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及应对及应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工业经济研究所 二 O 二五年四月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趋势、风险 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ID CC ID CCID CCID CCID CCID 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国际化 关键矿产:竞争愈发激烈 动力电池:国际化投资热情高涨 光伏:全球造,全球卖 纺织:全球需求不足影响国际化 大国担当:逆全球化愈演愈烈,以 WTO 为代表的多边贸易 体 制面临挑战,我国必须成为全球化的支持者与维护者 因势而为:全球经济增长缓慢,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根据形 势 动态调整 应对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愈演愈烈,部分企业面临着高关税、 供应链溯源等压力 产业升级:我国制造业正在向中高端价值链攀升,优势产 业 有能力走出去, 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降低成本:丧失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走出去重10 积分 | 10 页 | 1.22 MB | 5 月前3
IBM-智能供应链:洞察变革,驱动增长但是,如果你能把精力投入到推动业务增长, 而不是应对危机呢?如果你能够精准预测未 来,从而获得竞争优势呢? 生成式 AI 与云计算的强大结合,能够让这一 设想成为现实。通过结合机器学习、自动化 和高级数据分析,组织能够在混合云环境下 精准预测需求变化和采购延误等各类情况。 凭借预测,组织将能够变革供应链战略,从 事后被动应对转变为事前主动调整。 领先采纳生成式 AI 和数据创新的组织,特别是将 长期目标中重新分配资源以便实现短期目标。 2 这是供应链高管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他们 深知,需要投资新一代技术,提升运营的灵 活性和韧性,提前识别并解决如动态货物调 度、生产计划调整、瓶颈和潜在风险等问题, 以应对未来多变的环境。 生成式 AI 如何解决这些长期困扰供应链的 问题?为此,IBM IBV 与牛津经济学院携手 合作,对全球 2,000 多位的首席供应链官 (CSCO)、运营高管和自动化专家开展了一项 客户认知度。报告每一部分的最后都提供了 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详细说明如何制 定计划、设定优先级并落实执行,确保每一 个行动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供应链高管需要投资新一代技术,提升运营的 灵活性和韧性,以应对未来多变的环境。 智能供应链洞察变革,驱动增长 5 借力决策, 决胜未来 员工与 AI 助手合作,可以创造比各自 独立工作时更多的商业价值。 第一部分 智能供应链洞察变革,驱动增长 6 的高管表示,到10 积分 | 22 页 | 5.46 MB | 5 月前3
AI大模型智慧工厂MDC项目设计方案项目风险评估....................................................................................121 9.2 风险应对策略....................................................................................123 9.2.1 技术风险 这些先进技术,旨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MDC(制造数据云)项目应运而生,致力 于构建一个集成 AI 大模型技术的智慧工厂解决方案。该项目不仅 关注生产效率的提升,还强调智能化决策和实时数据分析,以应对 市场快速变化和客户需求多样化的挑战。 本项目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点展开: 智能化生产:通过引入 AI 大模型对生产线数据进行实时分 析,实现自动化调度和优化生产过程,减少人为干预和错误 备之间的自我协作和自动化生产。 可视化管理:搭建可视化平台,实时展示生产进度和状态,帮 助管理者及时做出决策。 这些关键点共同构成了智慧工厂的基础框架,将促进生产效率 提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随着 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工厂将在未来实现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推动 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和转型。 1.2 AI 大模型的崛起 在过去的几年里,人工智能领域经历了显著的技术突破,尤其 是基于深度学习的0 积分 | 175 页 | 506.55 KB | 5 月前3
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sipac.gov.cn/ 获取电 子版报告。 03 厚积薄发: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历程 01 园区概况 02 发展历程 03 获得荣誉 04 重要性议题 06 绿色园区:环境友好篇 01 应对气候变化 02 能源利用 03 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 04 环境污染防治 05 生态多样性 11 和谐社会:产城互融篇 01 产业发展 02 人才培育 03 城市建设 04 社会公益 05 开放融合 中国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 • 中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 08 厚积薄发 04 重要性议题 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园区识别了17个重要性议题。 • 环境维度:涉及五个关键议题,涵盖了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利用、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和生态 系统,展现了园区对环境责任的坚定承诺。 • 社会维度:涉及七个关键议题,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社会发展与社会包容性、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认 图: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 绿色园区 11 绿色园区:环境友好篇 01 应对气候变化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实现碳减排和提升气 候韧性是气候行动至关重要的使命。碳减排旨在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实现气候稳定。而气候韧性则赋予我们抵御极 端气候事件的能力,保护社区和生态系统的稳固。 园区勇立潮头,引领生态文明,以创新实践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革新,优化资源利用,守 护生态多样性,筑牢可持续发展之基。10 积分 | 33 页 | 11.25 MB | 5 月前3
埃森哲 -展望 智能制造过去几年,制造业挑战重重,全球新冠疫情、地缘冲突,很 多主要经济体面临通胀风险,以及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 技术发展都给制造业带来巨大压力。 面对更加复杂且更具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许多企业的应对 之法是引入短期解决方案,采取被动策略,提高生产效率,但这 样做代价不菲,比如库存高企、成本剧增。很多企业尚未意识到 向智能制造转型的益处,仅进行零敲碎打的方法,收效甚微。 大变局当采取大变革。要想实现生产效率、产品质量、 如何成为高韧性企业,如何提高关键能力成熟 度,从而在供应和制造全价值链上构建更强大的韧 性,已经成为制造企业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 围绕韧性部署关键能力 高韧性企业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为了充分考察 企业如何应对并管控工程、供应、生产和运营等领域所 受的冲击,埃森哲面向全球11个行业的1200多位高管开 展了调研,并创建了一套涵盖31项关键能力的韧性评估 框架,评估他们在这些能力上的投资和成熟度。我们发 某一地点的生产运营,或是转移生产运营地点,由此 保持生产水平。 更高的可视化、灵活调整能力,以及可以实现自 动化装配流程的快速爬坡来应对消费者偏好的突然 转变,将支持企业前瞻性地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源 配置并调整生产效率水平,实时或近乎实时地应对冲 击。这不仅有助于增强韧性,随着消费者对高度个性 化和定制化产品需求攀升,企业需要善于运用自主生 产能力,及时把握收入增长契机。 举措3:部署“前置”工程能力,在设计中嵌0 积分 | 38 页 | 5.33 MB | 14 天前3
中国制造业出海人才白皮书(2025)业响应海外客户供应链本土化需求,在海外各地掀起 厂建热潮,针对海外业务的属地化人才团队搭建及运 营逐渐成为出海企业海外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如何 处理日益庞大的海外属地化业务人员招募工作、如何 应对海外当地员工与外派员工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各 类冲突与挑战,是企业业务及战略得以顺利推进的关 键所在。现阶段,海外人力资源岗位的热招岗位方向 主要集中于招聘、薪酬管理和员工关系模块。 (3.2) 6 7.5 40 40 37.5 37.5 27 中国制造业出海人才白皮书 (2025) (1)文化差异 2 文化和合规挑战 多元文化给出海企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和挑战。如何应对文化差异,落地本土化, 是企业迈进全球市场必须直面的问题。以东南亚、中东、北非、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为例, 宗教、民族、语言纷繁复杂,法律和制度也差异较大。无论是在人才的招聘、管理抑或是激 励留 更高的要求。而现实情况是,许多企业在专业培训 方面投入不足,未能及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专业知 识和技能培训。 并且出海市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传统的培 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员工的需求,缺乏灵活性和针 对性,无法有效地应对员工在出海过程中遇到的各 种挑战和问题。 专业培训机会不足 36 中国制造业出海人才白皮书 (2025) (2)海外员工薪酬和激励方式差异大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法律和政策、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差异,不同国家地区的薪酬水平10 积分 | 62 页 | 17.14 MB | 5 月前3
2025年工业大模型白皮书4.3.4 模型应用成本与效益平衡.............................................................. 79 4.4 工业大模型应用风险应对.............................................................. 80 4.4.1 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 低) ➢ 工艺参数智能推荐(减少试错实验次数) 技术架构:融合物理方程约束的生成式模型。 (2) 生产制造类大模型 ➢ 实时质检: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复杂曲面缺陷检测 ➢ 动态排产:应对突发订单的调度优化响应时间 ➢ 设备健康管理:提前预测故障发生概率 (3) 供应链类大模型 ➢ 需求预测:融合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误差率 ➢ 物流优化:动态路径规划使运输成本降低 ➢ 同工业领域的 业务流程、数据特点和应用场景各不相同,通用模型难以满足这些行业的专属 需求。行业领域模型通过整合行业知识图谱,将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嵌入模型中, 25 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行业特定问题。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行业领域 模型需要处理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力学、飞行控制等复杂知识的任务。通过 嵌入航空航天领域的知识图谱,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分析飞行器的运行状态,并 为设计10 积分 | 142 页 | 10.54 MB | 5 月前3
i人事:2025年智造·未来:制造业HR数智化创新实践报告人力数据与业务数据融合。i 人事帮助企业更准确地预测需求、提高人效、降低成本,其协同办公和审批流程 平台使企业能整合效率与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它解决了日常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提供了一个强大且灵活的 工具,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i 人事还强化了招聘和人才配置流程,提供人才管理、分类、培养和储备功能, 同时通过先进的考勤与薪酬系统,自动记录考勤数据并计算工时,显著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企业规模化,大中型企业 昇鹏人效云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在汲取了 i 人事系统的核心技术之外,也参考了过往客户服务时的丰富经验, 这是利唐科技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多年努力的结晶。我们的目标是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数字化 管理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应对复杂的市场挑战。特别是在制造业,要激发一线员工的生产经营潜力,就需要实 施灵活高效的绩效管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和城市的特点,制定适应当地人文和消费水平的绩效 标准和考核方法。昇鹏人效 面对人口结构和新兴技术的变化,企业应该整合管理,打造柔性劳动力生态系统。这涉及从传统雇佣关系向更灵活的工作模 式转变,包括远程办公和弹性工作时间。企业也可以通过外包、众包等方式,建立由多元劳动力组成的生态系统,以应对不 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样的整合管理不仅提高了企业的适应性,也为员工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工作选择和发展机会。 数据的不可用性与分散性: 尽管制造业企业拥有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系统中30 积分 | 28 页 | 30.28 MB | 5 月前3
罗克韦尔自动化《2024年智能制造现状报告》(第九版);制胜法宝是员工受到激励、参与 并精心应用相关技术。随着技术应用的迅速加快,这一点变得更加重要,首先是 疫情的需要,其次是提高复原力的需要,最后供应链短缺也凸显了这一点。复原 力包括能够应对未来的这些短缺、应对普遍存在的熟练劳动力短缺以及创造更 具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我们的调查结果反映了这些观点。 我们很高兴与您分享这些结果,并希望这份全球基准报告能为 2024 年的成功决 策提供指导,推动积 :: 26 :: 27 :: 28 :: 29 :: 03 第九版年度智能制造现状报告 工业 4.0 技能短缺 质量是智能制造的第一要务 对网络安全的关注日益增强 员工正在应对重大变革 提高效率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和 ESG 的主 要原因 数据划分 逆境将加速转型 第九版年度智能制造现状报告 执行摘要 工业 GenAI 革命:从愿景转向现实 新兴技术引领行业变革 问:贵组织如何缓解上一问题中提到的外部风险? 选择所有适用项。 问:贵组织如何缓解前面问题中提到的内部风险? 选择所有适用项。 在通货膨胀压力和能源成本不断上 涨的推动下,制造商正在加大技术投 资以应对风险。 制造商认为采用技术是降低外 部和内部风险的最好方法。 23% 30% 该领域的支出同比增长 30%: 从运营预算的 23% 增加到了 30%。 技术投资 2024 2023 采用新技术0 积分 | 37 页 | 5.96 MB | 5 月前3
万亿蓝海 新从旧来——2025年中国设备更新战略与实践报告境问题和能耗问题。 国际合作局限: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设备更新行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和管理经验,提升国际竞争力。 风险评估与应对:设备更新过程中可能存在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需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制 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针对这些不足,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持续优化政策设计,加大资金和技术支持,强化人才培养,提高 政策执行力度,加强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确保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能够更加 、管理策略、检(监)测 技术和科学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方法、检维修技术等亟待提升。 在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具有庞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如利润下降、产能过剩和 资源约束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绿色化、高端化以及与智能技术 的深度融合。 在当前全球推动能源转型和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电气化成为石油石化行业清洁低碳发展的重要方 向。这不仅是实施数字化 需求端的潜在动力亟需供给端的创新驱动和迭代升级来匹配。 3.3.1 快速变革中的挑战 随着产业进入发展成熟期,企业间的较量变得异常激烈。在技术革新、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等关键领域,企业必须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技术革新,还包 括对内部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和优化。 ① 更新换代的挑战:电子行业的快速更新换代对上游半导体、元器件以及下游电子零部件和终端10 积分 | 44 页 | 6.29 MB | 5 月前3
共 33 条
- 1
- 2
- 3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