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即将带来的化工变革-国金证券②领军型企业有资金、有要求、有能力、有需求,有望成为 AI 智能化的先期参与者,尤其是大型央国企;③具有较 高的行业敏感度,对接难度相对较小或者改造优势比较明显的意愿型企业也将具有先期优势。 国内外化工行业的软实力差距有望逐步缩窄。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竞争优势从前期低人力成本、政策驱动的 资本投入向产业链市场配套和系统化的综合赋能进行升级。借助 AI 工具,我国有望弥补多年历史积淀带来的国内外 的出现加速了 AI 智能化在各个领域的实体应用和优化,在化工行业领域,我们认为可能出现的四类关注点: 破除现有限制瓶颈的方向,将有望最开始明显受益:直接改善效率和提升速度的领域,或将最开始获得切入,目 前对选定方向,重复性测试或者方向性改善的领域,AI 智能化将有望直接缩短研究周期,降低投入成本,建议关 注合成生物方向,农药创制药赛道等; 技术研发的优化或将是智能化落地的主“战场”:AI AI 对接节奏:领军型企业有资金、有要求、 有能力、有需求,有望成为 AI 智能化的先期参与者,能够形成成本和管理的改善,在产品落地兑现方面也有望 获得效率提升,建议关注央国企的 AI 对接情况以及实际性的变化; AI 智能化的变化为现有化工行业提供了时代的契机:①我国的竞争优势延续,海内外在材料领域的软实力差距 降低,将有望形成进一步的产品竞争力输出;②AI 智能化升级再次为行业提供长生命周期的筛选机会,没有投入10 积分 | 22 页 | 1.90 MB | 6 月前3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AI系列深度,AI+降本增效拓宽应用,硬件端落地场景丰富-20230712-东吴证券-28页景的匹配,随着轻量型大模型的发布,AI 应用有望从 PC 延伸到手机、 IOT 等,赋能各类智能终端。举例来看,1、AI 的赋能有望提升 XR 交 互体验和内容生态繁荣,XR 产业有望迎来新发展阶段。2、手机需求放 缓,AIGC 赋能智能手机或将成为刺激换机的重要动力。3、AIoT 融合 在未来数年内不断突破数据处理和智能学习的界限,通过边缘 AI 赋能, 智能机顶盒、智能音响、智能耳机等智能终端产品有望形成软硬件一体 的智能语音交互助理载体。 技术与应用等多维度实现了更深层次的进化与变革。2、人工智能亦将 更加广泛地应用到智能制造行业中,机器视觉检测是 AI 技术在智能制 造中最好的落脚点之一,AI 图像增强技术、AI 缺陷检测算法等技术的 发展有望提升机器检测效率,从而逐步代替人工目检。 ◼ 投资建议: AI 产业链条长,各环节机遇频现,AI 应用的发展将是推动 产业链上下游共同繁荣的动力,相关标的梳理如下:1、终端品牌:传音 控股、漫 ..................................................................... 10 2.1. XR:AIGC 降本增效拓展应用场景,有望提升设备渗透率 ............................................... 10 2.1.1. 终端设备品牌厂商大力推动应用场景拓展.............10 积分 | 28 页 | 2.68 MB | 6 月前3
AI赋能化工之一-AI带动材料新需求分为制造材料(硅片 / 化合物半导体、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电子气体、掩膜版、 CMP 抛光液 和抛光垫、溅射靶材等)及封装材料。其中, 半导体几大核心耗材我国国产率均较低, 国产替代需求旺盛,有望在 AI 快速发展中实现 需求大增与技 术突破。涉及标的: 1) 光刻胶:彤程新材、晶瑞电材、久日新材、万润股份、雅克科技、容大感光、南大光电等; 2) 湿电子化学品:江化微、格林达、晶瑞电材、飞凯材料、多氟多、兴发集团等; 浪潮下,化工材料迎来新发展 u AI 带动设备及元器件需求,高频高速 PCB 有望成主流, PCB 产业链有望重塑和受益 印制电路板 (PCB) 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联件,被誉为“电子产品之母”。 AI 快速发展要求高算力,对设备、电子元器件数量和质量也提出更多更 新的要求,将带动 PCB 需求新增长,高频高速 PCB 有望成为未来发展主流。根据 Prismask ,预计 2026 年我国 PCB PCB 产值将达到 546 亿美元。 PCB 产 业链相关材料的需求有望在新发展格局下获得重塑,涉及标的: 1) 电子树脂: 中化国际、宏昌电子、东材科技、圣泉集团等(环氧树脂),巨化股份、昊华科技、东岳集团、鲁西化工等( PTFE ),普利特、金 发 科技、沃特股份等( LCP ); 2) 电解铜箔:诺德股份、嘉元科技、中一科技等; 3) 电子级玻纤纱: 中国巨石、中材科技、宏和科技、长海股份等;10 积分 | 71 页 | 2.74 MB | 6 月前3
电子行业深度报告:DeepSeek推动模型平权,关注AI终端及算力领域过推出高性能、低成本且开源的模型,DeepSeek给全球AI发展带来了模 型平权,同时也将刺激其他头部模型厂商加快推出性能更强、成本更具 竞争力的模型。而随着模型调用门槛降低,AI终端有望加速落地,而AI+ 快速发展也将反哺训练算力、推理算力需求。 AI终端有望加速落地。AI手机:苹果国行AI功能渐行渐近,三星国行S25 系列搭载智谱Agentic GLM,而华为、荣耀、OPPO等多家国产终端近期 亦官宣接入R1模型 电商平台的AI耳机销量有望突破20万副,同比增长488.7%。AI眼镜: Ray-Ban Meta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接入Llama3大模型后,能够实现智能 问答、通话及发送信息、实时翻译等一系列操作,并且能够通过摄像头 对现实场景进行分析并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出货量已超过200万副, Meta及依视路陆逊梯卡在业绩发布会上对AI眼镜发展表态积极。而国产 终端如雷鸟、闪极等品牌亦积极推出相关产品,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 据Wellsenn XR预测,2029年销量有望达到5,500万副,渗透率约3.48%。 若按照一副1,500元进行测算,2029年AI眼镜市场规模约为825亿元。 算力需求仍将加大。近期微软、亚马逊、谷歌、Meta披露最新业绩,四 大科技巨头Q4资本开支合计同比大幅增长77%,主要支持云计算、AI等 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后续资本开支指引积极,海外CSP并未因DeepSeek V3 及R110 积分 | 23 页 | 2.65 MB | 6 月前3
保险行业保险+AI深度报告:看好丰富数据积累及应用场景驱动下,保险+AI大模型的受益机会-20230628-财通证券-38页5 月保费点评》 2023- 06-15 2. 《五年期存款将进入 2.5%时代,储蓄 险竞争力愈显》 2023-06-09 3.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迎常态化经营, 个人养老金有望快速增长》 2023-05- 27 看好丰富数据积累及应用场景驱动下,保险 +AI 大模型的受益机会 核心观点 ❖ 垂直领域大模型或成细分领域公司 AIGC AIGC 发力方向,金融领域已率先 落地。垂直 AI 大模型专注于特定的行业、领域或场景,且能够依托行业数据 与知识壁垒,并为企业提供更准确、专业的解决方案,更好满足用户在某个领 域的需求,有望成为后续细分领域企业的发力方向。彭博推出专为金融行业打 造的 500 亿参数大语言模型 BloombergGPT,依托其四十年来积累的大量金融 数据源,基于通用和金融业务的场景进行混合模型训练,使得 BloombergGPT 路径,打造保 险领域的专业大模型,赋能保险业务全流程。 ❖ 海外保险机构 AI 大模型布局正加速推进,国内也有望实现 AI 技术的 迭代升级。海外方面,GPT 技术已从销售助理、智能客户、核保核赔等多场 景赋能保险业务,预计随着数据与训练的积累,未来长期 AI 大模型有望向个 性化产品定价、核保核赔、风控减损等场景延伸,深度赋能全产业链。国内方 面,近年来,我国大型保险机构持续关注科技投入,AI20 积分 | 38 页 | 3.17 MB | 1 天前3
AI+医疗:提质增效,全面赋能◼ AI 有望颠覆诊断、药物研发和治疗流程。近期,Tempus.AI、Doximity 等美股 AI 医疗公司涨幅显著,木头姐近期发布的《Big Ideas 2025》中 指出,人工智能将颠覆诊断、药物发现和治疗,到 2030 年,整个行业 的表现将提升几个数量级。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报告认为,预计 2024 年 —2032 年,AI 医疗市场将以每年 43% 的速度增长,市场规模有望达 到 4910 491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58 万亿元)。 ◼ 我们认为,AI 有望为局端、院端、药企等医疗系统内的参与方赋能,实 现降本增效。 ◼ AI+辅助诊断:2024 年 11 月,国家医保局首次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列 入立项指南,AI 辅助诊断首次被纳入医保。AI 辅助诊断主要应用于影 像分析、病理诊断、基因检测、早期筛查等,诊断效率逐步提升。OpenAI o1-preview 在鉴别诊 分钟,当时分析单个基因组所花费的成本如今可以分析 14 亿个基 因组。 ◼ AI+医院/医保系统:AI 在咨询问诊、开具检查单、线下检查、检查单解 读、治疗方案制定以及随诊追访、慢病管理等环节可以提供全流程智能 化解决方案。未来有望引入 AI 医院,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团队 打造的人工智能医院 Agent Hospital 将于 2025 年上半年面向公众开放, 目前首批 42 名 AI 医生正在进行内测。医保方面,AI 能协助咨询服务、10 积分 | 14 页 | 1.28 MB | 6 月前3
电子:DeepSeek-R1加速AI进程,看好AI应用端潜力释放数据 , DeepSeek-R1 的 蒸 馏 小模 型在 多项 能力 上实 现了 对标 OpenAI o1-mini 的效果。这些蒸馏所得的小模型能够有效降低端侧 AI 应用的开发成本和门槛,有望加速 AI 技术在多种设备上的应用突破, 包括 AI 手机、AI PC、AI 眼镜和 AI 玩具等。尤其是对于注重轻便性 的 AI 眼镜,AI 大模型的接入可以帮助厂商在不增加设备体积的前提 开源大模型,实现在多场景、多产品 中应用,针对热门的 DeepSeek-R1 模型提供专属算力方案和配套环境, 助力国产大模型性能释放。 投资建议:我们维持电子行业“领先大市”评级。1)推理侧发展有望 -6% 14% 34% 54% 74% 2024/02 2024/05 2024/08 2024/11 电子 沪深300 行业点评 电子 此报告仅供内部客户参考 提速,服务器产业链受益。DeepSeek 具备开源、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特 性,各大云厂接入 DeepSeek,有望加速推动大模型走入千行百业,带 动推理需求实现增长,服务器产业链有望受益。建议关注电源、PCB、 铜缆、光模块等环节,例如麦格米特、泰嘉股份、沪电股份、深南电 路、沃尔核材、神宇股份、中际旭创、新易盛等。2)模型接入成本降 低,端侧 AI有望受益。DeepSeek 降低了终端厂商接入 AI 大模型的成 本与门槛,随着10 积分 | 4 页 | 269.47 KB | 6 月前3
DeepSeek冲击下,AI产业对国内电力行业的变与不变CUDA 依赖,支持多样化 GPU;生态变革,开源模型,打 开多元化应用时代。我们也维持三个前期观点不变:算力需求增长不变;能 效追求不变;绿色发展不变。 AI 应用加速,进入全民 AI 时代,有望构成国内电力需求新增长极 相比美国,中国虽然互联网大厂在过去 2 年资本开支有 12%的复合增长,但 仅为美国同行增速的不到三分之二、总量的不到十分之一。根据 IDC 预测 2025-27 年国内人工智能服务器工作负载中超过 支和芯片出货预测,我们预计 2024-26 年我国算力规模年复合增速有望达到 44%,带动 2025/2026 年新建数据中心 8.0/9.1GW,对应 530/633 亿度增量 用电。我们预计 2025 年中国用电量增速 6.1%,其中数据中心贡献 0.5pct。 AI 数据中心高功率趋势不变,供配电解决方案技术迭代有望加速 根据各厂的芯片和服务器参数,虽然单瓦浮点算力以每代约 1 倍速率提升, 数据中心或带动 2024-26 年 6~9GW/年新增负荷,拉动全国用电量 0.4~0.6pct/年 .......................................... 4 AI 数据中心有望促进我国新能源消纳 .........................................................................................10 积分 | 25 页 | 2.88 MB | 6 月前3
车路云一体化,智慧出行的中国方案能追赶不易; 2)从基础设施禀赋及国情来看,我国 5G 网络基建完善,智能路侧单元存 量领先,基础设施投资由政府主导,更适合走“系统性”路线。 五部委政策指引、试点企业及城市落地,车路云一体化有望全国推行 今年 1 月,工信部等五部委给予顶层政策指引,正式启动车路云一体化城市 试点工作。我们看到,近期试点工作正有序落地:1)首批 9 个进入智能网 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已确定;2)京杭武等重点城市陆续发标, 4174 亿元,2026E-2030E 路侧产值 CAGR 达 80%。 地方试点陆续起步,关注整体方案商及领先终端/模组/MEC 提供商 随着试点城市车路云建设订单陆续发布,路侧/云端建设有望率先推进,我 们看好具备全栈技术能力的整体方案集成商和领先的终端、模组、MEC 提 供商。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1)整体方案商:千方科技、万集科技、金溢 科技;2)路侧单元及车载终端:高新兴、移为通信、鸿泉物联、中兴通讯、 ........................................................................................ 5 车路云一体化有望实现业务、管理两方面作用.......................................................................................20 积分 | 30 页 | 2.86 MB | 4 月前3
人形机器人行业:由“外”到“内”,智能革命-点燃了行业热潮。国外机器人厂商主要探索应用场景,国内机器人厂商以量产和普及为 目标,跨界厂商则利用人形机器人满足主业在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需求。宇树科技发布Unitree G1 ,定价仅9.9万元起,有望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千 家万户。Figure AI率先探索人形机器人实际应用, Figure 01已在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进入试点环节,还与OpenAI合作推进机器人具身智能。 计算机领域:控制与感知 机厂商主导。但控制器研发门槛较高,随着规模更小、资金更少的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的增 加和竞争加剧,第三方控制器厂商有望主导人形机器人控制器市场。机器视觉市场目前由美、日厂商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认为人形机器人成本在快速 下降过程中,而对精度、稳定性、定制化等的要求低于工业需求,中国厂商未来有望利用成本优势开拓市场。 投资建议:受益标的:控制(云天励飞、软通动力、智微智能),传感(奥比中光、虹软科技 《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约27.6亿 元,2026年达到104.71亿元,2029年达到750亿元,将占世界总量的32.7%,比例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有望达到3000亿元规模。 巨头纷纷入局,创业公司百花齐放,众多厂商快速迭代。如特斯拉三次发布Optimus性能更新迭代视频;DeepMind与斯坦福大学联合推出的Mobile Aloha也 两次0 积分 | 49 页 | 3.78 MB | 5 月前3
共 84 条
- 1
- 2
- 3
- 4
- 5
- 6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