 运行环境建设 四 运行体制建设 三 应用系统建设 中心机房 网络环境 应用支撑平台 安全设施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综合地理 GIS 平台 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人口基础信息系统 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 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组织领导机制 日常运行机制 示范带动机制 建设投入保障机制 项目建设方案 中心机房 中心机房 按照国家A类标准机房设计和建设。配置精密空调及新风系 统、双回路加 UPS 的供配电系统、防雷和接地系统、气体消 防及报警系统、温湿度和漏水检测系统、机房设备监控系统、 门禁及电子监控系统,同时提供7 × 24小时的运行维护服 务。 ( 1 )电信级机房场地保障 ( 2 )优质的网络资源保障 ( 3 )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 4 )恒温恒湿的环境保障 ( 5 )先进的安防系统保障 移动“电信级” IDC 政务机房标配 政务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 基于已有的电子政务网络来实 现互联互通、信息交换和资源 共享。 互联网出口统一为一 个出口;核心层采用高性能路 由设备实现双机备份;汇聚层 采用环网传输结构;接入层按 需采用路由、 NAT 地址转 换、单机 VPN 等灵活多样的 形式。 应用支撑平台 数据库 服务器 应用服 务器 存储和备 份服务器 采用小型机或高档 PC 服务器 采用 PC 服务器 存储能提供 IP SAN 、 FC SAN 、 NAS 等访问方式;备份 建议采用虚拟带库设备 DB WEB EMC 在应用支撑软件方面,初期建议购置、部署以下类型 基础软件: ( 1 )数据库操作系统:包括 Oracle 、 SQL SERVER ( 2 )服务器操作系统: Windows Server 2008 需要根据业务发展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软硬件设备清单。 根据我们的经验,建议最低配备以下类型的设备: 政务网络接入安全保障 网络中部署了多 台功能完备的 IPS 和防 火墙,灵活采用透明模 式、路由模式或智能模 式,将整个电子政务网 络划分成十多个不同安 全级别的区域,并配置 相应的、严密的访问控 制策略。 路由器 核心交换机 移动服务平台 交换机 交换机 IPS IPS 防火墙 数据库服务器 普通政务应用平台 移动服务平台 DNS服务器等 虚拟化管理服 务器 核心应用服务 平台 防火墙 VRRP MAS服务器 DMZ 安全级100 安全级80 安全级70 DMZ区域安全级50 安全级90 安全级60 移动行业网关 移动TD网络 部 门 互联网 安全级60 安全级0 安全保障 二 数据和平台建设 一 运行环境建设 四 运行体制建设 三 应用系统建设 中心机房 网络环境 应用支撑平台 安全设施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综合地理 GIS 平台 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人口基础信息系统 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 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组织领导机制 日常运行机制 示范带动机制 建设投入保障机制 项目建设目标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建设社区综合 信息采集数据库和社 区综合信息数据库 与部门业务系 统进行数据 关联、交换、 比对 实现“一次采 集、统一审核、集中 交换、多方共享” 数据共享平台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以服务社区居民为目标,以社区居民信息为主题,建设政务资源 目录体系,已经完成目录系统的建设,实现了社保数据资源目录编目, 逐步为公安、民政、计生、卫生等部门进行数据资源编目。并在中心 机房搭建了全市的数据中心,包括数据中心库的管理者以及服务者。 各局办单位作为数据交换的提供者,在本单位搭建自己的数据交换平 台节点,实现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中心的交换,并通过数据中心交换到 其他局办单位使用共享数据,逐步实现社区相关业务部门数据的接入。 综合地理信息系统 GIS 平台 地理 GIS 平台 依托十堰规划局 1 : 500 城区电子地图,划分若干个城市网格 将辖区人口、房屋等信息按照不同图层加入 GIS 系统 直观查看人群分布、辖区单位、矛盾分布等信息 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无线采集平台 网格管理信息员在所管理的网格内巡查 将居住信息、计划生育信息、治安信息、环境卫生等以短信、 图文形式展示,借助覆盖全市的中国自主的 TD-SCDMA 3G 网络,即时上传各类信息 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用于实现信息采集员在自己的管理范围内巡查过程中向中心上报 市区问题信息,接受中心的任务指令并反馈。用于收集各区监督员上报 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记录信息并同步转发给相应区受理系统 ; 提供 采集终端设备与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与管理。 二 数据和平台建设 一 运行环境建设 四 运行体制建设 三 应用系统建设 中心机房 网络环境 应用支撑平台 安全设施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综合地理 GIS 平台 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人口基础信息系统 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 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组织领导机制 日常运行机制 示范带动机制 建设投入保障机制 项目建设目标 人口基础信息系统 依托综合地理信息系统 GIS 平台、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人口基础数据库, 以采集、公安人口数据为基础, 交换和整合民政、社保、城管、司法、房管等部门信息资源, 通过动态数据关联、交换、比对,建设人口分类信息管理系统, 全面反映和掌握人口变化情况。 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 通过信息平台全方位的收集、共享、互通和掌控基层的社会矛盾纠份信息, 实现社区、街办乡镇、部门三级扁平化的上下联动和协同, 及时发现和处理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并可将系统监督考核结果作为对各部门的考核重要依据。 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系统建成后将为网格管理站、信访维稳站、便民服务站提供统一办公平台 为市民和所辖企业、社会组织提供 统一信息或服务窗口,对社区网格 化管理进行监督 市民、企业或社会 组织均可以在社区享受一站式就近 综合服务 优化、规范办事流程, 提高行政效率 、提高市民对政府服 务满意率 二 数据和平台建设 一 运行环境建设 四 运行体制建设 三 应用系统建设 中心机房 网络环境 应用支撑平台 安全设施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综合地理 GIS 平台 无线数据采集平台 人口基础信息系统 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 社区综合服务系统 组织领导机制 日常运行机制 示范带动机制 建设投入保障机制 项目建设目标 运行体制建设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示范带动机制 建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责 任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设立项目运作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期间的工作协 调和运行阶段的配合 每周召开进度沟通会议,听取汇报, 现场解决问题 把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纳入市委市政府月度 工作例会,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和科学发展考核 评价体系,纳入综治工作目标责任考核 坚持制定实施方案与试点试验同步推进, 边谋划、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边推广。 实行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化,将其纳入“十二 五”规划、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保证投 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建立起投入长效保障 机制。 建立日常和运行机制 技术 + 机制 = 成功 目录 项目建设目标 2 项目建设步骤 4 项目背景 31 项目实施方案 3 2012 年 9 月 2012 年 7-8 月 2012 年 5-6 月 2012 年 3-4 月 11 需求调研,制定整体建设方案 22 完成基于政务网的系统专网的建设、 硬件设备调试、安全设备调试 33 完成城市数据普查,完成数据平台 搭建,完成应用系统开发 44 系统初验,上线试运行。 2013 年逐步向各县推广。 项目建设步骤 汇报完毕 感谢聆听
| ||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 可预览页数已用完,剩余
27 页请下载阅读 -
文档评分


某智慧城市运管中心IOC平台项目建设方案(442页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