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文档 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 VIP文档

11.25 MB 33 页 0 下载 2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语言 格式 评分
中文(简体)
.pdf
3
概览
开篇 前言 01 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 周年之际,我们向所有长期 支持和关心园区发展的朋友 们表达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 敬意。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 两国政府间的首个合作项目,按下开发建设 “启动键”。三十年来,园区乘风破浪,勇 立时代潮头,在一代代人的奋勇担当、务实 拼搏中,实现了从阡陌水乡到现代化新城的 蝶变跃升。 苏州工业园区一直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坚 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统筹布局生产、 生活、生态空间,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2023 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86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5.9% ; 一 般 公 共 预 算 收 入 411.1亿元,同口径增长6.1%;固定资产投 资592.9亿元,增长25.3%。大力推动高水 平开放,累计引进外资项目超5,100个,其 中104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74个。 园区常住人口117万人,“文明街区”、“ 美丽街区”、“幸福街区”让生活更美好, 园区成为居住者幸福、创业者自豪、投资者 向往的魅力之城。 2024年,苏州工业园区站在三十而立的新 起点,将牢记初心使命,全面贯彻习近平生 态文明思想,落实新发展理念,对标国际先 进水平,推动可持续投资环境建设,发展环 境、社会、治理(ESG)相关产业,力争成 为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表率,在服 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关于本报告 报告和范围 《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白皮书》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布的第一份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它 概述了园区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方面的深厚积淀和实践成果,体现了园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展示 了园区在推动绿色发展、社会责任和卓越治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此报告覆盖时间范围至2023年12月31日。 报告框架依据 本报告参考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 露一般要求》《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 本准则(征求意见稿)》,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就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的函》,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发布的《工业园区国际指南》,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GSSB)GRI 标准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 标(UN SDGs)编制而成。 02 白皮书的创新性贡献 • 首部苏州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全历程报告 白皮书首次披露了苏州工业园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绩,全面总结了园区的优秀实践经验和做法,展现了园区 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优化生态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 成效。 • 首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报告 白皮书是全国首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环境、社会、治理)报告,从绿色园区、和谐社会、卓越治理三个维度出 发,识别了十七个重要性议题,向全社会传达了苏州工业园区将可持续发展议题全面纳入治理、战略、风险管理 的决心,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各类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先行示范。 • 探索构建首套具有中国特色且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开发区ESG评价体系 白皮书首创性地结合了国际国内最新标准,探索构建经济开发区ESG评价体系。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提请立项了 全国首个《经济开发区环境、社会、治理(ESG)评价通则》。该评价通则于2024年6月21日正式在中国标准协会 立项通过。该评价通则旨在指导经济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工作,提升区域ESG治理水平、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为国内外经济开发区ESG表现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报告发布 白皮书以PDF电子文件形式发布,欢迎登录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官方网站 http://www.sipac.gov.cn/ 获取电 子版报告。 03 厚积薄发: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历程 01 园区概况 02 发展历程 03 获得荣誉 04 重要性议题 06 绿色园区:环境友好篇 01 应对气候变化 02 能源利用 03 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 04 环境污染防治 05 生态多样性 11 和谐社会:产城互融篇 01 产业发展 02 人才培育 03 城市建设 04 社会公益 05 开放融合 19 卓越治理:智慧创新篇 01 治理架构 02 企业服务 03 社区服务 04 数字政府 26 未来蓝图:责任与担当 01 我们的责任 02 未来蓝图 31 目 录 04 厚积薄发 06 01 园区概况 厚积薄发: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历程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市城东,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 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 整体情况 园区的空间布局,概括为“12345”:1是指金鸡湖城市主中心,2是指阳澄南岸创新城、吴淞湾未来城两个城市 副中心,3是指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三个湖泊,以及4个功能区(高端制造与国际贸易区、金鸡湖商务区、独 墅湖科教创新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5个街道(娄葑街道、斜塘街道、唯亭街道、胜浦街道、金鸡湖街 道)。 开发建设30年来,园区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了三个超万亿的成绩:累计实现税收1.09万亿元、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1.11万亿元、进出口总额1.54万亿美元。园区开放程度、经济密度、创新浓度位居全国前列,初 步探索了一条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道路。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 “八连冠”,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图:工业园区区位图 经济指标 2023年数据(亿元人民币) 地区生产总值(GDP) 3,686.0 规上工业总产值 6,509.4 固定资产投资 592.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73.1 进出口总额 6,069.7 奠定基础阶段( 1994-2000年 ) - 1994年2月1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4]9号) - 1994年2月26日,中新两国领导人在北京签署协议 - 1994年5月12日,首期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跨越转型阶段( 2001-2011年 ) - 2001年,园区启动二、三期开发 - 2004年,园区开发建设十周年,主要经济指标达到苏州市1993年的水平,相当于“十年再造一个新苏州” - 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园区享受国家高新区政策、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序列 - 2009年,园区开发建设十五周年,取得了地区生产总值、累计上交各种税收、实际利用外资折合人民币、 累计注册内资“四个超干亿”的发展成就 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2-2022年 ) - 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苏州工业园区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 - 2017年,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 2019年,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苏州片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 新发展阶段( 2023年— ) - 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园区新实践 02 发展历程 1994-2023年园区GDP(亿元) 厚积薄发 07 03 获得荣誉 • 中国首个中外合作开发区项目 • 中国首个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域 • 中国首批国家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地 区 • 中国首创充分授权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 中国首个空陆联程快速通关模式—“SZV”虚拟 空港模式 • 中国首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 • 中国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 • 中国首个检验监管综合改革试验区 • 中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 中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园区 • 中国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 中国首批国家绿色园区示范 • 中国首批国际能源互联网示范园区 • 中国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 • 中国首个中外合作非法人制股权投资基金—英菲 尼迪-中新创业投资基金 • 中国首个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 中国首个国家级股权投资母基金“国创母基金” • 科创板首家上市公司 华兴源创 • 中国首批基础设施公募REITs之一东吴苏园产业 REIT • 中国首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 中国首个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 中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 • 中国首个服务贸易创新示范基地 • 中国首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和首个鼓励技术先进 型服务企业优惠政策试点区域 • 中国唯一由地方政府主导的“2011计划”协同 创新中心 • 中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 中国首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 • 拥有中国首个专业化特色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 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 • 中新社会治理合作首个试点单位 • 中国首个以邻里中心为特点的社区商务模式 • 中国首批“智慧社区及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 试点 • 国家首批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地区 • 中国首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 • 首批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 • 首批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 • 中国首个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 • 中国首个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 08 厚积薄发 04 重要性议题 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园区识别了17个重要性议题。 • 环境维度:涉及五个关键议题,涵盖了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利用、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和生态 系统,展现了园区对环境责任的坚定承诺。 • 社会维度:涉及七个关键议题,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社会发展与社会包容性、科技创新、管理体系认 证、工作环境与员工发展、国家战略响应、社会公益,展现了园区构建一个包容、创新、和谐社会的决心。 • 治理维度:涉及五个关键议题,涵盖了可持续治理架构、营商环境、数字园区、信息披露透明度、可持续投融 资支撑能力,展现了园区对高效、透明和可持续管理的追求。 根据调研结果,园区制定了重要性议题矩阵,直观地展示了每个议题对园区及其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以及园区 对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园区对可持续发展的期望和需求。 厚积薄发 09 40 探索构建碳普惠体系 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实现自愿减排交易的市场 化碳普惠体系,建设碳普惠智能服务平台, 成立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为企业提 供“碳核查、碳减排、碳交易、碳中和认证” 一站式碳管理服务。 图: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 绿色园区 11 绿色园区:环境友好篇 01 应对气候变化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实现碳减排和提升气 候韧性是气候行动至关重要的使命。碳减排旨在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实现气候稳定。而气候韧性则赋予我们抵御极 端气候事件的能力,保护社区和生态系统的稳固。 园区勇立潮头,引领生态文明,以创新实践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革新,优化资源利用,守 护生态多样性,筑牢可持续发展之基。 建设碳达峰试点园区 园 区 积 极 实 践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的 新 路 径 和 新 方 法 , 构 建 “1+1+N”双碳政策体系,即形成1个碳达峰碳中和研究 报告,出台1个实施方案作为纲领性文件,并制定能源、工 业、城市建设等若干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2023年, 园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5.5%。 提升气候韧性 制定《苏州工业园区园区适应气候变化韧性规划》,提出 了应急响应与快速恢复能力保障建议,为有效应对气候变 化的长远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园区印发了《苏州工业园区 进一步加强极端气象灾害“叫应”避险工作的通知》《园 区市政隧道、下穿立交、道路积水点防汛排涝应应急处置 机制》《园区强降雨期间防汛排涝应对工作要求》等文件, 对极端天气应急措施提出规范性指导意见,打造多层次风 险灾害救助体系。 加强灾害风险应对处置:完成部署9套移动终端和 视频会议系统,100%覆盖各功能区、街道,基本 实现了以区应急局为中心、板块应急局为节点, 直通直联突发事件现场的一体化应急指挥体系。 持续开展日常应急演练:按照“以防为主、防抗 救相结 合”的 原则 ,推 进“应急 三项 准备” 和 “防灾减灾五项机制”,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援演 练。2023年度已完成防汛防台、金鸡湖景区水上 救援、阳澄湖半岛集宿区消防安全疏散和华谊影 城大型游客设施救援等共计26次大型综合应急演 练,78次板块应急演练和291次社区应急演练。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持续深化应急救援力量的有 机整合和优化配置,优化全区“一盘棋”的突发 事件应对格局。先后印发《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应 急力量 参与减 灾救 灾等 应急工作 的指 导意见 》 《关于建立苏州工业园区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 机制的通知》,构建以消防救援大队综合救援力 量为主导,专业化与社会化队伍相结合的救援力 量格局。 02 能源利用 园区正以能源变革的视角洞悉未来发展,将协同创新作为推动区域融合的关键动力。通过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提 升能源利用效率,致力于支持绿色城市的建设,加速区域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推动能源转型 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占比超90%。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出台分布式光伏和储能发展专项政策,支持 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建成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光储直柔等示范项目;持续完善充换电设施布局, 已建成公共充电站315座,充电桩超3,000个,另有私人充电桩超1.5万个。建成一批综合能源示范项目。 月亮湾能源中心 月亮湾集中供冷供热项目是江苏省首例大型非电空调、区域 集中供冷供热工程,采用溴化锂吸收制冷和高效磁悬浮压缩 制冷技术。。 苏州中心能源中心 苏州中心能源中心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集中 供冷供热系统,采用智能化群控系统及冰蓄冷系统集成技 术,实现能源梯级综合利用。 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项目 苏州工业园区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项目, 总装机容量11.8MW,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实现分 布式能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交易,推动能源消 费侧的绿色转型,促进区域能源结构优化。 绿色园区 12 提高能源效率 大力推广绿色制造体系:建立绿色制造培育库。累计2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荣誉, 46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工厂,4家企业获评苏州市“近零碳工厂”。 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建立重点用能企业“一企一档”,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组织开展节能诊断, 发布《苏州工业园区节能减碳实践与技术汇编》,设立节能降碳专项引导资金,助力企业挖掘 节能潜力。 打造“SIP-E企学堂”: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深化绿色低碳服务,线下组织专题培训、对接、 分享活动,线上开设“工业节能云课堂”和 “益企能”专栏,全力赋能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工业节能 严格落实《苏州工业园区绿色建筑工作实施方案》,实现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 新建居住建筑全面执行75%节能标准。截至2023年底,园区已获得各级绿色建筑标识215项, 建筑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 开展全社会节能宣传,号召机关单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强化节电管理;号召工业企业科学 用电,开展节能技改;号召商业建筑优化空调控制策略,提升节约用电管理水平;号召广大 居民节约用电,倡导购买、使用节能家电。2023年节能宣传周期间,园区举办了“节能降碳 园区与你同行”主题活动,企业代表、社区代表共同签署“节能我承诺”;在居民社区举办 家电能效标识识别、“限塑令”宣传、节电活动宣传、空盘行动号召等活动。 建筑节能 全民节能 绿色园区 启迪设计大厦 13 图:SIP-E企学堂 2023年,启迪设计大厦项目通过江苏省住建厅高品 质绿色建筑实践项目验收。 图:全民节能活动 图:绿色工厂授牌仪式 03 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 园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构建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的模式,以减少污染废弃物排放、减少自然资源过度使用 为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产业用地更新 2023年,园区产业用地更新三年攻坚行动圆满收官,超2万亩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带动 投资超560亿元,积累了产业用地更新的“园区经验”,获苏州全市复制推广。 更新行动中腾出土地超1万亩,通过扩建重建,预计新增载体约500万平方米,重点招引 专精特新、领军人才等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项目,打造多个特色产业园,有效提升了 园区的产业层次能级。 树立节水先锋 2023年,园区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5.33立方米,用水效率位列苏州市第一,居全 国前列。引导企业建设废水回收利用设施,推广雨水收集系统,提高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 效率,回用能力超10万吨/天。 打造“无废园区” 2023年6月,园区出台了《“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固废源 头减量化、收运体系专业化、资源回收循环化、废物处置无害化、保障管理规范化、无废 理念普及化”的“无废城市”,打造全国标杆。 案例:“无废园区”缩影—循环经济产业园 循环经济产业园以“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 入、高标准建设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不 良影响”为原则建设环境基础设施,构建了 以“污水处理--污泥处置/餐厨及园林绿化 垃圾处理--热电联产/沼气利用”为核心的 循环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产业园产生了显 著的生态效益,2023年,处理有机废弃物 17.3万吨,生产生物天然气781.5万立方米; 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实现碳减排1.2万吨。 绿色园区 14 04 环境污染防治 园区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少污染废弃物为目标,通过建设完备的环境基础设施,开展废弃物、污 水和大气污染管理,以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园区。 环境基础设施 分类 设施类型 数量 功能 污水处理 污水管网 810公里 覆盖园区,确保污水处理的高效性和覆盖面。 污水处理厂 2座 先进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处理质量。 餐厨及园林绿化垃圾处理厂 1座 处理园区有机垃圾,日处理量500吨。 废物处理 污泥干化焚烧厂 1座 有效处理污泥,减少环境污染。 固体废弃物处理厂 3座 处理固体废弃物及危险废物,确保废物得到安全、合规 的处理。 危险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单位 7家 推动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管理废弃物 持续提高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共建成“三定一 督”四分类小区483个,实现覆盖率100%,打 造垃圾分类星级小区412个。 绿色园区 图:固废处置 15 图:危废处理 严格落实固废管理制度,确保固废和垃圾处置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园区一 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2.26万吨,主要来源于造纸、电力、食品、医药 和电子行业,为应对这一挑战,园区建成投产了固废综合处置中心,实现 年焚烧处置固废3万吨。 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现有7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危险废物年许可处置 能力为23.69万吨。2023年,园区实际处置危险废物7.8万吨,其中园区 内危险废物2.3万吨,占比29.5%;园区外危险废物5.5万吨,占比70.5%。 图:餐厨垃圾处置 控制大气污染 园区以高标准全面控制大气污染,建立了网格巡查、污染应对、高值响应等8项工作机制,完成167项重点治 气工程。2023年,园区PM2.5年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达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1.1%,在市 区中名列前茅。 开展工业源、移动源、扬尘
下载文档到本地,方便使用
共 33 页, 还有 1 页可预览, 继续阅读
文档评分
请文明评论,理性发言.